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兴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准噶尔刀王
符彦超占据了妫、儒二州后,对居庸关和它北面的石门关又重新进行了整修和加固,这两处关城都派有稗将率一千人把守,严防幽州方面的动静。
李岌巡视山北,提前吩咐符彦超不要声张,没进妫州,却直奔石门关而来。关前只有符彦卿率一众部将列队迎接。李岌在亲军骑兵的护卫下来到后,下马还礼,微笑与众军将见过面,对大家说了些慰勉的话。随即在符彦卿的陪同下,进了居庸关城内,登上了关城。
符彦超是晋军名将李存审的长子,内心里对于谋夺幽州热切得很,这样的话,他就极有可能会成为幽州节度使,成为统领一镇,站到了这个时代武将所追求的顶峰。至于再进一步,现在他倒还是从来都未想过。
现在皇帝到了妫州,直登关城,也显示了对于幽州极为重视,有谋夺此处东北重镇的心思,这是他极为盼望的地方。
李岌瞅了一会儿居庸关南面起伏的群山与后世不太一样的景色,在深吸了一口气后,才开口对符彦超说道:“大兄,现在李嗣源势大,虽然幽州的局势不稳定,但是周边南军云集,还是暂且隐忍,不要插手幽州为好。”
符彦超欠身说道:“那赵德军手下可用的只有三千契丹从马直军,城内驻军多是先父部下,如果幽州军上下鼓动,即可谋取幽州之地,下安百姓,这若大军州,皆归陛下所有。”
李岌看见他志得意满,骄纵之气表露于外,也不计较,只是坚决地摇了摇头:“幽州好取,但是打下来容易,想要守住却艰难。幽州虽然是北地雄城,但周边无险可依,很容易被敌人的大军围困,到时候以咱们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解救。况且,现在最大的危险非在南边而在契丹,契丹势大,当以先巩固云州和山北北方边境防御为第一要务。”
“陛下视契丹为大患么”
“这是自然,先帝时期,契丹三次围困幽州,居然深入定州、莫州地界,虽然当年都将其击败,但也只是将其逐出边界。这些年来他们的实力又有发展,东并渤海国,北收室韦、阻卜,兵马三十余万,远胜我方,已为大患矣,不可不防,否则顷刻就有覆国之忧。”李岌满脸忧虑地说道,“朕如今须先解决北方边患,方可徐图南进,大兄切不可轻进幽州。”
李岌把话说的很明白,符彦超也是满心遗憾道:“臣谨遵陛下旨意,暂时守着这妫儒二州便是。”
李岌怕符彦超在幽州动手,扰乱自己的计划,这才专程前往妫州,特意嘱咐其不可轻动,这才开始返回,前往蔚州。
他的计划是招募河北和河东人迁居山北,进行开发,以巩固北方边境。可是华夏人自古的传统就是故土难离,除非实在是活不下去,一般的情况下,没人会有勇气选择背井离乡,前往一处陌生的地方去打拼自己的未来。
这招募军户,也没有多少的吸引力。
除非是能够打通一条道路,让人感觉想要往来于家乡还算是方便。
所以在抵达蔚州后,他便命蔚州刺史张温招募青壮,以配合都作院打通蔚州广陵县通往灵丘的道路,要求道路的宽度可容两辆马车并行。
这是一份苦差事,可是张温心里虽有万般不愿意,也不敢反驳天子的命令。所以,自从五月,他就带着征发招募的千余民夫,开始开凿广陵与灵丘之间的山间甬道。只要打通与飞狐道之间的联系,山北之地就可以通过官道与代州和易州
五九、冶铁工坊
屯田军户是唐末五代时最没地位的军人,平时耕种劳作,战时直接被征召上战场,有些类似于宋代的厢军。
但是李岌的意图却是仿照后世生产兵团的方式,在晋北、云州和山北地方推广军事屯垦,想要恢复在中唐开元后便完全败坏的北府兵制,这在古代是一种很有效的强兵方式。
巡视过田庄之后,他又直接前往古交,与将作监的官员和铁坊的匠头们探讨起了兴建大型的冶铁高炉事宜。
炼铁高炉的容积越大,所消耗的燃料就越少,生产效率就越高,生产成本则更低,这些在后世都是一些基本常识。
土高炉并不难建造,在“全民炼钢”时代,甚至华夏遍地都是这玩意。
这种古老的炼铁炉内部就像是个大号的花瓶,但是李岌知道高炉造得越大,生产效率则越高,所消耗的焦炭就会越少,后世的炼铁高炉容积已经做到了四、五千立方。问题是土高炉只能造到两丈多高,如果容积再大的话,目前的结构已经无法承受炉膛内铁水的压力了。
古代高炉一直是两丈左右,并不是没人不想将它做得更大,而是受得炉体和炉壁的结构强度,害怕“炸炉”,另一方面就是通风技术的限制。
在古代,限制高炉容积增大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使用的主要燃料是木炭,而底部木炭的强度不够,无法承受上方堆积更多的铁矿石的压力。这一点在使用强度大得多的焦炭作为燃料后应该可以得到解决了。二是供氧量不足,无法支撑炉内燃料充分燃烧,这个问题需要装备由水力驱动的大型鼓风机和建更高烟筒后应该能得到部分解决。三是炉体结构强度不够,后世的高炉主结构都是以钢材和铸铁作为主要支撑物来增强结构强度,而老式的泥制竖炉肯定无法达到这样的强度。
华夏的炼铁竖炉构造在汉代时就已经很成熟了,和后世西方早期的炼铁高炉很相似,唯一的差别似乎是少了一根又粗又高的大烟筒。
直线往复动运的风箱甚至是水排,都无法连续为高炉内提供新鲜的空气,这必须改进成做圆周动运的鼓风机。鼓风机也没有多少困难的,其原理稍微一说就能明白。在古代由于铁价高企,工匠们在制作和使用铁器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实践知识积累,这么简单的东西就无法制造出来。
鼓风机就是一个内部装有风扇的蜗壳,问题是叶轮需要用上好的精钢进行铸造。精钢的价格是每斤150文,相当于百十斤粟米,一般没人舍得用它来做实验。而且由于匠人的地位低下,铁监甚至是冶铁工坊的拥有者或是管理者又基本上不懂技术,所以冶铁技术自汉代以后,就没有什么大的进步。
在解决了鼓风机的问题后,高炉的问题只能是先搁置。
要想将炼铁炉做得更高更大,只有采用钢结构的支撑和外壁,这得需要几百吨的钢材。这差不多是目前古交铁坊一年的产量,只能暂时作罢。只能是先用老式的砖泥土炼铁高炉先凑合着生产,等以后钢铁材料凑够了再重新建一座新的大高炉。
由于是需要用水轮机来带动鼓风机进行强通风,这些高炉只能是建在水坝涵洞边上。
作为宰相的张宪跟在李岌的身边看着他在安排各处的工坊规划和建设,还是见识到了许多奇妙的生产技术。比如工坊里出产的水泥、肥皀、炼铁和炼钢、水力纺机和织机,还有一种很神奇的透明琉璃。
麦收之前,李岌要求在交城磁窑河上修建一座拦河大坝,把交城大通铁监从半山坡上迁到河边大坝两侧。
按理说交城监是
六十、少年亲军
晋阳书院在三月已经正式开办起来,首批招收了三百名学员。
由于李岌亲自挂名书院“山长”,这消息传出去,晋阳城内顿时有不少的勋贵豪门就托关系找门路,意欲把自家的子弟塞进书院。开玩笑,这皇帝兼任山长,以后这从晋阳书院出去的学生,最少头上顶着个“天子门生”的光环,这仕途前景可是要光明不少。
这个年头,消息灵通和有些见识的也就是豪门勋贵。
若说天子身怀“点石成金”的仙术许多人是不会信的,但是李家的工坊里展现出来的炼器术和机关术却是十分赚钱的法门,入得晋阳书院门下,自然就能够学习到这些炼器、炼物和制作机关的法门。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还不是那种一门心思钻研所谓“儒家经典”的腐儒,实际上读书人的好奇心远比普通人强烈得多,只不过是到了明清八股科举制度,没有那么多选择而已。有许多官员都会收罗一些奇书来做为消遣,甚至是有关房中术的银书,都有人会当作宝贝。
只不过有一类书是不能碰的,就是星象、谶书和谤书,这些灾难预言、天象预言和语谤天下来蛊惑人心的书籍是统治者绝对禁绝的,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人因为好奇心会偷偷地收藏这一类的书籍。
现在李岌并没有想这么早就传播什么天文知识,大地是球形的浑天说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提出来过,只不过是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相信,而大部分人则是不相信而已。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故家国兴亡,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晋阳宫东苑的小别院里,一株巨大的桂花树下,卢弼读着李岌刚写的文章,有些疑惑地看着正在乘凉的李岌。
“陛下的意思……”
“朕欲以书院学子为少年亲军,告诉那些走门路的,若是害怕上战场的,就莫要动心思了。另外,太原周边驻屯军营及皇庄,朕也准备招收适龄少年入书院,编成少年亲军。”李岌不紧不慢地说道。
“可是陛下,那些军户子弟,大多贫贱……”
“有教无类,朕常思自中唐以来武夫乱政,与军中全是目不识丁的莽夫之故。目光短浅,不知忠义为何物,整日里只知道糊里糊涂当兵拿钱粮混日子,时叛时服。虽有身死族灭之前车之鉴,仍然前赴后继,皆因不明白做事后果的原因。自古以来,能成大事者,非胸有谋略,运筹帷幄着不能成事。然而现在,武夫当政,有枪便是草头王,便是祸乱的根源所在。所谓不谋万世者何以谋一时,朕以学子而成少年军,便是要彻底改变这种武夫敌政的习气!”
卢弼面露喜色:“陛下可有这以文驭武之意”
李岌摇了摇头:“何谓以文驭武这行军作战也是一门学问,这各行各业便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战争之事,便是要由兵家上阵。这行军布阵、军伍器械。日常训练及严明军法,都是学问。不懂得这些,如何能打造出一支强军出来”
自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始,在春秋、战国时代结出硕
六一、麦收
晋地北部冬小麦成熟期是在五月下旬,比太行山以南和以东的河北要晚十多天。
麦收的日子,对于华夏人来说,一直是一年当中很重要的日子。
麦子一旦成熟,如果不抓紧时间收割,一场大风就有可能让地里的收成减少两、三成,如果碰上大雨天气,人们差不多都要开始哀号了。
这种时候,各地的劳力都显得有些不够。
太原周边的几处皇家庄园显然没有这种忧虑。
其一在晋北,每年现在都只种一季庄稼,晋地只有河中地方才会一年播种两季。
在阳曲县皇家庄园的冬麦成熟的时候,其他地方的小麦都还没有开始抽穗。
而且,李岌还有六千屯驻兵马,他似乎一直在坚定地在把自己手下的这些军卒变成民兵或者是工兵,干活劳动才是主业,至于打仗训练,那才属于业余爱好。
好处是现在大家一能吃饱,二能穿暖,另外隔三差五就会有顿肉食。
至于坏处么——李岌现在还没看出来。
这年头,打仗本身并没有多少技巧,这些货们吃得好了,身体变得更为壮实,似乎打架的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自从麦地开镰,太原主薄曹信就奉宰相张宪之命,长驻在榆次皇家庄园,专门盯着麦子的收割。
而且张宪也专门派了几名太原府的书吏过来,帮着查看、核实冬麦的收获情况。
在麦穗晒干,开始用碌碡压场脱粒的时候,张宪也专门从晋阳城赶了过来。
臊子面做臊子的时候不光是放羊肉丁,最好是将几块羊板油也剁碎了掺和进去,这样才会散发出一股沉重的腥膻臊子味出来。唯一的遗憾是现在没有土豆,也没有辣椒,胡萝卜丁、洋葱丁再加上一些碎油菜叶子,总感觉像是少了些什么。
庄园的大院里支着几只大铁锅,里面在熬着臊子汁,庄园里到处弥漫着浓浓肉香。
只有一张小桌子,曹信在陪着巡察此处的皇帝一起吃午饭。
以康泰为首的几位亲军将领就只好和大家一样,蹲在地上,在手里端着浇好臊子汁的大海碗,在大口吃面。
这个年代,每个人的食量都特别大,这点在每人手里这如同小脸盆似的大海碗上就显示得很清楚了。
张宪进了庄园大门后,顿时楞住了,只看到贵为天子的李岌跟个小地主似的,正坐在一张小胡凳上,大口往嘴里拨拉着面条……
李岌见他进来,于是放下碗,站起身来拱了拱手道:“宰相来得正好,吃午饭了没有,要不一快吃些”
张宪盯着李岌手里的面碗看了一会儿,似乎准备劝说两句,突然哈哈大笑一声,随后说道:“能陪陛下用食,是老臣的幸事。也好,还请给某盛一碗过来,要大碗,多浇肉汤汁!”
他倒也不客气,大马金刀地坐在了李岌身侧,将曹信挤到了一边,见面条端了上来,拿起筷子在碗里拌了两下,就大口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看着曹信在嘴里问道:“这田里冬麦亩产几何可有用枰称过”
曹信悠悠地说了一声:“没想到啊,大田地居然也到了412斤,属下亲自称过的!”
“唔……”张宪嘴里一口饭差点没喷出来,脸色涨得黑红,还是强忍着终于是把食物咽了下去,“这话当真!”
“这还能有假,不信相国可以下午亲自验过。”
匆匆吃过饭,张宪就匆匆拉着李岌来到麦场上。
可惜的是,场里所晒的麦子需要等到下午完全晒干了才能开始碾压。
&nbs
六二、张垣
在夏收之后,李岌又回到了山北,盯在武州和蔚州督促几处重点建设工程的进度。
夏粮的丰收北唐后勤供应的压力顿小,顿时让人也感觉轻松了许多。
有了钱粮,李岌自然是惦记起在山北的建设起来。
都水监和将作监营造司的官员。工件和李家庄园有筑城和修坝经验的工匠已经被派到了各地,在山北和云朔一带散布得到处都是,让李岌感到手下可用的人手格外吃紧。仅仅靠庄园里的工坊培养技术工匠已经是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况且这些匠人大多没有文化,接受起新鲜事物来也显得格外吃力。
最重要的是山北,那里缺少城堡等防御设施,契丹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着的,而且会越来越严重。与之相比,由于北唐军扼守着险要关隘,李嗣源的威胁反而小许多。
农耕民族抵御草原民族的有效方式就是筑城,而且修理和改造地球本就是华夏人的最擅长干的事情。
只不过明朝时修长城就显得有点太过奢侈了。
有修这道如此宏伟边墙的钱,还不如发动几场大的战争,以彻底消除北方部族对边境的后患呢。
李岌把自己所修建的第一座堡城地点选在了现在还是一片山窝草场的张家口。
不过却不是后世张垣城的地点,而是更往南些,建在了山口外面。
他觉得后世张垣古城所在的山窝子似乎可以建成一座巨大的水库。
营造司和皇家庄园的工匠们对于庄园的的许多新式施工器械都很熟悉了,比如吊杆,拥有木制滑轮组装置的旋转吊车,双人就能操作的简易滑轮式打夯机,另外就是大量的木工机械和工具,使得整个的筑城和修坝进度提高了很大一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