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大明当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云中怪客

    在愤怒之余,尤其令张维贤感到心寒的是,当他把刺杀事件和政变谋反联系起来后,发现阴谋刺杀自己的幕后主使者,很有可能便是自己曾寄以无限厚望的儿子,张之极!

    张维贤真是打死也想不到,那个曾经让他引以为豪的儿子,会堕落至如斯境地。

    不过学过心理学的人应该会理解,当一个从不犯错的人犯下难以弥补的大错时,往往他的第一选择不是知错就改将功补过,而是将错就错,破罐子破摔,跌入更深的深渊。

    而张之极错上加错的行为,就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他已经无法回头了。

    此时张维贤亦已明白,那个曾经让他无比自豪的儿子已经毁了,如果他不想让张之极毁掉整个英国公府,唯有大义灭亲,才能挽救英国公府。

    于是张维贤毫不犹豫,跪倒在地,老泪纵横的道:“陛下,逆子张之极犯下如此大错,老臣无颜为他求情乞活,惟愿亲率虎贲,亲手格杀这个畜生,以保英国公府两百多年之清誉!”

    崇祯亲自前来告知张维贤这个噩耗,本就是让张维贤亲自率兵镇压叛军的。

    只要张维贤出现在战场之中,那么张之极以替父报仇为名,举兵造反的大义便不攻自破。

    而且两万五千叛军中,有两千叛军便是出自英国公府的家丁,当张维贤出现时,这两千家丁又该做何抉择

    如果两千家丁选择跟随张之极造反到底,但张维贤怎么说也是当代英国公,两千叛军对上张维贤必定会投鼠忌器,士气大跌。

    如果两千叛军选择跟随张维贤拨乱反正,对叛军反戈一击,以两千叛军高出叛军一大筹的战力,势必会让叛军阵脚大乱,不攻自破。

    而且更妙的是张维贤率领的四卫营是完全忠于崇祯的,即使张维贤心生异心也无法左右四卫营。

    无论怎么看,派遣张维贤率四卫营平叛有百利而无一害,崇祯第一时间就做出这样的决断可谓老辣之极。

    而张维贤人老成精,当然明白崇祯亲自过来告知他这个噩耗的深意,无非是让他父子兵戎相见,以此来动摇叛军的军心。

    所以,张维贤干脆主动请缨,把面上的功夫做到了极处。

    果然,崇祯一听到张维贤主动请缨,当即大喜道:“有老国公亲自出马,跳梁小丑旦夕可破也。曹变蛟、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尔等四人且随老国公去镇压叛乱,务必要听从老国公之号令,违者处斩!”

    曹变蛟、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轰然应诺:“臣等遵旨!”

    ……

    自从进入崇祯元年以来,叛乱接连发生,且都被叛军打入北京内城,第一次时京城百姓还惶惶不可终日,待第二次时京城百姓却是有些习以为常了。

    其实京城中兵马极多,除了被崇祯砸无数资源砸出来的四卫营外,还有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虎贲左卫、锦衣卫、旗手卫这上十二卫。

    如果崇祯将上十二卫全部汇集起来,拉起十万大军并非难事,但自从土木堡之变后,上十二




第二一九章 逆子,你可知罪?
    数万叛军兵临城下,尤其是有了五千家丁压阵后,连两万京营都变得有模有样起来了。

    人一上万无边无际,数万叛军一眼望去的确是相当震撼,张之极、李承祚、刘世安、顾名武等勋贵武将皆露出得意的笑容。

    直到张维贤出现在城门楼上。

    “这是怎么回事”

    “那不是英国公吗”

    “可世子爷不是说英国公已经被皇上给害了吗”

    万军为之哗然,尤其是出自英国公府的两千家丁,简直快要炸营了。

    “世子爷说国公爷被皇上害了我们才反的,可如今国公爷还好端端立于城墙之上,我们造这个反,到底是为了什么”

    “会不会城墙上的那个国公爷是假的,是皇上找人假扮国公爷乱我军心”

    “不会的,我跟随国公爷十几年了,国公爷的身材样貌我知之甚详,不可能是假的!”

    虽然英国公府的两千家丁同样收到了张之极等人开出的二百两军饷,但他们之所以义无反顾跟随张之极造反,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英国公报仇。

    城墙之上,崇祯顾及张维贤年迈体衰,声音无法传达于百米开外,便拿出司设监打造好的铜制喇叭,给张维贤当扬声器用。

    张维贤对着喇叭大喝道:“逆子,你还认得我么若你还认我这个爹的话,快快带领英国公府家丁临阵倒戈,以将功赎罪。天子仁慈,晓瑜叛军,但凡阵前倒戈者,可从轻发落,否则皆以造反之罪论处,满门抄斩!”

    张维贤虚弱的声音,经过铜制喇叭的加持后,竟然压下了一切声音,令承天门广场上的所有军士皆清晰可闻,听得一清二楚。

    “真是英国公!”

    “怎么办还要继续进攻紫禁城吗”

    “英国公未死,我等失却大义名分,继续进攻紫禁城便是造反大罪,这可是要满门抄斩的啊!”

    别说是英国公府的两千家丁,两万京营士卒也全都慌乱起来了。

    古代战争向来注重大义名分,连奴酋努尔哈赤起兵反明也生搬乱套,搞出了“七大恨”的大义名分来号召建奴起兵反抗暴明,更何况本该效忠于崇祯的京营士卒呢!

    “世子爷,我认得出来,城门楼上的那位就是国公爷,你不是说国公爷已经被皇上害了吗”

    英国公府的家将本就对张维贤忠心耿耿,是张之极信誓旦旦称张维贤已经被崇祯害了他们才跟随张之极造反的。

    可如今却发现,张维贤还好端端在城门楼上站立着呢,崇祯请张维贤入宫显然是向他咨以国事,绝非张之极所言,是为了要杀张维贤。

    此时张之极身边的家丁统领们均充满了被欺骗的愤怒,以致于言语之间对张之极不再客气,以质问的口吻来跟张之极说话。

    “这……”张之极彻底慌了,他之所以胆敢起兵造反,皆因张溥信誓旦旦地向他承诺,起兵前一定会将其父劫持囚禁起来的,可城门楼上出现的父亲又是怎么一回事啊!

    丰城侯见势不妙,断然大喝道:“尔等休要惊慌,崇祯卑鄙无耻远胜桀纣隋炀,城门楼上的那个人一定是崇祯找人假扮的!”

    镇远侯顾名武亦连声附和道:“对对对,那人一定是假的,是崇祯设下的圈套,尔等千万不要中计了!”

    宁远侯刘世安也道:“没错!紫禁城近在眼前,只要我等打下紫禁城,荣华富贵皆唾手可得,尔等千万不要中了崇祯的奸计,以致于功败垂成啊!”

    李承祚、刘世安、顾名武和张之极一同起兵造反,不成功便成仁,他们已经不能回头了,又岂会眼睁睁地看着张之极自乱阵脚!

    听到三位侯爷都声称城门楼上的张维贤是假的,叛军的议论声渐渐小了一些。

    &



第二二零章 大义灭亲,阵斩逆子
    面对张维贤的强势质问,犹豫了片刻后,张之极突然抬起头,眼里已经毫无愧色,问道:“敢问父亲,孩儿何罪之有”

    “你认为自己无罪”张维贤倒是诧异的看了张之极一眼,没想到他居然有勇气顶撞自己,只是这让他更加怒不可遏了,斥道:“举兵造反是不是罪我英国公府两百多年清誉,为何出了你这种不忠不孝,败坏祖宗声誉的畜生!”

    张之极缓缓说道:“孩儿认为,孩儿是为天下除贼,不仅无罪,反而有拨乱反正,匡扶社稷之功。

    自从崇祯登基以来,倒行逆施,宠信奸臣阉逆,正人君子不但不能立足于朝堂之上,反而不断遭到崇祯的迫害,天下皆苦崇祯久矣。

    而今我等起兵诛阉贼,清君侧,非是我等为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去争权夺利,而是为了挽救大明,拯救苍生。

    如果这样父亲都认为孩儿有罪的话,那么孩儿情愿罪孽滔天,九死不悔,也要为大明除此祸害,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张之极越说越激动,越说越大义凛然,说到最后,怕是连他自己也相信了,他之所以起兵来反崇祯,皆是出自一片公心正义,绝非自己私心作祟。

    在他的装腔作势下,还真有不少人信了他的邪,比如英国公府的家丁家将,以及京营的军户们,看向张之极的目光都不由缓和了一些。

    虽然这些人都无法接触更高层级的朝政大事,但是他们生活环境变得日益窘迫却是显而易见的。

    在崇祯登基之后,京城百姓的生活水准不但没有丝毫起色,京营士兵还接二连三地举兵造反,这让他们更加笃定地认为,这一定是崇祯宠信奸臣,迫害忠臣的缘故。

    否则何以解释京城明明已经承平了一百多年,嘉靖、隆庆、万历、天启在位期间都没有发生过兵变叛乱,为何偏偏你崇祯一登基,京城便接二连三地发生政变呢!

    丰城侯李承祚、宁远侯刘世安、镇远侯顾名武以及周围武将听到张之极的这番狡辩言辞,不由对其生出了刮目相看之感。

    他们一开始皆以为张之极只是个纨绔角色,除了坑爹败家之外别无长处。

    可如今看来,若论颠倒黑白,胡搅蛮缠的水平,张之极可比他们这些粗鄙武夫强太多了。

    张维贤对张之极的表现也感到非常诧异,张之极众目睽睽之下,能扛住他的压力强行颠倒黑白,说明张之极已经深得政客三味:足够厚颜无耻。

    可张之极越是无耻,张维贤就越是难受,他们英国公府可是代表武将集团的第一勋贵啊,身为武将,只要足够强势能镇住军队就行了,怎么能跟那些叽叽歪歪的文臣一样,满口都是仁义道德!

    张维贤有些后悔,早知道在张之极年少之时,他就不应该请大儒士人教张之极读书的。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张之极正是跟那些读书人接触久了,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精神没有学到,反倒把文臣们的厚颜无耻、嘴炮无敌学得透透的。

    张维贤被张之极的厚颜无耻给气笑了,问道:“听你的意思,你们起兵谋反倒是正义之举,皇上就该退位让贤,把朝政交给你们处理咯”

    张之极说道:“倘若皇上有此自觉,孩儿认为,这对天下,对大明,对百姓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孩儿听闻,福王府世子礼贤下士,亲君子远小人,于士林中有口皆碑,倘若皇上能把皇位禅让给福王世子,中兴大明指日可待矣。”

    张维贤冷声说道:“礼贤下士,亲君子远小人呵呵,如果福王世子当真有你说得这



第二二一章 鱼死网破?怕是活在梦里
    ,

    张之极至死都不明白,虎毒还不食子呢,为何张维贤能毫不犹豫就将自己斩杀当场

    但实际上,在张维贤想来,自己为了挽救张之极的性命,已经殚精竭虑煞费苦心了。

    以张维贤说一不二的个性,他本不该在两军阵前和张之极叽叽歪歪说一大通的,但是为了能让张之极回头是岸,主动投降,他才苦口婆心地劝说张之极。

    只要张之极能自首投降,他便能在崇祯面前卖个老脸,求崇祯从轻发落,将张之极流放至天涯海角,眼不见为净,或许还能得以善终吧。

    但张之极毫不领情,甚至到最后,他还反过来威胁张维贤,若张维贤不退,张之极即使背上弑父恶名也在所不惜了。

    张维贤没有办法,为了英国公府满门老小的身家性命,为了捍卫英国公府的声誉,张之极必须死,而且必须由他亲手所杀,决不能假手于人!

    否则陪同张维贤过来的高强高全在崇祯面前歪歪嘴巴,那英国公府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张之极太过于注重嘴炮实力,却忘记了英国公府乃武勋世家。

    武勋世家安身立命的本事不在嘴炮,而在杀伐。

    在武人眼里,任你文人满口仁义,把歪理吹的天花乱坠,我自一剑斩之。

    死人是开不了口的,只要你成为了死人,即使你嘴炮无敌,又有什么用呢

    张之极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死了,死的毫无价值,连条狗都不如。

    而张维贤还活着,活得顶天立地。

    随着张之极的被杀,众位勋贵武将皆是心中大骇,如避蛇蝎一般,纷纷远离张维贤。

    此刻的张维贤满头满脸都是儿子张之极的热血,甚至他还不避嫌地伸出舌头舔了舔,尝尝儿子鲜血的滋味。

    这一幕落在所有人眼里,更是平添了几分恐怖,没人敢与张维贤对视。

    张维贤气势逼人,向英国公府的家丁统领开口问道:“现在,本公已经阵斩了忤逆不孝的张之极,尔等可还愿意跟随张之极,一意造反”

    见到张之极的下场,自然是无人敢一意孤行造反到底。

    更何况,与张之极相比,张维贤才是当代的英国公,他们更愿意效忠张维贤。

    于是,英国公府众家丁统领之对视了一眼,便毫不犹豫道:“我等皆愿意追随公爷,一切单凭公爷吩咐!”

    张维贤点点头,当即发号施令道:“既然如此,尔等便把举兵谋反的丰城侯、宁远侯、镇远侯抓起来,听从陛下发落。”

    “遵命!”

    英国公府的家丁统领们一声应诺,家丁们便一拥而上,向着包围圈中的丰城侯、宁远侯、镇远侯猛扑过去。

    丰城侯等人当然明白,以他们的罪行,一旦落到了崇祯手里,必是九族一体诛绝的下场,他们垂死挣扎道:“老国公,我等手里还有三千家丁,两万京营,你若对我等不利,难道不怕我等拼个鱼死网破,拉着你们英国公府一起上路吗”

    张维贤却冷笑道:“鱼必死无疑,网未必会破。”

    丰城侯李承祚咬牙切齿,咆哮道:“老匹夫,这都是你逼我的,众将士听令,给我将张维贤这个老匹夫乱刀砍死剁成肉酱,事后打下紫禁城,活捉昏君,宫中一切金银财宝,妃嫔宫娥,皆由尔等任意取之!”

    宁远侯刘世安和镇远侯顾名武对视一眼,眼里均泛着疯狂,他们重重地点了点头,异口同声道:“打下紫禁城,三日不封刀!”

    “轰!”

    丰城侯的许诺,一下就释放了无数军士心中的野望,金银财宝,妃嫔宫娥,任意取之,这对他们来说,是根本无法拒绝的诱惑。

    在他们眼里,大明国祚已有两百五十载,皇宫里必定到处都是金银珠宝,连宫里的假山,想必也是由黄金铸成的吧。

1...5152535455...8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