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之崇祯大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千骨一蔺
皇太极深意的莽古尔泰,不知心里在想什么,脸色却始终带着微笑。
“阿敏,率领镶蓝旗打前锋,直奔汉朝,敢反抗的,都杀了!”阿敏虽然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子,但身份高贵,战功赫赫,如今也是四大贝勒之一,统领镶蓝旗。
“哼,放心!”
阿敏最是嗜杀,但不得不承认,阿敏是后金难得的猛将,在努尔哈赤时期,便威震后金。
“阿济格,率领镶白旗镇守镇江,毛文龙敢上岸,就给我灭掉。”
阿济格是努尔哈赤十二子,和多尔衮、多铎三人是同胞兄弟,若非皇太极得到代善和莽古尔泰等人的支持,逼死阿济格三人的亲生母亲,否则的话,这后金的皇位是谁的还不一定。
本来努尔哈赤是准备让多尔衮继承皇位的,可惜死的时候没安排好,被皇太极抢了先。
如今阿济格统领镶白旗,多铎统领正白旗,多尔衮统领努尔哈赤留下的十五牛录亲兵,实力非常强悍,如果不是为了让这三兄弟牵制另外三大贝勒,皇太极早就斩草除根了。
。
()是,,,,!
第一百四十八章 锦州城军议
【】(),
“多尔衮和多铎跟随我一起攻打朝鲜,这次要让朝鲜彻底臣服我后金!”
本来多尔衮与阿济格同领镶白旗的,可皇太极又且会让多尔衮离开自己的视线,多尔衮和多铎留在自己身边,说白了就是防着这三兄弟。
要知道镇江可是他们大军的必经之路,大军征讨朝鲜的粮草屯集之地,一旦镇江出了问题,皇太极的大军就危险了。
后金以黄色为尊,所以皇太极登基汗位之后,就将他统领的正白旗和镶白旗改成正黄旗和镶黄旗,而原本的正黄旗和镶黄旗改名为正白旗和镶白旗。
虽然名字改了,但实力却没什么变化,如今的正白旗和镶白旗,依然是八旗之中最强的两旗。
加上努尔哈赤死前,将他手中最强的亲卫分给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特别是多尔衮的十五牛录亲兵,战斗力最强悍。
“岳托,带着你的亲卫和豪格会合,,,,,,”
岳托,代善长子,这次出征,皇太极将其带着,美名曰培养,可什么用心,大家都知道。
代善留守盛京,皇太极且会真的一点都不防备,没办法,只好将代善的长子岳托作为人质。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如今统领镶黄旗,实力在八旗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驾!”
“驾!”
“驾!”
一骑快马奔入锦州城,很快,各方将领纷纷前来议事。
“刚接到探子来报,后金出兵了,,,,,,,”
看着满屋子奖励,袁崇焕脸色微沉,该来的还是来了。
“八旗都来了,谁领兵?”祖大寿也微微皱眉,八旗战力有多强,他最是清楚不过。
袁崇焕扫了眼满屋子的将领,叹了口气道“据探子报,看见了建奴人的龙旗,正黄旗,镶黄旗,皇太极亲自领兵,,,,,,不过,,,,,”
袁崇焕顿了顿道“只有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向锦州而来,建奴人的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镶蓝旗五旗兵马都向镇江那边去了,,,,,,,”
“什么!”听了这个消息,这些大将们脸色微变,建奴人如此分兵,目的不言而喻。
“朝鲜?去年朝鲜不是已经降了建奴人了吗?难道建奴人的目标是毛帅,可攻打毛帅用不了这么多兵马,而且建奴人没战船,,,,,,”大将赵率教满脸不解,建奴人这样分兵让他有点看不懂。
“哎,”此时袁崇焕开口道“朝鲜虽被迫与建奴人签订兄弟之盟,可其心依然向着大明,皇上早就断言,建奴人定会再次征讨朝鲜,逼迫朝鲜完依附建奴。”
“皇上早就料到建奴会如此?!”
众人听后大惊,皇上远在京师,竟然会料到这种情况,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那我等怎么办?”大将王承允微微皱眉,守住锦州是完没问题的,可不能就这么看着建奴灭了朝鲜吧。
袁崇焕沉声道“皇上早已下令与本将军,若建奴再攻朝鲜,若有必要,锦州大军须主动出击,逼迫建奴撤兵!”
“如今西平堡一带有建奴大将杜度统领的镶红旗,莽古尔泰的正蓝旗也将到达,两万多建奴八旗,,,,,,,”
杜度可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后金大将,非常善战,难得的名将,可不是好对付的,而且现在又来了个莽古尔泰,面对建奴的两旗兵马,他们守住锦州一点问题都没有,可主动出击,,,,,,,,,
“永康侯,你怎么看?”
袁崇焕将目光移向上直军统领永康侯徐喜登,如今锦州一带有两支兵马,袁崇焕手中的十万戍边大军,徐喜登手中的两万禁军。
“一切听从袁督安排。”徐喜登摆出一副绝对服从,不参与讨论的架势,让袁崇焕暗骂老狐狸。
袁崇焕又看向大将祖大寿,“祖将军有何见解?”
如今边关,袁崇焕必须重视两个人的意见,一个是统领禁军的永康侯徐喜登,另外一个便是祖大寿。
因为祖大寿不但威望极高,而且祖大寿一家老小都在这里领兵,可谓是宋朝的杨将军。
“既然是皇上的意思,那我们必须出兵,逼迫皇太极退兵,保住朝鲜。”祖大寿其实不想出兵,建奴八旗战力实在是太强了,为了区区一个朝鲜,不值得。
可袁崇焕已经说了,这是皇帝的意思,他祖大寿还能反对不成,祖大寿也看出来了,袁崇焕虽然询问他们的意见,可一开始就将皇帝搬出来,根本没有他们选择的余地。
“那就出兵,”袁崇焕咬牙道“派人去通知毛文龙,我等两面出兵,必须将建奴人逼回来。”
“袁督,”此时,大将张存仁突然开口道“要是建奴人攻朝鲜是假,引我等出兵,而后回戈一击是真,又当如何?”
“不会,”袁崇焕坚定的道“建奴人真想引我大军出击,就不会派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前来,但也不可不防。”
袁崇焕看向祖大寿道“我等兵分两路,本帅统领五万兵马主动出击,想办法击败建奴人的正蓝旗和镶红旗,锦州就交由祖将军镇守,还请永康侯率领上直军退守松山。”
“好!”
“可!”
其实二人都不想冒险出兵,既然袁崇焕主动挑起担子,他们两人倒也愿意。
“将军且慢,末将有一计或许可逼迫建奴退兵。”袁崇焕就要宣布散会之时,一个清脆的声音从后排传来,立刻引来众人的目光。
“黄口小儿,休要胡言乱语,还不退下!”祖大寿见说话之人是自己的儿子祖洪泽后,脸色微沉,立刻出声教训起来。
这里是什么地方,祖洪泽如今不过是个守备职衔,能来旁听已经是看在他老子的面子上了,还敢开口,没看见这那些游击、参将都不敢开口。
“无妨,”袁崇焕微微一笑,祖大寿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当即给了个鼓励的眼神道“小将军有何妙计,但说无妨。”
“哼!”祖大寿见袁崇焕如此给面子,假意冷哼一声,扭过头来,不再看祖洪泽,算是默许开口祖洪泽。
。
()是,,,,!
第一百四十九章 计谋虽好
【】(),
“袁督,”祖洪泽毫不怯场,声音洪亮,面对满屋子的边关将领,祖洪泽感觉其实也没什么,毕竟他可是根正苗红的天子门生,“据末将所知,漠南蒙古诸部多与建奴有怨,特别是察哈尔部乃建奴死敌。”
本来该归附擦哈尔部的科尔泌部和后金联姻,成为后金的附属,内喀尔喀也有两部投靠了后金,这让他们原来的老大擦哈尔部非常不爽,没少和后金干架。
“继续,”袁崇焕微微点头,示意祖洪泽继续说下去。
祖洪泽也不迟疑,继续道“袁督,擦哈尔诸部与我大明有盟,攻击建奴,如今建奴大军倾巢而出,后方空虚,如此良机,若我大军借到擦哈尔,直袭建奴盛京,即便攻不下盛京,亦可使建奴军心大乱,不战而退!”
“妙!”
听了祖洪泽简单的讲述,同为师兄弟的满桂眼睛一亮,他怎么就没想到呢,皇帝教官也讲解过不少这样的战列,满桂也是一点就通。
“不错,”祖大寿认真的看了眼自己的儿子,没想到去了京师几个月,回来竟然有如此变化,不但一身的军人气息,脑袋也变得聪慧许多。
祖大寿也没少问祖洪泽去京师的经历,可祖洪泽绝口不提,让祖大寿甚是疑惑,有什么事连自己的老子都不能说的,真是不孝子。
不过祖大寿也没多问,此事肯定和皇帝有关,自己儿子京师一行,恐怕没那么简单。
“眼光不错,”徐喜登也微微点头,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识和胆气,不愧是将门之后。
而袁崇焕听了祖洪泽的话后,微微沉思起来,“此计甚妙,可惜,,,,,,,”
“有何不可?”满桂见袁崇焕皱眉,当即不干了,自己小师弟的计策绝对是破敌妙计,你袁崇焕竟然皱眉,什么意思“你若怕,便有本将军亲自领兵便是。”
绕道蒙古诸部,奔袭建奴后方,绝对是孤军深入,危险重重,不是谁都有胆气和能力领兵的。
“此计虽妙,但亦有不足,”袁崇焕知道满桂的脾气,也不和他计较,开口解释道“你等也知道,蒙古科尔泌部、内喀尔喀的敖汉部、奈曼部都和建奴有联姻,依附建奴。”
“袁崇焕摇头道“我大军若如漠南蒙古诸部,科尔泌等诸部和可能出兵阻我大军去路,若此时擦哈尔诸部再与我大明反目,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的蒙古非常混乱,原来的蒙古帝国分为三大板块,而漠南蒙古又分为无数部落,相互攻伐,四处联盟。
“袁督多虑,”祖洪泽再次开口道“据末将所知,擦哈尔部的林丹汗野心勃勃,一心想一统漠南诸部,如此良机,袁督只需派一使者游说,林丹汗必然出兵攻科尔泌等部,如此一来,大军无后顾之忧,,,,,,,”
“来不及了,”袁崇焕摇摇头,“要是数月前提出此计,先派使者与林丹汗联络,此时出兵倒也绝佳,,,,,,”
听了袁崇焕的话,众人沉默,的确,时间来不及了,建奴大军已经出动,数天时间就能攻入朝鲜,以朝鲜如今的军事力量,用不了多久,建奴就可以横扫朝鲜。
而他们此时才派人去联络林丹汗,一来一回,不知花费多少时日。
“借到漠南之事暂且不提,”袁崇焕当机立断道“我会上书皇上,请皇上派人联络擦哈尔诸部借机出兵,我等大军还是按之前商议,兵分两路,,,,,,,,”
见大局已定,祖洪泽微微遗憾,要是大明早做准备,与擦哈尔诸部联络好,如此良机,一起出兵,也许能一战而灭建奴也说不定。
“不错,”散会之后,满桂来到祖洪泽身边,拍拍祖洪泽肩膀道“我们还有机会,如此妙计,皇上会采用的。”
满桂和祖洪泽也刚回到锦州没多久,就遇到这种大战,二人也热血沸腾起来。
“父亲,我想跟随袁督,,,,,,,”
祖洪泽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祖大寿一眼瞪了回来,冷声道“兵马调动,且由你随意变更,给我回军中去,若敢擅离职守,军法无情。”
“哎,,,,,,,”祖洪泽无奈摇摇头,他想将皇帝搬出来,可不敢啊。
“哈哈哈,,,,,”此时一阵大笑之声传来,大将满桂作为先锋,领兵出征。
满桂本身就是边关大将,职衔可比祖洪泽高多了,而且身经百战,请命前锋,袁崇焕担任愿意。
锦州大军调动之时,身在皮岛的毛文龙也确定了建奴大军的目标。
“不出皇上所料,建奴果真欲再攻朝鲜!”
得知建奴大军的具体目标后,毛文龙对皇帝的远见深敢佩服,一年前,兵部尚书孙承宗前来巡边时,就告知毛文龙,皇帝预测建奴必会再攻朝鲜,当世毛文龙还不怎么相信。
“皇上之智,千年不出,,,,,,,”
刚回来不久的尚可喜、耿仲明、王士杰、林明远四人相视一笑,当今皇帝有多厉害,没人比他清楚,虽然皇帝教人的方式有点特殊,但不得不说,效果真的很好。
“义父,来时皇上曾言,建奴若攻朝鲜,大明必救。”尚可喜如今可是皇帝的铁杆,皇帝要让他们救朝鲜,他们必然去做,不过这里是他们的义父毛文龙说了算,还需要提醒一下。
“怎么救?”毛文龙皱眉道“刚得到急报,皇太极亲领五旗而来,兵马是我的数倍,,,,,,”
这种情况,毛文龙倾向于龟缩不出,保存实力,绝不和建奴大军硬碰,他手中就两万人,上岸和建奴八旗刚正面,那不是救朝鲜,那是去送死。
“锦州袁帅必定出兵,到时候义父再出兵牵制一部建奴兵马,就看建奴能不能守住了,,,,,,”
敌我双方实力悬殊太大,来了五旗兵马,特别是强悍的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四旗兵马,最低也有二十七牛录,按照建奴的标准,每牛录三百人算,一旗也有八千多精锐。
。
()是,,,,!
第一百五十章 大明之北
【】(),
最高的正白旗高达三十三牛录,近万的兵马,而且这还不算皇太极的亲卫和努尔哈赤留给多尔衮三兄弟的亲卫。
八旗兵马战力强悍,可不是大明这些文弱之兵可比的。
建奴好武,武风盛行,骑射熟练。
而大明呢,武人根本没地位,被人所瞧不起,那怕最穷,最无能,只要自称读书人,那就高人一定。
大明的军队几乎都是农民,无战就种地,战时就披甲上阵,经过简单的队形训练,就是一支大军。
八旗兵是在战斗中成长,大明兵是在种地中成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