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侯门闺逆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不倒先生
    见到开平帝之后,襄和郡主施了一个平辈礼,笑道:“襄和见过皇兄。”

    开平帝略显僵硬的脸上扬起一抹勉强的微笑,“免礼吧,襄和今日怎么有空进宫”

    襄和郡主说道:“许久未见太后老人家了,今日特意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的,顺便来瞧瞧皇兄。”

    开平帝嘴角微抽,皮笑肉不笑道:“襄和有心了。”

    “许久未见皇兄,皇兄不请我这个妹妹进屋喝杯茶吗”

    襄和郡主看着皇帝有些不情愿的脸,笑眯眯道。

    开平帝脸色微变,看着势在必得的襄和郡主,心知他若不把人请进御书房,这个女人绝对敢在这里就直接说事,颇有些头疼又无奈地把人领进了御书房。

    襄和郡主十分坦然地找了一把椅子坐下,四周观望了一番。

    “这御书房倒是没怎么变,和皇伯父当年在世时几乎一模一样。”

    想起先帝,开平帝的眉眼也柔和了一些,有些恍惚道:“父皇的品味绝佳,御书房里的东西都是他精挑细选的,天下独一无二,何需改动。”

    襄和郡主闻言笑道:“没想到皇兄竟也是个长情之人,皇妹还以为帝皇都是无情者呢。”

    开平帝听出她语气里的嘲讽意味,当即冷了脸,“襄和今日找朕究竟有何贵干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多余的寒暄之话就不必说了。”

    襄和郡主也十分干脆说道:“既然皇兄这般说了,那小妹我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了。今日前来,是希望皇兄能给襄和一个面子,放了苏家女眷归家如何”

    开平帝怒道:“后宫不得干政,襄和,你是想忤逆祖训吗”

    “皇兄何必动怒,襄和绝无此意。”

    襄和郡主直视开平帝,冷然说道:“只不过是我这个长辈,看不得家中小辈受苦,希望皇兄高抬贵手罢了。毕竟苏五小姐乃是长衍的未婚妻,她若在狱中久呆,对长衍以及我沈家的名声始终有碍,不管苏鼎和苏承犯了何罪,苏家那些女眷总是无辜的,朝廷又何必为难这些无辜妇孺呢。”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苏家兄弟既犯了律法,刑部三司也查证了苏鼎的罪行,苏家人就并不无辜,所以朕也无权要求刑部放人,否则朕岂不是带头徇私枉法,何以服众”

    开平帝义正言辞道。

    “呵呵……”襄和郡主嗤笑出声,“那些冠冕堂皇的话皇兄就不必说了,说了也不过是惹人笑话罢了。”

    “皇妹斗胆问一句,那苏鼎和苏承定罪了吗他们果真有罪吗据皇妹所知,他们二人并未认罪吧听说那个苏昭玥死前翻供,说是受人指使陷害苏家的,三位主审官也并未给此案定案,所以苏鼎和苏承顶多只能算是嫌犯罢了。既然如此,那苏家女眷就算不得犯官家属,依照本朝律例,刑部无权关押无辜平民,理当释放她们。”

    开平帝面色阴沉,冷冷道:“苏家之人有无罪过,不是朕说了算,也不是你襄和说了算,刑部等人自有分晓,只要苏家人是无辜的,他们自会放人。襄和你身为皇室中人,更该以身作则才是,莫要仗势欺人。”

    襄和郡主轻笑一声,嘲讽道:“究竟是谁仗势欺人,又是谁颠倒黑白,陷害忠良,你我兄妹心知肚明。皇兄想要包庇你的儿子,皇妹可以理解,所以皇兄应当也该理解一下皇妹想要保全家中小辈的心情。”

    话锋一转,襄和郡主面色冷峻道:“诚如皇兄您所说的一样,苏家两兄弟是否有罪,这是刑部等人的事情,皇妹管不着。但罪不及妻儿,若是有些人做事太过,不给人留活路,那就休怪皇妹也不给他留情面了。”

    开平帝气得面色涨红,一脸阴鸷道:“放肆!你这是威胁朕”

    襄和郡主淡漠地看了他一眼,淡淡道:“皇兄说什么便是什么吧,反正这天下都是你们萧家父子的,你们是可以生杀予夺。但这天下的百姓并非都是瞎子,你们也堵不住众人的悠悠之口。苏家一倒,牵扯的是数以千万计商人的营生,砸的是无数百姓的饭碗,皇兄届时能否承受地起天下人的谩骂”

    &nb




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狱
    夜幕降临时,襄和郡主离开了皇宫,一出宫门便看到了在外等候已久的沈慕庭。

    “伯娘,如何了”

    沈慕庭上前迫不及待地问道。

    襄和郡主胸有成竹地笑道:“放心吧,这一两日皇帝肯定会松口放人的。咱们只说释放无辜的苏家女眷和老少,合情合理,给足了皇帝台阶,至于苏大人和你那老丈人,案情未明之际,恐怕还得在牢里待些时日。”

    沈慕庭释然一笑:“那就好,我先前承诺晚榆,在三天内要把他们带出刑部大牢,如今却是晚了几日,白白叫她又在里头多受了两天罪。”

    襄和郡主拍拍他的肩膀,“长衍无需自责,如今的计策是可行的,先救妇孺老少,苏大人的案子再另想办法。只要皇帝有心偏保他们,就算证据再确凿,苏二爷他们也不会有性命之危。”

    “嗯!明日我就去大牢,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晚榆,让苏家人吃颗定心丸,免得成日在里面担惊受怕。”

    沈慕庭几乎每日都会去天牢探望苏知娴,苏家在牢里的吃食用度都是他买通了牢头和狱卒从外头送进去的,就怕牢里的那些吃食会被人动了手脚。

    “回头你让牢里的那些狱卒多看紧一点苏大人和苏二爷,伯娘担心皇帝的意思传出去之后,睿王那边会狗急跳墙,到时候狠下杀手也不是不可能。”

    襄和郡主提醒道。

    沈慕庭肃然应道:“侄儿晓得,片刻也不敢让人松懈。”

    “你心中有数就好。伯娘只能帮你们这么多了,其他的就靠你们自己力挽狂澜了。”

    襄和郡主慈爱地笑道,看向沈慕庭的目光满是信任和鼓励。

    沈慕庭郑重点头:“我既答应了晚榆要保全苏家上下,就一定会做到。我已经让人在监牢里放了话,若是谁敢动苏家人一根汗毛,我沈慕庭就与他不死不休。那些人应该不敢胡乱动心思,主要防备的还是外头混进去的人。”

    襄和郡主面色凝重地说道:“这次你与睿王正面对上,坏了他的好事,今后他恐会视我沈家为敌,你在朝堂上行事更要小心。”

    沈慕庭连连应是,把襄和郡主说的每一句话都认真记在心间。

    他不怕睿王的阴谋诡计,只要对方不伤害他的晚榆和家人,一切都好说。

    襄和郡主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

    苏家入狱的第五天,开平帝终于在朝堂上针对此事发表了第一个明确的声明。

    责令三司暂时释放无辜的苏家老幼妇孺出狱,并恩准他们回府为苏老太太奔丧,苏鼎与苏承则继续留扣刑部大牢接受审问,直到案情水落石出为止。

    出狱的那一天,来了许多人接送,死里逃生的苏家众人不由喜极而泣,关氏等人几乎是一路哭着回府的。

    但众人心中的恐慌和阴霾并未散去,圣意都说了只是暂时释放苏家人归府,这个“暂时”究竟是多长时间,谁也说不准。

    不过这则消息传去之后,倒是为开平帝赚得了一些好名声,百姓纷纷夸赞他是个宽厚爱民的仁君。

    而此时的苏家灵堂内,却摆放着两具棺椁。

    一具是老太太的,一具是苏昭玥的。

    原本老太太是打算停灵三天就出殡的,可苏家临时进了大狱,就把时间改成了七天。

    至于苏昭玥的尸体,则是在她死后,由刑部的官差强行送到苏家来的。

    因为在京城无人肯为苏昭玥收尸,那些官差想着她好歹也是苏家人,为省麻烦就直接把尸体往苏家灵堂一放便走人了。

    关老太爷和老太太不忍心她暴尸荒野,就又命人买了一具棺椁替她殓了尸,还请了水路道场为她做法超度。

    苏老太爷回府之后,默默看了两具棺椁许久,最终什么话也没说,默认了让老太太和苏昭玥一起出殡的做法。

    苏知娴等人对此虽有微词,但没人提出发对意见。

    还是那句话,人死如灯灭,就当是积德行善了。

    反正到时候出殡,他们哭的是老太太的丧,相信苏家上下没人会为苏昭玥掉一滴眼泪。

    她落得如今下场,全是咎由自取。

    苏昭玥的死表面上看是自杀,何尝又不是被形势所逼,不得不死。

    苏知娴让苏知意透露出她有意翻供的消息,就是想借睿王的手借刀杀人。

    没想到,苏昭玥如此不经吓,睿王那边的人还没动手,她就自行了结了。

    苏知娴猜想,在她死前,肯定不仅见过苏知意等人,也受过来自睿王的胁迫。她无论开口还是闭嘴,苏家和睿王都不会让她好过,她若不死,她的一双儿女就



第一百五十三章 蛊惑
    这个年苏家过得十分冷清、悲凉,每个人的脸上都不见喜色。

    苏鼎和苏承还在天牢里待着,过完年之后刑部三司会针对此案重新再审。

    好在刑部大牢并不阻拦苏家人前去探监,每日都会有大夫去给苏承诊治送药,长庚叔和沈慕庭派出的一个暗卫,也一直留守在牢中照顾苏承,保护他和苏鼎的人身安全。

    苏怀信一直在外躲避,也不知道是藏起来不敢露面,还是远离了京城,没能打听到苏家的近况,并没有回京和家人团聚。

    老太爷经此一事之后,整个人都没了心气,在发妻的葬礼过后,就卧病不起了,躺在床上一副垂垂老死的模样。

    几位大夫都说老太爷是一心存了死志,若心病不除,恐怕时日无多了。

    死亡的阴霾再度笼罩在苏家人的头上,每个人的心里都沉甸甸地。

    回想去年的这个时候,一家人整整齐齐,开开心心地过大年,而如今,原本好好的一家人却支离破碎。

    死的死,散的散,病的病……

    而造成这一次的正是睿王这个罪魁祸首。

    自从苏家人出狱之后,沈慕庭的脚几乎是长在了苏家,毫不避讳地在苏家住了下来,一直到除夕那天才离开,初二那日又以拜年的名义赖着不走了。

    苏知娴哭笑不得,这人脸皮厚得很,怎么赶也赶不走,只好随他去了。

    她心里很清楚,沈慕庭这是为了自己和苏家不顾名声和体统,有他在震慑宵小,那些暗地里想对苏家趁虚而入、落井下石的人才不敢轻易动手。

    沈慕庭的态度,直接代表了沈家的态度。

    如今的沈家已经起势,背靠襄和老亲王和杨阁老两座大山,沈慕宗和沈慕庭两兄弟也开始在人前崭露头角,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日暮西山的衰败世家了。

    那些人想对苏家不利,还得掂量掂量,是否得罪得起沈家这宗大佛。

    历经磨难重重的苏家,终于迎来了暂时安宁的一段日子。

    而磨难过后,苏家每个人的心态几乎都有了一定转变。

    尤其是像苏怀仕和苏怀志这些男丁,变强的yu望更深,心态越发坚毅和隐忍,几乎是一夜长大,个个都早早早扛起了肩膀上的负担与责任。

    就连苏知颖和苏知瑄这两个娇滴滴的小姑娘,也变得沉默坚强起来,自发地跟在苏知娴身后帮助她打理府中庶务,为狄氏分忧。

    而平姨娘和乔姨娘也不再针锋相对,两人化干戈为玉帛,和和气气地做起了姐妹,共同扶持大房和整个内宅。

    可以说,经过这场灭顶之灾后,苏家人达到了空前团结。

    唯有一个人与大家格格不入。

    那就是二夫人关氏。

    关氏在刑部大牢里呆了五六天出来之后,整个心态都崩了。

    她素来是个喜爱洁净,讲究体面之人,可在天牢里呆了五天,不能洗漱,不能梳妆打扮,一套衣服连穿了五天,最后蓬头垢面地出来,是她这辈子最狼狈耻辱的一刻。

    更别提在暗无天日的监牢里每日与蟑螂、老鼠、蚁虫为伴,闻着污浊的空气,听着那些犯人们触目惊心的凄厉嘶喊,关氏没有一天是不崩溃的。

    但偏偏从前爱她如命,总会在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她的丈夫,如今却连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都做不到。

    他只能双腿残废地躺在床上,像个活死人一般,只能靠嘴巴用言语安慰几句,却什么也帮不了她。

    而关氏以为能倚仗的两个儿子和女儿,却又对她态度冷淡,非但不谅解她这个母亲的难处和苦楚,甚至无视她的眼泪,冷漠以对。

    这一切,都让关氏深感委屈、难堪、不甘和痛苦,她觉得自己不该遭受这一切。

    如果不是苏鼎和丈夫得罪了人,苏家也就不会被害入狱,她也就不必经历此番非人折磨和痛苦。

    关氏心里对苏家有了怨怼,认为是苏家连累了自己受此罪过。

    连带着她对苏承这个丈夫也心存幽怨,对待苏承的态度也冷淡了许多。

    妻子的情绪变化,苏承都一一看在眼里,但他依然装作若无其事,于无人处时,他的眼神中才会流露出失望和痛苦的神色,却始终不为人知。

    关氏恹恹蔫吧地在府里过了一个十分凄清的大年,脸上写满了“怨妇”的情绪,看人的眼神越发哀怨忧愁,搞得像全天下的人都欠了她一样。

    苏知娴眼见着对方的白莲花病症有加重的倾向,更是对她避之不及,眼不见为净。

    苏怀志和苏怀仁两兄弟,一个想着苦读致仕,将来好撑起苏家的门楣,一个一心念着习武从军,日后为父报仇,难免将关氏这个母亲忽略在后。

    关氏满肚子的委屈无人可诉,却在去了别院之后,得到了睿王的温柔相待和安抚,那些无人愿听的抱怨,也在睿王那里得到了最好的倾诉。

    这让关氏逐渐将睿王引为知己,竟也慢慢忽略了两人身份间的不妥,越走越近。

    关氏脑子虽愚钝,但心思却敏感,尤其是在男女之事上,有着近乎敏锐的直觉。

    她依稀能感觉得出来睿王看自己的眼神有异,对待自己的态度不同于晚辈对待长辈,更更像是一个男人对待自己的女人,但睿王未挑明,关氏亦当作不知情。

    每当感到心情烦闷时,关氏就会以去报国寺上香的理由,暗中去到那处别院用她最擅长的刺绣排解心中的苦闷。

    但这几次她去别院时,并未见到程侧妃与宋良媛,反而每次都是睿王独在,看上去倒像是她与睿王两人在私会一般。
1...5960616263...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