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闺逆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倒先生
这是秦见微在苏家时,受到林氏病情的启发,而通过那几类有麻痹功效的药物所提炼出来的药粉。
顾名思义,只要散在风中,吸入人体之内,就会迅速让人的身体陷入短暂的麻痹,至少半个时辰内无法动弹。
这简直就是件对敌的神兵利器,可以出其不意地杀敌于无形。
只可惜就那么几瓶,无法大规模使用,不然此次剿匪行动,定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完成。
沈慕庭略感遗憾,但最终还是兴致勃勃地跑去找黎广,商谈了一番这“定风散”的妙用,顺便稍微改动了一下作战计划。
次日天不
第一百零六章 势如破竹
寨门内的异动,被藏身在高大树顶的哨兵看在了眼里,迅速回禀了黎广。
黎广得知消息,心中暗喜,高喊了三句:“包飞野何在快速速出来觐见本将军。”
“寨主岂是你们想见就见的。寨主说了,若朝廷真有诚意,便三日后再来,到时只可允许黎将军带上十人前来,否则便没什么好谈的。”
青蛟帮的人当然不敢自曝寨主和几位当家中毒的消息,不然军心动乱,还怎么打。
对方想极力隐瞒的事情,正是沈慕庭他们求之不得要扩散的。
于是便十分“好心”地隔着寨门,让众官兵轮番上阵,将这个消息无限循环地通报了青蛟帮上下。
沈慕庭是当场实验过那药粉的厉害的,只需指甲盖那么点的用量就可以在半盏茶的功夫内放倒一匹健壮的马。
他在那封信中里里外外地撒了小半瓶,如今已经过了一盏茶的时间还不见那包飞野来见,必定是被“毒”倒了。
“你们的寨主和几位当家都中了剧毒,难逃一死。我劝你们还是束手就擒,主动投降地好。如今两江正是用人之际,钦差大臣特别开恩,只要你们肯归顺,并配合朝廷重建两江,便准许你们戴罪立功。眼下江州府百废待兴,许多田舍都成了无人之地,届时钦差大臣自会上报朝廷网开一面,给你们发田发屋,并赐还你们良民之籍。”
沈慕庭开始大肆忽悠,如果能把这些人说降了不用动武,那是最好的。
“众位可要想清楚了,这是你们唯一一次变身良民的机会。即便几位好汉不怕死,也得为身后留下的家人子孙考虑吧。归了良籍,他们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生活、读书、娶妻、生子,将来甚至还有做官的机会,再也不必做一辈子都要被人瞧不起的山贼恶匪。”
“但倘若你们负隅顽抗,一旦被抓就是杀头的下场。你们的妻子儿女就会被卖入教坊司,或发配边疆充作军奴,子子孙孙都只能为奴为婢……你们想要看到这样的结果吗”
迟迟见不到寨主和几位当家出面,青蛟帮上下本就军心动摇。
又有黎广在外带着人摇旗呐喊示威,这些人的士气又被冲落了几分。
如今再加上沈慕庭这一番徐徐善诱的劝降,直接说得他们心防大开。
“你们若不相信朝廷的诚意,我和黎将军可以让官兵们退守一里之外。而你们也必须放下兵器,打开寨门主动归降。有我这位朝廷六品命官和三品将军在你们手上作为人质,官府不敢出尔反尔。届时到了江州府衙,面见了钦差大臣之后,你们自会相信在下所言了。”
黎广挥了挥手,所有人便依令退后了一里之外,表达出了十足的诚意。
沈慕庭一点也不担心这些人会对自己和黎广出手,他们两个现在可是这些人手中的保命符。一旦死在了这些人手里,朝廷必定会雷霆大怒,株连他们三族都是轻的。
有头发谁想做秃子
沈慕庭开出的招安条件实在是太诱人了,无法不让人心动。
这些人中除了几个匪首是亡命之徒以外,其他青蛟帮的大多是乌合之众。
眼下一看寨主和几位当家就要是死了,他们哪会那么傻地拿自己的命去赔。
于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陆陆续续有人扔下了兵器准备招降。
青蛟帮众人倒也不怕回城之后会染上瘟疫,因为他们都听说了,朝廷来了一位十分厉害的医师,调配出了预防瘟疫的药方,只要喝了那些汤药就不会染上疫病。
这些从京城来的将军官兵们,都在江州呆了两个多月了,还是活蹦乱跳的,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可惜青蛟帮安插在城中的探子还不知道,已经有新一轮的瘟疫袭击城中百姓了,否则这些人只怕是宁死也不肯降的。
投降这种事,素来是有一就有二,只要有人开了头,旁边的人也会跟着丢兵弃甲了。
紧闭的寨门终于缓缓打开,陆续有人出来将沈慕庭和黎广团团围住,他们虽然手无寸兵了,但也知道只要拿捏了这两人在手里,自己的小命就有保障了。
擒贼先擒王嘛,适才沈慕庭和黎广就是这么做的。
两人一脸镇定,沈慕庭负责继续忽悠安抚这些贼匪,其他人则在黎广的安排下冲进山寨捉拿那几个还在地上抽搐麻痹的匪首,并开始搜剿战利品和钱粮。
青蛟帮盘踞龙虎山十数年,寨主几经更迭,累积的财富和物资十分可观,归降的近千名人手正好可以充当搬运工,将东西运回府衙。
这些人中匪徒大约六七百人,其他都是当初被逼抢上山的良民,并不曾作恶。此次劝降,这些人在当中起了不小的引导作用。
当“大军”带着近千名归降的“俘虏”和庞大的战利品启程回府时,那些跟随而来剿匪的民兵还是一副如坠梦中的样子,个个脸上都带着恍惚茫然。
他们以为自己是来拼命的,结果打了一阵之后,受了一点轻伤,这些穷凶极恶的匪徒莫名奇妙地就投降了……
那位京城来的贵公子,还有大将军莫非是天神下凡,专门来拯救他们这些受苦受难的百姓来着
于是有人痛哭流涕开始跪地参拜起沈慕庭和黎广来,其他灾民一看,也跟着拜起来,直夸二人威武神气,要誓死追随之类。
这些本已对人生绝望的灾民,此刻眼中都燃着希望的火花。
而刚刚被招降的青蛟帮众人,也被这些人渲染的气氛给狠狠震慑住了,心中对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沈慕庭和黎广,更是多了几分敬畏和胆寒。
其实他们根本就无法想象,当时寨门洞开,青蛟帮的人放下武器归降的那一刻,沈慕庭和黎广的手心里全是冷汗。
“定风散”的药效最多维持半个时辰,如果不能在这个时间内说服青蛟帮归降,待包飞野这些人清醒过后,剿匪兵团面对地将是对方更大的怒火和反抗。
好在剩下的那些人都是乌合之众,三言两语就被动摇了立场,前有黎广这个大将军威赫震慑,后又有朝廷招安的好处在望,没有人会不怕死。
于是,一番威逼利诱之下,那些人就如无头苍蝇般地归降了。
此次剿匪作战,看似赢得轻易,其实真是险中求胜。
因为若是双方正面硬碰的话,即便沈慕庭他们赢了,也会赢得比较艰
第一百零七章 秘献药方
半个月后,来自江州府的八百里加急邸报被呈上了金銮殿。连同邸报一起的,还有耿大人和几位南下同行官员上书的联名奏折。
开平帝看罢龙心大悦,困扰两江多年的匪窝终于被清剿,不仅为朝廷省下了许多救济灾银,更是收归了人手重建两江,为国库省去了一大笔开支。
更重要的是,有人发明了预防瘟疫的方子,不仅解救了千千万万的两江百姓,日后更可造福无数子民,这乃是利在千秋的大功德。
原本以为是去送死的这些官员,却超乎想象地做出了如此大的政绩,喜得开平帝直接在朝上连说了三个“好”字。
眼下只待沈慕庭身边的那位能人研制出医治瘟疫的药方,两江之困便可迎刃而解了。
朝臣们看过折子,纷纷感叹天佑大乾,对钦差大臣和几位大人联名大力夸赞和推崇的沈慕庭不由刮目相看。
这个从前在京中闻名的纨绔子弟,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他带去的幕僚研制出了保命方子,有效遏制了瘟疫蔓延,救了许多百姓的性命,单是这一件就是极大的功劳。
沈慕庭更让人称道的,是在救援被断,整个江州府即将陷入断粮断药的绝境中,想出了剿匪抢资的方法。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一举解决了困扰两江多年的匪患,更是招安了那些匪徒为朝廷所用……
不论细数哪一件,都是大功劳。
要知道沈慕庭可是一个初出茅庐,尚在吏部考核期间的非正式官员。第一次离京办案,就交出了如此漂亮的答卷,实在是不得不让人感慨一句:后生可畏。
不知是那位老臣念叨了一句:“沈家果然没孬种。”
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
开平帝听着朝臣们对沈慕庭的溢美之词,喜悦之情忽然就淡了几分。
当初他把沈慕庭委派南下赈灾,乃是私心作祟,想要就此折了沈家这个欲要起飞的雄鹰,唯恐他又会成为第二个沈赫,届时给自己添乱。
开平帝对沈家的忌惮和痛恨不是没理由的,当初若不是沈家帮助前太子拦在他的面前,自己起码可以早五年登基,也不必损失那么多英才和银子。
最后还留下一个千疮百孔的朝廷给他,呕心沥血治理了十多年才换来如今局面。
倘若不是他那个前太子皇兄命薄,眼看着就要荣登大宝之际一命呜呼,这皇位可能还轮不到自己来坐。
虽然沈赫身为太子太傅,理当是保嫡一党,为太子上位出谋划策无可厚非,然而正是因为开平帝身为皇子时,在与前太子的争斗中吃过沈家太多的亏,这才恨上他们。
恐怕连开平帝自己内心都不愿承认,这种恨中还带着微妙的惧怕和忌惮。所以这么多年来,他才一直不遗余力地打压沈家,恨不得把他们踩在脚底下才好。
因此在看到沈慕庭中了二甲进士之后,他才会授意吏部将其分配到不讨喜的御史台,并下意识地送他去两江赈灾,心里未必不是存着斩草除根的想法。
“耿爱卿他们做得很好,待他日医治好两江瘟疫班师回朝时,朕自会论功行赏。”
开平帝淡淡地说了一句,话中大有深意。
百官不由纳闷,莫非陛下的意思是,只要瘟疫一天没治好,耿大人他们便不得回京吗
看陛下不甚情愿的模样,难道瘟疫没治好,此前沈慕庭和黎将军他们剿匪以及贡献药方的功劳,就不打算给封赏了
众臣心中暗自嘀咕,却没人敢提出质疑。
谁都知道陛下不待见沈家人,若有意为难,只怕也是冲着沈慕庭去的。
“如今两江的官路已经恢复通行了,礼部和户部便按照耿大人折子上的要求,再押送一批药粮过去吧,此次绝不容有失,否则朕唯你们是问。”
两江乃是国税重地,每年上缴的赋税占到国库的五分之一。此番天降横劫,两江起码要休养三五前才能恢复生气,为表皇恩浩荡,开平帝早已下了旨意,免去两江地区三年的苛捐赋税,他的国库一下子少赚了多少银子啊。
每每想到这里,开平帝就痛心疾首。
为何偏偏要是两江受难若是换作其他地区,他也不会如此心痛。
“至于耿爱卿所奏,让招安的匪徒戴罪立功一条,朕亦觉得此法可行。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们也是朕的子民,既有悔改之意,理当给他们一次从良的机会。如今两江死伤无数,十舍九空,也需要有人在此安居落户,因此落籍之事,便交由耿爱卿等人就此处理负责,不知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仁德英明,臣等附议。”
底下朝臣一片附和之声。
“既如此,众位爱卿若无其他要事启奏
第一百零八章 选择
且不说沈慕庭在收到信后会是如何地震惊,又会如何处理此事,把她从中摘出来,苏知娴衡量再三献上药方,为求的也只不过是问心无愧。
把信里外密封三层让驿站加急送去江州府衙,苏知娴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
家里的气氛最近有些怪异,大伯和父亲整日埋头在书房内也不知在商量什么大事,每次见到两人,都是一副眉头深锁,表情凝重的模样。
苏知娴没去过问,如果能被她知道的事,父亲都会主动告诉她的,既然父亲不说,那就是不该她知道的。
书房内,气氛一度十分压抑。
苏鼎有些坐立不安地看着胞弟,不确定地问道:“二弟,咱们家真到了如此地步吗不掺和进去不行”
苏承反问:“如果大哥能让睿王高抬贵手放过咱们家,自然也就无需行此下策。”
自古储君争斗站队的能有几个好下场从龙之功岂是那么好当的
大多都是落了个粉身碎骨,株灭九族的下场。
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他又何必冒险搭上全家的命。
“二弟,你瞒得我和父亲好苦啊……若非此次睿王对咱家发难,你是不是打算永远都不告诉我和父亲实情”
对于苏承的隐瞒,苏鼎是有所埋怨的。
既埋怨他瞒着家人自己闷声发大财,又埋怨他为此招致了睿王的觊觎,连累整个苏家陷入了危机。
“我若不瞒着,咱们家的家产早就不保了。难道大哥以为绥安伯府和赵侍郎是好相与的吗不瞒着点,早在云州时,咱们家就得被吃得渣都不剩。何况这些年,我何曾短过大哥和家里的银子”
苏承冷着脸道:“事到如今,埋怨已无任何意义,大哥不如早做决定,究竟要不要见一见沈大公子所说的那位贵人。”
苏鼎踟蹰惊疑:“若咱们见了那人,就等于彻底与睿王为敌了。既然他想要咱们家的产业和银子,给他不就好了就当是拿钱消灾,至少不必得罪睿王。”
苏鼎是打从心底畏惧这位亲王,一想起他的手段就寒毛直立。
“倘若睿王只是要钱,我也不是不肯,反正都是舍钱保命,给谁不是给呢可他针对咱们家的件件桩桩,分明就是要赶尽杀绝,难道大哥还看不出来吗”
对于兄长的自欺欺人,苏承也很是无奈。
他没法告诉父兄,睿王是因为觊觎自己的妻子,所以才要对自己赶尽杀绝,连带着整个苏家他也不放过。
苏承敢肯定,若是被父兄知道了此事,必定会让他双手奉上自己的妻子和家产,以保全苏家上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