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这个法子不是张正书凭空想出来的,前一世张正书就喜欢玩帝国时代,他太清楚防御塔的威力了。www



    一座防御塔或许还没啥,但一排不规则的防御塔形成的交叉火力,那真的是没得玩。



    即便游戏和现实有差距,不一定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毕竟党项人和契丹人也是会用步兵,也会用攻城器械攻城的。但是,堡垒群是绝对能限制对手骑兵的,只要操作得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那绝不是幻想。别的不说,在后世已经有枪炮的前提下,连环地堡群,都是破解游击战的最佳办法。除非对方有重型武器可以击破地堡,不然的话游击战到最后都会被压缩生存空间的。



    当然了,堡垒群也不是没有制约。



    首先,即便以后世的条件,都无法备得齐这么多的建筑材料去修筑堡垒,何况是宋朝



    要知道募兵比修建堡垒划算多了,修筑堡垒不知道要花费多少。



    别的不说,怎么把水泥从汴梁城运到边境去,这都是一个大问题。



    所以,张正书说了等于没说。



    赵煦也知道这个计划是绝对可行的,但是为了一场战争,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吗



    灭了西夏之后,大宋的国力又会衰退到什么地步呢



    果不其然,就有文官出来抨击这个计划了“信口开河,异想天开!”



    但是张正书岿然不动,淡定地回怼“你觉得我这个计划不行,你就摆事实讲道理啊,骂人谁不会”



    这些文官都是纸上谈兵的类型,哪怕是会点庙算的,又怎么比得上拥有系统的张正书只见张正书列出了修筑一个方圆只有八平米,高两丈的堡垒所需的钱银,大概是在一千五百贯左右,里面不仅可以藏兵十余人,还能储粮备战,甚至还能通过射击孔,往外面射击箭矢。www在堡垒顶部,还能布置床弩、抛石机,这绝对是一个大杀器。



    只要规划得当,火力交叉能让所有的骑兵绝望。



    更重要的是,这些堡垒还能充当烽火台的作用。因为够高,所以在一望无际的平原或者高原,能提早发现敌人骑兵的行踪。只要发现了骑兵的行踪,或者敌人的行踪,再配合运粮车结一个团团围住的车阵,保管能让敌人会面对一个刺猬般的运粮队伍,吃不下,烧不掉,还自身损失巨大。



    种种好处




第八百七十二章:理念冲突
    张正书把“财政预算”的概念一说,赵煦都惊呆了:“你是说,可以一年批一点钱给西北禁军建造堡垒”

    “当然啊,这是最优解。我估计,一年一百五十万贯就行了,起码能建造起一千个堡垒!或许,连一百五十万贯都未必要,因为材料运输非常困难。按一百座堡垒算,也仅需要十五万贯罢了。”张正书有点无语,赵煦真的想一步登天吗“要想提升运力,必须修筑一条水泥路通往西北。这里面的投资,才是大头!”

    张正书算了一笔账,让赵煦明白了一点,原来财政管理真的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转的。

    “……大概就这样了,要是真的想玩这个模式,起码得准备两百万贯钱银,修一条水泥路通往西北。当然了,如果仅仅是想保住粮道的话,那恐怕十余座堡垒也就够了,这样压力也不会很大。”张正书给出了选择题。

    赵煦沉吟了好久,才对群臣说道:“诸卿以为如何”

    这时候,一直没说话的章惇突然站出来说道:“臣认为张大夫所言极为可行,若只花十余万贯钱,就能保住粮道,可以一试!”

    宰相都表态了,剩下的文官却不出声,摆明了是要和张正书对着干。

    只有一向正直的蔡卞说道:“陛下,臣也认为可以一试!”

    接着,就是章惇一方的文官敷衍地表了一个态。

    蔡卞补充道:“陛下,张大夫所言‘财政预算’一事,是否能让户部也如此运作若有‘财政预算’,国库压力想必要减轻许多。衙门想要用钱,必须书面呈上预算,户部才能批下钱款。如若用之不当,还能根据档案根查!”

    赵煦大喜过望,说道:“善!”

    今天的常朝,太多惊喜了,赵煦都无法掌控局面。

    好在除了张正书这一个怪胎之外,别的倒是没有什么波澜,再把户部的事情捋了一遍,赵煦就宣布常朝结束了。群臣依次退出垂拱殿,但赵煦却让张正书留了下来,劈头就问:“你想做甚么!”

    “没想做什么,就是见识到了所谓朝廷重臣的嘴脸,不想干了而已。”张正书很平静地说道。

    赵煦没想到张正书这么直白,一口气顶在胸口,半天都舒缓不过来,然后怒极反笑道:“那在你心中,朝廷重臣是要甚么样的嘴脸”

    张正书却问了一个问题:“一群高高在上的官员,连百姓疾苦都不知道,他们能制定得出什么政策,让大宋受益说来说去,还不是为了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利益就好像刚刚,他们提出的见解,建议,怕是连你都觉得好笑吧”

    赵煦沉默了,他知道张正书说的是实情。

    “在这里我不想针对谁,只想说,如果一个朝廷重臣,连百姓疾苦都不知道,你认为他称职吗这也是一种尸位素餐,而且是对大宋伤害最大的尸位素餐。民心是会变的,百姓永远向着对他们好的一方。如果朝廷脱离实际,怕是会重蹈‘熙宁变法’的覆辙,官员不满意,百姓也不满意,天下沸腾,最后导致失败。”张正书的侃侃而谈,让赵煦有点受不了。

    “你这家伙,是想做一个谏官!”

    面对有点发怒的赵煦,张正书很平静:“我说的是事实,如果你连这个都听不进



第八百七十三章:主要矛盾
    被张正书的直白,气得有点呼吸不畅的赵煦,很努力才让自己没有继续动怒:“你是说大宋会亡!”

    张正书像看弱智一样看着赵煦,突然笑了笑:“你该不会天真到以为天底下没有亡国的朝代吧!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这句话你该听过吧”

    被张正书的反问怔住的赵煦,愣了愣之后突然阴沉地说道:“你知道单凭这句话,朕就能让你流放天涯吗”

    “那又如何,也改变不了事实。”张正书很平静地说道,“如果不正视这个问题,亡得更快。不是我说的,看看天下一年有多少农民揭竿而起吧,难道你就认为朝廷一点错都没有”

    赵煦默然了,说实话,他还真的没啥危机感。可听张正书这么一说,他才明白他的江山出问题了。

    “你觉得大宋会亡”

    不知不觉间,赵煦的语气平缓了不少,但还是有一股很深的执念。

    “亡不亡得看你的决心,你要是真心想为百姓好,就开启官员改革吧。再晚,就来不及了。积重难返之下,一个王朝只能走向灭亡。大宋内忧外患颇多,但你没有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怎么处理得好国事”不用说,张正书又开始普及老马的思想了,听得赵煦一愣一愣的。

    “甚么主要矛盾,次要矛盾”

    赵煦隐隐觉得,这可能是大宋破局的关键,心中想着:“难道这小子真的是我大宋的福将”

    “这么说吧,主要矛盾就如同字面意思,在一件复杂的事情里,必然有一种矛盾与其它诸种矛盾相比较而言,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种矛盾就叫做主要矛盾。由于矛盾有主次之分,应对的方法也要分主次,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张正书解释了一遍什么是主要矛盾,然后抛出干货了:“我认为现如今大宋的主要矛盾,是人口问题。”

    “人口”

    赵煦有点不太明白,“即便我大宋人口确实比历朝历代要多,但这算甚么问题”

    “不算问题”

    张正书哑然失笑了,“你知道现如今大宋一共有多少人吗不按户籍算,已经超过一万万人了!若非现在农业水平比历朝历代都有所提升,现在大宋会是怎么一个景象再瞧瞧不断的农民揭竿而起,还不是因为粮食危机粮食危机的根源,是土地问题。所以开发江南是已经箭在弦上的事,不管你愿不愿意,这是最优解。因为只有在江南一地,才能种植两季稻。过了秦岭淮河,以北的地方都无法种植两季稻了,因为太阳照射问题,温度不够,雨水也不够。”

    赵煦愣住了,没想到被张正书这么一说,他的念头反而通达了:“继续……”

    “人口问题之所以是主要矛盾,因为任何一个朝代,有人口才有国家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的主体。这一点,不管你承不承认,都是如此。”张正书认真地说道,“只要人多了人少了,都会带来不少矛盾。大宋现在的主要矛盾,就是人太多了。人一多,各种矛盾就跟着来了。官家,你想想历朝历代的时候,会因为一场水患,一次旱灾,而受灾几十万人的吗想必没有吧,最多也不会超过几万人。这说明了什么呢”

    赵煦好像想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人口密度!”

    张正书严肃地说道:“就是一个地方的人太多了,人一多,资源就会紧缺。比如铜钱,才会引起铜荒。”

     



第八百七十四章:尴尬的时间点
    “当然能……对了,官家你也能喝,说不定以后的子翤会强壮点。对了,《京华报》上也说了,婴儿最好还是喝人奶,待得断奶之后才开始接触牛奶。”张正书认真地说道,“只需要坚持十几年,大宋百姓的身高、体魄上都会有很大的改变。你瞧我,先前多瘦弱,现在呢”

    说着,张正书就秀了秀肌肉。好吧,和赵煦比也没差什么,都还是那么瘦。

    但是,赵煦却激动了起来:“不错,张卿如果立下此大功,朕当为你升官进爵!”

    “算了吧,你要是把我免官了,我才谢谢你。”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这是主要矛盾,要花大精力,花时间才能解决的。次要矛盾,就是大宋的外交问题了。”

    赵煦一愣:“你是说,与夏国、辽国的外交”

    “不错,但不止是夏国、辽国,还有高丽、女真、交趾、大理、回鹘等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像回鹘,也是夏国的死敌,我们可以合纵连横,拉上回鹘对付夏国。女真,对辽国也是恨意满满,可以拉上女真对付辽国。但是如果国与国之间的强弱发生变化了,我们也要调整好对策。比如,女真强大了,我们反而要扶持辽国,让辽国不被女真轻易灭亡……”

    张正书唠唠叨叨说了一大堆,赵煦却听得傻了:“这……似乎有些不道义罢”

    好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赵煦,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官家啊,道义向来只在刀箭的范围之内,你跟夷蛮说道义你是汉人的皇帝,你是大宋的皇帝,你所考虑的事,就只有大宋的利益!别国,你管他死活”

    赵煦有点接受不了,但他却能理解。

    “罢了罢了,此事以后再议。”

    赵煦觉得一时间接收了太多信息,脑袋有点混乱。

    “那没事我就先回去了……”张正书心中的滋味也不好受,一直以来对文官的期望破灭了,他才发现原来所谓的朝廷重臣是这个一个模样。不干实事不说,只会开嘴炮。失望,太失望了。也怪不得大宋会亡,官都如此浮于事,下面的官员,还会认真负责做事吗

    “且慢!”

    赵煦突然想起一件事来,连忙叫住了张正书。

    “还有事!”

    张正书也要哭了,他只是一个亲卫大夫,不说宰相啊!刚刚说了那么多,只是出于一时义愤,才暴露了愤青属性。但是,他并不想担起如此重担的。

    “朕把你留下来,是想问问,你那军校到底要怎么搞”赵煦才想起正事来,对于他来说,军权才是主要矛盾啊!

    “额,官家你这么看着我,你想干嘛”张正书突然

    感觉到一阵恶寒,肯定是赵煦又想占他便宜了。

    “你这么为大宋分忧,也不差这么一件吧”赵煦露出了一个迷人的微笑,“军校朕不懂,全权交给你了。你要人,跟朕说。过程,朕不问。但朕要的是结果,懂吗”

    “……”

    张正书无语了,这特么还能再无赖一点吗

    “我要是搞砸了呢”

    “嘿嘿,那正好,你出来顶罪吧。”赵煦笑得无比灿烂。

    好吧,送死你去,占便宜我来,这就是皇帝吧

    张正书心里狠狠吐槽了一番,但却没有多少抵触。说实话,他今天把文官得罪得太狠,已经天然和文官们决裂了。怎么弥补呢只能抱紧武将大腿了。说实话,如果张正书把武将拧成一股绳,还效忠皇帝,皇帝有什么理由不搞个文武平衡,掌控更多的权力所以,今天等于是自己把



第八百七十五章:事必亲躬
    当然了,道家也有自身的缺陷,因为太过推崇运动变化和客观记录史学,被统治者所不喜。看看司马迁就知道了,愣是要写汉武帝的坏话,就被宫刑了。

    儒家对付墨家,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墨家思想且不说,但墨家对科技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儒家为了抹黑墨家,直指科技为奇技淫巧,是小人才做的东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墨家就遭了灭顶之灾,此后中国的科技只能靠零星的发明发现来支撑,而不能系统的发展起来,并最终落后于西方,造成此影响的,儒教徒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至于杨朱学派的贵我思想,也就是“我的生命本属于我,我要为我负责”的意思,愣是被儒家辱骂成“无君无父”的畜生,以至中国人只为他人活不为自己活,奴性严重,影响深远一直到后世。

    法家就更不用说了,要不是治国离不开法家,怕是儒家早就灭了法家了。饶是如此,也衍生出“刑不上大夫”的祸害,一改以往法家的“刑法不分上下”,荼毒深远。看看大宋现在就知道了,文官犯罪,顶多流放。这样的法律下,官员哪里约束得住

    儒家瞧不起农家,瞧不起纵横家,更加瞧不起兵家。

    尤其是兵家,因为兵家实事求是,是对儒家伤害莫深的一个学派。于是儒家成了显学之后,一直对付兵家。如果不是一个国家脱离不了军队,儒家能把兵家灭得形神俱散!饶是这样,儒家一边高唱仁义盛世迷惑皇帝以获得好感,反对扩军备战,一边又大谈仁义道德至上,而弃人民切实利益和国家安危而不顾。看看司马光做了宰相后的“政绩”就知道了,儒家荼毒何止如此!

    可以说,如果能把儒家改造,最起码改造成荀子儒一样的新儒,那大宋才算有救。

    不然的话,顶着如此思想的大宋,迟早都是异族铁蹄下的一盘菜罢了。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忧虑,在和赵煦进行利益交换之后,张正书觉得还不算太亏。

    首先,军校把自己捆绑上武将的战车,天然就能抵挡文官们的攻讦了。其二,图书馆在挖文官们的根基。只要大宋还有个二十多年的“寿命”,就能培养起一代新思维的人才来。有人才在,大宋再怎么崩塌,汉人也不会崩塌,也不会被儒家的荼毒得只懂纲常礼教,仁义道德。

    这才是张正书的目的所在。
1...193194195196197...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