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不是昭武狄遮不想打,而是真的打不下去了!
昭武狄遮自然不愿意看着昭武世家的基业葬送在自己手里,永镇史国府不敢想,但那些田产至少保住一些吧。
仔细想想,李察给出的条件还是蛮不错的……
于是,趁着李察准备第二轮攻城的时候,史国府府城城墙上突然放下了一个吊篓,打着白旗向李察大军走来。
很快,李察得知了昭武狄遮真心投降的消息,这个消息是昭武狄遮命心腹私自送来的,守军士兵和吐番王国的密使都不知道这么一回事。
李察得知对方来意后,直接开口道“现在的投降条件改了,浮财和昭武世家的族人性命我可以饶恕,但不动产和田产我都要没收,作为他没有及时投降浪费我兵力的惩罚!
我只给你们一刻钟的考虑时间,包括你在道上的消耗,一刻钟之内不开城门,我立马发兵攻城!”
这位信使以平生最快的速度奔驰到城下,从吊篮升了上去。
好在昭武狄遮也急着等待李察的答复,就呆在城楼里,第一时间得知了李察给出的条件!
一刻钟的时间根本不够昭武狄遮召集昭武世家高层商议,更不用说拖延时间了……
昭武狄遮权衡利弊后,以昭武世家家住和史国府节度使的身份下达了投降献城的命令。
守军中的官差衙役和昭武世家的家丁护卫无不大松一口气,他们可不想在这里送了性命。
李察看到史国府大门洞开后,自信满满的笑了起来,对身边众人下令道“先锋营在城外待命,明军营分出左右两营看着先锋营和粮草辎重,明军营其余三营先入城掌握所有要点,并卸除城内所有武装力量的武器,维持城内治安,随后我会带着本部人马进城!”
即便到了这时候,李察也没有放下谨慎,而是让明军营中三个营头先进去探路并掌控城池,防止昭武世家在最后狗急跳墙来个鱼死网破。
当然,以李察开出的条件,昭武世家拼死抵抗的概率还是蛮低的,虽然剥夺了所有的不动产,但昭武世家的族人和浮财得以保留,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昭武世家现在的局面可比当初大石镇镇守步浩宇出逃的境况强百倍!
明军营入城后,史国府府城中拉出来守城的色目人壮丁已经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那些官差衙役也乖乖向明军营交接了武器和府库等重要建筑。
&n
125 大明王
看过神机营的介绍后,李察开始忙着占领史国府,将史国府的财富真正纳入掌控当中。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昭武世家一路的史国府地方士绅进行有限度的抄家。
由于昭武世家是主动投降,李察自然不会直接下一道命令对他们进行粗暴抄家对待,而是让昭武世家的人自己将财产供出来,然后将所有的田产地契都拿出来交给李察为首的官家。
这是一个很繁杂的工作,一时半会是弄不完的。
李察在史国府住下后,第一件事就是兑现自己的承诺,将城外众多色目人降兵和色目人壮丁遣散。
他们都是史国府地界的色目人,倒是不用担心他们会找不到生存出路。
正因如此,哪怕李察没有给他们支付任何伤亡抚恤金和军饷,重获自由的色目人也对李察有了那么一丢丢感激。
当然,这份感激主要来自于那些色目人降兵,放在以往,他们这种投降的色目人往往会被贬为奴隶……
李察这么做一方面是降低自己的粮草压力,另一方面就是想要恢复史国府的农产品生产力。
从军的色目人可都是男性青壮,耕地的主要劳动力,李察自然不可能一直押着他们不放。
实际上,安西都护府控制的西域地区的色目人,除了常年刀口吃饭负责清剿绿皮的色目人仆从军,大部分色目人士兵都是在战时征召的,打完了仗官府都会将他们放回去,以免影响下一季度的田地耕种。
遣散色目人的事情自然有下面人去做,坐上史国府官衙高堂的李察拉开了个人面板,开始总揽自己的收获。
【姓名:李察16
所在地区:异界唐朝安西都护府史国府
个人境界:普通人
声望等级:11星
抽奖权限:初级(100)
可招募1阶兵:卫所民兵(1)
可招募2阶兵:明军长枪兵(2),明军弓箭手(2)
可招募3阶兵:明军重步兵(5),明军重弩手(5),明军轻骑兵(5)
可招募4阶兵:明军五军营步兵(10),明军火铳手(10),明朝边军精锐骑兵(10)
可招募5阶兵:明军神机营步兵(20)
麾下系统士兵:1000名五军营步兵,2000名明朝边军精骑
占领地区:高象县,史国府
气运币:113000
声望任务:累计获取2万枚气运币(0/2万),完成后声望等级提升。
备注:你已经初步具备了自立的实力,可以考虑打出自己的旗号对外争霸,请谨慎挑选敌人,如今在安西都护府交战的双方都比你强大许多。】
“不知不觉中,我也是身具10多万巨款的男人了,果然,削弱昭武世家的力量,趁机夺取史国府这一步战略走对了,有了这十多万气运币,足以为我接下来的作战计划提供牢靠的保障!
我也可以安心在占领的地区建立自己的根基了,西域这片地界虽然汉人人口不多,主体民族是色目人,但这种环境也是有优势的,我可以将汉人阶级牢牢拉拢在自己身边,组建以我为核心的军事贵族集团!
想要将官兵和我绑定在一起,形成牢固的利益集团,最高效的方法好像就是分田地了,这一招无论是我前世华夏的太zu
126 安国府投降
昭武世家完了,这是史国府汉人士绅阶级的普遍看法。
喜欢招安的李察和以往不同,这一次没有向昭武狄遮伸出招安重用的橄榄枝,要知道,李察之前的征服中,可是特别喜欢将投降的军将招揽到麾下。
比如说韩立和夏侯玉成就是典型投降过来受到重用的,还有之前跟李察打生打死,最后又改投李察麾下的龙立果。
在李察的明军营进入史国府府城后,那些府城的汉人士绅大户们很快就将李察的老底子探清楚了……
当然,探清楚后他们对李察的力量更加畏惧,换谁知道占领府城的人是一个挥手间能呼唤千军万马的存在,也会感到惊悚畏惧!
然而,擅长使用降将降官,来弥补手底下人才匮乏现实,建立自己统治的李察,竟然将昭武世家一撸到底,除了不多的浮财外,昭武世家算是在史国府被连根拔起……
史国府有的人觉得是因为昭武世家投降的太晚,惹恼了李察,所以没有任用任何一个昭武世家的子弟。
还有人觉得是李察看上了昭武世家的田产和在史国府的根基,要侵吞昭武世家的家产来充实他的势力,并且还不用担心在史国府根深蒂固的昭武世家在未来闹事。
总之,李察的行为让昭武世家的上千口人失去了赖以为生的饭碗,昭武狄遮不得不带着自己的族人迁移离开史国府……
允许昭武世家这么做,也是李察对外宣传的一个口号。
大家看看,哪怕是在最后投降的敌人,只要是我大明王李察许下的诺言,也可以兑现!
被变相驱逐的昭武世家成为了宣扬李察信守诺言形象的榜样。
同时也警告了那些敌对势力的官员,在投降面前千万别犹豫,如果动了刀兵,再好的条件也会无限下降!
昭武世家的境遇安国府的汉人士绅阶级是完全看在了眼里,安国府的汉人士绅阶级为了自己的财产,开始频繁跟李察派出的使者接触。
双方在私下里达成协议后,没等李察大军出征,安国府的汉人士绅阶级就在安国府闹了起来!
是带着民众一起闹事,软硬兼施要求陶安邦接受李察的劝降条件!
汉人士绅阶级可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自然不会跟老百姓一样拉个横幅上大街上胡乱喊,更不会雇佣一帮人去堵衙门门口,那可是给陶安邦送去派兵镇压的借口……
汉人士绅阶级劝降的方式很简单高效,他们纷纷买通节度使府下能说的上话的官员,向陶安邦营造出一种‘民心愿降’的假象。
理所当然的,安国府的府兵体系和其他县镇的卫戍部队也被渗透严重,甚至都做好了随时投诚李察的准备!
投降的民心自然是没有,安国府虽然不满安国府的汉人官府,但同样也不鸟李察的政权,自然不会支持官场上的投降言论。
然而,这占据多数的民心话语权其实是最低的,没有人会搭理,至于普通的汉人平民,同样因为人微言轻不受重视,节度使陶安邦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不过节度使麾下控制的大唐野战部队的士兵,是真心不想打仗,他们已经听说了史国府的同行们在战场上被李察砍菜切瓜的战绩,当然不想和这种恐怖的对手交战。
再加上地方汉人士绅阶级的推波助澜,陶安邦引以为根本的大唐野战部队已经在政治立场上‘跳反’了!
结果,地方汉人士绅阶级、官府的大部分官员、节度使麾下直属的大唐野战官兵三者,形成了所谓的民心
127 第一野战军团
李察的队伍接管安国府后,先是将高象县的一整套幕僚班子抽调出来,分别掌控住安国府和史国府的重要官职,然后就开始了李察最重视的军事整编任务。
安国府的近两千大唐职业正规军士兵,李察自然不会浪费掉,那隶属于陶安邦的数百牙兵(骑兵),更是被李察当成了宝贝!
这些牙兵可是西域这片地区最好的斥候!
这帮节度使牙兵都是实打实通过军功晋级上来的,基本上掌握了这个时代常规冷兵器作战的所有技能。
由于他们经常被当作斥候侦骑单独执行作战任务,牙兵自然也掌握了大量斥候的能耐。
在古代战场上,斥候侦骑是非常难得的精兵,因为他们不光要可以掌握多种辨别方向的野外生存技能,还需要熟悉运用环境来估算敌军的规模。
比如说通过敌军野外驻营遗留的土灶数目判定敌军的大致人数和规模,甚至是通过粪便的遗留物,来辨别敌军的骑兵步兵比例!
至于在远处通过瞭望的方式分辨出行军状态中的敌军中大致有多少战兵,多少是后勤辎重的民夫更是基本技能。
除此之外,因为斥候侦骑经常成小队甚至是三两人出去执行任务,对个人作战能力要求很高。
不然的话,斥候侦骑出去了遭遇敌方侦骑或游荡的绿皮,很容易稀里糊涂的被杀死!
那些识别敌军人数的技能只要进行系统的学习,掌握并不困难,但作战能力这东西却不是依靠训练可以累计的,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因此,大唐主要负责对外战争和戍边的节度使们,渐渐开始喜欢用牙兵作为侦骑斥候使用。
原因无他,因为这些牙兵士气高,单兵作战能力强,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
只要对他们进行一番斥候侦骑的理论教导,很快就能培养成一名出色的侦骑斥候。
在缺少战马的西域地区,牙兵更是承担起了兼职侦骑斥候的重任,任何一支大唐正规野战部队都会配备牙兵作为侦骑斥候。
这也是牙兵待遇远超普通正规军野战士兵的原因之一。
李察之前使用的那些斥候,跟牙兵比起来都比较业余,也就是李察接触的敌人都是一群弱渣,所以才没有被封杀斥候侦查的范围。
若是一支专门用于平叛的大唐野战正规军,李察那些业余斥候没等接近唐军队伍就被散开的牙兵屠戮一空!
最开始跟李察对战的昭武狄遮之所以没有派出大规模牙兵封锁李察的斥候,主要是因为昭武狄遮需要麾下的牙兵管控下属的一万多色目人仆从军,根本无力派出太多的牙兵当斥候……
正儿八经的大唐野战军,是不会携带那么多军纪混乱色目人仆从军的,顶多征调少数民夫用来运送辎重。
可以说,征调大量色目人仆从军当炮灰,属于安西都护府的西域特色。
与昭武狄遮的战斗中,李察没有俘获牙兵,但安国府的陶安邦却一下子给李察贡献了数百人。
这数百人牙兵没有被李察单独编为骑兵队,而是拆分开来到各个队伍充当斥候侦骑使用,剩下的大部分则被李察单独设立了一个侦察骑兵营。
在一系列拆分和军官任命后,陶安邦在数百牙兵中的影响力被降到了最低……
牙兵被改编成了专门的斥候侦查营,安国府和史国府两地的府兵
128 军功授田
李察麾下的系统兵对外称呼为大明王亲卫营,五军营步兵被成为亲卫步兵营,2000边军精骑被成为亲卫骑兵营。
当然,这都是临时编制,跟已经定型的第一野战军团是不一样的。
李察的系统兵随时都可以扩编,他自然不会仅仅局限于一个亲卫营。
李察没有消耗气运币大规模扩充系统兵,不过是为了节省粮食压力罢了。
完成第一野战军团整编后,李察很快将注意力放在了地方县镇巡捕房战斗力羸弱的问题上,李察倒不是担心清剿绿皮的色目人雇佣兵叛乱的事情。
色目人雇佣兵就是一群贪财的军头管控,连一个统一的领导都没有,被官府牢牢把持着,根本不会叛乱。
县镇动辄就能拉出数千色目人雇佣兵,也没见到这些色目人雇佣兵在地方作乱过……
在西域这片地区,真正作乱的色目人其实大部分都是普通的色目人平民和色目人奴隶,因为色目人雇佣兵常年清剿绿皮,加上汉人官府重视军功的态度,都是可以吃饱饭的。
能吃饱谁没事冒着杀头的风险造反
然而,被压迫剥削的色目人平民乃至奴隶却生活境遇十分困苦,只要遇到个灾年就会出现大面积饥荒,人都快饿死了,自然是一扇风就起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