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义榜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轩辕律
可惜他现在修炼的是《舍漏功》,要想方设法,舍得,才能用得。
舍我心意,还随根源,舍漏之功,玄而又玄。
丁耒见半天没有动静,他便放弃了修炼,而是调整了身心,整个人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中。
第二日清晨,阳光尚未爬上晴空,丁耒便匆匆起身,在客栈的后院里打起了《铜人变》,他的足下涌泉穴,如同一道温热燃烧的烘炉,清热奇妙,手掌关元穴,继而有一道热流,附着其上,仿佛粘合在掌心一般,借着眉心印堂穴,若有火气肆意,窜流不息。这都是凭借感觉,不是内家功夫,外家功夫,以身体为尊,通过穴位刺激,自然达到自身体质增长的地步。
这就像是针灸,或是拔火罐,通过外力将内部的淤血杂质排出,形成合理的血液循环。
丁耒没有按摩手法,反倒是这一套《铜人变》招式,如晴空朗日,照耀楼阁,金碧辉煌,一时间金莹剔透,填满整个身体,仿佛沐浴在一片曙光中,令人回味。
他的身体不断变化,似铜人站立,颜色不改,却巍巍自有风骨。
忽然身动,通体如山石飞坠,思绪如浪,身姿如鸿,宽厚温润。
多般变数,在其手心,脚跟,眉心,如三道无形漩涡,不停地刺激着身体上下。
丁耒的身体上渐渐发热,像是有火焰燃烧,灼热酝酿,升腾不息,转入冥冥,晴空万里,仿佛一片荧光亮彩,正似了他如今的心境,这一番心境,倒是在练就《铜人变》时非常熟稔,却是在《舍漏功》中难于登天。
无怪于他,他毕竟是一个年轻人,而《舍漏功》却是老者传承下来的武功,富含哲理与思辨,注重心性修为,这就是道家和儒家的区别,但比起佛家最要求心境的《金刚经》来说,还是差距甚远。好在《铜人变》是一部外功功法,炼体修身,却不会影响心性转承离合,只需要勤加修炼,便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丁耒继续锻炼着,便见了古太炎拍手称快:“好武功!比起我的微末伎俩,实在高明许多啊。”
“原来是古兄,起的如此之早”丁耒也好奇,无醉不欢,可以醉到日上三竿的古太炎,却是起的如此之早。
“我其实昨晚没有喝多少,你们看起来多,其实都被我藏着呢。”古太炎不好意思地道,他挽起袖子,上面还有一些酒水的印子,敢请他大口喝酒,是在作弊,居然留了一手。
古太炎是外功高手,他练就一手好拳法,拳力惊人,内功修为也有一些,却是完全不如他的外功拳法。
“古兄,你不厚道啊,昨日我可是喝的差点上吐下泻,幸好我一向身体不错,稍有不久就恢复了,于是打坐打了一晚上。”丁耒道。
古太炎无奈地道:“我也是想听听林潼的事情,想不到你
第34章 初次炼丹
当下众人一致的想法都是为王五治病,而不是争来辩去,胡言乱语。
戴风青也自知之前意气施然,这便收敛了情绪,不好意思道:“我回去看看书就好,你们忙,我身单力薄,参与也是徒劳。”
“没事,戴兄这两日倒还安分,若真的对余翰芝好,你最好就保持现状,等到时机成熟,我们自会让你们两个相会,甚至有朝一日,你身正如龙,有了官位,说不准余家就会松口,你不要一时意气就行,离开无异于给你当头一棒,从此无法振作,不离开却也要加倍努力,刻苦钻研,或有一线希望,大道至简,极阴生极阳,物极必反的道理,你想必也知晓,所以不要以为现在的悲剧会延续到以后,有朝一日,阴阳转变,就是命运转变的时候,你的人生会辉煌的。”丁耒淡淡说道。
他这番道理结合了道家学问,他本就聪慧,如今更是智珠在握,对于戴风青的发展方向,他有了一定的安排,再过月余,过了新年之后,便是举人考试之时,届时全凭戴风青自由发挥。
丁耒也有心指导,他有不少理论知识,只是在考秀才之时,义愤填膺,往往钻牛角尖,反倒让他陷入落榜的境地。
如今他可谓深谙其中义理,再让他考一次,未必会失败,只是他如今已入武道,再无学文弄墨的感觉。
“我知道了,你要我在这里避避风头,丁兄弟的情谊,在下感激不尽。”戴风青蓦地抱拳,心中坚毅。
林潼一旁叹首不已:“丁耒啊,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多管闲事。”
“我只是管我该管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戴风青和我意气相投,我觉得看到他,想起了过去的自己,倒是有一番时过境迁,岁月流转的感受。”丁耒道。
林潼凝而不语,似在沉思。
戴风青愣在原地,不知该说什么,正要告退,却听丁耒再叫住了他:“等我帮王兄试好了药物,帮你再补习一下,我以前看过四书五经,如今回忆起来,皆是存于脑海,娓娓道来。”
“多谢丁兄弟!”戴风青恩言大谢,然后缓缓退去。
丁耒这次没有在房间熬制,因为那日熬制药草,充斥房间,味道并不是很好,也打搅戴风青看书学习。
这次丁耒施展了另一种方法,不是熬制,而是炼丹之法,这是丁耒从《百草微尘》里看到的,他觉得新奇,便要第一次试验一番,现在王五俨然一个试验品,但丁耒做事有方有寸,头头是道,并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炼丹,道教词语。为炼制外丹与内丹的统称。外丹术源于黄老之道,是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丹药”。其后将人体拟作炉鼎,用以习炼精气神,称为内丹术。外丹术指道家通过各种秘法烧炼丹药,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侠义榜”中有典籍提过:“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龙虎胎息,吐故纳新为内丹。”
内丹术是一门高明的手法,暂且不提,但外丹就是医学里的进阶法门。
往往修道不离金丹,练武不离横练,都是这个道理。
其实武道武道,武功和道没有本质的区别,所谓内丹术也就是内功心法而已,也与武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有学习道家法门的道士,方外隐者,都基本会武功,没有武功作为铺垫支撑,他们怎能保卫自身,延年益寿强如延师此人,武功通天彻地,却也不免脱不出外丹、内丹的樊篱。
炼制丹药,最重要的是火候,其次就是丹砂,所谓丹砂,就是一种上好的朱砂,有典故云:“丹砂与草木不同,不但烧而不烬,而且烧之愈久,变化愈妙。”
朱砂有毒,却是诸多医师所了解的,但是若是运用上好丹砂,配上上好火候,却也能炼制出无毒的丹药。
往往丹药分为六类:黒丹,白丹,无色丹,银丹,金丹,彩丹。
这六种丹药,以黒丹最为次等,黑白二色,本如阴阳相生,可惜阴为黑,阳为白,两者这是转换效能极低的征兆,也就是阴阳不合,一般而言,只能变成次等丹药,长期服用,虽然不会伤害身体,但也没有什么效果。
往往炼制出了黒丹白丹的道士,会下意识地把他们弃之敝履,因为他们追求的是更高级别的金丹,往往成就金丹,在炼丹之中,就如同窥视了大道,打开天地奥妙,服用之后,即便不会羽化登仙,也能够祛病延年,甚至百毒不侵也有可能。
丁耒这些除了《百草微尘》里看了一些东西,又从“侠义榜”的典故里总结,他很喜欢探索典籍里的秘密,每一部功法,都是一场故事,通过故事就能分辨出,这部功法是否等阶高级,或者说是不堪入目。
炼丹加入丹砂的同时,还需要加入雄黄之类的调节平衡,雄黄解毒,丹砂有毒,二者实际上是相生相克的,虽然通过大火能够将丹砂变成无毒之物,但加入了雄黄总归保险一些,甚至能够增强解毒功效。
丁耒话不多说,就让从林潼那里借来一个丹炉,这个丹炉是林潼之前从药店购买的,也是为了王五病情着想。
院子里,四面草色浅薄,树荫熹微,一座偌大的砖块垒就的火炉,摆放在正中央。
 
第35章 功参微妙
丁耒吸取教训,平心静神,并不为失败所累。
他清扫完毕火炉,接着深深看了眼炉光,闭目淡淡地道:“继续吧。”
古太炎与林潼二人便就纷纷加了柴火,甚至为了保持恒温,丁耒甚至要求换了炭火。
其实炼丹来说,最好的不过是火山边的燃火,其次就是某种武功修炼出来的“心火”,所谓“心火”,便是内气摩擦,虚空交织,产生的烈火,这种火焰掌控极为困难,不如火山的火稳定,但也是无上妙法,一旦掌握了“心火”,往往没有工具也能随时炼丹,丁耒现在只能想想这些传说之事。武功没到达高深,并不能滋生“心火”这种事物,他现在内功都无法修炼,无法更进一步,更别提“心火”之类的非凡体验了。
不是他不想修炼《舍漏功》,而是此功太过特殊,之所以那么便宜,却也是跟《坐忘功》一样,存在某种桎梏————便是他需要清净之身,不染凡尘,不入虚妄,返照自身。即便他有功德点数,靠加点却只能通其形,这在“侠义榜”中也说过,“侠义榜”不是神物,往往存在某种限制,这限制便是如何做到形神合一。有其形,即便的招式动作,没有灵魂,一样苟且如凡招,只不过精妙许多,难以通真理。
武功倒是容易锻炼,外功也容易增强,最难的还是内功修为,之所以“侠义榜”没有像武功招式一样设立、、这种等级,而是保有内功最原始的设定,便就是内功不同于普通武功,需要以心印证,心到道存,道存神通,而神明自得。
看起来不难,实际上做到,简直如顶天一般困顿重重,需扫清六欲,专气致柔。
丁耒这个世界没有老子,他却从“侠义榜”中得知,一位叫做老子的高人写过《道德经》,“侠义榜”中便有所介绍,“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精神与形体合一,能不分离聚结精气,以致柔和温顺,能如婴儿的无欲无求状态清除杂念,深入心灵,能没有瑕疵
丁耒经过总结,精神与虽不是融合,但是通过修炼,愈发能激发心身的合体,待到某一日,心到念动,身随神出,便如天雷惶惶,高山流水,松阁阔岳,伟岸而悠远,深不可测!
正是因为有这一层的关系,这才需要,洗清精神的浊尘,唤醒最原始的力量。
由此可见,如果将《舍漏功》修炼到一种极致状态,恐怕会高深莫测,威力绝伦。
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是钻研了道理,即便他很便宜,廉价,但内涵与大气,自然与醇和,在这个等级的内功中无可比拟。
丁耒看着炉火燃烧,愈发的专心致志,像是受到控制,催眠了一般,火焰在眼球中闪动,变化,亮丽,晶莹,清透,仿佛坠入了一片火海,如沐浴其中,煅烧的仿佛不是炭火,而是整个躯壳。
林潼首先发现情况,丁耒似乎命令在这一刻停止了,身体停顿在最关键时刻,药草没有放下,而炉火依旧红红火火,黑炭中烧,烈焰焚焚。
“丁兄弟!”古太炎喊了一声,却被林潼打断了,只听林潼道:“丁耒他有古怪,恐怕正在某种入定状态,这种状态,我从以前典籍里见过,但很少人能够达到。”
“入定你说他修炼有内功”古太炎不是蠢人,一下子明白了。
林潼摇摇头:“他体内没有内气,应该是精神世界的蜕变,内功只是辅助,但拥有这样的精神境界,任何内功不都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那看来这还是丁兄弟的机缘了!”
“应该是的,古人有言:‘进退疾徐,洞若观火。’丁耒现在的状态,进退有余,不疾不徐,看似呆若木鸡,却是由浅入深,陷入冥冥中的境地。”林潼道。
“洞若观火”一词居然真有实际意义,这是古太炎始料未及的,他读书不多,都在打拼,很少了解道理哲学,对于武功,也是蛮力为主,入定什么的,全凭随缘见性。
丁耒如今陷入了“洞若观火”的意境状态,可以说是天纵之才,少有的不动以万动,不变应万变。
他不动,身不动,言不说,耳不听,鼻不闻,六识皆封,仿佛坠入了无边梦境,窈窈冥冥。
“我这是”当丁耒有了意识的时候,他感觉到自己身体被排出了什么,空洞了什么,仿佛大坝漏水,渐渐决堤,但决堤之后,这些水流却莫名地消失,就像汇入了大海,是一片复杂深邃的汪洋,一望之间,遥遥不可及,实难想象。
他的心中如流水,眼中却是火焰,一片火焰如豆,仿佛要落入他的心灵深处,却如同坠入了一片冰冷刺骨的水流中,溅起了万道激洪,露珠纷飞,蒸汽四溢。这当然都是幻象,是想象出来的情景,真实的丁耒,确实在经历一场非比寻常的蜕变。
有如落霞与孤鹜,落叶与长松,一动一静,动静结合,似乎打开了某种桎梏。
过去普通
第36章 黑丹
“侠义榜”不仅能优化武功招式,还能提升内功修为,但一切建立在心性之上,所谓无心者,百密也有一疏,有心人,百失也可大得。心性修为,至关重要,心性修为,另一种称呼就是精神境界,境界一到,心意自得,精神一成,无可争锋。
丁耒如今精神境界大增,就如同一个孩童,拥有了提起两百斤重物的实力,如何驾驭全凭他的心性。
所谓,也是洗尽铅华,改天逆命,彻底剥夺过去的自己,洗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他达到了的境界,甚至还超而越之,可是境界的真正内功修为,他只加上了7点,因此他的内功还很薄弱。
涓涓细流,点滴汇聚,在丹田中游离,如丝如滑,纯净温热,仿佛一盆温水,浇灌在全身上下,三道穴位,青丝脉络,连绵不绝,穴位产生了共鸣,分别是头顶百会,足底涌泉,手心劳宫,三心共道,同为一体,构架出一个三角之势————三字,此字很微妙,往往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体本就是奇妙宫殿,开启宝藏,囊括万象,三者归一,便是通过任督二脉链接,任督二脉为武学之集大成脉络,除却太阳经脉,太阴经脉,十三隐脉,八大绝脉之外,其余脉络,皆是虚空幻象,只能进出,无有真妙。
武学最佳修炼途径的就是任督二脉,大多修行也都是任督二脉,打通这两道脉络,不仅心意得到解放,如有枷锁被破开,身体更如铜皮铁骨,强筋络活,古人有说“成仙”之法,就是要先通任督二脉,这一通,便是天人相隔,看山看水,看世界浮沉都不一样了,因为此刻的自己,必定心境高远,身如龙虎,气吞山河,非常人之能及。
当然,“成仙”都是虚无乱造,哪有什么神仙之人,强如李太白,诸多高手,也不都沉沦在历史之海,坠落地下深渊,从此烟消云散,只留下一场空幻离梦,后世传说。
丁耒感受到身体滴溜溜的热流,气定神闲,仿佛如在温泉中徜徉,自然,清静,灵妙。
“丁兄弟!”看着丁耒眼神回转,古太炎和王五忍不住上前询问。
丁耒笑了笑,“没事,我只是有所感悟,谁知道观火真能看出点门道来。”
“洞若观火!世上之奇,果真难以预料,你能领悟这个,说明你是一个天才,至少,在我们凌云镇除了一人,没有别人能做到了。”林潼深吸了一口气,觉得丁耒似乎是一个瑰宝,不说绝世天才,但一般的天才,丁耒倒是够格。
“你们凌云镇的谁”丁耒忍不住问道。
林潼抬头看天,渐渐沉默不语,他就是这个性格,时而冷漠,时而又有些古道热肠,摸不准他的多变性情。
只听王五一脸期待地道:“那现在炼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