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合着你以前都跟我对着干啊”

    张正书傻眼了,这都娶了怎么样一个傻媳妇

    “哼,不然你以为呢”曾瑾菡也半开玩笑地说道。

    “好嘛,今晚就让你尝尝我张家家法的厉害!”

    ……

    事实上,张正书的动作被很多人盯着。而张正书的动作也很快,这边赵煦的钱银一到账,张正书就开始了各种动作。最先动起来的,是勘探之人。也就是俗称的风水先生,没办法,这时候要建城,必须要算好风水方位。不然的话,没人敢担这个责任的。

    好在,这些风水先生也还算敬业,充当了地质研究员,把地质情况说了一遍,认为山包上的小平原,足够承受得住一座城池。

    其实不用他们说,张正书已经让系统勘探过一次了。

    对于来自未来的系统,早就把中国地质的数据全都记录下来了。即便宋朝的地质和后世有点出入,比如后世的上海,宋朝是还没有的;比如河流的流向都有改变。但不管怎么说,大体上的的地质结构是不会变的。所以,张正书才敢提出这样的建议。

    风水先生“勘察”了风水之后,就是择吉日开工了。

    为了弄出声势,张正书还特意弄了个祭天拜地的仪式,他当然也不会出席,任由小刘工匠他们鼓搞去。

    接下来,水泥作坊在新城旁边开了个分店,还有不少烧砖的作坊,也纷纷建了起来。

    &nbs




第八百二十四章:这一夜
    新城池建设如火如荼,很多人都大跌眼镜,闹不明白为什么区区一群工匠,不过万余人,就能创造出这样的繁华

    其实,这还是钱银在作怪。

    一般的工匠,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消费能力但张正书麾下的工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拿到的工钱,就算是在汴梁城中也算是高收入了。看看李家村就知道了,如今的李家村,聚拢的人数超过十万人!只要是有手有脚肯干活的,都能在李家村活得很好,甚至还能赚到不菲的身家。这样的李家村,说是一个村,其实规模已经和一个县城差不多了。汴梁城有的东西,李家村都有,甚至还要便宜。

    这样的情况下,李家村能不火吗要知道,这只是区区一年多的时间而已啊!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但凡是牵扯到金钱,那就会聚拢一大堆嗅觉灵敏的人。

    不仅仅是李家村,就连蜂窝煤作坊遍地的中牟县,也是如此。

    这样的模式已经证明了可行,可笑还有很多人在质疑张正书的选择。

    就连赵煦,都感觉不可思议。

    在大宋皇宫,垂拱殿之中,赵煦看着皇城司的密报,惊疑不定:“彭元量,这上面说那甚么‘天险之城’,连城墙都尚未建好,已经有不少商铺开张了”

    “回禀陛下,确实如此。但按照张正书所言,那些都是临时店铺罢了。张正书特许他们在此经营三年,无需交租地费用。但是,商税还是要交的。三年后,待得城池建好城墙、护城河,这些临时商铺都要拆除的。”

    彭元量的回答,让赵煦很疑惑:“既然建好了,为何要拆”

    “那张正书说了,木质的房屋不能防火,一旦敌人用火攻,抛火球进城,木质的房屋立时会毁之一旦。但如果是钢筋混凝土的房子就不会如此,甚至敌人的石砲都毫无用处。”彭元量也算是上过战阵的人,对此也是极为认同的。为什么自古以来都有火攻这个计策就是因为中国人的房子,大多都是木头建成的。敌人只需要抛射火箭,或者用油浸湿了麻布,再裹着石头点燃,利用抛石机抛入城中,只需要十几发正中房屋,那就能火烧连城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靠近城门的地方不准建造房屋了,甚至要在里面再建一个瓮城,既能藏兵反击,又能防止火攻。

    冷兵器时期就是这样的,一种武器制造出来,一种攻城战术证明有用了之后,很快就会有反制的办法的。

    最经典的,就是春秋时期,墨子和公输班那场攻防赌斗。公输班有厉害的攻城武器,墨子也有厉害的防守武器。结果怎么样呢“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也就是说,公输班最后还是输给了墨子,因为守城的优势,公输班的武器用尽了,墨子还有余力。

    赵煦也是知道这个典故的,因为公输班造的攻城武器,经历了几千年都被证明还是有用的。就算赵煦对军事不熟悉,但火攻的厉害,他也是知道的。甚至军器监在建造配重投石机时,他也亲眼见识过投石机的威力。那简直是开山裂石,打在城墙上,只需要几发就能把不坚固的城墙给轰掉。

    这样的利器,赵煦也是心有余悸的。汴梁城的城墙是怎么样的,赵煦心中也有数。虽然内城还算坚固,但外城简直是“年久失修”的。看起来还挺坚固,但实际上并不是那回事!事实上,因为城墙年久失修,又经过黄河决口泡了一次,汴梁城的外城城墙已经很酥了。这也是为什么金兵再攻打汴梁城时,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的缘故。

    城墙都守不住,只需要撞木撞击几下,连抛石机都不用,就能把城给破了。

    这样的城墙,这样的京都,赵煦能有安全感吗



第八百二十五章:不择手段
    事实上,是彭元量关心则乱了,而赵煦也没啥事。

    因为之前旦旦而伐,把身子搞坏的缘故,养将了一年多,也只是好转而已。距离真正的恢复,还差了老大一截。医官们虚惊一场,诊断了说这是季节转变,所以赵煦才会旧疾复发的。多休息,吃几剂药就没事了。但是,房事还是不能行。因为赵煦现在的身体还处在濒临崩溃的状态,一旦激动过度,或者体力消耗过甚,反而有生命危险。

    要是搁在以前,赵煦肯定不当一回事的。

    但先前被张正书这么一吓唬,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体出问题了,对医官的医嘱也不敢太过忽视。虽说皇帝向来没有休息好的时候,但赵煦也尽量压制住浴火,好好休息了。倒是苦了贤妃刘氏。原本正史上的今年,孟皇后要被废后的,刘氏代为皇后。只是现在这么一来,刘氏忽然失宠了,几乎每天有要去向向太后、朱太妃哭诉。这刘氏本名叫刘清菁,容貌生得艳丽,再加上能言会道,把向太后、朱太妃哄得团团转,也正该她上位。

    只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刘清菁虽然实为正宫了,可孟氏还是顶着皇后的名头,这让她好生烦躁。

    有好几次派贴身宫女去请赵煦赴宫就寝,可赵煦就是忍住了。不得不说,赵煦这人对别人狠,对自己的也狠。先前因为没生出儿子,他可以旦旦而伐;现在为了能生儿子和不英年早逝,他也能像和尚一样恪守清规。

    “官家,刘贤妃又派人来了,这会是送些进补食膳的。”

    彭元量看着正躺在卧榻上,两眼发呆的赵煦,低声地说道。

    “放着吧……”

    赵煦叹了一声,他忽然明白了一些什么东西。有些人虽然可恨,但总归是有些事没有做错的。有些人虽然一味在帮你,为你好,却总是把事情弄得糟得不能再糟。说实话,刘清菁很聪明,也很“体贴”,但赵煦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这份体贴背后,隐藏着什么东西。

    先前,赵煦也是被蒙住了眼,只注意到了刘清菁的美貌,却忽视了她的手段。

    其实,先前刘清菁做的事,赵煦都知道。那会刘清菁正得宠,就开始秘密造谣传播诽谤孟皇后,说她合该一辈子无子。皇后无子,就是失德——没办法,在宋朝就是操蛋。事实上,孟皇后也是生过一个女儿的。但由于先天不足,再加上那会皇宫地下还埋着大量水银,对小孩子的成长太不利了,所以在绍圣三年时,这个福庆公主就薨了,早夭。所以说,能在皇宫长大的孩子,都是幸运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清菁才有造谣的机会。

    其实,以皇城司在皇宫内的把控,谣言从哪里来的,赵煦早就知道了。

    但那会赵煦恨透了高太后,对高太后强加给他的东西,都恨不得一脚踹开。很不幸的,孟皇后成了这么一个出气筒。也正是因为这样,刘氏那荒唐谣言,才越传越火,越传越离谱。只不过离谱没关系,只要空穴来风,赵煦就有借口了。

    这事主要的起因,还是因为福庆公主早夭。为了挽救女儿的性命,孟皇后的姊姊听信谗言(其实就是刘清菁布下的局)持道家治病符水入宫医治。由于符水之事向为宫中禁忌,孟氏大惊失色,命将符水藏之,等到赵煦到时,再一一说明原委,本来赵煦也认为是人之常情,并不怪罪。

    不料于福庆公主病逝后,孟氏养母燕夫人等人为孟氏及公主祈福,



第八百二十六章:恼恨
    .. ,大宋好官人

    为了巩固手中的权力,章惇和刘清菁合作,那就可以解释的了。再加上那会赵煦已经有了废后的念头,章惇察觉到了,自然是要迎合赵煦的。这不,一手促成了这一事件。为此,还弄残了不少宫女、宦官。章惇之狠,可想而知。

    但只有狠人,才能掌控得了整个大宋。

    赵煦也心知肚明章惇的狠劲,所以他用起来也算放心。因为章惇想做一番大事,也算是为了大宋好,赵煦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再加上章惇的理念和他的理念一致,这就足够了。至于章惇手段如何,只要不太过界,赵煦都能忍。

    那些被弄残废的宫女、宦官后来怎么样了,就没人过问了。

    政治斗争就是这样,牺牲的人,都无法留下姓名。甚至,只能默默地死去。“或许,这就是那姓张的不愿意踏入官场的原因吧确实……腌臜。”赵煦在心中感慨了一番,他却没有同情那些在政治斗争上牺牲的人。因为在帝王的教育里,本就缺少了这么一课。

    “明日,朕想见见那姓张的,你带他到宫里来。”赵煦突然说道。

    彭元量没有意外,他早就猜到了:“遵旨!”

    “还有,孟氏……许她还俗,移居掖庭。不许安排活计给她干,再把原先的侍女还她,照顾起居。”赵煦想了想,突然再说出了这句话。

    惊讶的彭元量抬起头来,似乎第一次认识赵煦一样。

    “怎么了,朕的旨意不对”赵煦眉头一皱,眼眸里透出一丝冷意来。

    彭元量连忙低下头,说道:“遵旨!”

    “你下去吧,朕想一个人静一静。”赵煦叹了口气,其实他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先前他把孟氏放在瑶华宫,未必不是暴怒之下的报复。谁让孟氏养母燕夫人等人为孟氏及公主祈福呢这就犯忌讳了,赵煦最恨就是这个。所以,让孟氏做女道士,完全是报复。你不是想做道士吗那就出家做一辈子道士吧!

    但其实,赵煦还是念着情的。他内心深处知道,如果贬孟氏入掖庭,保管一年不到,她就香消玉殒了。刘清菁的手段,太过阴狠。这样的女人,心肠很毒。而在瑶华宫呢,远离皇宫,孟氏反而能保命。

    “哼,真不知你还有多少手段要冲着朕来刘贤妃啊刘贤妃,你莫要自误的好!”

    赵煦的心很硬,因为他是帝皇。他会喜欢一个妃子,但绝不会让妃子扰乱后、宫的,因为赵煦并没有时间去管理后、宫。然而,刘清菁让他失望了。也是因为这样,才让赵煦更加看清楚一些人。赵煦手中掌控着皇城司,虽然很多事皇城司都不上报,但这种后、宫争斗,皇城司是不敢隐瞒的。

    有些时候,赵煦很大度,他想达成某件事的时候,被利用一下还是可以的。但平时,他绝不会被人支配的。然而,赵煦并不知道他已经被那些臣子利用过很多次了。赵煦的心态,大抵上就如同后世某个姓张老爷子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里那个皇帝一样,“朕不给,你不能抢”。

    大抵上皇帝都要这种奇异的心态吧<

    br />

    刘清菁最犯赵煦忌讳的是什么呢就是去讨好向太后。

    虽然忌惮向太后的身份,赵煦不好去动她。因为女性在宋朝的政治格局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赵煦动了向太后,就是“大逆不道”,这是有失君德的事,会大失民心的。甚至,处理不好的话赵煦会被天下人所唾弃。而向太后也算机警,在高太后薨了之后,她就深居简出,



第八百二十七章:有真有假
    此刻的张正书,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赵煦盯上了。

    “你是说,夏国已经遣使到辽国了”

    张正书在书房之内,秘密见到了“黑客”的头周铭,拿到了这一个绝密情报。

    “不错,夏国已经乔装打扮,遣使入辽了。原先也是不知道的,但他们演技太差,被一些沿途商贾察觉到了。”周铭冷笑道,“夏国已经撑不住了,如今秋收在即,宋军却不断在骚扰,甚至抢收粮草。夏国境内人心浮动,小梁太后不知道杀了多少人来震慑,才勉强压得住。据可靠消息称,夏国的大臣,已经有过半和西军有所接触的……”

    “夏国,完了。”

    张正书淡淡地说道,钝刀子割肉,这是最痛苦的事。

    偏生,宋朝看出了辽夏的虚实,坚定不移地用逐步蚕食,军事为主,招降为辅的策略,成功瓦解了西夏的民心。

    可以说,因为宋朝军队的形象不错,也不曾劫掠,连党项人都不想反抗了。

    最关键的是宋军的配重抛石机太恐怖了,兴庆府的城墙已经挨了不少石弹,眼瞅着就要崩塌了。这还是西军要为了争取人心,才没有一下子破城的。

    “小官人,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办继续截杀他们的使者吗”

    周铭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他也恨那些党项人,简直不拿汉人当人看。

    在西夏走私那会,他差点就被党项马匪给杀了。要不是见机送上了大半财物,说不定他都没有命回到开封。

    这种血海深仇,周铭是一定要报的。

    “截杀一事可一不可再,夏国使者乔装打扮就肯定是有所防范了的。”张正书叹了口气,截杀一道,终归是小道。灭亡一个国家,除了军事打击,政治招降,文化入侵之外,别无他法。截杀使者,并不足以改变大局。先前张正书截杀辽国使者,不过是让大宋看出辽国虚实罢了。此次目的不同,不需要再截杀了。

    “那如何帮助朝廷拿下夏国呢”

    周铭跃跃欲试的模样,张正书很怀疑自己是不是培养出了一个战争狂人了

    “什么都不用做,继续侵蚀夏国的经济。”张正书淡淡地说道,“假以时日,夏国自败。”

    “好!”

    周铭也知道张正书的“侵蚀经济”是怎么回事,不外乎用经济优势,继续压榨西夏的战争潜力。比如,利用粮食诱惑被西夏掳去的、胁迫的汉人,把他们迁徙回中原。比如,用金银收买他们的高官……反正,能用钱做到的事,周铭都在努力,努力地在挖西夏的墙角。

    事实上证明,除了西夏的贵族之外,西夏的百姓都活得很苦。

    之前西夏百姓之所以全民一心,是因为怕宋朝的报复。毕竟那会的宋朝,可是视西夏为叛徒,作势要把西夏灭国,叛乱的人都杀了。这就给西夏机会了,再加上宋朝的轻敌,自然是西夏屡战屡胜,逐渐稳住了脚跟。

    但现在宋朝西军都对他们丝毫无犯,西夏对百姓撒的谎,已经不攻自破了。

    西夏人想要再团结一致对外,那是不可能的了。宋朝连党项人也能接受他们的投诚,而宋朝百姓也接纳了他,不会太过敌视。这样就行了,西夏人还抵抗什么呢要知道,去到宋朝就有饭吃,留在西夏就要饿肚子。这样的选择,怕是谁都会做吧
1...181182183184185...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