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画堂归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只今

    这些天府里的事大多由她在主持,的确不轻松。

    “今天把宜宓叫来是有话要说,”张太夫人看了卫宜宓一眼说道“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的婆家虽然被查抄了,可你就这么回娘家来住着总不是长久的法子。”

    卫宜宓一听这话,原本苍白的脸变得更加没有血色。

    封家已经彻底完了,她能到哪里去呢

    “婆婆,宓儿的婆家被抄了,她不回娘家还能去哪里呢”包氏当然得护着卫宜宓,这可是她如今唯一的孩子。

    “你觉得她的身份适合留在府里吗”张太夫人反问包氏“她的丈夫犯的可是谋逆大罪!”

    “可是婆婆,”包氏不甘地说道“这可是圣上的旨意呀!”

    “你少拿这个来压我!”张太夫人语气犀利的说“圣上还不是看在长安为国捐躯的份上才对她格外开恩卫家要想昌盛,就要有所舍弃才行。把她留在家里,除了惹人非议还能得到什么”

    “婆婆……”包氏还想说什么,却被张太夫人狠狠地打断了。

    “说你没用你还真没用!都到了存亡攸关的时刻还是这样没有主张!留她在家就是个祸患,万一哪天有人随便罗织个罪名栽赃到府上,你就能保证圣上不会有所怀疑吗”张太夫人冷声说道“如今小一辈一个男丁都没有,剩下一群丫头片子!不想着用她们翻本,还学起了小家子气!”

    “那婆婆要宓儿怎么办”包氏拼命压着怒气问“总不能让她去街上讨饭吧”




第三百三十六章 铁石心肠的张氏
    画堂归正文卷第三百三十六章铁石心肠的张氏包氏因为卫宜宓的缘故质问张太夫人,实在是出于爱女心切。

    张太夫人闻言一笑,那笑容分明含着不屑“于情,她不该连累娘家;于礼,她生是封家的人,死是封家的鬼。”

    “老太太,”卫宜宓在一旁再也按捺不住了,她要为自己争一争“我是嫁去了封家,可我也是卫家的女儿。大伙儿都不知道我嫁过去过的是什么日子,以为是多么锦衣玉食称心如意!其实我过的生不如死。”

    说着也顾不得体面,直接脱下了鞋袜,挽起了衣袖,露出斑斑伤疤和一双畸形的脚。

    包氏一看顿时失声痛哭,卫宗镛也变了脸色。

    卫宜宓哭诉道“这些伤都是那个畜生下的手,他日日折磨我,就想让我快些死。甚至、甚至还逼我喝了绝子药!我心里对他早就恩断义绝,他做下的孽跟我没有半点关系!求老太太明见!我可是您的嫡亲孙女儿!”

    此时包氏心疼得抱着卫宜宓哭,她最器重的女儿,却经受了如此不堪的遭遇,让她怎么能看的下去

    此时他真恨不得把封玉超挖出来挫骨扬灰!哪怕他死后被处以剐刑,也还觉得不够。

    可尽管如此,张氏却无动于衷,仿佛生就了一副铁打的心肠,见卫宜宓如此,不但不觉得可怜反倒觉得可笑。

    “这些话说给我们都没有用,你总不能当着所有人的面儿脱鞋挽袖子。”张氏冷声道“在别人看来,你就是封家的儿媳妇。封玉超是罪人你就是罪人之妻!夫妻同体,你脱不了关系!”

    “娘,那你要宓儿去哪里”卫宗镛陪着小心问。

    “叫她去英武祠剃度修行吧!”张氏早就谋划好了“圣上不是下旨在那里供奉在敬王府遇难的英烈们的灵位吗她去那里念经祷告用以恕罪,是再好不过的了!”

    如果冷静地来看,张氏的这个办法确实很高妙。

    尤其对卫家来说,实在是益处颇多。

    可包氏又怎能舍得

    卫宜宓还不到十八岁,出身高贵,姿容美丽,又遭遇了这等虐待,如今再要她出家剃度,青灯黄卷相伴到老,也实在太过残忍了。

    “老爷,”张氏把脸转向了卫宗镛,每当她让卫宗镛做决定的时候,就会如此的称呼他,以示他在这个家中的地位“你是想要门庭兴旺,还是埋下隐患相信到明年这个时候,咱们府里已经添丁进口,一派喜庆了!”

    卫宗镛听了这番话顿时心动不已,那四个准姨娘个个年轻貌美,且看样子就是好生养的。

    不到一年就能给他生下好几个大胖儿子。

    “所以说,老爷你得当机立断,不能把她这种不祥之人留在在府里添晦气了!”张氏最后下了定论。

    卫宗镛略一思索,觉得张氏说的很对,想当初封家是何等风光,卫家根本比不上。

    可卫宜宓嫁过去才多久先是封玉铎莫名其妙的被烧死,然后封家就被抄了家。

    到现在家破人亡的干干净净,说出来都有些让人不敢相信。

    包氏犹不甘心,还想替女儿争一争,可她还没开口,卫宗镛便勒令道“来人!把大小姐搀回去!”

    包氏想要和他理论,但一转脸看到了坐在那里的张氏,顿时有了种势单力孤的感觉。

    “我也不是不心疼宓儿,但凡事要从大局考虑。”张氏道“就让她在府里修养够一百天吧!之后再去英武庙。”

    “太太也伤心过度,应该好好的调养。”张氏道“也快回去休息吧!”

    包氏母女灰塌塌地离开,卫宗镛可不想再听她们的哭诉牢骚,索性跑到书房去躲着。

    这四个被选定的准姨娘中,有一个性情格外要强的,名唤何紫云。

    她进卫家是存了心思的,要挣出头来。

    因此就比别人格外留意卫宗镛,这天在府里头闲逛,见卫宗镛从正房出来,大概是要往书房去。

    她便赶紧穿小路赶到前面,然后坐在路边的石椅上假装看花。

    等卫宗镛到了跟前她才假装回神,连忙起身请安。

    卫宗镛当然认得她,只是头一次这么近地看。

    只觉得她娇媚可人,身上还有股似有如无的香气。

    他想起张氏的话,觉得有股邪火想要发泄,便把跟着的人都打发走了,一把拉住何紫云直接去了书房。

    包氏这边气苦万分,卫宜宓已然哭得晕死过去,可竟无人来过问。

    那对双生女听说张太夫人已经决定把卫宜宓送去出家,便忍不住幸灾乐祸。

    她们此时还不知道自己的婚事也已经被安排好了,否则一定顾不得嘲笑卫宜宓了。

    卫宜宁陪着朱太夫人在别业,因为是在山里,所以格外清凉,别提多舒服了。

    相比于智勇公府的剑拔弩张,这里真可谓是世外桃源。

    朱太夫人有意不闻家务事,因此每日里不是斗牌就是赏景,再不就是精调饮食,总之怎么惬意怎么来。

    “听说最近有出了几个好话本子。”如意说道“老太太若想解闷儿,不妨从城里请个说书的先生来,让他说上几段听个乐子。”

    “这主意不错,”朱太夫人正和卫宜宁一起吃蜜饯果子,当即就说“叫穆六子去请个说的好的来,一套书给他十两银子!若是讲到一半儿不爱听了,就叫他回去,银子照给。”

    “老太太出手就是大方。”卫宜宁和如意等人都笑“早知道这样我们都改行说书去了。”

    众人正说笑,下人报说姑奶奶来了。

    朱太夫人听了就说“想来她也是在城里热的受不了了,跑到这儿来避暑了。”

    话音未落,卫阿鸾就带着邵松走了进来,边走边说“还是老太太会享受,我们也过来跟着沾沾光。”

    卫宜宁此时早已起身迎了上去,邵松和她熟悉,跑过来拉着她的手要玩儿打弹子,卫宜宁在这上头比一般男子还要精通,邵松最喜欢和她一起玩。

    “宜宁,有要劳烦你了,”卫阿鸾笑道“松儿顽皮,总粘着你。”

    “我这几天也待得发闲,正好借这个机会好好玩玩儿。”卫宜宁抿嘴一笑。



第三百三十七章 惺惺相惜
    画堂归正文卷第三百三十七章惺惺相惜一连几日的阴雨,把人们都挡在屋子里,轻易出不得门。

    好容易了晴,太阳又是一顿暴晒,令人头晕。

    包氏瘦得形销骨立,亲手捧着一碗粥,柔声劝着卫宜宓“宓儿,听娘的话你就吃一口吧!”

    卫宜宓坐在床上,仿佛木刻的一样,冷冷地望着停在床幔上的一只小飞虫。

    曾几何时,高高在上的她如何会将这些虫蚁放在眼里可如今,她居然心生羡慕,羡慕它有翅膀,羡慕它是自由身。

    “娘,”卫宜宓的嗓子已经哑了,眼睛红肿的快要睁不开“能不能去跟祖母求求情我不留在府里,去田庄上就好。到了那儿我自做自吃,决不给府里添麻烦。”

    包氏闻言,难过得心碎成片,一把搂住卫宜宓道“我的儿,你别这么说,娘会想办法的。你先别急,不是还有几十天吗会有转机的。可你这样不吃不喝,身体会垮的。听话,把饭吃了,再好好睡一觉。”

    “祖母的心意还能回转吗”卫宜宓惨声问“我只怕是难逃此劫了。”

    “娘会想法子的,”包氏道“你就安心吧!”

    卫宜宓不再说话了,她其实也想过一死了之,但终究狠不下心。

    她不禁自嘲,自己比不上卫宜宛决绝。

    哪怕境遇已经如此的不堪,却还是想要苟且偷生。

    桑绿枝穿着素纱衣裙,在院子的梧桐树下教卫宜容背诗。

    如今这府里张太夫人忙着重整气势,包氏和卫宜宓忙于自保,双生女随时关注着局势变动,想要讨好张氏这位亲祖母,从而受益。

    卫宗镛又开始做起了升官发财做新郎的美梦,几个准姨娘各怀心思。

    还顶数桑绿枝无欲无求,包氏自顾不暇,也懒得把卫宜容放在跟前,干脆把她交给了桑绿枝看护。

    张太夫人根本就没把卫宜容当个玩意儿,本身就是个庶出的丫头,年纪又太小,什么用场也派不上。

    就连卫宜宁也一样,还不到及笄之年,想许个人家都不够格。

    卫宜容本来就和桑姨娘亲近,如今搬到她的屋子里住别提多高兴了。

    这孩子年纪虽小,可心眼儿却特别多。

    顶会趋利避害,谁对她不好,她就绕着跑,谁对她好,她就紧巴着不放。

    桑绿枝并不觉得这孩子心地不善良,只不过是境遇所迫,从小就没有可以放心依靠的人,才会这般机灵圆滑。

    卫宜宁走进院子的时候正看到桑绿枝教卫宜容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卫宜容坐在一只小椅上,穿着素白衣裙,眸子漆黑双眉如画,很像她的生母柳氏。

    “姨娘怎么教七妹妹背这么长的诗”卫宜宁笑着走过来问。

    桑绿枝闻言转身,清秀的脸上带着浅浅笑意“五姑娘什么时候回来的老太太呢”

    一边又让卫宜宁到屋子里去坐。

    卫宜宁说道“姨娘别忙,就在这院子里坐着挺好,树下又凉快。”

    说着叫小舍儿把提着的篮子拿过来,说道“我刚回府,老太太让我把小姑姑送到别业的吃的玩儿的拿回一半来,不然白撂着怪可惜的。”

    “已经见过太夫人和太太了吧”桑绿枝亲手给卫宜宁斟了茶,梧桐树下有个汉白玉的八角石桌,上头放着茶壶茶盏,还有几样小点心。

    卫宜容见了卫宜宁甜甜地问好,卫宜宁从篮子里拿出一把蜜饯来逗弄她“你把刚才的诗背两句给我听听,这个就给你。”

    卫宜容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长安大道连狭斜,

    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

    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

    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

    一群娇鸟共啼花。”

    ……

    “她竟然背的下来!”卫宜宁都不由得吃惊,这孩子的记性实在太好了,只怕不输观音保。

    “我也说呢!”桑绿枝笑道“才教了两天就背下来了,真是个聪明孩子。”

    卫宜宁把蜜饯递给卫宜容,小丫头两手捧着,跑一边吃去了。

    这里卫宜宁跟桑绿枝闲聊,也不过是说些针线上的事,并不谈别的。

    卫宜宁冷眼瞧着桑姨娘的谈吐胸襟,觉得她良善正直,大方沉稳,竟是个难得的好人。

    只可惜这府里犹如一个大泥淖,生生荼毒了这样一个冰清玉洁的女子。

    “五姑娘这次回来,可要住几天再去别业”桑绿枝问。

    “过晌就走的,”卫宜宁道“一会儿我要回去收拾些针线,在那儿住着做做活计也不错。”

    “可说呢!老太太如今穿的差不多都是你做的,换成别人的针线只怕她老人家还看不上呢!”桑绿枝笑道。

    “其实姨娘的针线也好,”卫宜宁如实说道“也可以给老太太做几件衣裳,再有两个月就是她老人家寿辰了。”

    桑绿枝很聪明,一下子就从卫宜宁的话里会过意来这是她进府一来朱太夫人的第一个生日,自然是要上寿礼的。

    自己除了针线也没什么合适的礼物送,但针线活得要提前做,否则到了跟前就来不及了。

    如今两个月的功夫不多不少,正合适。

    “真是多谢五姑娘了,”桑绿枝诚心道谢“只是不知道做些什么好。”

    “什么都使得,只要常穿常用的就好,”卫宜宁道“老太太喜欢岁寒三友,姨娘可以多绣一些。”

    桑绿枝听了点头道“如此我就有底了,还是要多谢五姑娘。”

    “姨娘快别说这些见外的话,你有这份孝心,我不过是提个醒罢了。”卫宜宁笑着起身“我得回去收拾东西了,这一路赶过去,到山上天只怕就快要黑了。”
1...113114115116117...2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