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帝国之崇祯大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千骨一蔺

    “皇上,”南居益沉声道:“泉州港海防军已经开始组建,只不过还需等南海水师南下,,,,,”




第一百六十五章 设商部
    “记住,商市开通后,你们必须配合好,保证商市的正常运行,谁敢捣乱,直接拿人,反抗者,杀!”

    “凡参与海贸货物,必须在泉州商市交易,且登记在册,没有相应文书者,视为走私,全部缴获,参与者直接入狱,,,,,”

    “商贸税收暂定十抽一,直接钱财收取,,,,,,,”

    “所有货物严禁强买强卖,严禁仗势欺人,严禁欺诈勒索,,,,,,”

    “还有,严禁私自贩卖粮食,火器,火药,各类矿石,绝对不许人口贩卖,若有发现,杀无赦!”

    “户部出面,组建一个商号,负责收购粮食、火器、各类矿石,,,,,,”

    “各地提邢使司必须保证商路畅通,凡大明百姓,皆可携带货物前往泉州商市参与交易,若有人胆敢从中作梗,官商勾结者,下狱问罪,,,,,”

    朱由检一口气说了数十条规定,为的就是要让泉州商市顺利开市,并让其长期发展下去。

    这泉州商市可是朱由检的钱袋子,绝对不允许有人插手其中。

    朱由检也知道如今大明是一片乌烟瘴气,达官贵人无数,官商勾结是常有之事,强买强卖也不少见。

    敢经商的,特别是那种利润极高的货物,背后绝对有所谓的大人物暗中操控。

    “皇上,十抽一,是否高了点,,,,,,,”

    户部尚书范景文听了朱由检规定的税率有点高啊,要知道大明的商税一直都是三十抽一,而且还经常收不上来,因为很多人背后都有人,不好下手。

    “很为难”朱由检冷冷看了眼范景文,“传诏内阁大臣,,,,,,”

    最近朱由检对这个范景文越来越不满,朱由检觉得这个范景文当久了这个户部尚书,就开始有点飘了,一点眼力都没有不说,还开始当起墙头草。

    什么维持朝堂平衡,什么不许一家独大,对朱由检来说都不存在。

    朱由检要的是一言堂,要的是听话,肯做事,做实事的人才,而不是一天到黑算计自己得失的自私之人。

    只要朱由检还掌握生杀大权,就不许什么权臣出现,也不许需要什么平衡之术。

    朱由检需要的是一个充满活力,有强大执行力的朝廷。

    “参见皇上!”

    所有内阁大臣全部入宫,而此时的范景文已经满头大汗,他也不知道朱由检为什么突然发怒,他不久质疑了下税率嘛,,,,,

    “朕发现,”朱由检看着这些内阁大臣,沉声道:“大明的朝廷办事效率太低,机构浮肿,权势太大,有些人乱用职权,欺上瞒下,中饱私囊,甚是可恶,,,,,”

    “臣等万死!”

    被朱由检大骂一通,虽然这些内阁大臣不知道到底哪里惹朱由检生气,先谢罪再说。

    “朕开泉州商市,就是要收取商税,增加大明赋税,”朱由检冷声道:“然,朕发现,有些人似乎不愿意收取商税,怕得罪人。”

    “你们给朕记住,这天下,还是大明的天下,只要朕还活着,就不许任何人违背朕的意志,,,,,,”

    “传旨,”朱由检厉声道:“大明设商部,主管大明商贾,所有与商挂钩者,皆有商部负责,所有大明商户,必须在商部登记在册,并且得到商部发放的相应文书。”

    “所有货物,无论生产,制作,运送,买卖,必须取得商部相应文书,,,,,,,”

    “商部还需监督检查所有货物的成色,品质,好坏,不许偷奸耍滑,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从今以后,所有商税征收几何,皆以商部出具文书为准,什么货物,该征收多少,何时征收,皆以商部文书为准,其余衙门不得干预,,,,,,,”

    “商部出具的商税征收文书一式三份,一份交商部自行保管,一份交由户部,一份交由商户,户部依据商部文书,对商户进行征税,并发于相应交税文书,一式三份,户部、商部、商户各一份,各地官府衙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征收任何赋税,,,,,,,”

    “每月,商部、户部、吏部联合核对当月赋税,每季核对,每年核对,,,,,,,”

    “若有衙门官员胆敢上下串通,官商勾结,徇私舞弊,欺上瞒下,敲诈勒索者,以经发现,严惩不贷,,,,,,”

    “让毕自严回来,担任商部尚书,杨景晨为商部左侍郎,刘宇亮为商部右侍郎,,,,,,,”

    “各府、州、县设商政使司,与农政使司、赋税使司、提邢使司相等,直属商部,,,,,,,”

    “你等,”朱由检冷声问道:“可有异议”

    “皇上圣明,臣等无异,,,,,,”

    敢有异议吗,就凭朱由检那张冷的冻死人的脸,谁敢开口放个屁,就算有异议,也不敢提出来,那和找死没区别。

    一来就阴阳怪气的说了一通,又是欺上瞒下,又是上下串通,这不是指桑骂槐吗。

    能做到内阁大臣这个位置上,没人是白痴,也没人是愣头青。

    而且不少老狐狸也猜出,朱由检这是趁机分权,户部的掌管天下财政,权利太大,让这位强势的皇帝有点看不惯。

    农部和商部,看似一个负责天下农务,一个负责天下商贾,为了职权专一。

    可他们不是白痴,农部和商部的建立,都是为了分权,户部现在依然负责天下赋税的征收,可怎么征收,征收多少,已经不是户部可以一言而定的了。

    农税和商税的主体已经不知不觉中转移到农部和商部。

    来宗道、周延儒、王之臣等人也心知肚明,农部和商部的建立,不但将地方官府的权利大大削弱,同时也全面限制了户部的权利。

    如今的户部拥有的实权,已经大不如前,或者说,农部和商部,将死死盯着户部,范景文的日子不好过了。

    户部如此,那么权利更大的吏部呢,还有礼部和工部,能逃过朱由检的毒手吗

    来宗道等人已经开始猜测皇帝的下一个目标是谁。



第一百六十七章 废盐引
    想行商,是需要资本和勇气的,空手起家的,没几个,想做大更难。

    但大明需要无数实力雄厚的商贩,让大明的货物横行天下,占据这个世界的大份额,如此,大明才能从中得取无数好处。

    但官员参与其中,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受控制的事情。

    贪墨之事根本无法阻止,那怕锦衣卫和东厂再次横行天下,也没那个能力。

    朱由检要做的就是将这种事情的影响降低,让大明的商业快速发展。

    同时,也要保证大明不出现一些不受控制的财阀,甚至防止那些反过来控制朝廷的超级财阀出现。

    “以前的事,朕既往不咎,你等做了什么,自己清楚,”朱由检淡然道:“但今后,你等要么当好你们的朝廷朝廷重臣,要么,去做一个商贾,富甲一方,要是想权钱两的,朕就可以让你等权钱命三空,,,,,,,”

    “管好你们下面的人,”朱由检冷着脸道:“让他们知道,什么钱可拿,什么钱不可拿,大明如今内忧外患,无数百姓苦不堪言,这个时候,谁还敢插手其中,便是要亡我大明,其心可诛,朕就诛其九族!”

    “臣等万死!”

    朱由检的话有点重了,参与其中就是要造反,让人有点无语。

    “无数盐商上下其手,收买官员,袭断盐价,买卖专横,盐价高入云霄,百姓无盐可食,用心险恶,盐引之策本是利国之策,本意乃是保国税赋,平盐价,利民之用,”

    “如今成了一些贪得无厌之人强取豪夺的利器,你等说说,要盐引,有何用处”

    周延儒微微迟疑,最终还是站出来道:“皇上,盐引若是废除,朝廷何以掌控盐价,何以收取盐税,臣认为,此事当从长计议,,,,,,,”

    “嗯”朱由检冷声道:“没有盐引,就不能收取盐税没有盐引,就不能维持盐价”

    “范景文,毕自严,你二人说说,没有盐引,这盐价,乱的了吗,没有盐引,朝廷能不能收取盐税”

    范景文和毕自严被点名,对于这位强势有处处逼人的皇帝,他们也无奈。

    “皇上,”毕自严开口道:“盐价可有各地商政使司强行制定,各地盐价,不得超出一定范围即刻,至于盐税,可派遣官员严密监察,就地收取,,,,,,”

    “皇上,成认为,盐价之事好办,”范景文微微皱眉道:“但盐税之事,若无盐引,以何为准,有待磋商。”

    “你等没办法,那就按朕的办法来,”朱由检也难得和这些人废话,当机立断道:“大明物产富饶,地大物博,且会无盐可食”

    “陕西有田盐,川蜀有井盐,沿海有海盐,根本不存在运费高额之说,大明每年产盐万万斤,根本无缺盐之说。”

    “灶户众多,盐产量极高,然灶户不能食饱,百姓买不起盐,朝廷收不了盐税,皆是盐商无德所致,,,,,,”

    “传旨,灶户为大明制盐,有大功,然灶户世代相传,盐商压价,吸取暴利,苦了灶户,甚是不妥,从今以后,撤销灶户制,天下百姓,皆可制盐,亦可不制,自由取舍,,,,,,”

    “今后凡大明各地所制之盐,分上中下三等,下等盐每斤十文买与盐商,盐税十抽一,所产之盐,需有商部文书为证,交易须有商部文书,户部赋税文书,,,,,,,”

    “天下之人,无需盐引,皆可从灶户手中购买食盐,贩卖天下,但盐价不得高于粮价,胆敢囤积货物,抬高物价者,钱财货物收缴,奸商入狱,,,,,,,”

    “商户贩卖之盐,视为普通货物同等,税十抽一,,,,,,,”

    “皇上圣明!”

    听完朱由检的安排,毕自严和范景文大喜,如此一来,大明的赋税收入将达到一个新高,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

    十抽一多吗,多,要知道大明商税非常低,二十抽一都很少,有的甚至四十抽一。

    可十抽一会压死人吗,不会,大明的盐有世代灶户生产,产量极高,他们所产的盐没有贩卖权,必须统一交给官府管理。

    而盐税则拿着盐引去买盐,和之间生产盐的灶户没什么关系,灶户只能之盐,不能从事其他事情,而灶户得到的确非常少,甚至无法养活自己。

    因为灶户有定额,必须制之么多盐,否则就有牢狱之灾,但官府回报灶户的,很少很少,别说十文一斤,有的恐怕一文钱都没有,只有些粗粮。

    现在,朱由检让灶户自己卖盐给盐商,十文一斤,除去一文的赋税,还有九文是灶户自己的。

    这个价格,只要肯努力,绝对能过上好日子,要知道大明如今的粮食也就一两多银子一石,而一两银子是一千文铜钱,一石大概九十多斤的样子,一石盐大概有八百文铜钱收入。

    也就是说,灶户只要生产两石盐,随便都能换取一石粮食,别说养活自己,养活一家子人足够,勤快点还能有存款。

    至于商户,利润翻倍都有可能,主要还要看地方粮价,但无论如何,绝对有得赚,只是不会有以前那么多罢了。

    不过按照朱由检之法,得利的是那些灶户和朝廷赋税,遭殃的则是那些大盐商和参与此事的官府衙门。

    这些大盐商和地方官员影响是大,可那又如何,朱由检已经完全掌控天下兵权,基数最大的灶户也将得到巨大利益,对朱由检感恩爱戴。

    朱由检倒是希望有些人跳出来,内库的又空了,抄家专家方正化最近也闲得慌。

    “皇上,若如此行事,灶户没了限制,富有之时,农夫皆去产盐,颓废之时,灶户皆不产盐,如何保证大明盐量需求”

    范景文立刻之处其中的缺陷,灶户不再世代相传,产不产盐他们自己说了算,对朝廷非常不利。

    “无需担忧,九文一斤,很少会有人拒绝,,,,,,”

    如此高的收入,比耕种高多了,那些灶户有了盼头,且会放弃世代的手艺去种地



第一百六十六章 启用毕自严
    想行商,是需要资本和勇气的,空手起家的,没几个,想做大更难。

    但大明需要无数实力雄厚的商贩,让大明的货物横行天下,占据这个世界的大份额,如此,大明才能从中得取无数好处。

    但官员参与其中,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受控制的事情。

    贪墨之事根本无法阻止,那怕锦衣卫和东厂再次横行天下,也没那个能力。

    朱由检要做的就是将这种事情的影响降低,让大明的商业快速发展。

    同时,也要保证大明不出现一些不受控制的财阀,甚至防止那些反过来控制朝廷的超级财阀出现。

    “以前的事,朕既往不咎,你等做了什么,自己清楚,”朱由检淡然道:“但今后,你等要么当好你们的朝廷朝廷重臣,要么,去做一个商贾,富甲一方,要是想权钱两的,朕就可以让你等权钱命三空,,,,,,,”

    “管好你们下面的人,”朱由检冷着脸道:“让他们知道,什么钱可拿,什么钱不可拿,大明如今内忧外患,无数百姓苦不堪言,这个时候,谁还敢插手其中,便是要亡我大明,其心可诛,朕就诛其九族!”

    “臣等万死!”

    朱由检的话有点重了,参与其中就是要造反,让人有点无语。

    “无数盐商上下其手,收买官员,袭断盐价,买卖专横,盐价高入云霄,百姓无盐可食,用心险恶,盐引之策本是利国之策,本意乃是保国税赋,平盐价,利民之用,”

    “如今成了一些贪得无厌之人强取豪夺的利器,你等说说,要盐引,有何用处”

    周延儒微微迟疑,最终还是站出来道:“皇上,盐引若是废除,朝廷何以掌控盐价,何以收取盐税,臣认为,此事当从长计议,,,,,,,”

    “嗯”朱由检冷声道:“没有盐引,就不能收取盐税没有盐引,就不能维持盐价”

    “范景文,毕自严,你二人说说,没有盐引,这盐价,乱的了吗,没有盐引,朝廷能不能收取盐税”
1...5455565758...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