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即便是现在,已经开始改变了。
别的不说,水泥、玻璃的应用就可以说明问题了。在加上李家村大肆收购杜仲胶,连种杜仲的百姓都多了起来。
这就是改变,即便是因为利益驱动而做出的改变。能做到这地步,其实张正书已经很满意了,慢慢孵化,种子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人总是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道路,哪怕是顽固的儒家理想主义者,也会妥协做出让步的。
能做到这等地步,张正书觉得他已经成功了。
毕竟儒家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了,能潜移默化改变儒家,让儒家对科技态度改观,已经是天大的成功了。除非改朝换代,不然的话,儒家都不可能被推翻的。看看正史上为了推翻儒家,中国经历了多少阵痛即便是如此,还是断得不干不净,也不可能断得干净的。平心而论,儒家并非一无是处,但这并不能改变它已经停滞不前,阻碍社会进步的事实了。
就在张正书带着曾瑾菡再次前往李家村,开始更深入科研的时候,皇宫内传来了一个让张正书意想不到,却又在意料之中的噩耗。
赵煦病了,还是很严重的病。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张正书还在和苏熙讨论着水力锻机的可能性。
“什么”
张正书真的意外了,要知道这和正史上赵煦患病时间,还是有所出入的。
这时候,前来曝料的“内探”说道:“官家是真的病了,还召了孟婕妤在旁侍奉……”
“孟婕妤!”
张正书就奇怪了,“哪个孟婕妤”
“就是废皇后孟氏啊!”这个“内探”觉得奇怪,“小官人,这事都传遍整个大宋了,还都说孟氏是咸鱼翻身哩!”
“……”
张正书对谁是皇后并不感兴趣,只是想知道赵煦怎么样了。
 
第九百零五章:不舍
而航海技校,也第一次进入了穷苦百姓的视线。
没办法啊,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长在海边的百姓都指望着大海讨饭吃,可说真的,做一个水手并不挣钱,钱都给商贾挣去了。但是,张家船队太良心,一个月的工钱居然有三贯,这是其他船队的两倍!而且,哪怕没有出船,也是一样给的。这样的待遇,是个穷苦百姓都心动呐!
就算不是穷苦百姓,这样的待遇也心动了。
怪不得在杭州,在江南,航海技校的名声大噪。也只有财大气粗的张家,才能负担得起这样的工钱。但说实在的,这也是张正书的魅力所在,因为一次完美的航行,就足够把成本赚回来了。剩下的,都是纯赚。
只是别人没有张正书手中的玻璃,没有张正书手中的航海图,也没有张正书手中的六分仪,所以无法做到完美的航海。也就是说,即便有人拿到了六分仪,却不知道六分仪的用途,他也一样是无法模仿的。
这就是技术的力量,也是别人无法山寨过去的。
也许一年两年的,差距不算明显。可三五年过去了,这样的差距就太明显了。
苏熙是航海世家出身,自然明白个中差距,这也是为什么苏熙愿意跟随张正书的原因了。这不,新婚妻子都一併接到李家村住下,两人还齐心协力搞研究,这是张正书所没料想到的。
“小明啊,本来我打算在这呆一个月的,但现在怕是不行了。”
张正书只能说抱歉了,因为赵煦开始患病,张正书也要适时做反应才是。不然的话,等到赵佶登基为帝,那就一切都晚了。
苏熙大概也能猜得到张正书的做法,只能默默地说道:“小官人,这里有我。”
“我就说说接下来,你可能涉及的研究方向吧。车床工具,这是一个无止境的方向,你可以一直研究下去;而蒸汽机,是稳定动力的源头,在没有其他替代品出现的时候,它就是最可靠的,可以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三酸两堿的应用,绝不仅仅是现在这么点用途,你可以继续实验。这三大领域,一旦有所成就,就能代表着大宋国力的腾飞。到时候,有我没我关係也不大了。关键是要夯实理论,记录好数据,培养好接班人。科学不是一代人的事,是代代传承的事……”
嘱咐好苏子明,张正书才带着不舍,离开了一手创办的李家村。
这时候的李家村,已经不能说是一个村了。
论繁华程度,不输一个县城。
甚至它的活力,它的消费能力,它的综合水平,比大宋的任何一个大城市都不差。在这里,才是真的老有所养,幼有所学。只不过,这样的桃源之地,可能仅仅是昙花一现罢了。无他,就是因为政策变化太快。
张正书在四轮马车上,不舍地看着车窗外的李家村种种,看着田野阡陌间的孩童笑声,突然感到无比的失落。这是他一手创办的梦想之地,可能很快就被打回原形了。
曾瑾菡似乎明白了张正书的担忧,关切地握住他的手,一脸温柔地看着他。
“我没事,真的,我没事……”
直到看不到李家村了,张正书才扭过头来对曾瑾菡说道。
“郎君,事情不是还没到那一步吗”
看着如此善解人意的曾瑾菡,张正书也庆幸自己能有这么一个妻子。“是啊,还没到那一步。我现在……只是有点失落罢了,李家村太过
第九百零六章:没一个善茬
自古以来,联姻就是利益相连,绝对没有置身事外的说法。手机端 //mvodtwla5∞,←o≈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张正书的担忧不是杞人忧天的。曾瑾菡也知道,自从张正书进入官场后,这一切都变了。商贾变成官员,看似威风八面,其实内里汹涌更多。做商贾时,你抱大腿可能别人都不在意。可做了官后,一旦大腿和你的政治诉求不一样了,闹翻了,那就大祸了。
哪怕你的大腿是皇帝都好,一样的道理,一旦皇帝驾崩了,皇商也就倒了。
除非,你的买卖是天底下独一家。
别人可能不知道,张正书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要去申王府和端王府一趟了。没办法,有时候人为了理想,是要卑躬屈膝一回的。申王府还好说,一旦张正书拿出证据,申王赵佖肯定把张正书奉为座上宾。
但端王赵佶那边,就非常难说了。赵佶是个什么样的人对张正书来说,他就是一个迷。因为,赵佶做的事情,他自己都不知道为了什么。因为喜欢一个人,他能把高俅捧到太尉的位置上,享尽荣华富贵;为了玩乐,他能宠信北宋六贼,连江山都玩丢了;为了玩菁楼女子,他甚至能钻地道幽会。这样的帝王,要说以利益绑住他的心,张正书觉得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曾瑾菡也是发愁啊,手背手心都是肉:“那该如何是好”
“别慌,一切都有我呢。先看看情况再说……”
此时天色已黑,汴梁城已经关闭了城门进不去了,只能回张家庄住一晚。∈,≦o≧待得第二天,才能回到汴梁城。
也许是皇帝再次患病的消息传开了,整个张府里的气氛都显得不一样了。
从张正书做官以来不敢随意发声的张陈氏,也开始阴阳怪气地散布一些言论。而张秦氏也受到了不少诽议,这些张正书都知道。更让张正书想不到的是,张根富居然把他叫到了书房,打算来一场父子间的对话。
“轩奴啊,我们父子俩好久都没坐一起了啊……想你小时候,是最喜欢坐在为父怀中的……”
面对这么一个便宜老爹,张正书实在兴不起一点回忆的兴趣:“所以……今日你叫我来,是想说什么”
脸色有点尴尬的张根富,端起茶杯,掩饰了一下才说道:“为父听说了,官家似乎最近龙体不适”
“确有此事,但应该无大碍。”张正书不想让他们多想。
“果真如此”张根富虽然胖,看起来憨厚,但实际上一点都不蠢。相反,他还是挺聪明的。“为父可是听说,此次情况不大对头啊”
张正书一愣:“你从哪里听说的”
“坊间都传开了……”张根富苦笑道,“官家没子翤,现在那些个亲王,一个个都鼓着劲要争位呢。我说轩奴,你是不是也要……改换门庭了”
“那恐怕他们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张正书违心地说道,“放心,官家才是二十郎当岁,怎么会有什么三长两短呢……”
这句话是安慰人的,说出来张正书自己都不相信。
有道是“捕风捉影”,可没风的事,怎么捉得到影定然是事出有因,才会有如此凶猛的流言。
再加上宋朝的小报行业发达,皇宫内但凡有点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轩然大波。这样一来,张根富的担忧就不是杞人忧天了。
&n
第九百零七章 十五年前
不是不看好赵佶登上皇位,而是不看好赵佶能做好一个皇帝。
如果赵佶做了皇帝,张正书真的宁愿避居海外,也不当一个亡国奴。一个昏君,没有自知之明也就罢了,最怕的就是胡乱用人,搞得天下都乱了。事实上,大宋的制度保证了只要官员不乱来,哪怕出一个昏君也不怕的。看看南宋就知道了,多少个昏君了南宋江山还是挺稳的。要不是后来连连出了好几个奸臣,怕是南宋都能和蒙古再抗衡个百余年。
只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事风格,哪怕与历史稍有偏差,可历史是由人创造的,特别是这等手握重权之人。只要性格不变,历史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定下的性格,又怎么可能轻易改变呢
“我考虑考虑……”
张正书只能敷衍了。
但张根富哪里听不出张正书是在敷衍“吾儿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这固然是好事。只是我们乃商贾出身,对此不能不多些准备啊!”
“你说得在理,但现在不行。”
张正书总不能说赵煦不是一月份挂的吧起码再等两天,才能窥见端倪。“如今甚么都没有明朗,若是贸然行事,反而坏事了。”聪明人不用多说第二句话,张正书的话张根富也听懂了。
“你是说,官家还能振作起来”
张根富有点惊讶,“这如何可能!当年先帝也是……”
“我是说,最起码现在不行。万一呢万一官家好了,我又改换门庭了,岂不是两头不是人”
张正书即便是有意改换门庭,也是要瞅准了再跳的。
“也是……”
张根富也沉默了,他自然明白这不是小事情,这站队的事情关乎生死存亡,哪里是头脑一热就决定的再说了,你就算想要改换门庭,也得看别人收不收才行。因为站队问题而被丢入历史尘埃的例子,还少吗!
“放心吧,再不济我们也能全身而退。”张正书笑道,“最差也不过是避居江南罢了。”
“避居江南”
张根富看着张正书离去的背影,突然明白了一件事。
“原来在轩奴的心中,也觉得官家是挺不过这一关了”
赵煦病倒的事,就好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宋人的头上,笼罩在开封府的天上。
这一天,又下起了毛毛雪花。
四轮马车在进城的途中,明显看到沿路的百姓神色不自然,似乎颇有些担忧。突然,驾驶马车的马车夫说道:“真像十五年前啊……”
“十五年前”
张正书一愣,才明白过来原来马车夫说的是十五年前宋神宗驾崩那时。不过和宋神宗那会不一样的是,现在才一月十号,而宋神宗那会已经是三月份了。但是在小冰河时期的北宋,一月份和三月份的寒意相差无几,甚至十五年前三月初还下了一场小雪。此情此景,确实挺像十五年前的。
“郎君,你说官家他……”
曾瑾菡也紧张了起来,女性的直觉让她觉得此事不会那么简单。如果只是空穴来风,谣言岂能传得那么快
“不好说啊!”张正书也知道,赵煦距离正史上“突然驾崩”没剩几天了,时间点也算对得上。如此看来,赵煦是“在劫难逃”的。只是张正书还有一丝侥幸,赵煦听从了张正书的劝告,已经节欲近两年,再加上锻
第九百零七章 十五年前
不是不看好赵佶登上皇位,而是不看好赵佶能做好一个皇帝。
如果赵佶做了皇帝,张正书真的宁愿避居海外,也不当一个亡国奴。一个昏君,没有自知之明也就罢了,最怕的就是胡乱用人,搞得天下都乱了。事实上,大宋的制度保证了只要官员不乱来,哪怕出一个昏君也不怕的。看看南宋就知道了,多少个昏君了南宋江山还是挺稳的。要不是后来连连出了好几个奸臣,怕是南宋都能和蒙古再抗衡个百余年。
只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事风格,哪怕与历史稍有偏差,可历史是由人创造的,特别是这等手握重权之人。只要性格不变,历史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定下的性格,又怎么可能轻易改变呢
“我考虑考虑……”
张正书只能敷衍了。
但张根富哪里听不出张正书是在敷衍“吾儿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这固然是好事。只是我们乃商贾出身,对此不能不多些准备啊!”
“你说得在理,但现在不行。”
张正书总不能说赵煦不是一月份挂的吧起码再等两天,才能窥见端倪。“如今甚么都没有明朗,若是贸然行事,反而坏事了。”聪明人不用多说第二句话,张正书的话张根富也听懂了。
“你是说,官家还能振作起来”
张根富有点惊讶,“这如何可能!当年先帝也是……”
“我是说,最起码现在不行。万一呢万一官家好了,我又改换门庭了,岂不是两头不是人”
张正书即便是有意改换门庭,也是要瞅准了再跳的。
“也是……”
张根富也沉默了,他自然明白这不是小事情,这站队的事情关乎生死存亡,哪里是头脑一热就决定的再说了,你就算想要改换门庭,也得看别人收不收才行。因为站队问题而被丢入历史尘埃的例子,还少吗!
“放心吧,再不济我们也能全身而退。”张正书笑道,“最差也不过是避居江南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