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画堂归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只今

    尽管御林军已经把整个王府搜查了一遍,却还是没有看到敬王爷的影子。

    最后还是在一处隐蔽的地窖里发现了被捆绑起来的敬王爷和一个姓白的仆人。

    “多亏贤侄来救我!”敬王爷的样子颇为狼狈,不复平常的仙风道骨,对端王道谢“那封玉超着实的胆大妄为,他先是刻意的接近本王,而后竟然伙同乱党将我关押起来!”

    “与他勾连的就是本府的管家徐茂青,这两个人狼狈为奸,实在是罪不容诛。”姓白的仆人痛心疾首的说道。

    “王爷受惊了,其实是圣上听说有人对您不利,且绑架了犬子,特意命我和阎王爷带进军前来营救。”端王爷道。

    “如此真是多亏了皇上圣明、端王果决,否则本王的性命只怕不保。”敬王爷心有余悸地说道。

    正在这时,前面有侍卫过来向端王爷禀报“那封玉超企图反抗,已经被御林军格杀在当场。”

    原来封玉超是怕众人搜出端王世子,自己难以脱罪,所以想趁机逃跑,他悄悄割断了绳子,在于看守的侍卫交锋的时候被乱刀砍死。

    那个徐管家耶横尸当场,旁边的侍女已然吓疯了,什么也问不出来。

    不过好在端王世子平安无恙。

    “来人,先服侍王爷更衣。”端王爷吩咐道“在府中清点人数,看看有没有受伤和殉职的禁军。”

    “王爷,世子已经平安,我等也就告退了。”钟野上前抱拳道“幸不辱命。”

    端王爷见到他还有些不好意思,毕竟当初自己以为他是伙同儿子一起来骗自己的。

    如今看到他出生入死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心中也是感激的。

    便对钟野和燕云堂等人都一一道谢。

    卫宜宁随着钟野等人走了出来,只听到身后一声哀嚎。

    “世子这是怎么了”卫宜宁听出是钱千镒的声音。

    “大约是知道世子妃去世的消息了。”邵楠低声说。

    。




第三百三十四章 你也太无能
    334

    六月的清晨烟柳含烟,娇花带露,热气还未上来,空气清新沁脾,令人心怀舒畅。

    张太夫人突然回府,叫众人去见礼。

    卫宜宁莲步轻移,跟在双生女后面,她身后跟着的是卫宜容,最后面是桑绿枝。

    这几个人身上如今都带着孝,卫宜宓走在最前头,因为她走得很慢,所以整个队伍都很慢。

    她的脚似乎不太敢走,像是受了伤。

    回到娘家的卫宜宓再没了往日的傲气张扬,每日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出门。

    如今不得不出来,就有些胆怯似的,惨白着一张脸低头看路,跟谁也不说话。

    双生女知道她已经没了利用价值,以后就会老死在这里了,所以也懒得巴结她。

    不过因为有包氏在,倒还不敢对她有什么不敬。

    几个人到了包氏的屋子,此时张太夫人已经哭完了卫长安,端坐在屋子的正中央。

    卫宜宁不露声色地看了她一眼,二人上一次见面还是去年的四月。

    那时候的卫宜宁从老凌河来到京城,在家庙里为父母守丧。

    张太夫人在那里静修,二人虽见过几面,但加在一起也没说过十句话。

    此时的张太夫人眼角还带着泪痕,但神情笃定,一双眼睛格外的有神,看久了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如今张太夫人主动回府,家里人私底下都在说是因为家庙失火了,但卫宜宁却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以她的揣测,张太夫人一定是因为卫长安离世,智勇公府后继无人才回来的。

    那庵多半是张太夫人自己放的火。

    众人一一上前请安,张太夫人只是略略的点头。

    等到众人落座,张太夫人冷哼了一声说道“一屋子两节穿衣三缕梳头的赔钱货!”

    语气中的不满和厌恶极其浓重。

    听到的人都微微顿了一下,屋子里的气氛就有些尴尬。

    “你跟了老爷有多久了”张大夫人第一句话问的是桑姨娘。

    “回太夫人已经有大半年了。”桑绿枝连忙起身,恭恭敬敬的回答道。

    “这么长时间,府里又没有别的姨娘,”张太夫人冷眼看着桑姨娘,毫不避讳地问道“怎么肚子竟一点动静都没有”

    桑姨娘红了脸不说话,包氏的眼皮跳了一下。

    桑姨娘进门之前,就已经服用了绝子药,是不可能生育的。

    这是包氏的主意,她不想姨娘生育,从而对卫长安构成威胁。

    那个时候包氏做出这样的抉择并不算错,起码以她主母的立场来说是情有可原的。

    可是现在来看却不行,甚至是大错特错。

    “长安不再了,可他是大周的英雄!”张太夫人冷冷的扫视了一圈众人说道“他为国捐躯,也给卫家添了尊荣。可卫家也因此后继无人,我回来是佛祖的旨意。天火烧了家庙,是因为我尘缘未了,所以我回来,为的是把尘缘了结完。”

    她说话的时候,众人都恭敬地在一旁倾听。

    卫宜宁神色端庄,心里却在冷笑。

    张太夫人这些话只好说出来骗骗小孩子,她是不信的。

    这些话总结成一句,就是她要回来管家了。

    至于卫长安这个窝囊废竟然以英雄的身份入土,还真是挺讽刺。

    “好了,既然已经见过了,你们都下去吧!”张氏不喜欢这么多无关的人在跟前。

    她在素心庵放了把火,是为了回智勇公府来救火。

    卫长安一死卫家等于绝了后,她决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

    就算是朱太夫人会因此不满,她也顾不得了。

    包氏听她这么说便让卫宜宁等人先下去了,只剩下她和卫宗镛。

    等人都走完以后,张太夫人清了清嗓子说道“老爷的年纪虽然不算轻了,但还是可以生育。以前长安还在,自然要劝老爷保重身体,但如今长安不在了,必须要抓紧再生育子嗣才是。”

    “婆婆说的对,”包氏习惯了如此称呼张太夫人“只是现在得先处理完长安的后事。”

    说到这里包氏又忍不住哭了。

    她实在是心力憔悴,儿子不在了,她的心已经灰透了。

    要不是知道就算自己跟了去也于事无补,她早就不活了。

    “你真是没用!”张太夫人毫不留情地说“本来把这个家交到你手上我是放心的。可你看看这一年的时间,府里前后出了多少事!”

    “娘,实在是梅柳那两个贱人……”卫宗镛想要替包氏讲几句情。

    “你也住口!”张太夫人训斥自己的儿子“从小你就是个草包饭桶!出了这么多事情难道只能怨别人吗我看她是这么多年养尊处优,全然失了警惕!”

    “婆婆教训的是,”包氏不做辩驳“儿媳无能。”

    她知道张太夫人一直都是这个脾气,除了在朱太夫人面前有所收敛,从来都是冷言冷语。

    如今她实在心力交瘁,可是把管家权交给别人她又不放心。

    张太夫人这时候回府正好解了她的燃眉之急,让她有了靠山,可以放心歇一歇了。

    “你也下去吧!该上朝还是得上朝,卫家不能垮下去,你必须打起精神来。”张太夫人对卫宗镛说“等长安过了百日,就给你纳妾。如今也别空等着,到外面去寻觅几个良家的女子,要模样体面又性子柔和的先悄悄接进府里来养着,先学一学规矩。等事情过了就收进房里,快些开枝散叶。”

    这些话的后一半已经是说给包氏听的了。

    卫宗镛退出来,本来紧缩的眉头忍不住舒展了几分。

    还是娘有本事,当机立断。

    自己也不是很老,那个孙爵爷不是六十岁还抱了个大胖儿子吗

    自己可比他小上十几岁呢!

    “去给我准备热汤沐浴,”卫宗镛对贴身的小厮说道“我要沐浴更衣,明天就去早朝,让人们都看看我是如何因公忘私克己奉公的!”

    这天错午卫阿鸾派人捎信来,说朱太夫人心疼病发作,叫卫宜宁去伺候。

    卫宜宁正不想留在智勇公府,因此回明了包氏,坐了邵家的车去了勤勇公府。



第三百三十五章 雷厉风行
    画堂归正文卷第三百三十五章雷厉风行进了七月,卫长安才下葬。

    这天原本是响晴的天气,棺椁刚抬出城,忽地飘来一片黑云,哗啦啦降下一阵大雨。

    送葬的人全被淋成了落汤鸡,只有坐在车里的几个人还算好些。

    包氏本来要给自己的儿子风光大葬,但那雨竟然一直不停。

    定好的吉时又不能错过,只能草草下葬。

    安葬完了卫长安,卫宜宁又回去照顾朱太夫人。

    此时朱太夫人的身体也调养的差不多了,她不想在邵家久住,又不想回到智勇公府去,因为实在懒得掺和那里的事,索性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带着卫宜宁和素日服侍她的丫鬟婆子去了郊外的翠微别业,对外只说去避暑了。

    而张太夫人坐镇卫家,堪称雷厉风行。

    早在卫长安在府中停灵的时候,她就已经命人去寻来了四个良家出身的十六七岁美貌女子。

    这些女孩子都出身于小康之家,从小没受过冻挨过饿,且都粗读诗书,见识虽然有限,底子倒都还算不错。

    包氏送葬那天淋了雨,回来之后就一病不起,足足地昏睡了三天三夜才睁开眼。

    她刚能下床,张太夫人就把她叫了过去。

    同时被叫过去还有卫宜宓。

    母女俩到的时候,卫宗镛和张太夫人坐在那里正在喝茶。

    丫鬟搀着包氏坐下,卫宜宓也在下首坐了。

    朱太夫人虽然没有剃度,但穿的一向朴素。

    青灰色的茧绸衣裙,头上只绾着一只珈蓝木的簪子。

    她的嘴角下坠,形如覆舟,连带着两道很深的法令纹,难免让人觉得刻薄无情。

    “逝者长已矣,长安既然已经下葬就把他放下吧!”张太夫人对包氏说道“人生在世就得往前看。”

    包室一听到卫长安的名字心里还是一阵疼,但还是强打精神点了点头。

    “宜室宜家姐妹俩的年纪也不小了,都已经十六了,你这个做母亲的怎么还没张罗她们的亲事”张太夫人把茶盏放在桌上,语气明显有些责备。

    “实在是因为这一年事情太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包氏说道“所以就没顾得上。”

    “现在说这些都没用,”张太夫人不想听她分辨“女子生下来就要依从男子,在家听命父兄,出嫁听从丈夫和儿子。投生到富贵人家算是她们命好,不过更要懂得为父兄分忧,为家门增光。”

    “老太太说的对,”卫宗镛附和道“这是千古不变的大道理。”

    这段时间他的心思全都用在了新买的几个姨娘上头,虽然还没有正式的开脸放进他屋里,但每天光看着就觉得赏心悦目。

    连桑绿枝都扔到脑后去了。

    因此他对张太夫人格外的恭敬,说到底还是亲生的娘最关心自己。

    “那两个丫头的模样还过得去,脑子也不算太蠢。”张太夫人冷冰冰的品评着这对双生女“这些天我也仔细打听了,给她们选了两门好亲事。宜室就嫁给当阳伯做续弦,别看他的爵位不高,可他是徐贵妃的亲舅舅。

    至于宜家,就嫁到左尚书家去。他家不是有个二十几岁的哥儿正相匹配。”

    张太夫人说的这两个人不是他们都是知道的,当阳伯已经快六十岁了,年纪比卫宗镛还大。

    她的原配夫人年初的时候去世,大周律例有定女子丧夫者守孝三年,而后或另嫁或守节均可。

    男子丧妻者,服丧一年即可再娶。

    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派人去说和,明年年初卫宜室就可以出嫁了。

    而左尚书家的那位公子则天生痴呆,长到二十几岁都不知饥饱,长得又矮又胖,人们戏称其为“呆猪”。

    这两桩亲事如何也算不得良缘。

    但张太夫人要做的,不过是借由这个来笼络这两户人家罢了。

    包氏没有什么不愿意的,她对这对双生女本就不喜欢,原本的打算也是用她们联姻给自己的儿女铺路。

    所以张太夫人的提议正中包氏下怀,说道“婆婆凡事都想得周详,况且她们都是您的亲孙女,由您来做出最合适不过了。”

    卫宗庸在一旁听了也没觉得不妥,他从小就习惯了一切都听张氏的,到现在也一样。

    “既然你们两个都不反对,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吧!”张太夫人又喝了口茶说“事情宜早不宜迟,我这就安排人去这两家府上先通个气。”

    大周的风气一般都是这样,给姑娘定亲事的时候往往本人不在跟前。尤其是庶出的子女,多是加中长辈给安排什么就是什么。

    当然也有那些疼爱子女的,会事先征求儿女的意见。可卫宜室卫宜家显然没有这个福分。

    说完了双生女的婚事,张太夫人稍微停了停,明心过来给她捶了捶背。
1...112113114115116...2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