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就这么一个笼络人心的手段,让这些柜台小娘子都崇拜地看着张正书。
曾瑾菡非常警惕,这个夫君什么都好,就是太好心了,不经意间就会沾花惹草。看看这些小娘子,虽然都只是感激的神色多,可难保多几次之后,她们不会化成一腔爱慕。在她们前面,不就有了一个郑月娥么
曾瑾菡看了看郑月娥,发现她好像也看出了点什么,触碰到了曾瑾菡的目光,连忙游移开去。
“哼,回去要好好提点郎君才是!不行,以后这等事,我要接手来做!”曾瑾菡下定了决心,不能再让张正书这么“沾花惹草”下去了。
要是张正书知晓原因,肯定会喊冤的。这是他人格魅力导致的,怪他太帅咯
视察完了银行之后,张正书心中也有底了。
现在,就该培训那些“行钱”了。嗯,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贷款专员。
要知道张家的那些“行钱”作恶也算够多了,逼得不少自耕农破产,沦落为佃户。这也是“大桶张家”被人诟病的原因,好在张根富也知道自己敛财太过,所以自耕农破产之后,往往他都会给出最优惠的佃租田地待遇。还把佃户的儿女收纳进张家,做僮仆。
但即便是这样,也改变不了“大桶张家”就是放高利贷的事实。虽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可高利贷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赚这种昧着良心的钱,怪不得张根富一生都难以继香火。虽然张正书不太相信鬼神之事,但是穿越什么太扯了,以至于他都开始相信报应的说法了。不管怎么样都好,创办银行,让张家的“行钱”可以将功赎罪,这也是一件善事。
最关键的是,张正书能借银行之利打击高利贷。
宋朝亡国,有一定的原因就是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的罪魁祸首,就是高利贷了
第七百九十章:情报费用
“郎君,这些都是‘行钱’”
曾瑾菡觉得有点新奇,怎么感觉好像士卒一样了
张正书笑了笑说道:“且看我的手段。”
给曾瑾菡留下一个神秘的笑容,张正书走向这群“行钱”,站在他们面前,淡淡地说道:“银行的规矩你们也清楚了,我在这里就说两点。一,违反了银行的规则,特别是威吓贷款客户的,一律开除,开除的人,是拿不到遣散费的!二,服务态度一定要好,哪怕你在心中骂娘都好,你都不能对客户恶语相向,保持微笑,懂吗”
这些“行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大声地吼道:“懂了!”
张正书倒是有心理准备,只是曾瑾菡被吓了一跳,心道:“好生粗鲁……”
“刘忠那小子,倒是把他们练出来了。哼,能做到这等地步,他们也吃了不少苦头吧”张正书瞥了一眼他们,心中计较了一下,然后才说道:“今日到这里来,是考你们的专业知识的。待会我会让人假扮客户,你们展开贷款服务。有不及格的,等及格了才能上岗。自己准备一下,考核在一刻钟之后开始。”
曾瑾菡有点好奇地看着张正书在折腾,不明白张正书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是,看到张正书一脸严肃地批评那些态度不好的“行钱”,曾瑾菡好像明白了什么。
确实,这些“行钱”之前因为是卖家市场,所以根本不需要什么服务态度,只要上去放贷就是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暴力收款。没收到钱,那就收人家的田地房屋妻儿抵账。可以说,这些“行钱”就是恶棍,甚至比恶棍更加可恶。
为啥张正书要用“军事化培训”来折磨他们就是要磨掉他们这股煞气,最好把坏人磨成一个好人。
你不想变好
行,麻烦你先把签下的契约里的违约金付一下
不想付也行,张正书会叫人给你体验一下暴力催收的快感的。
曾瑾菡虽然少经世事,可也看得清楚,大概也明白了张正书想做什么。
“郎君的心,很大啊!”
虽然早就知道了张正书的大部分计划,但曾瑾菡还是忍不住有点激动。本身曾瑾菡就是不甘平凡的女子,现在嫁给了一个同样不甘平凡的夫君,这是她的幸运。
事实上,张正书要培训的并不止这些“行钱”,还有一些“黑客”成员。
毕竟要想拿到第一手情报,那么“黑客”成员就要上天入地,无所不在才行。据不完全统计,张正书的“黑客”,已经成功发展到三百余人了。这还只是在大宋境内的势力,在西夏、辽国、女真、高丽和交趾的“黑客”并没算上。即便如此,“黑客”的情报费用支出,就差点占去了整个果酒销售的利润。
不过,这样也是物超所值的。
起码张正书通过“黑客”和皇城司有了绝妙的配合,这不,小梁太后想要倒向辽国这件事,就是“黑客”通过买通西夏国内的汉人太监、宫女得到的情报。通过一系列隐蔽的通道,快速地传回了大宋。
可以预见,未来西夏肯定撑不住了。
因为宋朝西军所到之处,把党项人和汉人进行了区分。
党项人就驱逐出境,只让他们带着一
第七百九十一章:各国形势
说起来也很怪,一开始辽国皇帝耶律洪基来势汹汹,对着雁门关就发动了几万人的军队,准备武力压逼。可看到宋夏对峙之后,耶律洪基又按兵不动了。到了后来,压逼雁门关的辽国大军,悄悄后撤了好几十里地。
小梁太后得知了这个消息,恨不得将契丹人都杀了,实在是恬不知耻!耶律洪基摆明了是想要让宋夏对耗实力,辽国从中得利。
现在小梁太后准备向辽国投降,也是要逼着辽国出来当和事佬。可现在宋朝西军已经把西夏逼到悬崖边上了,哪里肯听势必宋辽之间,也会有一场大战的。
只是后来小梁太后听说了宋朝的水师沿海北上,威胁到了辽国的幽云十六州之后,小梁太后也总算明白了为什么耶律洪基要忌惮了。
因为宋朝已经瞧破了辽国的虚实,耶律洪基也不能进行军事讹诈了。
诚然,宋朝害怕辽国不顾一切猛攻雁门关,但是辽国也怕宋朝水师对幽云十六州产生威胁啊!
别的不说,宋朝水师随便运送一支宋军到幽云十六州,不需要做什么,只要对幽云十六州的农田来一次破坏,辽国就吃不了兜着走了。要知道,辽国已经成了半农耕半游牧的国家,幽云十六州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旦失去了幽云十六州的粮食,几百万契丹人就要饿肚子了。这是耶律洪基不敢赌的,也是为什么耶律洪基怂了的缘故。
据张正书所知,耶律洪基都不知道为此事发了多少次脾气了。
这些计策是谁献上去的呢
那还用说吗,肯定是张正书了。
当然了,张正书也没有居功,全都让给了王庆。包括运粮车的改进,水泥涂抹运粮车,水师威胁幽云十六州……渐渐的,王庆已经进入了赵煦的眼中了。至于未来会怎么样,张正书也不知道。反正,现在是宋朝获利就行了。
随着“黑客”的越来越强大,张正书也知道了敌国越来越多的情报,就能更加精确的“指点”王庆了。当然了,“黑客”的存在并不止如此。
最关键的还是——地图!
没错,这是每一个间谍都要学会的功课,绘制地图。就好像二战前,不少东瀛间谍潜入中国,就是为了绘制地图。到了抗日战争爆发后,东瀛人手中的地图,比中国人的还要精确,战争前期一度极其被动。一幅精确的地图,对军事的帮助有多大这个问题,稍稍懂军事的人都明白。
虽然张正书拥有系统,但系统储存的地图都是一千多年后的,最早的资料,都是二十世纪的地图。这样的地图精度,显然不足够满足张正书的需求。毕竟千年时光,沧海桑田,地形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就拿后世的上海滩来说,现在都还是汪洋一片呢!
可以说,现在宋、夏、辽三国之间,就是尔虞我诈,就看谁更有能耐了。
其实,从赢面上看,大宋是占据优势的。
毕竟比拼国力,宋朝没怕过谁。
哪怕是打三五年的仗,大宋也完全撑得起。特别是张正书还把两季稻这个大杀器放了出来,这简直是开了外挂。假以时日,大宋的国力只会越来越强的。但是,大宋也有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赵煦的寿命。
要知道,正史上的赵煦,只有区区几个月的寿命了。
张正书也不知道赵煦什么时候就驾崩了,这也是张正书加快银行建设的缘故。没办法,时不可待啊!
&
第七百九十二章:下绊子
失去了对历史的熟知,也就是说张正书接下来就只能靠自己的判断了。
张正书看着那些“黑客”密探,在努力地扮演好“行钱”这个角色,不由地有些感慨。这些“黑客”,大多都是张家收养的孤儿。那些年张根富为了求一个儿子继承香火,也算是做了不少好事。收养被黄河决口而失去双亲的孤儿,这只是其中一件罢了。
但是,张正书却让这些孤儿去做极其危险的事,心中也是有点过意不去的。
所以,张家收养的孤儿,张正书大多安排去暗中打听贪官和朝廷的隐秘了。一些吸收进来的“外来户”,经过忠诚训练,和辅以金钱保证之后,张正书派他们潜入敌国之中。至此,张正书的一张情报网,算是搭建起来了。单线联络,只知道自己的上级,是“黑客”的典型特征。
可以说,即便是皇城司,即便是王庆,也别想真正摸清“黑客”的底细。
“天下,要大乱了……”
张正书很清楚,如果西夏打算向辽国投降,那很可能宋辽之间会再起战争的。承平了一百多年的宋辽之间,又要再兴刀兵了。这个结果,张正书不知道是好是坏。因为,宋辽一旦开打,真正渔翁得利的,只会是西夏、女真、交趾和高丽。
西夏就不用说了,赢得了喘息之机。
女真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趁着辽国无暇他顾的时候,尽量掳走辽国的子民和牛羊马匹。
交趾,自然也会觅机再次入侵宋朝,抢掠财物和人口。
至于高丽的得利,则是可以稍稍松口气了。毕竟女真的崛起,给高丽带来了太多灾祸。连年的入侵,高丽人已经对女真人恨之入骨。但是,高丽也没安好心,肯定会到耶律洪基面前说女真人的坏话的。同时,高丽也会在宋辽之间两边讨好,以获取更多武器、粮食的支持。左右逢源,没有谁比高丽做得更好了。
偏生,不管是辽国,还是大宋,对高丽都是拉拢的态势。或许,这也是一种生存的本事。
“算了,走一步算一步吧,希望耶律洪基认识到自己的身体,不会轻易开启战端……”
张正书也没把握,这局势实在太过微妙了。
此时,大宋皇宫里,垂拱殿之中。
“彭元量,朕叫你去看着那小子,他现在有什么动作”
赵煦头也不抬地问道,其实他是在看今天刚刚出来的《京华报》。不知道有多久,赵煦没有认真地看这份报纸了。或许是报纸出来得太多,已经不再新鲜的缘故吧。但是,仔细看这份《京华报》,赵煦发现了一样东西——这份报纸太贴近民生了。
上面有广告,有新闻,好,有诗词点评,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多猎奇的人,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可以说,这是一份覆盖面很广很广的报纸。而且权威性,也通过对蔡京的打压,彻底坐实了“天下第一报”的称号。虽然,赵煦也在里面有过推波助澜,但赵煦也知道,《京华报》本身就有这个实力。别的不说,单单是定位,都比其他报纸高出了不止一筹。
“回禀陛下,张正书如今已经把报社全部交由一个叫郑月娥的民女打理了,他自己除了时不时到春明坊之外,几乎不出门……”
彭元量的回答,让赵煦有点吃惊。
“他会呆在家中,不外出!”
彭元量弓着身子说道:“他似乎是在等陛下……”
“哼!”
&n
第七百九十三章:银行行长
赵煦的神色更加阴沉了,他意识到了严峻的问题。
户部是被皇城司“勒索”最严重的,他们不想让自己的“血汗钱”落入仇人手中,也是能理解的。理解是理解,但赵煦却不能原谅他们。置国家大事于不顾,这简直是太荒唐了!“姓张那小子说得对,户部的记账方式太落后了。朕前些时日让户部官吏去学那甚么‘借贷记账法’,想必也学得差不多了。即令户部即日起,用‘借贷记账法’,建立财政审计制度,朕就不信了,还有敢上下其手不止是户部,以后朝廷的账,全都用上‘借贷记账法’!再有,复审的时候,雇佣从李家村出来的账房,用外人来查!”
赵煦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张正书说那些官员是欠收拾的,真的是给鼻子上脸啊!
原本,赵煦也算是信得过那些文官,认为他们读过圣贤书,大概不会做出危害大宋的事情。但事实证明,不管他读过什么书,贪婪本就是人性。没有相应的监督,没有严厉的惩罚,不足以威慑那些文官。所以,赵煦也顾不得那么多了,趁热打铁,要把监督体系弄起来再说。
“嗯你的样子好像还有话没说啊!”
赵煦也是聪明之人,看着彭元量欲言又止的模样,立即皱着眉头问道,“难道你认为朕如此不妥”
“不不不,陛下所虑,皆为大宋,小的如何会觉得不妥只是小的在皇城司那边收到风声,户部欲对银行不利……”彭元量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要说出口。虽然他不清楚赵煦和张正书的口头约定,也不明白银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但那总归是赵煦看重的,彭元量也不敢懈怠。
“哼,好大的胆子!”
赵煦真的怒了,以权谋私,这是他最忌讳的事。
“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蔡京吗”赵煦咬牙切齿地问道,这群人也太混蛋了,居然敢在他的碗里抢食
彭元量连忙躬着身子说道:“陛下,皇城司那边也在查,可还没查出来……”
“哼,让他们动,朕倒要看看,谁有这么大的胆子!”赵煦这一次是真的怒了,张正书怎么说也算是他的人了,这些文官还敢去动他,真的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甚至有那么一刹那,赵煦想撕破祖训,不再优待文官了。但理智告诉赵煦,这事牵扯太大,严惩首恶就行了。
冷静下来的赵煦,挥毫写下了“建设银行”四个大字,然后盖上了自己的玉玺,才说道:“你秘密让将作监造一块匾额,等事情尘埃落定后,你再把这块匾额给那小子。”
彭元量好像明白了什么,正待开口的时候,赵煦补充了一句:“皇城司给朕盯着那银行,一旦有人在方圆百丈内闹事,一并严惩!”
“嗯难道……”
彭元量心中一凛,好像明白了什么,立即说道:“谨遵圣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