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臣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光阴默
与王昶同往的,还有蒋琬,蒋公琰。
潘濬的姨兄。
当时潘濬被陈恒打了鸡血,雄赳赳气昂昂的攻入荆南后,还作书一封给时任湘乡令的蒋琬,意图这位姨兄一起归附过来。
蒋琬当即就以大丈夫不做贰臣为由,给拒绝了。但是呢,暗地却对潘濬的旧部去投靠,睁只眼闭只眼。
等到刘琦归附朝廷、荆南之战结束,潘濬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一郡太守,便觉得依附着陈恒混仕途,还是很有前途的。
当即,借着就任太守前来拜访州刺史为由,将蒋琬也带了过来。
说什么陈恒如今是平南将军,可以开府置僚属者,正好自己的姨兄蒋琬,才学不错,或许能当个刀笔吏什么的。
陈恒还是记得蒋琬这号人物的,历史上蜀汉接任诸葛孔明位置的大才!
思虑了一番后,便询问蒋琬愿意去邺城否。
还在给曹丕的举荐书上,加了一句:“此人在安南将军府,乃屈才也!”
评价不是一般的高。
估计曹丕看到了,非得以国士之礼接待不可。
第二九五章、孤可爵进位公否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春三月。
曹老大自邺城到许昌,就“赞拜不名”等礼遇,入朝称谢。私下却是让已经赶回许昌恭候的董昭,密问荀彧:曹老大劳苦功高,可否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否
荀彧以曹老大乃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不宜如此。
好吧,曹老大对此勃然不悦,心意难平。
夏四月,车驾至谯,命连续上了三道以病请辞表得不到回复的平南将军、荆州刺史陈恒,赶来谯县。
谯,乃曹老大故里也。
这位号称有病的狡狐,一路日夜兼程,倍道而行,只用了十余日便赶到了。
这速度,别说是有病之人,就连身体强健之人都经不住劳顿。而狡狐呢,却精神抖擞,红光满面,说话都不带喘气的。
啧啧,连表面功夫都不带做的。
不过呢,曹老大并没有道破,只是挥了挥手,让他跟着,行走于乡间的原野上。还让带着宿卫的许褚停留下了脚步。
陈恒当即一愣,连忙解下腰侧的佩剑及小军弩等利器,交给许褚保管,自己趋步跟上。身子落后了半步,恭敬异常。
不知道是因为原野之上的绿意葱葱,空气沁人心扉;还是难得有了踏青闲情,曹老大一开始的话语,都在叙说着家常。
时不时的,还感慨说自己幼年时就在打猎过什么的,场面一度贼亲切,贼温馨。
一如父子。
但是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
废话了半天的曹老大,脚步不停,嘴上却是话锋一转,“子初,汝三番上表,何所思邪莫非是心慕程仲德之‘知足不辱’乎”
知足不辱,出自于《老子》。
也是程昱在赤壁之战后,闭门谢客,归还兵权给曹老大时,所用的理由。
“回主公,恒不敢于程奋武将军比肩。”
跟在背后的陈恒,先是停下脚步拱了个手,方才趋步跟上,“恒,微末之身,得遇主公之厚爱,以一介刀笔吏入仕,今已经是平南将军矣。恩隆之重,朝中无人能及,常为惶恐,心不能安。是故,思虑良久,有所得:如今天下格局,恒不在荆州,胜在荆州。”
嗯
顿时,曹老大闻言,便停下了脚步,回首而顾,脸上尽是疑惑。
在他的揣测中,陈恒以病去职,不外乎是不甘心放下权力,亦或者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罢了。哪想到,此子竟然飙出来了一句,是在为征伐天下而考虑。
“子初,可试言之。”
目光在俯下脑袋的陈恒身上,流连好久,曹老大才出声。他自己都没有发现,他的声音里,已经带上了一丝期待。
陈恒听出来了。
看到曹老大的思路已经被自己引着走,马上就趁热打铁,“恒所思,有三。”
“其一,主公数年前便在芍陂屯田治水军,修缮舟船,意在江东。去岁荆南之战,孙仲谋大败;今岁主公车驾南来,不日必然讨伐江东。此天下皆知也。若是扬州有战事,我军在蜀中、汉中将无战事。此乃常理也。”
“然!”
曹老大嘴角微翘,抚了抚长长的胡须,便再度缓缓向前。
他对陈恒说的,一点就透,还举一反三。
他若是举兵去从扬州攻打江东,那么荆南之地的曹军,也必然作为策应,牵制对方的兵力。曹军就不可能有多余的兵力,去攻打汉中或是蜀中。
如此一来,马超与张鲁,无后顾之忧,就能和刘璋打得更加激烈一点,死伤更多一点,彼此消耗也更多点。
为将来曹军入主益州,创造机会,或者减少抵抗!
“再言之!”
“喏!”
陈恒再度行礼,又缓缓跟上,徐徐而言。
“其二,恒督兵多年,赖主公虎威,常能取胜,薄有名声,亦让世人皆知恒好行诡道。若是恒在南阳,虽兵力不足,然恐蜀
第二九六章、人算不如天算
古五等爵位,是指周代的爵称。
有天子、公、侯、伯、子男五等,见于内。后来的,则是将天子除外,子男分列,即所谓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然而,汉高祖刘邦曾经与群臣杀白马为誓,号白马之盟。声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王,公,这两个爵位,在大汉朝已经变成了汉室苗裔的专属。
如今董昭建议,以曹老大的爵进位为公,乃是违制。而曹老大问及陈恒,一方面,是试探陈恒的心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被荀彧所阻,信心受挫,想了解下麾下之人的反映如何。
所以呢,陈恒就在心里大呼倒霉。
千算万算,想避开这股权利风暴,结果呢,还是不能独善其身。
这个答案,很好给,但是以后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说可以,必然能让曹老大顺心,但是也会被其他心怀汉室的士人百官诟病。毕竟大汉朝积威四百年,深入人心。
如果说不可以,那不就是成了第二个荀彧
就算不死,他日也会终为素餐尸位的摆设。曹老大还会将权力,授以一个不是离心离德的人么
唉,只能是两权相害取其轻了。
心中有了决断,陈恒拱手有言,“回主公,恒以为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乃天数也。昔周朝八百年,天下归心。然今日,未见姬姓有称孤道寡者耳。”
好嘛,陈恒果然是对得起狡狐的称呼的。
十分无耻的,不仅隐晦的表示了赞同之意,还进一步的,把称孤道寡都扔出来了。
把曹老大的心里,也撩得心花怒放。
不过呢,该做的姿态,还是得要做的。
马上就虎起了脸,呵斥着陈恒,直接就下了逐客令,“荒谬!此乃臣子之言邪!速归南阳,等候朝廷诏令!”
“喏!”
陈恒立刻就垂头,拱手作别,徐徐而退。
离开了曹老大的视线,心思放松了,心里的憋屈就上来了。
既然都走到了这一步,明确表态期盼着曹老大在权柄上走得更远,落下了个幸进之名。那么,此番他去官避祸,还有什么意义呢
更为可恨的是,曹老大已经允许了他去官了....
他大爷的!
真是世事无常,人算不如天算!
感慨一番,他便跨上战马驰骋而去,方向不是荆北南阳。
谯县,是曹老大的故里,也是曹昂的埋骨地。
陈恒当年在曹老大面前,就说过此生之志,是替曹昂完成征伐天下的遗愿。所以每次途经谯县,都会去曹昂坟茔前,洒下一杯水酒。
不管他对曹昂的面孔,已经有些想不起来了,但是不得不走一遭。
这也是丁夫人,一直对小陈修,爱护有加的缘由之一。
唉,有时候一句谎言,真得需要一辈子去圆。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夏六月。
曹老大车驾到芍陂,巡视水军,治各部督军,点仓库之粮,为即将发动从扬州攻打江东做最后阶段的筹备。
同时,许昌朝廷的诏令,也来到了荆州南阳刺史府。同样是依着常例,说了一堆的废话开头,才说到正事。
不过呢,不知道是不是,陈恒将“称孤道寡”说出口了、让曹老大心花怒放的关系,诏令大有不同。
不光给陈恒好一顿夸奖,说什么忠贞笃行,任事勉励,不辞艰辛,乃干城之将也!今因战事受伤,染疾,不能理事,便嘉其功劳,让他保留平南将军、荆州刺史的职位,特许回乡里陈留己吾养病。
这份待遇,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仅让朝中百官,再一次认知到,陈恒是简在曹老大之心;更是让荆州的官吏们,都掉了一地的下巴。
嗯,比如说廖立,据说听到消息后,闭门在家称病了三日。
还瘦了好几斤的肉。
&nb
第二九七章、荀彧之殇
秋七月,平南将军陈恒,在荆州吏民的送别下,启程回己吾养病。
不过呢,一向都不铺张的狡狐,此番却是下令让夏侯称引五百骑兵一路护卫,大违礼制,堪称嚣张跋扈。
还强令沿路官吏提供食宿,大肆扰民,颇有蝗虫过境的感觉。
顿时,弹劾的上表,如同雪片般在许昌朝廷里洋洋洒洒。不仅是高干、卫凯等常年攻讦陈恒的官吏,还不乏有曹老大的铁杆,皆上书请求治狡狐跋扈之罪。
居中持重的荀彧,很不能理解狡狐的作法。但也依着惯例,将处置陈恒违制之事的决断,让人抄送了一份,送去了芍陂整顿水军的曹老大定夺。
曹老大回复很快,不仅从了荀彧提议的罚俸一年和申令斥之,还加了一条:将陈恒平南将军的官职前面,加了个“行”字。
变成了个试用的。
处罚不得不说,有些过重了。
让许多有心人,又开始浮想联翩。
比如狡狐被保留官职回去养病,是不是曹老大觉得将其一撸到底,会引起其他麾下的自疑,而采取了温水煮青蛙呢
不过呢,就当他们想再试试,加把劲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真的想得太多了。
以董昭为首的曹老大铁杆,就着陈恒的违制,来歌颂曹老大的功德,请求天子下诏书封爵位公的事。
说什么区区狡狐,不过尺寸之功就胆敢如此嚣张,由此可见天下纷争,导致各地督军骄横之心大起!为了汉室的安定,应该封曹老大为公,让其威慑各地督军。
还睁着眼说瞎话,说什么曹老大这些年为大汉鞠躬尽瘁,忠心耿耿,堪比周公吐哺耳!理当爵位公,方能彰显大汉的威严和为朝廷续命....
好嘛,这下所有人都知道了,狡狐不合常理的违制,不过是曹老大扔出的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借此为由头,朝议封公之事。
但是呢,四百年的大汉积威,到底不是一句废话。
朝中百官,对此抵御者比比皆是。
最重要的,是荀彧当即表态,此事不可!旗帜鲜明的站到了大汉皇室刘氏一边。也让董昭等人,不得不偃旗息鼓。
荀彧的威望,实在是太重了。
他出身于四海知名的世家,立世又是德行高洁之人,已经让世人传诵不已。
经历近二十载的居中持重,和曹老大一直尽付后方之事的信任,更是让整个许昌朝廷,都不会违背他的意愿。
但凡他开了口的事,别人也不会再度反驳。
对此,刚刚回到了己吾陈家乌堡的陈恒,得到了消息后,就忍不住摇头叹息。他知道,荀彧这番对大汉朝的忠贞,等于在曹老大心里扎下了一根刺。
不拔不快的刺!
昔日的王佐之才,曹老大盛赞为“吾之子房”的肱骨,变成了不除不快的拦路石。
在野心的撩拨下,在对信念的坚持中。
终究,两人还是背道而驰,让二十载的君臣佳话,沦为后人叹息的悲鸣。
秋八月。
曹老大率军前往寿春,上表朝廷,让荀彧持节到谯郡劳军。
天子刘协无理由阻拦,许之,让荀彧奉命而行。
才刚到了谯,就被曹老大先斩后奏强制征调,上表朝廷,让荀彧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往寿春。
秋九月。
荀彧到了寿春后,与曹老大密会一夜,争执好久,不欢而散。
各自离去之时,曹老大一脸的愤怒与绝望,眼神中尽是冰冷。让人不经意瞄一眼,都能产生遍体生寒的感觉。
而荀彧则是驻足,看着曹老大头也不回的远去背影,蹙起的眉毛之下,眼眸中的各种情绪在交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