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由于南宋开国以来连年征战,宋太祖也算是与时俱进,创立了类似常备军的职业军队,也就是宋军的主力。
江南水田的富庶让南宋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自然也能组建规模庞大的常备军。
伴随着唐国彻底崩溃,接受了唐国大部分遗产的南宋常备军急剧扩张,绿皮的入侵又为南宋练出了一支支可堪一战的老兵,再加上火器的大规模武装,对兵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也逐步降低。
毕竟一个普通农夫就能使用火绳枪,训练一个农夫的成本远低于一个强壮士兵!
如果是使用冷兵器的话,无论是使用弓箭还是弩弓,都需要一定的身体素质,毕竟开弩也需要一些气力,如果身体太虚,上弦都费劲……
使用冷兵器和披甲更不用说了,没有硬朗的身子骨根本玩不转冷兵器的装备,除非只拿一把刀或一杆长矛上阵……
如果只拿这点武器,上了战场就是炮灰的命,连士兵都称不上!
连年的战争间接的拉升了军队平均战力的档次,大唐刚刚内乱李察开始在西域崛起的那一会,民兵还能拉上前线当个炮灰啥的,现在当兵的哪个手里没有几条人命或绿皮命?
战乱时代是最容易出强兵的时候,因为战乱本身的环境就逼着那些成年男性甚至是少年不得不去习武健身以求自保!
别看东亚大陆的南方被宋国统一,在南宋崛起之前,南方可是最乱的地方,各路节度使互相攻杀吞并,不知多少黎民百姓为此葬身荒野!
因此,现在的南宋不缺强兵,哪怕是这十万理论上的杂牌军,实际战斗力也能达到这个时代的合格线,而且这十万杂牌军半数都装备了火绳枪与突火枪!
火绳枪是最近几年才在宋军中列装,所以这支杂牌军中还有很多人仍然使用宋国主力淘汰下来的突火枪。
突火枪虽然装填复杂射程近威力不如火绳枪,但好歹也是火器,离近了一枪蹦过去同样能射穿制式铁甲。
破甲能力比强弓硬弩还要出色!
这就是火器的先进性,即便是最原始的突火枪同样有可取之处!
同样的道理,伴随着火器列装和性能发展,甲胄渐渐从士兵身上离开,当防具连敌人一枪都挡不住时,就彻底失去了意义,还不如换上轻便的军服减轻负重节省体力!
一队数十人的宋军侦骑在荒野中前行时,突然出现几声枪响,这些宋军侦骑随着紧密的排枪声接连落马,剩余的侦骑没等查清敌人的虚实就勒马转向打算逃离!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中了埋伏!
当最后十几个宋军侦骑逃出火枪有效射程后,数十个枪骑兵迎面而来,挺着长枪狠狠的撞向来不及调头的宋军侦骑!
一轮交错后,这队宋军侦骑全军覆没!
而之前开火的那些人也骑上战马慢跑而来,正是提前下马埋伏的龙骑兵!
龙骑兵负责用火枪伏击,枪骑兵负责最后收尾,这两个精英兵种的配合率先与十万宋军前锋的侦骑部队交火,并瞬间占据了上风!
即便宋军侦骑提前发现伏击的龙骑兵,手里的火绳枪也无法对龙骑兵造成伤害,原因就在于双方的射程差距!
如果宋军侦骑直接发起马刀冲锋,则会有一队枪骑兵迎面而来,显而易见的,宋军侦骑是冲不过专业冲锋的枪骑兵……
当然,有时候枪骑兵也会换做胸甲骑兵!
李察将大队的龙骑兵、枪骑兵、胸甲骑兵拆分为一个个侦查战斗小组,就这么在双方前沿侦骑接触战中取得了绝对优势!
让十万宋军彻底变成了瞎子!
南宋的骑兵本就不多,如果不是南宋接受了唐国大部分遗产,甚至连侦骑的战马都配不足。
南宋主力部队的骑兵都不多,更何况是这十万宋国杂牌军?
因此,当十万宋国杂牌军的侦骑遭遇惨重损失后,宋军就再也无力跟李察争夺战场视野控制权。
没有了战场视野布控权,自然也就无法摸清楚敌军的具体位置和动向,很容易在前进过程中遭遇伏击。
宋国杂牌军的将领们也不是傻子,当然不愿意一头撞进去,而且他们本就是先锋,现在已经占据了大量州府超额完成了任务,不用急于求成。
南宋可是打算跟北明打长期国战的!
毕竟论富裕程度和财政压力,南宋可以轻松完爆北明!
如果不是李察得到大批系统军队,将土著人类组成的一线职业军队降格为治安性质的低成本屯田兵,明国的财政早就崩溃了!
不是破产是崩溃!
崩溃的意思就是连最基本的军粮都发不起……
现在明国的地方治安部队无论是卫戍性质的还是普通巡捕,都是自给自足,中央财政不会拨去一分钱,全靠划分的军田职田自力更生……
然后明国中央财政还要从地方收税!
可想而知给李察当小弟有多么苦逼……
这也就不奇怪为何南宋大军一到,地方官府纷纷投降没有一座府县顽抗……
都是贫穷惹的祸!
不过李察并不担心这一点,只要他的系统大军杀回去,那些州县也无法抵挡自己的兵锋,上面的官僚们或许会因为害怕被明国清算而抵抗,但下面的民众和大头兵却不会甘愿牺牲自己!
毕竟对民众和大头兵而言,为谁卖力都一个鸟样,吃了上顿还要努力赚下顿……
南宋官府只是保留了明国旧制,没有侵占民众已经分到手的田产,可没有颁布什么惠民政策!
自然而然的,民众也没有那个主观能动性为南宋卖命,就跟他们不会为明国卖命一个道理。
毕竟明军的赫赫威名是打出来的!
从小兵到帝王 394 单方面炮击
无论是北明还是南宋,对东亚大陆的民众而言都具备统一的合法依据,大家都是汉人政权,谁当老大都无所谓,而且都没有对老百姓下刀子……
这就造成了双方控制的地域中平民基本上都站在中立面上,间接导致那些军备不足的地方治安性质的大头兵也处于左右摇摆的状态中!
南宋治下能打的兵都编入常备军当中了,充当地方治安部队的都是淘汰下来的‘残渣’,他们能剿匪就很不错了,指望他们去跟凶名赫赫的明军拼命,连宋太祖都不信!
因此,这场明宋之战主要还决定于双方主力会战的结果。
先锋十万宋军即便知道明军大致人马有两万多,但得益于明军之前屡战屡胜的战绩,失去了战场视野的先锋宋军仍然止步不前,就地开始布置防线!
比起探查敌军主力行进方向和位置,探查敌军大体人数则要简单得多,比如说通过细作了解敌军主力路过的城池各种物资增加的消耗,从而用简单的算数来计算敌军大致兵力。
士兵也是人,是人就要吃喝拉撒消耗各类物资,这些物资不会凭空变出来,无论是运输还是就地征集都会有痕迹落下,只要花费一些金钱精力总是可以探查到的。
这也是宋军先锋明明失去了战场视野,同样可以通过宋国细作情报体系得知对面明军主力大致有两万多人的原因。
原本十万宋军先锋的将领们以为自己占据人数优势,还后退选择了一片容易防御的地形建立防线,对面的明军即便遮蔽了战场视野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谁成想对面的李察竟然以区区两万多兵力铺开堂堂之战,主动进攻十万大军驻守的防线!
要知道宋军的防线拒马壕沟土墙之类的工事都是最基本,明军的骑兵优势很难发挥出来,大家虽然在野外,但跟遭遇式的野战有着本质区别。
十万宋军想要在野外发出防御攻势并不难,周围就有现成的树林,拒马土墙壕沟什么的不就是多花一些力气么?
但明军却要强攻十万宋军建立的营寨防线!
十万先锋宋军的将领得知明军出现在己方视野中后,震惊之余也被明军的主动进攻所带来的蔑视激怒了。
如此兵力对比下还主动强攻硬寨,不就是没把这十万宋军放在眼里么?
事实上,李察确实没将他们放在眼里……
南宋能摸清楚明军的虚实,李察自然也能摸清楚对面宋军先锋的虚实。
不就是一支比较‘能打’的杂牌军么?
而且这能打是建立在欺负绿皮的基础上,还是在坚固的城寨里欺负绿皮!
这个世界谁不知道绿皮兽人就知道waaaagh的一声呼啦啦一窝蜂冲上来,然后被各种箭矢枪弹滚木等屠戮……
真正能挺到近战的绿皮兽人都是绿皮中的幸运儿!
所以能依城而守击败绿皮兽人的人类军队只能算作合格,远远谈不上优秀。
在南宋能被李察放在心里的只有岳家军罢了,其他什么韩家军、杨家军之类的都只能排在后面,更不用说眼前哪家军都不是,由各路将领拼凑起来的杂牌军了。
对付这种军队,李察的方式很简单。
先是10门康格里夫火箭弹欺负对面宋军没有火炮之类远程武器,架设到500米以内!
在这个距离内,哪怕是准头奇差的康格里夫火箭弹也能进行瞄准了!
更何况对面的营寨完全按照冷兵器时代的方式建立,土墙壕沟后面的宋军士兵密密麻麻站成一片,只要射进去就不用发愁没有战果……
随后是30门6磅骑兵炮在更近的距离内一字排开,正对准宋军营寨正面。
20门6英寸榴弹炮则布置在6磅骑兵炮侧翼。
李察的炮兵阵地距离宋军营寨只有300多米,如果对面是一支近代化军队,这个距离内完全可以用野战炮将李察的炮兵阵地轰垮!
正当对面的宋军将领拿着从奥斯曼帝国远征军那里仿造的单筒望远镜好奇的打量着明军火炮阵地时,突然之间天地为之变色!
宋军将领虽然早已被告知明军有火炮,但他们长这么大压根不知道火炮长什么样子,更不用说火炮的具体性能了,信息都是道听途说,自然没有相应的防炮概念。
毕竟明军与奥斯曼帝国远征军的战场上是不可能出现宋国军事观察员的……
这东西不亲眼所见很难理解其具体战术作用。
这些宋军将领还在传统思维定势里以为硬寨的土墙可以防炮的时候,尾翼冒着火焰的火箭弹已经落入宋军人堆中!
李察使用的都是高质量的爆破火箭弹,有的火箭弹还没等落地就在宋军头顶凌空爆炸,将下方宋军吓得立马溃散!
落在地上的则会瞬间带走数名宋军士兵的性命!
火箭弹的杀伤效果很一般,但对宋军的士气打击却是致命性的!
被火箭弹命中的区域,宋军成群结队的扔下武器四处乱跑,互相践踏造成的死伤比火箭弹造成的还多出数倍!
没等后方的宋军将领从康格里夫火箭弹的威慑力中回过神来,一发发凌空爆炸的榴霰弹落在宋军其他地区头顶!
专门朝人群密集的地方抛射!
那些土墙壕沟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榴霰弹的数量比火箭弹更多,每一轮齐射都能让数百上千名宋军崩溃!
宋军的队形实在是太密集了……
紧接着,6磅骑兵炮的实心弹丸在土墙上轻松轰出一个个凹坑,然后在宋军士兵惊恐的目光下砸出来一个个大洞轰入人群当中。
飞射的炮弹将所有挡住路径的人体砸成一滩烂肉,即便动能消耗过大滚落在地上,也能带起一连串断裂的腿脚……
咔嚓的骨折声伴随着宋军士兵突破天际的惨嚎,进一步打击了宋军本就不高的士气!
最要命的是,宋军官兵惊恐的发现他们只能被动挨打,丝毫无法伤害到数百米之外的明军炮兵阵地!
每一轮炮击都如同丧钟一般敲击在宋军士兵的心头上!
:。:
从小兵到帝王 395 阻击预备队
“明军有天神相助,这仗打不了了……”
“谁来救救我,我的腿断了,我不想死,妈妈……”
“我不当兵了,我再也不当兵了,我要回家种地……”
宋军营寨防线中一片混乱,士兵们如同精神病患者一般语无伦次的乱叫着,将恐慌进一步向整个防线后方传播。
至于抵抗……谁爱去谁去!
没看见连当官的都带头逃跑了么?!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炮击+火箭弹组合打击的宋军防线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就土崩瓦解,这还是有督战队的情况下!
毕竟这个杂牌军是鱼龙混杂拼凑的队伍,士兵虽然都见过血,但作战的决心却远不如宋国核心主力部队,所以上战场都是需要督战队的。
然而,当整条战线崩溃后,即便是督战队也无能为力,甚至一部分被火箭弹殃及的督战队自己都崩了!
明军发现宋军防线崩溃后,立刻停止了炮击,大量近卫军组成单薄的线列呼啦啦的压了上来,前面则是零散的猎兵,对防线上没有逃走的士兵进行狙杀。
抵近营寨的近卫军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就轻松接管了整个营寨防线,防线前面的壕沟拒马土墙等等工事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再好的工事也需要人去驻守!
然而,宋军毕竟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防线上崩溃的部队也不是十万大军的全部,后方宋军将领得知前线崩溃后,立刻调集预备队组成一个个进攻阵形顶了上去。
此时宋军的野外进攻队形有点向西班牙大方阵发展的趋势,中间是长枪兵为主的方阵,第一排是盾兵,左右两翼则是大量装备火绳枪的士兵,火枪兵后面是负责混战肉搏的装备刀盾剑盾等武器的跳荡兵。
这是宋军经过一连串战役和火器列装后改善的战术队形。
南宋终归是新兴之国,军中名将辈出,自然不会被传统的思想束缚,都是以实战效果为标准的。
仗打多了,自然也就摸索出了利用火枪作战的高效战术。
地球历史上的西班牙大方阵也好,后来的莫里斯方阵乃至古斯塔夫线列战术也罢,都不是统帅们拍脑门决定的,而是通过研究各种战例以及实战总结出来的!
吸收胜利者的经验,改善战败者的教训,这才是一个军事强国必备的素养。
自然而然的,新兴的南宋第一代老将和能打的官兵还没有老去,而且因为北明的军事压力始终保持着大量常备军,足以称得上是新兴的军事强国。
南宋也始终有一种灭亡的危机感。
谁叫李察的战绩那么变态辉煌,即便南宋在经济和政治上都比北明有优势,仍然没有把握能取得胜利!
国力强弱决定战争胜负的规律在李察这里完全不好使,李察总是能以少胜多打出不科学的战例!
正是这种压力让宋国上上下下保持了积极向上的军事武备态度。
进攻的近卫军和猎兵拿下营寨防线后还没等继续向前突进,就看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批宋军进攻方阵压了上来,并且丝毫没有被之前的溃败影响到士气,军阵完整而严密!
毕竟是预备队嘛,之前的溃兵早就被隔离开了,没有和预备队的士兵接触,自然不会将恐慌的氛围传播过去。
这是战争中十分常见的做法,也是兵力雄厚的优势之一。
既然有足够多的兵力,自然要分出数只作战序列,互相都是有空隙间隔的,前阵败下来丝毫不会影响到后面的预备队,而且由于距离太远,后方的预备队士兵也看不到之前强横的明军炮击,最多听到一连串轰鸣声。
对于已经列装了火器的宋军而言,单凭声音是吓不到他们的。
近卫军大部队看到涌上来的宋军一眼望不到尽头,知道这是宋军进攻的预备队主力,立刻停止了向前挺进。
不是近卫军畏惧与宋军进行排队枪毙,而是需要停下来重整发挥出自身的火力优势!
首先是轻便的10挺帕克尔炮被抬了上来,就地架在高点的坡地上,平均分散在各支部队之间的连接点。
随后康格里夫火箭弹也开始向前移动阵地,其余火炮也向前机动。
速度最快的自然是6磅骑兵炮,30门6磅骑兵炮没等宋军预备队上来就快速跑入被占领的营寨防线,并高效展开对准了宋军进攻方阵。
很快,轰鸣声再次响起!
近卫军身材笔直的站成一个个排枪方阵,每个方阵空隙则是6磅骑兵炮和帕克尔炮,方阵前面则有一些拿着原始前装线膛枪慢慢点射的猎兵。
宋军统帅显然没想到对面的火炮移动速度这么快!
进攻的宋军预备队还没等进入近卫军阵线200米内,就遭遇到第一轮6磅骑兵炮的轰击,随后帕克尔炮开始发出有节奏的‘哒哒哒’射击声!
一圈九发弹药打完后,熟练的帕克尔炮炮手快速卸下打空的圆盘,将满装的圆盘装上,很快再次响起哒哒哒的射击声!
宋军进攻的队形前列是一条薄薄的火枪横队,在实心弹和帕克尔炮的打击下顿时被大批撂倒,一发实心弹过去整个方阵都会被打穿!
原本阵形严密的宋军方阵仅仅经受了第一轮炮击就开始变得混乱,不断被猎兵精准射击倒下的宋军前排军官更是加重了这种混乱的延续!
然而,在督战队的压迫下,宋军仍然在艰难的向前挺进,后面的长枪兵和跳荡兵察觉到前排火枪兵速度减慢后,在军官的命令下用武器顶着他们前进!
一级压着一级,这就是战场上宋军督战队的模式。
在作战方阵后面还有一队宋军将领们的亲兵骑着战马虎视眈眈瞅着。
在这种情况下,前排的火枪兵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但是当距离拉近到一百米之内时,真正的灾难降临了!
十挺帕克尔炮看似不少,但分散在上万人的进攻方阵面前就不够看了,6磅骑兵炮的射速不快,也很难对宋军士气造成毁灭性打击。
猎兵更不用说了,原始线膛枪那坑爹的装填效率还要拿小锤子砸!
从小兵到帝王 396 八万俘虏
“预备~~~放!”
近卫军在统一的命令下,瞄准对面正在前进的宋军预备队主力扣动了扳机!
即便敌人还在百米之外,仍然有不少宋军火枪兵倒下!
毕竟近卫军使用的燧发枪质量比普通线列步兵要好得多,燧发枪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百米内的命中率!
也就拥有系统的李察才能集中这么多使用高质量燧发枪的精锐近卫军当普通线列步兵使用!
毕竟高质量燧发枪也意味着高成本,地球历史上燧发枪命中率不咋地并不是生产技术不够,只是为了大批量列装而故意压缩成本而已。
性能优秀的武器在战争中并不意味着好用,军工产品列装时,最大的参考数据其实是成本,如果成本太高质量再好也没用,因为买不起……
而高质量武器装备少了对战局作用又不大,所以如何在尽可能保持实战性能基础上压缩成本,就成为各种武器性能的列装指标。
地球历史上最典型的就是ak47这款武器的流行,单从性能上比,有的是比这款突击步枪好用的武器,但ak47却成为全球最流行的突击步枪,哪怕到了21世纪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
原因在哪里?
主要就在于廉价的成本和耐用的性能!
比ak47质量好的太贵,比ak47便宜的性能又太差,理所当然的,这款突击步枪就成为世界销量最大的拳头产品。
因此,别看近卫军使用的燧发枪精度高,但其实并不是地球近代史的主流燧发枪,原因无他,成本问题。
当然,有了金手指的李察就可以完美避过这个难题了。
近卫军并没有采用近距离三列齐射战术,因为用不着,他们的燧发枪本就有射程优势,完全可以用轮替射击的方式跟对面的宋军玩排队枪毙!
果不其然,近卫军的排枪轮了整整三次,宋军都没有步入火绳枪的有效射程,反倒是有大量的宋军火枪兵因为经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压力匆匆停下开火,根本顾不上能不能打到人……
结果,宋军的阵形在一百米外变得参差不齐凹凸不平,有些有勇气的队伍继续前进,但大多数队伍都停下脚步在火绳枪有效射程之外跟近卫军排队枪毙!
近卫军这面可不单单是排枪,还有十挺不断更换圆盘连续射击的帕克尔炮,以及6磅骑兵炮!
当6磅骑兵炮第一轮霰弹骑射成扇形覆盖到宋军队列中时,被督战队压着的宋军终于崩溃了!
被霰弹覆盖的方阵直接缺了一角,然后恐惧迅速扩散,包括后面的长枪兵和跳荡兵在内,齐刷刷的转身溃逃,武器装备扔了一地!
溃逃发生后开始快速蔓延,当整个宋军阵线摇摇欲坠的时候,近卫军果断发起了刺刀冲锋!
这一次溃败的规模比第一次还要大,因为宋军将领为了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防线,派出了全部预备队,战略纵深也十分厚实,但却被整体打崩!
少数顽抗的宋军在近卫军的刺刀突击下仅仅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就土崩瓦解!
宋军士兵漫山遍野的溃逃,被人数远少于他们的近卫军追杀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成片成片的宋军士兵在投降不杀的喊话中跪地举起双手,无论是宋国武官还是普通的大头兵,全部都面色惶惶!
他们已经被彻底打断了脊梁骨,一辈子都没见过的近代火力网让他们见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火炮时代战争!
在宋军最后的预备队主力溃败后,早已等候多时的枪骑兵和胸甲骑兵从两个方向向着宋军溃逃的方向开始大范围穿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