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张正书被说破了心思,也尴尬地笑了笑:“这不是讨价还价嘛,只要官家你保证我这图书馆存在,我就做了这官。”
“说起来,朕好像还吃亏了啊”
赵煦寻思了良久,才谨慎地说道:“也罢,应承了你又何妨”
只要不动摇儒家的地位,不让读书人造反,赵煦也是乐意见到这样的事。毕竟让百姓多些读书识字的机会,也是增强大宋国力的体现。但赵煦万万没想到,张正书此举可是极为“阴险”的,几乎是能颠覆儒家的举措。
要知道,儒家之所以能处于知识垄断的地位,只是因为朝廷把儒家作为了唯一的教材,通读、熟读儒家经典的秀才,才能考举,才能做官。这样一来,儒家的地位想不垄断,想不独尊都难。
但是,张正书这个图书馆的出现,就打破了这个垄断。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八百三十七章:心动了
张正书很期待看到一堆荀子的隔代门生,把宋朝搞得风云变色。即便这些被改造之后的儒者,虽然还是有种种毛病,但只要他们务实起来,不要在意面子,不要好古非今,懂得制定计划,他们还是一个合格的官员。要是能把理学再怼得生活不能自理,那就更好了。
当然了,这种恶趣味就不能对赵煦说了,甚至只能一个人暗爽。没办法,谁叫荀子的学说不被待见呢
但是,赵煦也不是吃素的:“你这小子,怎么笑得这么奸诈”
张正书连忙一正脸色,一本正经地说道:“有吗那定然是官家你看错了。”
“……”
赵煦被他逗笑了,他还真的没见过有人敢在他面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而且还说得这么没有水平。
“说罢,你想要个几品官”
赵煦也难得放松了下来,毕竟张正书总算是在他的掌控之中了。只要是皇帝,那他肯定是有掌控欲的。越是明君,他的掌控欲就越强烈。赵煦是不是明君,暂且不得知,但他想掌控一切的渴望是昭然欲揭的。这一点张正书早就知道了,毕竟他再怎么隐藏都好,只要弄出点成绩来不被注意都难。
再加上张正书怕赵煦就这么挂了,步子迈得太大,动静太大,自然就更加被关注了。
“随便吧。”
张正书实在提不起兴趣来,不就是一个寄禄官么又没有实权,就相当于赏赐一份俸禄一样。但张正书缺这么点钱吗所以,兴致不高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若是朕再把新闻署给你呢”
赵煦也是气笑了,这小子真的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啊!没办法,赵煦只能抛出这么一个重磅炸弹来。
即便是张正书自己,都有点心跳加速的感觉了。没错,这种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感觉,确实很爽!但是,麻烦肯定是接踵而来的。别的不说,人家就第一时间质疑《京华报》的公平性了。为了《京华报》,为了多一个发声的渠道,张正书宁愿舍弃这个诱惑,有些事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官家,这个位置绝对不能是我来做的。”张正书苦笑着把报纸的权威、公平性质说了一遍,让赵煦对报纸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按照你的说法,朝廷的邸报,也可以仿照《京华报》的模式”
赵煦确实挺聪明的,他似乎找到了一个宣传朝廷正面形象的方法。
张正书也没有多少惊讶,如果连这都看不出来,那赵煦就不配做这个皇帝了。“不错,邸报可以按照《京华报》的形式来改版,但由于不是商业报纸,所以不宜连载之类,诗词也不宜点评,免得让世人误解了朝廷的意图。最好是刊载朝廷诏书、官员任命,甚至还能专门开一个板块评论朝廷的政策得失。要增加趣味性,就添一个宣传清官的板块,树立榜样。同时,把贪渎确凿的贪官污吏放上去……”
没错,张正书就是把后世的《人民日报》的办报理念给说了出来。
果然,这样一份“伟光正”的报纸,是绝对符合赵煦的口味的。只见赵煦抚掌坐了起来,激动地说道:“善!”
“这样一来,朝廷就永远是正确的。至于地方上的龌龊,只是和贪官污吏有关,绝对无损官家你英明神武的形象……”
这不能怪张正书拍马屁,毕竟皇帝也是要讲究包装的。换成后世的说法,这叫设立人设,给天下百姓树立一个明君的形象。至于那些文官怎么看,这重要吗
“慢着,你既然
第八百三十八章:不知己也不知彼
张正书有点讶然,这还真的是猜不到啊!不过他也没上手把脉,而是调出了系统,仔仔细细地给赵煦看了一下,然后才说道:“我估摸着,要是官家你再禁欲一年半载,别那么操劳,按时吃饭作息,很快就能养好身子了。如果落下病根,怕是……”
赵煦听了这话,脸色有点不好看。
“朝局如此,朕如何能不操劳”
赵煦一阵心烦意乱,语气都刺耳了起来。
“这简单啊”张正书随口说道:“朝中大臣不是能为你分忧吗反正无关要紧的事,就由他们去断决就行了。而你可以稳坐钓鱼台,大事自己拿主意就行了。”
赵煦冷笑道:“朕一直都如此。”
“那就再把尺度调整一下咯,这有多难”张正书口无遮拦地说道,“或者定个时辰批阅奏折,超过四个时辰,天大的事都不管了……”
赵煦就知道这小子满口胡言,没有多少建设性的。
“罢了,你是不知朕的难处。”赵煦叹了口气,转移了话题:“那‘天险之城’建得如何了”
“真正建,放心吧,我办事什么时候撂挑子过”
张正书没心没肺地说道,“只要没人干扰,按照我的进度,五年之内保管能建成。”
“能建成就好……”赵煦叹了口气:“西北战事不顺,朕怕契丹人会趁火打劫。”
“放心吧,不可能的事……”
这话刚一说出口,张正书就后悔了,连忙开始圆道:“我是说,耶律洪基也麻烦多多,辽国境内也不安稳,他不可能出兵的。”
气氛一时间很尴尬,良久赵煦才阴晴不定着脸色问道:“你怎么知道的”
“额……说实话不会被打吧”张正书小心翼翼地说道。
“说!”
只说一个字的时候,赵煦身上的威迫力十足,但很可惜,张正书并不吃这一套。
“我家有私榷商队,跟契丹人做买卖时无意间听说的。”张正书当即把“黑客”探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煦。确实,辽国内部不是铁板一块,耶律洪基也无法主导整个辽国。这些赵煦都知道,但他没想到,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至此。比如耶律家和萧家的恩怨情仇,纠缠得这么深;比如辽国的贵族私兵,居然比皮室军还要厉害;比如辽国最能打的军队不是皮室军,而是御帐亲骑;比如辽国和女真、萌古等部族的关系正在恶化当中,契丹贵族是穷奢极欲和普通牧民的悲惨生活……
犹如听故事一样,赵煦第一次全面地了解了一次辽国。
也不能怪赵煦,毕竟他是皇帝,很多消息他知道的时候,都被有意无意地加工了一次。也就是说,底下的人不想赵煦知道的事情,赵煦是铁定不会知道的。以赵煦的聪明,再结合这一年多以来他从报纸上知道的事情,也就全都明了了。原来,他一直被人说蒙蔽着。
或者说,这是有人故意不想让他知道某些事情。
当张正书的“故事”说完了之后,赵煦陷入了沉默之中。其实,张正书也早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所以他静静地等着赵煦的下文,一边还感慨着历史上南北两宋的命运如此雷同,怕灭亡的原因是一样的——宋朝皇帝基本上都不了解对手,也不了解自己。《孙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第八百三十九章:互相扯后腿
“这……是西北的地图,这里大概是兴庆府,这是我大宋西军的驻扎营地。可以看得清楚,兴庆府地形易守难攻,且有河套、西域输血,一时间难以攻下。我觉得大宋现在应该维持现状,消化已经占领的土地,继续笼络民心。《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攻城略地什么的,听起来很霸气,但其实是最低效率的。真正攻城,向来都是攻心,争取民心,才能攻略一国。攻城什么的,消耗大,收益小,还容易被当地百姓记恨,划不来。所以,我认为维持现状,与辽国虚以委蛇,再争取夏国民心,不管汉人还是党项人,亦或者是西羌人、吐番人……都一视同仁,都给予最好的政策优待,诱使他们归顺宋朝。缺少了民众的支持,夏国还剩什么呢”
赵煦对这种论调已经不觉得新鲜了,因为不久前张正书就曾经在密信中这么建议过。
“你还是那句话么,人口决定一切”
张正书笑了笑,说道:“不错,夏国满打满算,连我大宋两府之地的人口都比不上,区区小国能抵抗我大宋兵威,不外乎夏国百姓团结一致。俗语有云,两人齐心,其利断金,更何况数百万人口团结起来要想攻略夏国,就要从制度优越性上碾压夏国,诱之以利,且落实到位,那夏国民心自然瓦解。不需五年,夏国自己就崩溃了。”
“那你可知,大宋也快耗不下去了”
赵煦沉默了一下,突然这么说道。
“因为钱银还是粮草”
张正书根本不觉得宋朝出了全力,要是宋朝每次都以全力出战,那么西夏早就被灭了。
“非也,因为压力。”赵煦叹了口气说道,“来自朝堂的压力。”
张正书明白了,为什么宋神宗时本来有机会灭掉西夏的,打到一半的时候却头脑发昏,最后输得一败涂地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文官在抢戏。没办法,如果任由武将这么占据戏份下去,文官还能不能克制住武将,那都是两说。张正书感觉到很悲哀,这就是真实的大宋,从来没有过什么文武合作,有的只是无尽的互相扯后腿。
归根结底,罪魁祸首还是“崇文抑武”,不动摇宋朝这个基本国策,那宋朝就永远只是徒具雄心,最后惨遭吊打。
“……”
气氛陷入了沉默之中,张正书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件事就是一个坑,一个大坑,稍有不慎就连自己都会掉进坑里。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这种神仙打架的事,就留它去吧,张正书还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
“朕知道……”
赵煦很快打破了沉默,“你小子是肚子里有点货的,但你这人太懒,而靠你一人,也无法扭转乾坤。朕现在就想知晓,为何我大宋养着这般多的兵卒,却连小小夏国都无法攻克”
“额……”张正书很想说是制度问题,但这话他之前就跟赵煦说过了,甚至还提议他弄一个军校。可惜的是,赵煦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或者说,还没来得及布局,宋夏之战就爆发了。
“你是不是想说,弄军校一事”
果然,赵煦心中还记着此事。
“嗯嗯……”张正书连忙点了点头,这确实是解决宋朝“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最优解。
 
第八百四十章:莺莺燕燕
“他肯定是故意的!”
张正书心中有点愤愤不平,伤心自己平静的生活就这么没了。
更要命的是,赵煦的身体还不知道能撑多久。要是历史轨迹没有改变,未来还是赵佶做了皇帝,那做了官的张正书,岂不是等着被报复出了皇宫的张正书,郁闷不已,脑子里一片混乱,也不知道自己往哪里走着。
此时的福宁殿内,赵煦却在开怀大笑:“彭元量,你有看到那小子的脸色吗好似吃了苍蝇一样,哈哈哈哈……”
“陛下果然厉害……”
实际上,彭元量也高兴不已,之前张正书的冒犯,他都不记在心上了。这也是彭元量的高明之处,他全程在一旁观看着,自然不难知道张正书是赵煦偏爱之人了。若他日后为官,那绝对是圣眷恩隆,不可同日而语。这样的臣子,彭元量也是不想得罪的。就是不知道张正书会不会记恨不过也无关紧要了,只要赵煦还信任彭元量,彭元量就绝对没有事。更何况,身边的贴身宦官与大臣不和,这样的场景不是赵煦最希望看到的吗
“这小子日后前途无量,还是莫要得罪太深为好。估摸他也知晓利害,不然的话他在官场也是寸步难行的……”彭元量的算盘打得很响,可惜的是他估摸错了张正书的政治智商。
此刻的张正书浑浑噩噩,也不知道走到了哪里。
待得一阵秋风吹过,他才猛地回过神来。
“咦,这地方好熟啊”
抬头查看了一下地形是张正书,突然被人拉住就往一间酒楼走去,慌乱间张正书分明看到了那酒楼门前那高大的门楼上还挂着一盏用竹叶编成的灯罩罩着的红栀子灯。“菁楼!喂,你等会等会,你谁啊”
“是我啊,小官人不记得奴家了”
张正书一看,这不是和乐楼的老鸨吗他这么一转悠,就到和乐楼来了这……是真的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这个……是个误会,我真的只是路过,路过……”
“小官人好些时日都没来和乐楼了,今日路过,怎能不进来快活一番别的不说,今日李行首可没入室之客哩!”
老鸨知道张正书身家不菲,而且也舍得花钱,自然把他当做衣食父母了,强拉着来到了酒楼大厅之中。接下来的事就尴尬了,那里坐着一票都是求见李师师的“骚、货”,哦不对,是“文人骚客”,看着老鸨拖着张正书进来,都疑惑地投来了不善的目光。
“今天肯定是犯太岁了,诸事不顺啊!”张正书心中暗暗叫苦。
没办法,男人也会争风吃醋的,特别是在菁楼里面。要不然,之前那个倒霉鬼就不会和章衙内打起来了,除了“红颜祸水”之外,就是生物的本能在作怪了。争风吃醋起来的男人,就好像非洲大草原上发、情的公牛,剑拔弩张要决斗。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
现在也是这样,看着那些红了眼的“骚(sao)客”们,张正书却没有了那种心思。
“那个……我还有事,打扰了……”
张正书还想走,却被一堆莺莺燕燕围住了,甚至大胆的还开始了上下其手:“唉哟,小官人,来嘛,若是不想找李行首,找奴家也成的……”
“对啊对啊,奴家也精通琴棋书画,还擅长言语慰抚……”
“小官人,奴家很空虚,很寂寞的……”
……
“卧槽,你们等会等会,别乱摸啊!”
张正书都要发狂了,这都一群女流、氓啊!喂喂喂,这有没有搞错啊,这可是宋朝!你们矜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