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只要不是做太监,张正书就放心了。
看着张正书松了一大口气,彭元量怎么心里就堵得慌呢
“走!”
张正书还没来得及和曾瑾菡说一声,彭元量就不给他机会了,一把拿住他的肩膀,拉着就走。
“唉哟,彭内官,疼疼疼……能放手吗我自己能走……”
也许是恼恨张正书暗地里讥讽他,彭元量这一次绝没有手底下容情,丝毫不理会张正书的呼痛,拿着张正书的肩膀。听着骨头在“咔嚓咔嚓”响,再加上彻骨的疼痛,张正书真的以为他的肩膀骨已经裂开了。好在,这会他锻炼身体已经有了点成效,整个人壮了不少。虽然看上去还是跟没长肉一样,但也比之前好多了,最起码还能抵抗彭元量的“暴力”一二。要是之前,就这么一拍,张正书可能就昏阙过去了。
得到消息的曾瑾菡追出来,结果只能看到张正书一路呼痛地离去,刚想追出去的时候,却被周铭拦住了:“小娘子,莫要冲动。”“可郎君他……”
曾瑾菡急了,她再聪明,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女子啊!
“此事无妨,乃是官家下旨召见小官人。”周铭此刻很沉稳,虽然他在见到美女的时候会把控不住自己,但其他时候周铭还是挺靠谱的。
“那为何彭内官要这么对郎君”曾瑾菡眼泪都下来了,心疼呐。
“可能要怪小官人自己口无遮拦罢!”
周铭躲在暗处,已经看了个全。他内心不得不感慨,这小官人作死的本事,真的是天底下第一份的。要知道,彭元量的武力在大宋几无敌手。张小官人连这样的宦官都敢揶揄,说他傻大胆好呢,还是没心没肝好呢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张正书自己咎由自取的,须怪不得别人。
话说张正书也知道是自己大意了,这个死太监怎么说都好,也是赵煦的贴身太监。只要赵煦在位一日,他那无形的权柄就会一直存在。得罪这样的死太监,比得罪一个文官来得更危险。好在张正书的智商及时回来,开始不呼痛了,而是演戏起来,一张俊脸被他憋成了铁青色,让彭元量都有点捉摸不定,最后只能放开了他。其实张正书并不算是装的,这种彻骨的疼痛,他不想经历第二次了。
“张小员外,你老实点比较好……”
也许是内心有点
第八百三十三章:当面告状
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更别说巡逻兵卒众多的皇宫大内了。不一会,这个八卦就传开了,很多人都很同情张正书,认为这小子得罪了彭元量,怕是不死也脱层皮。可惜的是,他们猜错了,彭元量不仅不敢动张正书,反而要给他最好的保护——万一赵煦心血来潮还要找人,彭元量能怎么办
其实,彭元量是欣赏张正书的,最起码他对任何人都是一副僵尸脸,哪怕是章惇当面,也别想他有什么好脸色。但是,章惇也别想让彭元量动怒。偏生张正书一句话就做到了,彭元量都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涵养不过关。
“走快些,有甚么好看”
彭元量不耐烦地催促道,然而张正书却好像没听见一样,闲庭信步的模样,真让人怀疑他是回到了自家的后花园。
当然了,张正书是有脑袋的,这只是大宋皇宫的前面部分,也就是上朝点卯办公的地方,是没有女眷、妃嫔出现的。要是到了后、宫所在,张正书也不会这么无礼了。他还是要脑袋的,万一被那些妃嫔诬陷,那他说不得都要把小命交代在这,或者最起码落个家破人亡。
反正磨磨蹭蹭的,一段不长不短的路,愣是走了小半个时辰才算走完。
彭元量算是见识到了,什么是汴梁城第一混世魔王,他也被弄得毫无脾气。哪怕彭元量知道,张正书这是故意在报复他的,却也毫无办法。在皇宫外面,他能拿捏张正书;可偏生在皇宫内,彭元量却无法怎么样张正书。
当然了,宋朝皇宫不算大,而赵煦的寝宫也不算远,福宁殿就在垂拱殿的后面。怎么磨蹭都好,迟早都会到的。
张正书为啥要走得这么慢
其实,这也多亏了后世的天、朝神剧。张正书不止一次看过了被皇帝召见的大臣,忙不迭地就去了。从常理上讲,这是应该的,毕竟是皇帝召见嘛。但实际上呢,张正书觉得这就很傻瓜了,除非你知道皇帝找你什么事,你预备好了说辞,不然的话,你都是一路慢慢走,慢慢揣摩才行。
张正书就是这样,一路揣摩地走到了福宁殿前。
彭元量恨恨地看了张正书一眼,压低声音,却满带着恼怒的口吻:“你且在这呆着,咱家去禀告官家。”
张正书很大度地说道:“嗯,你去吧。”
闻言,已经转身的彭元量差点没摔倒,这都什么浑话啊!
张正书饶有兴致地看着这福宁殿,总算是来到后、宫了,这可是张正书第一次见到皇宫里的后、宫啊!瞧那几个在殿外服侍的宫女,拿着好奇的眼神打量着他。张正书也不怯场,一样拿着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她们。说实话,这些宫女的姿色都是中上之选,甚至还有不少容貌清秀的。
“妹的,怪不得人人都想做皇帝,这享受……”
张正书在心中酸溜溜的想着,但他又绝对不会自讨苦吃。他早就听说了,在垂拱殿上有堆积如山的奏折,赵煦每天的工作就是看那堆奏折,然后写上批示。虽然大多是一个“可”、“善”,或者直接留中,甚少有否决的时候。最多心血来潮了,给个长长的批示。
别看这么工作量不大,好像拿着报纸看新闻一样。但想到这政策施行下去,就关乎千万百姓的,你就只能提起精神来应付了。好在这堆奏折,已经有重臣提前筛选过了,重点的奏折都会放在前面。不重要的,他们自己做主批示了。不然的话,累死赵煦都看不完这些奏折。
饶是如此,工作量也大大超出了后世的八小时工作制度。
第八百三十四章:动心思了
.. ,大宋好官人
“哼,算了,他是你的人,你肯定是护着他的。我不管啊,反正跌打酒什么的,你得给我一瓶回去搓一搓,怕是都淤青了。”张正书瞪了彭元量一眼,就欺负他现在不能开口反驳。果不其然,彭元量又被气得眉头直挑。
“甚么是跌打酒”赵煦倒是奇怪,他还真的没听过这种东西。
其实在汉朝,治疗跌打损伤已经很有经验了。甚至还知道用酒来处理伤口,虽然流传不广,但却一直有流传的。至于为什么流传不广,大抵上和酒精度数不够有关,在张正书鼓搞出高度数的蒸馏酒之后,这个法子才被广泛地接受。比如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张仲景等,都有涉猎治疗骨伤、逐淤的药方。而自汉朝到宋朝,治疗跌打损伤的法子不外乎热敷、针灸、蜡疗、夹板固定、内服药剂壮筋骨等等,至于外用的跌打酒,还真的没有。
“跌打酒就是用活血化瘀的药材浸泡而成的酒,外敷用的……好吧,看你们的眼神就知道了,没有这回事。”张正书失望了,虽然宋朝的医学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地,但后世一些常备药却还是没有雏形的。因为宋朝这时候坚信病症不同,病人情况不同,能当面看的就当面看。
走街贩药的郎中,则会卖些中成药。比如什么肠胃药啊、醒酒丸之类的。而在城西的赵太丞家医铺,因为是退下来的翰林医官,所以医铺门前很多人慕名前来看病。这里是很多郎中的“进货”地点,有“太医出丸医肠胃药”、“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说白了就是类似藿香正气丸和醒酒丸的中成药。至于为啥会有醒酒丸,大抵上是因为开封经济发达,百姓多喜欢喝酒,酒鬼也多的缘故吧。
但很可惜,并没有专门针对跌打损伤的中成药,哪怕是跌打酒也还没出现。
“待会让翰林医官给你看看。”
赵煦淡淡地说道,“还有什么要求,你一并提出来罢!”
听着赵煦这话,张正书一下子就警觉了起来:“官家,你要是不舒服,可以躺下说的。”
见张正书眼睛盯着福宁殿中的那张太师椅,赵煦也笑了:“好,我躺下。彭元量,扶我到太师椅上,我躺着和他说……”
张正书的脸有点垮了,这真的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赵煦也是知道张正书的懒散性子,能坐绝不站,能躺绝不坐,松松垮垮的,倒像个没骨头似的。原先,赵煦接受的宫廷教育告诉他,作为皇帝一定要守礼。所谓的“守礼”,就包括了仪态方面的要求。但是在张正书面前,赵煦就没有这个顾虑了,怎么舒服怎么来。再说了,他现在还是一个病号!
“你现在还有什么要求”
赵煦戏虐地看着张正书,似乎想看看他能站到什么时候。
没有罚过站的人不清楚,站着也是一件痛苦的事。久了,脚一样会疼,腰会酸。赵煦是知道这事的,毕竟他召见群臣的时候,很多臣子也有体力不支的时候。要知道这些大臣已经“练了”很久了,据赵煦所知,张正书是没站过这么久,所以他很想看一出好戏。
好吧,预料到赵煦会报复的张正书也没怨言了。
“要
求先放一放,我现在想知道,‘天险之城’那边,真的不会有人掣肘我吧”
张正书最关心的是这个,他现在可算是把宝押了一半在那“天险之城”上面了,容不得有半点意外。
“说实话,我并不能担保。”赵煦叹了口气,“朝局之事,波谲云诡,非你能想象得到的。”
这句话是实话,所以张正书也没有反驳,只是嘟哝了一句:“我就
第八百三十五章:权衡
即便张正书有心理准备,还是有点傻眼了:“为啥是我朝中那么多大臣,你随便找个大臣顶替我不就行了吗”
赵煦笑了一声,说道:“你认为那些百姓会相信这个”
“……”
张正书大概也明白了赵煦的顾虑,不错,宋朝的文人以习文为荣,但好逸恶劳,别说种地了,就连五谷都未必分得清。这样的“秀才”们,能发现得了两季稻的秘密要说是一个小吏发现的,或许说服力都比文官发现来得让人信服一些。
这也是宋朝百姓的智慧了,虽然他们很崇拜读书人,但百姓们似乎也自动划分了阶层——文人就是提笔吃饭的,和泥腿子扯不上半文钱关系。就算有人跟他们说起这个,他们也是不相信的:“朝中的相公,那都是天上的文曲星,怎么可能种地哩定是你错了……”
这叫什么这叫刻板偏见,百姓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看法了,认为文人都是要“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从而忽略了个体的差异。
就好像百姓幻想皇帝的生活一样,一定是富足而美好的,如果给他们知道皇帝比大多数百姓都要辛苦的时候,他们铁定不会相信。一样的道理,如果赵煦找人来顶替这个功劳,也不能找一个文官,没人相信呐!
张正书立马提了个建议:“那我提供一个顶替的人选给官家……”
“不准。”赵煦带着威严淡淡地说道,“你可知道,这两季稻关乎大宋江山传承贸贸然找个人来,朕就给他封官,万一他德不配位,如何处之”
张正书立马说道:“我也德不配位啊”
“你不一样。”赵煦露出了一个神秘莫测的微笑,“你是有大本事的,汴京之中谁人不知若是你进献两季稻,朕相信很多人都会相信的。而且朕……和你也熟,接下来的事,需要你配合一二。”
“……”
张正书还在做无用的挣扎:“官家,我安排的人也很乐意跟你配合的……”
“朕找的是你!”
赵煦不耐烦了,虽然带着病,但这一声低吼出来,却把张正书给震慑住了。而后,赵煦忍不住咳嗽了起来。彭元量连忙过去,给赵煦抚拍后背。好不容易,赵煦才止住了咳嗽。
“能知道要怎么配合吗”
人就是这么奇怪,在事情来临之前拼命抵抗,抵抗不了的时候,却也只能默默接受了。张正书其实是觉得不忍心,赵煦这个身子骨了,还算计着这些,累不累啊这不,心一软就算是默认了。
“你有了官身之后,朝中的大臣也不好对你下手了。最起码,朕会把银行、‘天险之城’都算作赏赐给你。”赵煦脸色有点潮红,张正书却知道这绝对是不正常的。“你不知晓,因为‘天险之城’,朕给你挡住了多少想伸进去的手”
张正书确实不知道,但他能猜得到。
别的不说,单单是那五百万贯钱的建设费用,就是一块大肥肉,是个皇亲国戚、文官缙绅都想揩一下油。
但张正书就想不明白了:“官家,你觉得随便找个借口把这两项巨利赏赐给我,他们就消停了”
“这叫占据大义名分,你懂甚么”
赵煦恨铁不成钢地说道,有这么一个政治头脑跟不上的猪队友也是很心累的。“占据了大义名分,就是名正言顺。若是有人再敢伸手,你就有反击的借口了。别的不说,到时候皇城司给你撑腰,看看还有谁敢伸手的”
张正书明白了,只能开始衡量利弊起来。
这就是成年人的悲哀,遇到事情不管对错,只衡量利弊。只有小孩子,才在乎对错。但这也是成长的代价,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自己就被
第八百三十六章:讨价还价
想都不想,赵煦就皱眉说道:“既然知道离经叛道,又为何要建”
“大宋想要强盛,离不开物理、化学、算术和经济。”张正书给出了一个理由,“如果事情顺利的话,我能继续设计出比配重抛石机更厉害的武器,这是物理方面的内容;我可以利用化学,继续发展冶炼业,冶炼出来的武器,甚至都能削铁如泥;算术就不用说了,没有算术,物理、化学都发展不了,经济也无法展开研究。至于经济,我的本事你也见识到了。跟你透个底吧,你别看我这一年多以来都在烧钱,其实今年年底,我就能回本了。剩下的,都可以算是纯赚的。当然了,我还会继续烧钱的……”
“那又如何”赵煦表现得很冷淡。
其实,对于一门学说,任何一个皇帝都是很谨慎的,深怕出了什么岔子。
想在宋朝恢复百家争鸣的局面,动摇儒家的根基,还想走皇帝路线,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为什么呢看看那满朝文官,整个天下有多少读书人就知道了。要是儒家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他们保不齐是第一个跳出来的人。
张正书当然也知道是这么个情况,他不过是习惯于讨价还价罢了。图书馆的事情嘛,随便操作都能规避风险的。要知道宋朝文人喜欢猎奇,再加上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和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矛盾已经存在很久了,就好像之前曾瑾菡在努力搜寻书籍,却还是一无所获。如果不是这样,《射雕英雄传》也不会这么火了——好吧,在后世金老爷子的《射雕英雄传》一样是雅俗共赏,火遍整个华语泛华语圈。
“真的不行”张正书不死心,继续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赵煦冷笑着看着张正书,觉得他在装傻。
“好吧,那我退一步,你保证我的图书馆会继续存在,甚至提供一些书籍的印刷本,这怎么样”
张正书总算是露出了他的獠牙,赵煦却早就掌握了他的意图。
“这才是你的目的罢”
说实话,这样赵煦还能接受,毕竟一个图书馆什么的,赵煦并不在意。要知道很多文人家中都有藏书阁,里面不乏孤本、珍本之类的书籍。当然了,和图书馆不一样的是,这些文人的藏书阁一般是不会轻易对外人开启的。毕竟里面的孤本、珍本太难得了,哪怕只是弄坏一页,都能把这些文人心疼几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