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一番客套话之后,张正书才总算挤过拥挤的人群,混进了和乐楼里。众人见他溜了,也有点失望。但好像痴心女子等心上人一样,就端坐在和乐楼里不走了。老鸨好几次想推荐一些美伎过来,都被他们拒绝了。
那些老鸨也是奇了怪了,要知道,这些多财多金的商贾,一向都是和乐楼的金主。怎么今日来和乐楼,一个个都像转了性子一样,不召伎了呢难道,他们还在念想着李师师吗可李师师,都已经赎身了啊,除非她自愿,没人逼得了她见客的。
“真的奇了怪了!”
“有甚么好奇怪的,没见到刚刚上去的那个是谁么”
“你是说‘大桶张家’的小官人”
“可不是……”
“那又如何”
“你别忘了,人家如今可是官了!今时不同往日,你还拿人家当商贾看”
“那又如何,不过一介武臣而已!”
“要是做武臣能得如此圣眷,怕是人人都想做这武臣罢!”
……
老鸨们虽然是竞争关系,但互相都认识,也算是有共同话题。自从李师师“退了”之后,她们互相之间就融洽多了。还是应了那句话,在风月场所,还是利益至上啊!看看这些老鸨就知道了,见风使舵那叫一个溜!
张正书自然是不知道此事的,当他敲开了李师师的房门,若桃含春带俏地开了门之后,张正书总算是见到了思念了三个多月的李师师。
“师师!”
见到了张正书,李师师也喜出望外:“小官人!你的差事完了”
“就算没完,我也要偷偷跑出来见你啊!”张正书笑嘻嘻地说道。
“哼,油嘴滑舌的!”李师师这才像一个陷入相思苦的女子,满脸都是喜悦,却偏偏装出一副不稀罕的模样。打情骂俏的,只有这等才算是最畅怀。
张正书也乐在其中,继续花言巧语地讨李师师欢心。其实,他拙劣的语言换做其他人,早就被李师师赶出去了。可问题就出在这里了,李师师听了这等花言巧语,却觉得心中非常受用。不得不说,情人眼里出西施,情人眼里出潘安啊!“师师,你是不知道,当我跟那些大老粗在一个军校里,我是浑身不自在啊!”张正书叹了口气,似模似样地说道:“你是不知道,香女子臭男人,那些大老粗身上能有多臭。每天我都怀念你这里,恨不得把香水作坊都搬到军校去了……”
“乱说!”
李师师也不揭穿他,但她哪里是这么好骗的,教官能和学员一个房间吗就算是住营帐,张正书这个教官肯定都是住中军营帐的。
“哪里敢乱说要是不是每天训练太忙,我都会每天给你写信的。”张正书笑嘻嘻,浑不觉肉麻地说道。
李师师倒是挺受用,情郎把她记在心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事吗当然了,这个情郎还有正牌妻子,可能他是先回
第八百八十三章:还在亏钱
第八百八十四章:都是同行的衬托
第八百八十五章:光宗耀祖
马车夫不太懂张正书的生意经,在他看来,客人去了别家,那自然就不会再到自家的店里来的,所以怎么能放任别人抢顾客呢
但张正书却知道,垄断虽然好,但这并不现实。除非是技术性很强的行业,不然的话,垄断基本是不可能的。“家乐福”超市的核心,第一是“齐全”,第二是“服务”,第三才是“便宜”。如果是比拼价格的话,“家乐福”超市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毕竟“家乐福”超市是有船队的,船队的工钱、保养费用也是一大笔开支。再加上“家乐福”员工的高工钱,即便有了渠道的优势,也会被抵消很多。只要铁了心要和“家乐福”超市竞争,打价格战的话,说不定还真的能把“家乐福”挤得有点尴尬。
不过,从长远的角度看,打价格战肯定是吃亏的。
只要“家乐福”超市运营稳健,其实根本就不怕竞争。
别的不说,就是香水、果酒、玻璃杯这三样核心产品,都足够撑起“家乐福”超市的利润了。再加上一些南北奇货,打价格战张正书也不怕,最多就是两败俱伤罢了。但是,学习超市的模式,你得有类似的收银员,不然的话,你即便拉来了如此多的客人,也不过是自乱阵脚罢了。
说实话,还真的给张正书猜中了。
以汴梁城那恐怖的人口,已经有好几家超市开战当天打折扣,弄得百姓差点没闹出大事来。因为超市布局、导购、收银员素质等等问题,闹出了太多的不愉快。这就让人们更加好奇了,到底是什么能让“家乐福”超市经营得如此顺风顺水呢
要是张正书说啊,很简单,就两个字——人才!
没错,就是人才。“家乐福”超市的收银员也好,导购也罢,甚至门口维持秩序的保安,用船队运送物资船工,都是经过培训才能上岗的。除了张正书,在宋朝还有谁有这样的大手笔
除了培训,张正书还用一纸合同,把员工的权利和义务都规定好了,等同买断了他们五年内的自由。一旦违约,是要赔付不少违约金的。除此之外,还有高额的泄密处罚,让这些员工都畏之若虎。当然了,张正书也不曾亏待他们,工钱是汴梁城中能给到最高的,他们还能有啥不满意呢逢年过节,还有不少福利,这在宋朝,又是独一份!
胡萝卜加大棒,恩威并施之下,再加上合理的管理,才造就这样的“家乐福”超市。不止是“家乐福”超市,还有其他作坊、商铺、银行,大抵上都是按照这样的模式运营的。也就是说,这已经成了一个公式,套进去就能用了。未来不管张正书成立个什么样的店铺,什么样的作坊,都能按照这样的模式进行运营。
这才是“家乐福”超市的秘密所在,不是随随便便山寨过来就行的了。
就好像后世天、朝一样,山寨了个机器,号称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其实只是山寨到了外表,或许还能运行一二,但是在精度,在寿命等等方面,统统不如国外的。为啥呢因为材料不过关,所以无法更进一步了。
同样的道理,别看现在很多超市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但只是得到其形,没有得到精髓。即便是亦步亦趋,也不过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而已。
这,才是张正书的底气所在。
说实话,有多少投入就有多大产出。
看看张正书这两年来投资了多少高技术含量的东西都是别人模仿不来的,山寨
第八百八十六章:有一个疯狂的想法
这不,张根富听到张正书回来了,好像减了数十斤一样,身轻如燕般飞奔出来,高喊:“我儿回来了”
面对如此欢呼雀跃的张根富,张正书实在不忍心把实情说出来——他又撂担子不干了。“嗯,回来了。”张正书显得很平淡,但是家中所有人,包括僮仆在内,都以张正书为荣。要不是知道内情,张正书也会飘飘然了。人就是这样,需要一点点虚荣心的。
这不,一向瞧张正书不顺眼的张根富续弦妻子张陈氏,此刻也低眉顺眼地附和众人了,这样的转变真的太大了。根据张正书所知的,以往三言两语都要带上张正书便宜表哥的张陈氏,最近闭口不谈了,好像转了性子一般。
“这么看来,做个官好像也不错,起码家中安宁好多……”
张正书叹了口气,这就是人情世故啊!
扭头看见人群后面的张秦氏,张正书走过去说了声:“娘,我回来了。”
“嗯,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张秦氏满脸喜意,相比起儿子做官,她更关心的是张正书的身体。“我儿瘦了……”
“……”
张正书很想吐槽,天底下的父母难道都是不知道肥瘦的吗要知道,张正书比起两年前,不知道增重了多少,结实了多少,结果到了张秦氏的嘴里,就是一句“我儿瘦了”。张正书被彻底打败了,只能敷衍了几句,跑去后院找媳妇去了。
这时候的张府,已经张灯结彩,过年的气氛非常浓郁。
“姝儿,再过几天就是元正了,我就呆在家,哪都不去,陪你好不好”
张正书自以为情话说得挺好,可曾瑾菡却吓坏了:“郎君,难道你惹怒官家了”
“什么话啊,我什么时候惹怒官家了”张正书奇怪地问道。
“那你为何不回朝当值哩”曾瑾菡更加奇怪地问道。
张正书无奈地把情况说了一遍,曾瑾菡才算信了张正书。
“郎君,你要不要把李妹妹接到家中,一起过年”曾瑾菡善解人意地说道。
张正书却知道,这怕不又是一个送命题,连忙说道:“不用了吧,师师……她在和乐楼挺好的……”
“难道郎君不让李妹妹见见家翁吗”曾瑾菡眼睛里带着狡黠的意味,也还有一点点窃喜。
“以后吧,以后有机会的……”张正书含糊其辞地说道,其实巴不得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那郎君不想左拥右抱,大被同眠”曾瑾菡继续诱惑张正书说道。
“想……”
张正书想都不想地脱口而出,结果当然是换来曾瑾菡恼羞成怒的二指神掐,疼得满院叫唤……
打打闹闹之中,小夫妻俩感情又加深了一层。
然而,暗中观察的张根富和张秦氏,却有点不乐意了。“唉,若是当初知晓轩奴能有这本事,说甚么也不能娶一个商贾女,毁了他的前程呐!”张秦氏有点埋怨道,她真的是全心全意为张正书着想的,可惜这份着想不是张正书想要的。
“也对,可惜……”张根富也想不出什么词语来表达自己的遗憾。
“官人,若是曾小娘子还未曾有所出,不若让轩奴与她合离罢”突然,张秦氏有一个疯狂的想法,立即脱口而出道。
张根富却被吓到了:“这不妥罢”
“有甚么不妥,为了轩奴的前程,怎么都要试一试了!”张秦氏一改往日的柔弱,变得极为有主见地说道。
第八百八十七章 不会妥协
;
张府之中暗流涌动,大宋朝堂上也不遑多让,甚至比张府的暗流厉害多了。
因为,西夏和辽国,女真和交趾,甚至高丽回鹘,都派出了使臣,贺大宋的元正节。
元正大朝上,可以预见的形势波诡云谲。
因为不仅仅是各方的一次碰撞,更是能直观了解宋朝对周边各国的态度。
说起元正日大朝会,就要追溯到西汉初年,也就是宋朝常说的前汉初年,叔孙通制定朝仪,就是大朝会的开端。大朝会的举行明确了尊君卑臣的社会纲常,得到了继任历代帝王的高度重视。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完善,大朝会的规模不断扩大,除了明确君臣关系以外,也明确了朝廷与地方、中国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朝会制度到唐代时已经大体健全,不过是完善细致了舆服仪卫鼓吹之属。宋朝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朝仪进行了补充,使之更加规范化与具体化——说白了,其实就是宋朝“人傻钱多速来”,周围的国家恨不得天天都是元正大朝会!
为啥因为这些使臣从进入宋朝国境起,朝廷便颁发给他们“馆券”(通行证书),沿岸由各府州县镇接送、执行衣食住行,直至送到汴京城的馆驿为止。沿途还由地方官员陪伴他们旅游当地名胜古迹和购买“土宜”(土特产)。到了汴梁城之后,那待遇更是天堂。所以别再说什么一等洋人二等官了,宋朝就有分别待遇了!
这些使臣在汴梁城中,除了洽谈两国之间的关系与参加节日祝贺等外,朝廷派人陪同还组织他们参观京城名胜古迹、参加文体活动和举行多种名目的宴请等;此外,还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贡赐贸易”,允许购买大宋珍宝和物货。
末了回去后,还有不少赏赐。
这是不是“人傻钱多速来”
很明显就是!
可惜,赵煦不听张正书,不然的话,早就取消赏赐了。
这些使臣组团前来,对大宋是一种战术上的侵扰。因为接待各国使者,入宋境后送到京城止,其费用大多由各州府地方财政开支,这种接待往来使者负担是十分沉重的,所花费用不可胜数,建立亭馆,调发农工,侵渔商贾,所到之处,民怨沸腾。
朝廷为什么不管呢
因为腰杆子不硬啊,只能任由这些使臣在大宋境内胡作非为了。哪怕是他们公然杀了人,除了包拯包黑子外,没人敢拿他们入狱的。再加上现在宋夏辽三国关系紧张,地方更不敢逾越了,只能好吃好喝待着。
这些事张正书早就知道了,也冷眼旁观,看看这些使臣到底想干嘛。
要知道,经过一年的对峙,西夏已经贫敝不堪,再这些下去肯定是死路一条的。只要赵煦撑得住,继续拖下去,保管让西夏国内先乱起来了。只不过,张正书很怀疑,赵煦到底还能不能撑到那时候。
果不其然,根据新闻探子的消息,在元正大朝会上,西夏和辽国的使者频频发难,要求宋朝退却兵马。可惜赵煦也好,章惇也罢,只是充耳不闻,顾左右而言其他。
张正书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已经大年初二这一天了。
当日,《京华报》就报道了这一则消息,登时激起了宋人的爱国热情,甚至有些冲动的,都对着驿馆丢石块了。这都算了,门口的禁军还立即避开,连捉人的心思都没。闹得那些辽国西夏使臣
第八百八十七章 不会妥协
;
张府之中暗流涌动,大宋朝堂上也不遑多让,甚至比张府的暗流厉害多了。
因为,西夏和辽国,女真和交趾,甚至高丽回鹘,都派出了使臣,贺大宋的元正节。
元正大朝上,可以预见的形势波诡云谲。
因为不仅仅是各方的一次碰撞,更是能直观了解宋朝对周边各国的态度。
说起元正日大朝会,就要追溯到西汉初年,也就是宋朝常说的前汉初年,叔孙通制定朝仪,就是大朝会的开端。大朝会的举行明确了尊君卑臣的社会纲常,得到了继任历代帝王的高度重视。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完善,大朝会的规模不断扩大,除了明确君臣关系以外,也明确了朝廷与地方、中国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朝会制度到唐代时已经大体健全,不过是完善细致了舆服仪卫鼓吹之属。宋朝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朝仪进行了补充,使之更加规范化与具体化——说白了,其实就是宋朝“人傻钱多速来”,周围的国家恨不得天天都是元正大朝会!
为啥因为这些使臣从进入宋朝国境起,朝廷便颁发给他们“馆券”(通行证书),沿岸由各府州县镇接送、执行衣食住行,直至送到汴京城的馆驿为止。沿途还由地方官员陪伴他们旅游当地名胜古迹和购买“土宜”(土特产)。到了汴梁城之后,那待遇更是天堂。所以别再说什么一等洋人二等官了,宋朝就有分别待遇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