曹魏臣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光阴默
这位能让魏王曹孟德一直委以重任,独领一方的都督,怎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死地呢
好嘛,对于夏侯渊的孤军深入,关二爷的确是有把握让他有来无回。
理由是他攻打匈奴夺下来的太原郡,出于战略考虑,在曹军主力前来之前,就已经放弃了。如今的太原郡,几乎是荒无人烟。
也就是说,关二爷完全可以用骑兵的速度优势,从太原郡绕个圈子,将夏侯渊的后路给断了!堵死在楼烦!
这样的后果,关二爷觉得夏侯渊不可能不知道,却还是这么做了!
不是有诡计是什么
除非夏侯渊不想活了!想兵败!
但是,这种推断有可能吗
关二爷觉得不可能,他麾下的将佐也觉得不可能。
不过呢,过了一个月后,关二爷又将麾下的将佐召集到了一起商议对策。他和其他人都觉得,夏侯渊还真是不想活了。
无他,夏侯渊进驻楼烦了以后,便让副将带了两千骑兵不停的往大漠上打探,似乎是想打探出一条可绕过雁门关,进入幽州代郡的路来。
如此一来,他坚守的山坳中,只剩下了一千兵卒!
这点兵力,关二爷完全有把握,用曹军外出的时间差,攻灭之!
尤其是关二爷这段时间内,扔出了好多探马斥候,打探出了一个结果:夏侯渊这支骑兵,根本没有援军!
根本没有玩弄诡计的可能!
所以呢,关二爷觉得夏侯渊,这是在找死!
或者说是,夏侯渊这是在chi露o裸的鄙视他,认为他以一千兵卒,就可以抵御他关羽三千骑兵了!
好吧,除了这种解释,没有别的理由了。
是故,跟随在关二爷身边的关平,就气炸了肺。他不止一次怒气冲冲的,跑来关羽面前请命,“阿父,请允许孩儿带本部人马去攻打曹军,取下夏侯匹夫的首级!”
的确,关平有足够的理由愤怒。
夏侯渊实在是欺人太甚!
他身为人子,怎么可能不为了其父的名誉,奋起斩杀了此獠以泄恨呢
关二爷一开始,还是拒绝了的。
还用“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的说法,训示了关平一番。
但等关平受教,一脸惭愧而离去后,他那双丹凤眼就杀气四溢。
本来嘛,关二爷的性格是傲上而恤下,对自己的才能也一直很自傲。对于夏侯渊如此挑衅,怎么可能忍得下去这口气
一直迟迟未动,不过是在为了大局考虑罢了!
他与刘备名为君臣,实为兄弟。对刘备的大业,更是看成比自己的性命更重要。
虽然说,大丈夫生于世,荣辱比性命更重要。然而,他毕竟是都帅,断然不能因为一己的荣辱,而导致刘备大业历经波折。
是的,他率领的这三千骑兵,是刘备为数不多的精锐了。
上次的并州之战,刘备麾下的精锐,就十去其五。一直到这次的大战,军中还有不少兵卒没见过血呢!
刘备军,是真损耗不起了。
尤其是战局打到现在,已经逐步明朗。只要再熬过一个月,等大雪纷纷扬扬,曹军就会因为攻城艰难、和军粮难于运送而退兵。
没必要消耗兵卒了不是
再说了,他这次向刘备请命出来,也就是骚扰曹军,让他们无法全力攻城而已。夏侯渊驻军在这里,又没有耽误他的骚扰。
战争又不是赌气,目的达到了,就好了。
嗯,关二爷,很难得的忍了。
他私下也觉得,夏侯渊如此挑衅的做法,就是为了让他来攻!为了让他率军来消耗!
毕竟曹军家底丰厚,损耗得起。
而且他麾下的骑兵,大部分兵卒是鲜卑、乌桓等胡人,骑术精湛异常。不少人还能在马背上用餐与睡觉。若是他不想和夏侯渊交战,倚仗麾下兵卒的来去如风,就算是尤善长途奔袭的夏侯渊,也是比不上的。
第四零五章、魏武崩
还没有来得及下雪的冬季,万物枯燥之下,更容易起火。想-免-费-看-完-整-版-请-百-度-搜-
所以在并州楼烦,一个不知名山坳中,在无数的枯枝柴火下,火光就照亮了半边天。
关羽的麾下,都是胡人为主。
在平时,他们在关二爷的威严下,噤若寒蝉,言行令止;但在这一刻,他们的本性彻底爆发了。
在石头从峭壁之上落下,当山坳中火起,他们就再也听不进任何命令。而是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跃下了战马,想往徒手爬上被山石堵住的山道,逃出生天。
但是,被堵住的地方,仅仅供五骑通行。所以他们手中的刀刃,在想让自己逃出去的想法中,捅进了前面碍路的袍泽。
方才还在并肩作战的生死与共,在这一刻变成了自相残杀的求生。
唉,原谅他们吧。
人在垂死挣扎中,陷入了竭嘶底里,也很正常。
毕竟他们的人生,再也没有第二次了不是
是的,夏侯渊用自己的命,一千忠心耿耿麾下的命,布下来的局,怎么可能让他们逃出得出去呢别说那些堵住山道的石头累积得很高,炙热的火光与浓烟也能让在攀爬的过程中,窒息而死。
关二爷就站着不动。
还挥手制止了自己亲兵,想冲上去杀了夏侯渊,发泄一番的冲动。
去杀一个必死之人,没必要了。
都是即将要死的人,也没必要再去争这么一时。
他从来都不是畏惧死亡的人,也是个忠义无双的人。所以他对夏侯渊这种以自己性命为代价,拉着身为敌人的自己去死的决绝,感慨不已。
这个夏侯秒才,不愧魏王的心腹爪牙。就如自己,是刘备的心腹一样。
都不负主君的厚望。
在慢慢变得炎热的空气中,关二爷的心中,对夏侯渊有了同道之人的惺惺相惜。
是故,他在回答夏侯渊的问题是,也罕见的用上了同辈友朋的语气,“不想某得妙才,如此见顾之重也!”
是啊,若是不是夏侯渊觉得他分量足够,怎么能以征西将军的地位,和他以命换命呢
唉,关二爷并不知道,夏侯渊的时日不多了。
而夏侯渊,听了以后,也没有点破,而是洒脱一笑,谓之:“云长乃刘玄德之肱股,而某不过是魏王麾下一老卒罢了。”
说完,也不等关二爷回答,便转身拄着佩剑蹒跚往后走,“某准备了些酒水,云长若是有雅兴,不如来共饮一番。”
“善!”
关二爷赞了声,翻身下马,拿着手在赤兔的头上揉了揉,便提刀穿过夏侯渊的亲卫,犹如过无人之境。
这匹赤兔马,四只蹄是白色的,并不是当初曹老大送给他的那一匹。
是啊,时光匆匆,连战马都传到第二代了。
这个时代,也该轮到下一代人去争雄了。
来到夏侯渊席地而坐、扔着几个酒囊的地方,才发现后面还有两个木棺。也让关二爷心中有些感慨。
他知道其中一个,就是给他准备的。
撩起下摆,关二爷也席地而坐,拿起酒囊猛然灌了一大口。
再环顾着越来越大的火势,嗅着山坳中变得呛鼻的焦味,他语气有些幽幽,“妙才竟然抬梓来战,某佩服。只是,为何汝就如此肯定,某将来攻耳”
“哈哈哈...咳咳...”
闻言就豪迈打笑的夏侯渊,不想被浓烟给呛得咳嗽起来。他灌了些酒水润润嗓子,声音有些得意的意味,“云长若是不来攻,某就将此梓烧了便是,又并非难事耳。”
关二爷默然。
旋即,抚摸着被炙热的空气烤得有些弯曲的长须,笑骂了句,“汝个老匹夫!”
“彼此彼此。”
夏侯渊直接当成夸奖,微笑以对,还拿着酒囊示意了下。
一阵短暂的沉默。
等深深的山坳让浓烟变得让人难于呼吸,让人因为缺氧变得意识有些恍惚的时候,关二爷又开了口,“今日之事,秒才未让魏王得知吧嗯,魏王,这些年可还安好否”
关二爷是位恩怨分明的人。
所以他还记得,当年曹老大对他的厚待。在这个时候,问一问曹老大的身体状况,也是应该的。哪怕是双方早就兵戎相见多年;哪怕是在战场之上遇上了,绝对不会留情。
“唉,不敢让魏王得知。”
这次换成了夏侯渊满脸怅然,眼光也望去了上党郡的方向,还有冀州邺城的方向,“魏王这些年,精力有些不济了。我等之人,都不复当年年岁矣。”
“然。”
同样被勾起了年华易去的关二爷,点了点头。将手中的酒囊一饮而尽,便起身往身后的棺木而去。
伴着他转身离去的,还有一句话,“夏侯妙才,等我等都到了九泉之下,某必然斩了汝项上首级!”
“哈哈...咳咳...”
夹带着咳嗽的一阵笑声,夏侯渊也起身跟上,“云长壮哉!若是九泉之下见,某就与汝再决胜负!”
......
慢慢的,山坳之中变得沉寂。
不再有人言传出,只剩下了偶尔的,枯枝柴火迸出的火花爆声。
引了五百本部戒备在外的关平,在看到山坳之中浓烟冲天,便快马加鞭的往这边赶过来。只是等他和麾下不眠不休,撬开、搬开堵住山路的石头,已经是第三天的凌晨。
他不顾脚下依然烫脚的沙土,不顾眼睛和鼻子被浓烟呛得难受无比,火急火燎的冲进山坳中,却发现了中间空旷的地方,有许多窒息而死的亲兵。
不光是关羽的,还有夏侯渊的。
虽然都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黑灰,然而从服饰上看,泾渭分明。
更深一点地方,平地放着两具棺木。一具面前竖立着一柄大刀,一具面前竖立着一柄佩剑。都深深的扎进了土壤里。
关平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柄大刀,是他阿父关云长的。
所以一直靠着一丝侥幸心理,一丝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的他,一下子就双腿一软,跌坐在了地上。
眼泪汹涌而出,在他布满黑灰的脸上,冲出了两道痕迹。
结局,再无侥幸的可能。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他阿父的棺木带回去。
本来,他的麾下,还建议他将夏侯渊的首级,给带回去的。
但是他拒绝了。
他的阿父,既然愿意和这位敌军都督在这里从容赴死;既然两人的棺木是并排放着的,也就是说,他的阿父觉得夏侯渊当得起。
他身为人子,若是辱了其父保有敬意的人的尸体,岂不是也是辱了其父的声誉。
罢了。
无论双方是否敌对,该有的敬意,还是要保留的。
他毕竟,是忠义无双关云长的儿子。
所以呢,夏侯渊的遗体,是在五日后才被麾下带回去的。这些部下,就是那些在山顶上扔下石头和火把的兵卒。
魏王曹孟德得知了消息,悲戚难当。
不光在棺木边上垂下了好多泪水,让人将棺木运到邺城安葬。
嗯,墓地,他直接定下来了,选择在挨着魏国宗庙不远处的地方。
还上表朝廷,亲自给夏侯渊定下了谥号,曰:“刚”。而并非是原先历史轨迹上的、有些不好含义的“愍”。
刚者,强毅果敢、追补前过、致果杀敌、强而能断。
很贴切夏侯渊这一生。也就说是,夏侯渊算
第四零六章、雄才大略无人继
曹魏臣子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二月。
魏王曹孟德谥为武王,葬于高陵。魏世子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领冀州牧。
他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改了年号,将建安变成了延康;然后就是报答昔日帮他登上世子之位的人。
比如贾诩。
这位毒士的官职,直接从大中大夫变成了为太尉。
太尉、司徒和司空,在现在的大汉朝并为三公。当年曹老大为了当丞相,就已经废了三公的官职。没想到曹丕刚继位,为了报恩,竟然又复置。
本来呢,自从有了尚书台,三公也就成为了虚职,或者说荣誉职务。担任三公的人,第一要求当然是德高望众,至于有多大本事,反倒显得不那么重要。
而贾诩,缺少的就是德高望重。
他本来就是国贼董卓的部下,又曾经为了自保,以一言乱天下,名声是很不好的,也是没有可能当上三公的。
但是曹丕,为了一己之私,公器私用,偏偏就让他给当上了。
这就让天下人都暗自讽刺之,江东的孙权得知后,更是直接笑话了。还变本加厉的讽刺得特别狠的那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