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更重要的是,因为私榷的存在,宋朝和西夏的民间
第八百二十八章:搅局者
“这就对了!”张正书在心中说了一句,耶律洪基不久于人世,这是可以确定的。所以,辽国会不会接受西夏的投降,也是两说。不过,以辽国自大的心态,张正书认为很有可能耶律洪基会赌一把。
毕竟宋辽已经好几十年没有发生大规模冲突了,双方都很克制。
这就给了耶律洪基很大的信心,因为耶律洪基不傻,虽然他不怎么喜欢打仗,只喜欢玩乐,喜欢围猎。可这并不妨碍耶律洪基的眼光,他知道,一旦宋朝得到了河套之地,那将会是实力上的剧变。
辽国和宋朝之间,差了什么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一块低成本的养马地罢了。当西夏和辽国联手遏止住宋朝的马源,就足以导致宋朝如今的模样——缺战马。没错,其实宋朝不缺马,民间有很多马匹。但是这些马匹,并不能作为战马,只能算做是驽马。不堪大用不说,就连做驽马拉车,都有点勉强了。
可一旦宋朝得了河套之地,那就是轮到辽国不好受了。
让敌人难受,就是得利。相反,如果任由着敌人得好处,那自己的下场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不管怎么说,辽国都应该和西夏达成协议的。明面上西夏是向辽国投降了,但辽国可能只会提供少量粮食援助而已。
这些,都在张正书的预料之中。因为辽国不可能出兵的,一旦辽国出兵,就会激化宋辽之间的矛盾,得不偿失。但是,辽国会进驻河套,断了宋朝的念想。最后,三国会找到一个平衡点,然后准备坐下来继续扯皮了。
很无耻吧
你想得到的,就是不让你如愿;我想得到的,我就能不择手段去得到。你看我不顺眼有本事你打过来啊!
大体上辽国就是这么一个心态,赌宋朝不会和它发生战事的,可能摩擦会有点,但也不至于弄成一次大战。没错,这就是赌徒心态了,玩的就是心跳。
当张正书说出自己的判断后,周铭也很认同:“那些契丹人,都不是甚么好人!”
张正书乐了:“朝廷里哪有好人呐好人在朝廷里,早就死了!”
“呵,那倒是!”周铭乐得回了这么一句。
“辽国那边暂且不说,女真人有消息么”
张正书最为担心的就是女真人了,没人比张正书知道女真人的潜力。说实话,草原上的部族,几十年间兴衰都很正常。为什么呢说是女真人部落,或者说契丹人部落,哪怕是辽国,它仍然是一个多部落的王朝。草原部落就这么个尿性,谁强大谁能获得利益,他们就跟谁走。
这也是为什么女真人区区几十年间就崛起的缘故了,完完全全是靠劫掠人口吗
并不是,而是把很多小部落都绑上了自己的战车。等女真人觉得自己的人口能够和辽国掰一掰手腕了,它自然就会忍耐不住了。就好像狼群里头狼地位一样,是会被年轻的狼挑战的。这是自然更替,也可以说是必然的选择。除非草原上的王朝,都学会像汉人一样,把部落制度先消除了。不然的话,这样的剧情几千年,上万年都会这么上演的。
这样的挑战,是你死我活的。张正书乐于培养一个还算强大的女真人,但他更乐意在适当的时候,把情报捅给辽国。
第八百二十九章:看不顺眼
“完颜阿骨打啊……”
张正书感慨了一声,这可是一个传奇人物。没有完颜阿骨打,女真别想这么快就能灭亡辽国。同时,这一个英雄,也是极力反对反对攻宋的。在位期间,素来想和宋朝交好。也是因为完颜阿骨打,在灭辽一战中没帮到忙,反倒帮倒忙的宋军,也按照联盟上的协议,分得了幽云六州之地。
可惜的是,完颜阿骨打在灭辽同年八月,就在返回上京的路上死掉了。
可以说,完颜阿骨打这人,和后来的金国皇帝敌视宋朝不一样,如果完颜阿骨打还在位,说不定宋朝能苟延残喘个几年。等宋朝把燕京六州之地巩固下来了,金国想要灭宋,还是破费功夫的。
甚至那会,“江湖义气”颇重的完颜阿骨打,是想把幽云十六州都还回给宋朝的。因为,这是宋金之间的盟约,完颜阿骨打是想完成的。但可惜的是,完颜阿骨打并没有撑得到完全灭辽,他打下了幽云六州,已经灯枯油尽了。
没办法,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寿命都不算高。完颜阿骨打能活到五十五岁,已经算女真人中的高寿了。
当然了,完颜阿骨打会归还幽云十六州,这只是一个假设而已,即便成真了,后面完颜阿骨打的态度也会存疑。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手中,这是最为愚蠢的做法,偏生正史上的宋朝就是这样。
女真人对宋朝有想法,那是肯定的。从宋朝军队的孱弱就看得出来了,连辽国都打不过的宋朝禁军,凭什么占据最好的地盘
即便完颜阿骨打不想打宋朝,但金国里面的势力,也会逼着他这么做的。但张正书猜测,雄才大略的完颜阿骨打,不可能看不到宋朝的软弱可欺。只不过在正史上完颜阿骨打没有时间完成而已,毕竟女真人的人口还是太少了,真正打仗的,还是依附着女真人的部落。
这种情况,其实就跟正史上的后金,也就是后来的螨清一样,对不是“自己人”防范甚深。
这也就印证了那句话,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不错,完颜阿骨打此人乃是天生雄才,虽然才三十来岁,但手段、眼光都极为独到。甚至,我认为契丹人的祖宗耶律阿保机,也不过如此了。”周铭很认真地说道,“完颜一族,不止有完颜阿骨打,还有完颜希尹、完颜宗翰等一干青年才俊。若假以时日,女真必然崛起!”
“嗯”
张正书惊讶地看着周铭,“你是自己看出来的”
“不,原先我也对女真人掉以轻心,但看到小官人你对女真人这么上心了,我才特意让‘黑客’仔细了解他们的底细。不了解不知道啊,他们女真人打起仗来,真的悍不畏死。虽然武器不算精良,但那股悍不畏死的劲儿,叫人不寒而栗,未战就怯了三分……”
周铭说的这些,张正书都清楚。
女真人还是没有这种本事,他们就起不来了。
要知道“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可不是吹起来的,在辽金争雄的时代,哪怕是在宋金交战的前期,女真人是真的勇猛无敌。没有这股拼劲,女真人怎么可能打得赢辽国要知道,女真的兵力和辽国的对比,可是十比一的!
这正是说明了在冷兵器时期,打仗其实打的是士气,人才是第一要素,武器、人数什么的,都是次要的。辽国比女真多那么多军队,有用吗还不是节节败退宋朝比金国多几十万军队,有用吗还不是两帝都被掳了去,成为
第八百三十章:挑动各方
一样的道理,你从高丽出去的,还混得这么风生水起,这算什么事
要知道这一会,女真人已经把版图扩张到曷懒甸地区了,还吞并了许多曾经依附高丽的东女真部落,与高丽接壤,高丽当然不乐见。这一年多以来,已经发生很多摩擦了。拥有系统的张正书知道,再过两三年,女真就忍不住要入侵高丽了,但高丽会先发制人。但由于高丽是把汉文化学到精髓的,军事也不咋的,所以被打得落花流水,接连吃了两个败仗,还被迫与完颜女真缔结城下之盟。高丽怎么会心甘啊,一边向辽国这个宗主国告状,一边设立“别武班”,大修武备,欲雪败于女真之耻。
到了后来,高丽终于出兵了,越过千里长城,征讨女真,占领曷懒甸之地,修筑东北九城,但因不堪女真的反扑与骚扰,最后还是将九城归还女真。再后来,辽金大战爆发,高丽趁机发财,夺取保州,改名义州,至此高丽的疆域抵达鸭绿江。
这就是高丽和女真的关系,说不上血海深仇,但也摩擦不断。
对了,这里得说说高丽也学着汉人建起了千里长城,只不过当初是和契丹交恶,才匆匆忙忙修筑起来的,怕契丹人打过来。但后面嘛,高丽忍让了,所以这千里长城也没啥作用。不过嘛,也正是有这千里长城的存在,女真才没狠下心来灭了高丽。一是长城难打,二是高丽也没啥资源可以贪图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张正书说高丽有玉石,宋人还特别喜欢。
现在女真缺人,缺钱,缺粮食,什么都缺,怎么可能不打高丽的主意
要知道,高丽也就一个小国,比起辽国、宋朝来太容易对付了。如果能把高丽的玉石资源,变成钱粮,穷疯了的女真人是很愿意的!
“呵,小官人,你可真狠!”
周铭对高丽还是挺有好感的,最起码高丽是唯一一个仰慕中原,且历来奉行交好宋朝的政策,算得上是一个还不错的隔海相望的邻居。
但张正书却不这么看,高丽现在人畜无害,是因为它没有人畜有害的本钱。
野心这东西,到底和实力有关。要是宋朝这会武力足够,早就把西夏打下来了,还用得着和西夏对峙就是因为后力不继,才只能和西夏耗着。不过耗着有耗着的好处,最起码钝刀子割肉,人也更疼。
“这算得了什么”
张正书不以为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让他们打生打死,对大宋有好处。”
“也对。”其实,周铭对大宋也没啥归属感,他还记得很清楚,如果不是朝廷无能,他又怎么会沦落成孤儿但为了报答张家的恩情,张正书说要帮大宋,他也就照做了。
听出了周铭的敷衍,张正书也不勉强。归属感这个东西难以说得清楚,说实话张正书也对宋朝没有多少感觉,只不过他觉得宋朝的百姓是无辜的。勤劳善良的汉人,不应该被异族这么糟践。“尽快去做吧,我怕女真崛起太快了……”
没错,女真人崛起太快是不符合宋朝利益的。
宋朝现在需要时间消化一下从西夏那里获得的利益,同时积蓄力量,准备一举灭掉西夏。
当然了,这是张正书的一厢情愿,至于赵煦是不是这么想的,张正书就不知道了。甚至赵煦的意志,也不是宋朝唯一的。如果满朝文武都反对,赵煦也不可能乾坤独断。
&
第八百三十一章:养马场
这是实话,周铭也是走私惯了的,他自然知道发战争财是多么轻松愉快的一件事。
当然了,前提是自己有能力去做这种事,不然的话,只会成了散财童子。这时候,有渠道走私的,那就成香饽饽了。可以说,周铭早就了解到了这方面,这几年来一直在致力打通这个发“战争财”的渠道。可惜的是,因为宋夏战争开启,周铭原先想“资敌”的,但被张正书否决了。要是这么做了,这和明末的晋商行为有什么区别都是在挖国家墙角,资敌做汉奸。
可以说,如果没有晋商资敌,明朝还亡不了这么快。
一样的道理,正因为周铭等人眼中只有金钱,没有国家,他们才会下意识地去发“战争财”。
事实上,“战争财”也不是不能发,但也要区分时候。比如女真和高丽打生打死,这就可以去发战争财了。要是大理和交趾发生冲突,这样的战争财也是可以发的。但是,身为宋人,却要在宋夏战争期间贩卖粮食给西夏,这就是明显资敌行为了。
周铭虽然对大宋没多少感觉,但既然张正书执意要帮大宋,他自然也只能支持了。
“小官人说的是……”
周铭明显兴致不太高,张正书也明白的,白白失去了一个发财的机会,任谁都不会开心的。
“周铭啊,眼光要放长远一点。区区夏国,能有多少经商价值且不说人口稀疏,地广人稀的,百姓还穷。而如果大宋把夏国拿下来了呢别的不说,如果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还愁赚不到钱吗”张正书知道拿下西夏的意义所在,不在于拿下河套,而在于打通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这一条古老的黄金之路,虽然路上尸骸累累,但不可否认,如果没有这条丝绸之路,中原王朝就失去了补充血液的来源。
这个血液,就是战马。
很多人都以为大宋没有养马地,所以才一直对外软弱的。其实不然,中原的战马,在宋以前大多是来自西域的良马混血而产下来的。这会宋朝并不缺马,甚至宋朝官员上朝也好,去点卯也罢,大多都是骑马的。当然了,也有一些年老的官员为了贪图享受而坐轿子。
四轮马车兴起之后,马匹突然又受欢迎了。
无他,因为四轮马车平稳,骏马能更大限度提高四轮马车的速度。
就好像后世的豪车一样,速度的快慢直接决定了车辆的价钱高低。好像什么跑车,绝对是比一般轿车要贵的。为何因为人家跑得快啊!
一样的道理,你买得起四轮马车,却配不上一匹好马,这算什么事
因为市场的需要,民间自发起来养马的人就多了。其实养马并不算难,主要还是缺少动力罢了。张正书原本也以为,中原是没有养马之地的。殊不知,他一开始就错了。宋以前,战马都是在中原养的,也不见得比北方草原部落的马匹落后什么。反而因为经常喂养大豆等精饲料的缘故,爆发力反而更胜一筹。
到了宋朝,为什么就不能养马了呢
其一,是宋朝马匹没有经过优选优育,自然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其二,就是养马亏钱。亏钱的事谁做啊,哪怕是朝廷,也不想做了。
其三,也就是最重要的原因,崇文抑武!
没错,就是因为崇文抑武,宋朝才不想养那么多好马,万一被野心之辈拿来造反,那宋朝岂不是要很头疼出于种种顾虑,所
第八百三十二章:花样作死
张正书和周铭对望一眼,大抵上都猜到是谁了:“他来作甚”
“不知道。”张正书哪里知道赵煦哪条筋抽了,又来找他啊不是开始建城了吗,进度也还可以啊,难道这也不符合赵煦的意思反正张正书是摸不清赵煦到底想干嘛了,感觉这个不靠谱的皇帝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像熊瞎子掰棒子一个,掰一个扔一个,就不会沉下心来做一件事。
“比我还不靠谱,这皇帝……”
张正书心中吐槽了一声,但他也知道此刻不能多想了,连忙对周铭说道:“你且回避一下……”
周铭也知道来人可能是皇城司真正的头,本着王不见王的原则,周铭肯定是要回避的。
刚刚让周铭回避了之后,张正书就迎了出去:“彭内官,这回你可不算稀客了,这几天你净往我这跑……”
来人确实是彭元量,皮笑肉不笑地说了一句:“你准备一下,跟咱家进宫!”
“等等等等等!”
张正书大惊失色:“卧槽,彭内官,你不会在开玩笑吧我还没子翤,你叫我进宫!”
“嗯!”
彭元量一时间也没反应过来,毕竟宋朝说的进宫就是进宫的意思,可没有后世进宫当太监的意思。不过,结合张正书的表情和话语,彭元量也黑了脸:“张小员外,这并不好笑。是官家要见你,这两日官家龙体抱恙,且不能前来,才叫你进宫的!”
“好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