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当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云中怪客
一些武将立了功劳,却总是无法得到应有的升迁和奖赏,因为这些功劳都被徐晋严冒领了;可如果徐晋严犯了错误,往往背锅的却是出身平民的将领。
徐晋严对待将领尚且如此,那对待士卒就更加过分了,可以说根本没把士卒当人看待,要打便打要杀便杀,横行无忌。
在京营里,徐晋严就是个毒瘤祸害一般的角色,虎贲卫出身的将士们,苦徐晋严久矣,对他早就恨之入骨了。
如今看到徐晋严被崇祯命人斩首示众,那可真是大快人心,只是由于天子当前,将士们不能大声欢呼,只能极力压抑心中的喜悦,激动得浑身打摆子。
一些曾经饱受徐晋严欺凌的将士,或是有亲朋好友死在徐晋严手里的士卒,看到徐晋严脑袋被斩落下来,情不自禁流下了泪水。
至于跟徐晋严一样,在军中无视军法作威作福的将领们,都战战兢兢连呼吸都不敢太过沉重。
徐晋严那可是出自一门两国公的徐氏啊,崇祯眉头都不皱一下便将他脑袋给砍下来了。
换作他们,后台地位还远远不如徐晋严呢,谁还敢头铁去试探崇祯的威严
朱由检居高临下,环视众将,缓缓说道:“诸位将士,老实说,朕很失望,聚兵鼓敲了两炷香的时间,将士们方才姗姗来迟。
聚集之后,将士们站没站相,毫无军人之风骨,在大校场上小声说,大声笑,视军中法纪为无物。
从诸位将士聚兵时的拙劣表现来看,朕根本无需看到你们在战场上的表现,便足以判断出你们是一支军事素养拙劣,毫无战斗力的垃圾部队。”
听到崇祯毫不留情面的指责,台下近四万将士心里当然很不舒服,毕竟没人是受虐狂,喜欢听人指责批评。
但指责批评他们的人乃当今皇帝,即使他们心中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服,也只能憋回肚子里去,不敢宣之于口。
把将士们大骂一通后,朱由检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道:“当然了,朕也知道,这一切不能全都怪罪于你们,大环境如此,非个人之力所能挽回也。
但朕决不允许军队这种得过且过混吃等死下去了,朕需要的是一支外能抵御建奴内能剿贼安民的军队,你们必须作出改变,必须跟上新的形势。
如果谁跟不上新形势,谁在军队改造的过程中掉队,那就给朕滚蛋,朝廷永不叙用!”
听到崇祯这话,台下近四万将士不由更加紧张了,虽然京营士卒的军饷一年到头不过十两银子,可若是没了这笔进项,那全家只能去喝西北风了。
而军官将领们同样不敢放松,他们只是一粗鄙武夫而已,除了带兵打仗之外别无所长,如果他们被开出军队,那他们还能做什么呢
朱由检继续说道:“别说朕不给你们机会,三个月后,还是在这里,朕会再次驾临北大营巡视尔等,如果你们还是今日这般表现的话,那你们就给朕滚蛋吧!”
“咯噔
第二三一章 高薪养廉
纵观历朝历代,明末的官军可以说是历史上最让人失望透顶的军队。
大明官军从上至下**成风,军头们大肆盘剥士兵军饷,导致士兵们过得跟叫花子一样,惨不忍睹。
士兵们的穷困潦倒,导致他们失却了良心,把灾难推给了本就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大明百姓。
于是在明末的各种正史野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建奴在烧杀掳掠大明百姓,流民军在烧杀掳掠大明百姓,本该保卫大明百姓的明军,也在烧杀掳掠大明百姓。
大明百姓就跟韭菜一样,建奴割了一茬,流民军又割了一茬,明军再来割一茬,如此往复,百姓活到治世的概率不超过百分之十。
在明末时代,“贼过如梳,兵过如篦”,这句话绝非文学家们对大明官军不满的修饰词,而是活生生发生在百姓身上的巨大悲剧。
总而言之,大明官军之所以落到如此不堪地步,究其根本还是军队由上至下的贪腐成风,朱由检想要完成京营的改编,令京营脱胎换骨,首先是在军中根绝腐化。
不理众将领如同死了爹娘一般难看的脸色,崇祯沉声说道:“朕决意,从本月起,朝廷发放给三大营的军饷,将不再由军需官发放给各部将士,而是由内廷、军机处和户部三部门联合发放,互相监督。
并且,朝廷发放给士卒们的军饷标准,将向京营所有士卒广而告之,如果士卒发现落到他们手上的军饷无缘无故短缺了,士卒可直接向朝廷举报,一经查实,发放和贪墨军饷的责任人,将严惩不贷!”
“咔嚓!”
将领们听到崇祯此言,简直是心碎了一地,如果当真按照崇祯所颁布的制度来发放军饷的话,从此之后,他们便再也休想从士兵手中贪墨一分一厘的军饷了,这叫他们怎能不心痛欲裂!
明朝武官地位虽然卑微至极,被文官们骑在头上拉屎拉尿也不敢吭一声,可是若论捞钱能力,武官一点都不比文官差,而且因为武官大多粗鄙不文,他们盘剥起士兵来,比文官盘剥百姓更加赤果果。
毕竟文官总是要脸的嘛,他们盘剥完百姓之后,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总不免要在家乡铺个路修个桥什么的。
可是换作武官,他们盘剥起士兵来,那就是半点都不给士兵活路,非把他们盘剥至死才肯善罢甘休。
可如今倒好,崇祯直接宣布军饷由朝廷直接发放到士兵手里,不给军头们盘剥士兵的机会,没有了这笔无比丰厚的油水,那他们还当军官当个锤子嘛!
将领们总算明白为何崇祯明明还未做什么,张大奎、张之极、李承祚之流便接连起兵造反了,那是因为他们看透了崇祯这个人,分明是不给武勋们活路啊!
这一刻他们无比后悔,为何不早早就跟张大奎、张之极等武勋联合起来,发动十数万京营将士,一举将崇祯的暴政推翻。
不管将领们如何怨气冲天,崇祯接着说道:“当然了,如果朕断了你们盘剥士卒这条路,以军中将领的饷银俸禄,确实低了些。
将领们带兵打仗,时时刻刻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为大明国防安全做出了巨大奉献,朕和朝廷也不能只要求大家空谈奉献,反而亏待了大家伙。”
什么意思,难道崇祯你还能给我们加薪不成
将领们闻言,脸色不由为之一振,对崇祯接下来的话充满了期待。
果然,崇祯说
第二三二章 大刀阔斧
朱由检巡视完三大营之后,其余的京营部队也相继被崇祯所信任的武将接管。
原本掌握京营兵权的武勋们,虽然心中充满了不满,但此时京中缇骑四处,勋贵扎堆的豪宅区,不时传来老弱妇孺的哭嚎声,使得京城到处弥漫着一层恐怖的气氛,勋贵们人人自危,根本无力抵挡崇祯的夺权行动。
尤其是勋贵第一世家英国公府带头交出了兵权,且四卫营在两次叛乱中打出了威风,武勋们摄于崇祯的淫威,不得不交出了手中兵权。
至此,京营所有部队,全都被崇祯一手掌握,十数万大军,全都听命于崇祯。
而崇祯巡视三大营怒斩定国公之子徐晋严的消息传出之后,勋贵们开始暗暗拱火,期盼着定国公能代表勋贵和崇祯硬刚一局,以挽回颓势。
翌日一早,定国公徐希年听闻徐晋严被崇祯斩首示众的消息后,便不顾年纪老迈,来到了乾清宫中。
看到徐希年的时候,朱由检念及对方是四朝老臣,忙上前扶住徐希年,装傻充愣道:“老国公身体不适,怎么不在府中好好将养身体”
徐希年却让到一边,对崇祯大礼参拜道:“老臣此来特向陛下请罪!”
朱由检知道,徐希年和英国公张维贤一样,都是崇祯三年去世的,身体已经非常老迈了。
为示尊重,崇祯忙一把扶住徐希年道:“老国公无须多礼,快快起来!”
说罢,朱由检朝卢九德吩咐道:“小德子,还不快快给老国公准备沙发,老国公且坐下再说。”
徐希年落座之后,又向崇祯拱手施礼道:“陛下,老臣有罪,请陛下治罪!”
朱由检昨日才斩了徐希年之子徐晋严,此时面对徐希年,心里有些不自在,道:“老国公哪里话老国公常年居于府中,朕还未来得及看望老国公,倒是朕有所疏忽了。”
徐希年沉声道:“陛下,老臣教养无方,特来向陛下请罪!老臣这些年来由于身体欠佳,对徐晋严疏于管教,以致于养成了徐晋严无法无天的性子,终于酿出大祸,
今天一大早,老臣听闻徐晋严违犯军法,于北大营大校场上冲撞辱骂陛下,当真是恨不能仿效英国公亲斩逆子,为陛下出口气!”
定国公言辞恳切,朱由检一时之间也无法判定徐希年这个老狐狸到底是不是真心来请罪的,只摆摆手轻笑道:“徐晋严年逾四十,已非少年人,应由自己来承担责任,况且老国公身体欠佳,哪能时时刻刻在徐晋严身边耳提面命,老国公大可不必为此自责。
说到底,朕于北大营近四万将士众目睽睽之下,碍于军法之故不得不将徐晋严枭首示众,倒是过于鲁莽了些。
这样吧,朕稍后便命人将徐晋严尸首归还于定国公府下土为安,还请老国公节哀顺变。”
徐希年一脸感激的道:“老臣也是带兵之人,深知军伍之中军法大于天,徐晋严违犯军法,且无礼冲撞陛下,陛下斩他乃天经地义,老臣心服口服,绝无怨言。
而且陛下只斩徐晋严一人,并未牵连到定国公府,还将徐晋严尸首归还,已经仁至义尽,老臣甚为惶恐,谢陛下开恩。”
朱由检客气道:“老国公乃朕之长辈,无需客气。”
……
崇祯和定国公府的和气收场,无疑使得许多暗戳戳拱火的勋贵武将大为失望,但是他们也不想想,定国公府绵延两百余年,始终在朝堂上稳如泰山,又岂会为了区区一纨绔子便得罪天子,为自家招灾
第二三三章 心硬如铁
北直卫六军一共有七万八千人,在崇祯心中的定位是杂牌军的角色,分别驻扎在保定府、大名府、真定府、顺德府等地。
倘若历史惯性没有发生改变,建奴果真于崇祯二年绕道蒙古南下入侵京师的话,那么北直卫就是抵御建奴的第一道防线,崇祯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重启袁崇焕,命他担任北直卫提督,统领六军。
诚然,历史上袁崇焕忠奸成疑,但不得不说,袁崇焕的军事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崇祯也只能用他了。
至于袁崇焕会不会和建奴勾结好歹袁崇焕和皇太极还隔着宁锦、山海关两道防线呢,如果这样他们都能勾结起来,那崇祯也只能自戳双目,承认自己眼瞎了。
将所有部署都安排下去后,崇祯对自己一手打造的京城防线还是颇为满意的。
给御林军一年多的备战时间,经过范景文、李邦华的一番整训后,想来三大营即使达不到勇卫营脱胎换骨一般的巨大变化,但达到勇卫营七八成的战力,应足以保证崇祯把他们拉出去跟建奴野战也不会发憷。
而崇祯寄以厚望的新军,在经过陕西剿贼的锤炼后,想来战力应不在勇卫营之下,和建奴决战应该能打个五五开吧。
还有秦良玉所统领的白杆军,有崇祯两百万军饷的加持,今年想必能彻底平定奢安之乱,赶来参加明年和建奴的大战。
白杆军战力虽然仍在建奴之下,但白杆军悍不畏死,是明军少数敢于面对面和建奴硬刚的部队。
所以崇祯打算在奢安之乱平定后,加大对白杆军的扶持力度,征发白杆兵,把原来只有四五千人的白杆军扩充到一万两千人左右。
此外,还有建奴身后毛文龙所统领的东江军,在崇祯的重视下,东江军的待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东江军已经不再苦于生活物资的短缺,对崇祯,对朝廷也日渐拥戴。
且东江军上下皆为辽东人,和建奴有毁家灭族之仇,他们打回辽东去的决心是非常强烈的,为了夺回辽土,给家人、族人报仇雪恨,东江军一直在厉兵秣马,士气极其旺盛。
在崇祯看来,他所建立的整套战略防御体系中,唯一令他感到担忧的是驻扎在宁远一线的辽西军,为了防止辽西军因军饷短缺而投靠建奴,崇祯不得不推翻之前的打算,把辽西军的军饷重又恢复为五百万两。
不过即使如此,辽西军的军头们仍然暗戳戳对崇祯心生不满,为下半年发生的兵变闹饷事件埋下了隐患。
当然,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
春节过后,持续了整个春节的抄家灭族行动终于到了尾声,由韩爌、周延儒、霍维华弑杀先帝案发开始,再到京城接连发生的两次叛乱,无数豪门世族惨遭清洗,被崇祯处以九族一体灭绝的极刑。
如此之多的家族惨遭清洗和牵连,一下令得京城监狱人满为患,处死待斩的犯人竟有一万两千人之多。
当崇祯接到厂卫报上来的死刑数字时,不禁想到那些惨被无辜牵连的妇孺们,心想是不是给这些妇孺颁发一道特赦令,赦免他们的死罪,将她们打发到东番岛、海南岛,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崇祯有这种心慈手软的想法倒也无可厚非,毕竟他从后世穿越而来,接受过现代法律的熏陶,在现代法律中,一人获罪,可不会牵连家人。
只是崇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还是打消了自己幼稚的仁慈念头,毕竟现在可是大明,一
第二三四章 抄没千万两
,
乱臣贼子族诛之后,由徐应元负责的抄家行动也终于到了尾声。
崇祯之所以把抄家这个任务交给徐应元主持,自然是因为徐应元对于钱财有着近乎猎犬一般的敏锐嗅觉,能把乱臣贼子的全部家资一分不少地敲诈出来。
当然了,以徐应元贪婪的个性,偷偷地揩一点油水也是可以预见的,只要徐应元揩的油水不过分,崇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要马儿跑,也得给马儿吃些夜草吧。
可若是徐应元揩油水揩的太过分,那么崇祯便会给他安排一个和珅般的下场,待徐应元这条猪养肥了,便一刀宰掉。
乾清宫中,徐应元满脸兴奋的道:“陛下可知,小人负责此次抄家行动,一共从乱臣贼子族中抄来多少钱财”
朱由检闻言眼睛一亮,也不介意徐应元跟他卖关子的逾矩行为,带着几分期冀,猜测道:“丰城侯、宁远侯、镇远侯都是百年勋贵,以朕想来,抄来的钱财应该不下于六七百万吧!”
朱由检之所以如此猜测,也是根据以往抄家的经验,魏忠贤集团倒台时,从魏忠贤一干亲信中抄没家财三百多万;清查皇庄时,从贪赃枉法、互相勾结的皇庄太监、地方官吏中抄没钱财近七百万。
在朱由检想来,武勋世家的家财虽有累世之久,但是和管理皇产的太监相比还是稍逊一筹的,毕竟武勋再富也富不过皇家嘛!
徐应元奉承道:“陛下明见万里,权贵武勋之富,远超世人想象,每一家武勋皆是身家不俗,入则豪宅庭院绵延不绝,出则车马楼船代步,连府中下人都身着绫罗绸缎,其奢华程度,真叫人瞠目结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