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赝太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荆柯守
他当初还羡慕马顺德从赵秉忠的手里得了皇城司,成了首脑大太监。
如今看来,掌握皇城司,就像是握着一把双刃剑,好与坏,还真是不好说。
若马顺德并未掌握皇城司,今日的这种要命的局面,又怎么会出现呢?
呼哧,呼哧。
皇帝都能听到自己粗重的呼吸声,那是代表着自己衰老了的表象,皇帝厌恶着这些,他闭上眼睛,任由着药效发挥,过了一会,随着药效起了作用,情绪也渐渐平复了下来。
皇帝这才再次掀起眼皮,看着仍在不断磕头的人,冷声问:“都查到了什么?”
马顺德这才停了下来,不敢抬头,就这么低着头回话:“回皇上,奴婢查到,第一个说了谣言的那个人,是蜀王府的管事张舟。”
“蜀王府?”听到这个令人感到意外的话,皇帝却只是轻飘飘说了这么一句话,神色已深了下来。
“是,奴婢已经在继续查了,这张舟有没有别的背景,是不是在构陷蜀王……”马顺德忙回话。
皇帝示意附近的人服侍他起身,趿拉着一双鞋,披着外袍,就这么在殿内转了几圈,突然停下来,转身看向了一直小碎步跟着自己的胡怀安。
“太孙府有消息吗?”
胡怀安立刻禀告:“皇上,太孙府自太孙离京,基本上闭门不出,日常买卖米粮肉菜,以及经营的商铺都在监督下,并无可注意的消息。”
这时,离得远一点的一个太监亦是躬身,说:“皇上,太孙本人还在运河,由期门卫保护,每日一报,也无明显消息。”
说着,在场的人都低垂下了头,没人敢再抬头说什么。
胡怀安心中一寒:“皇上疑太孙竟至如此!”
出了这样的事,第一反应竟然就是太孙?”
但问题是,谁都看得出,就算皇上不喜太孙,但太孙处境还不算糟糕,甚至目前还能跟皇上角力,有储君之位,有着正统名分,根本没必要搞出这么一出,这对太孙来说,除了能出一口气,并无一点好处!
而对掌握了权势的人来说,短时间内出一口气,这又有什么用?
太孙又不是傻子,怎么会做出这样一个损人不利己的事?到时不但遇到皇帝雷霆之怒,渔翁得利了的人可是不少。
无论怎么看,这造谣的人,都不太可能是太孙。
虽有些自作聪明的人会觉得,太孙会不会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反其道行之?
但问题还是那个,图什么呢?
拼着两败俱伤,甚至此彻底完蛋,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个“惊喜”?
皇帝听了这话,站着沉吟,脸色灰白了一瞬,又转成铁青,眉微蹙,胸口憋着郁气更大了。
不是太孙?
“那会是谁?难道是齐王?”
“总不至于真是蜀王干的吧?”
皇帝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真有这么蠢,慢慢走回到马顺德的面前,居高临下看着这个奴才:“你继续封锁城门,动员皇城司的民线,务必要知道,谁在传播谣言。”
“还有,传旨顺天府和九门提督,谁敢传谣,立刻正法。”皇帝阴森森的说着:“务必在天亮后,听不见一句。”
“是!”马顺德立刻应着。
“皇上,赵旭赵大人和钱圩钱大人,已经紧急吩咐顺天府出动带刀巡营,对传谣进行镇压。”胡怀安垂手说着。
“办的好。”
皇帝阴沉着脸,咬着牙,继续吩咐:“传旨,蜀王管家不严,将其暂时禁足!”
“别的只管彻查,有谁敢隐瞒,一概问罪。”
“是!”
此时,天色渐渐明了,因天阴,殿里还是有点暗,雨已经不大,但仍没完没了下,随风飘进的雨珠落在脸上,带着冰凉。
皇帝却仍有疑惑。
“不是太孙?”
“他的确不可能知道内情,可是,会不会有遗书什么告之?”
想到这里,皇帝忽然有点眩晕,回到了榻上。
“不,也不至于,福儿要是知道内情,岂会这样束手,这事是机密,别说是当年,就是现在,也没有几人知晓。”
“到底是谁窃了朕的机密?还闹的众人都知?”
“这实是可诛,诛其九族!”
皇帝一想到这个,就心一紧,不由把目光转向外面,但见乌云密布,使得一片漆黑,风吹得发着细声。
这才细细想着刚才的话。
赵旭和钱圩已经动员了?
一方面,皇帝略有赞赏,办事,还得靠大臣,不是内宦能比,马顺德已经使自己屡次失望,胡怀安虽会伺候,可也只是伺候的奴才,别的地方未见其能。
“可赵旭和钱圩都知晓了谣言,那百官……”
皇帝有点不敢想下去,阴沉吩咐胡怀安:“这等谣言,不可传之于内宫,特别是皇后处,去看看。若是有人敢这样做了,剥皮填草!”
“……是!”胡怀安接了口谕,立刻就要去办。
“马顺德如此无能,唉,实不可用!”皇帝想着这些,再次开口:“胡怀安。”
“皇上。”正要走的胡怀安,立刻又弯着腰折返回来,等候着皇帝的吩咐。
皇帝皱眉:“传旨,让赵秉忠再次入值。”
“……是!”胡怀安和马顺德都是恭敬应声,却微微变了色。
“你们,还不去快去办差?”两人心思,皇帝都看在眼里,却一哂说着:“朕被你们惊荛,还要休息一会。”
“是!”马顺德脑门带血,眼里含着泪,磕头,看了皇帝一眼,倒退着踉跄退了出去。
前段时间马顺德要多得意,现在就有多落魄,就像是霜打的茄子一般,整个人都蔫了。
皇上让赵秉忠再次入值,不必明说,这就是要让赵秉忠再次成为亲近太监,甚至掌控皇城司?
赵秉忠要是重回帝侧,还有自己马顺德什么事?
皇上这是厌弃了啊。
对于内侍来说,再没有比上位者厌弃更令人绝望的事了。
寝宫里,原本还满是人的宫殿内,就空空只剩下了皇帝一人。
门口虽然立着宫人,但无皇帝的命令,此刻无人敢入内。
皇帝倒退了几步,一下就坐回到了榻上。
马顺德和胡怀安其实还没有意识这事严重性,皇帝却心中清楚,他坐在那里,呆呆的,这一瞬间,那张本就显露出了老态脸上,突然更是憔悴了许多。
眉眼哪里还有年轻时的刚毅坚韧?
“是谁,谁在传谣?”
“谁刺了朕这一刀?”





赝太子 第九百九十章 我与你不共戴天
“此言动摇我大郑不足,动摇朕或有。”
皇帝坐着,眉眼带上些焦虑。
只要一想到当年的事竟就这么败露了,皇帝忍不住猜疑。
“当年的人,朕都已经处置了,怎么突然之间就泄露了?”
“难道……蜀王当年真的在窥探朕?”
皇帝忍不住回忆着当年的事,恍忽记得,那段时间,蜀王的确总想要亲近自己,有共处的场面,还小的蜀王就忍不住悄悄看自己。
难道,这个才十几岁的孽子,当时就已知道了这些,窥探到了这些?
“不可能,如果真是这样,蜀王心有山川之险,胸有城府之深,端是深谙阴谋之术。”
皇帝突然之间浮现出一丝寒意,对自己的判断有了动摇。
“胡公公?”
皇后所住的宫殿,大门以及走廊处有几只宫灯,照得暗亮,这是日夜不熄,随时准备呼应主子的召唤。
门口站着宫女,偶尔也有巡查的太监来往,无论是谁,都穿着平底软鞋,脚步轻盈无声,以免打搅贵人。
一个青年太监出来,跟着几个小太监,都一同站着,抬首看了看天,只见尚自寒星满天斗柄倒旋,不解看向胡怀安一行人。
虽是凌晨了,可这时间也太早了吧,宫里这一夜看似还太平,胡怀安这时间点过来,还是带着贡果来,就显得特别奇怪。
这几个太监诧异不解的模样,倒让胡怀安心里一松。
这说明什么?
皇后宫里的人感到不解,不正说明了这里的人,尚都不知道外面的流言么?
也是,皇后早就不理政务多年,这里又是后宫,昨晚才传出去流言,怎么可能传入早就关闭了宫门的皇宫里来呢?
就连皇上,不也是刚刚才知道么?
这么一想,胡怀安的这任务,若要达成,其实还是挺容易。
若皇后这里知道了,本就大怒的皇上必是越发不高兴,到那时,自己估计都要被迁怒。
现在他能顺利完成任务,皇上估计也能松一口气,自己也就不会凭空落了错。
这么一想,胡怀安脸上的笑容越发真切。
“皇上才起身,就想起了娘娘,这是刚得了贡果,这瓜可是稀罕得很,乃海外最南面一处岛屿种植,海运而来,因着送到了的就只有几十颗,特意送来了二十颗给皇后娘娘。”
虽不知为何要在这时来送东西,但皇上抽风其实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能有这样的解释,且看着也不是来者不善的事,皇后的宫人就都没多问,将胡怀安给让了进去。
这种御赐之物,胡怀安肯定是要见一见皇后娘娘,不过,这时也太早了,青年太监将胡怀安领进去,先等着,太监则进去通禀。
过了一会,青年太监走了出来,对胡怀安说:“娘娘让胡公公过去。”
直接就将人领去了正殿,才进去,就发现皇后已穿戴好,端坐在凤座之上。
两旁站着女官跟嬷嬷,还有值班的几个宫人。
看他们的模样,都是略带一丝疲惫之色,明显是早起了,看着就挺正常的。
胡怀安一路走过来,发现皇后这里的气氛很正常,既不热闹也严肃,还带着一点冷清。
这与他过去来皇后宫殿的感觉是一样,并无不同。
胡怀安可不敢怠慢这位后宫之主,忙上前几步,跪倒叩拜。
“起来吧。”坐着的皇后很冷澹地说。
对他的态度,完全不热情,甚至若不是他代表着皇上过来,必须要见一面,怕是连面都不想见。
这种敷衍的姿态,都不必仔细揣摩了,都摆在了明面上。
但胡怀安却越发放心了,皇后娘娘对自己这样的态度,这才是正常的,若对自己和气起来,那才不正常呢!
他将刚才在外面对青年太监说的话,用更华丽辞藻跟更委婉的语气,对皇后说了。
“皇上对娘娘的关心,我等奴婢听了,都深受感动。”
皇后听了,态度依旧很冷澹,只表示知道了,让胡怀安转告皇上,就说她很感动很高兴。
说是很感动很高兴,语气平平澹澹,就如吃点心还是吃年糕点的感觉。
“就是这种语气。”胡怀安更安心了,只要不是皇上亲自出现,皇后对外人都是这样的冷澹态度。
当下笑着应了,请皇后娘娘好好休息,他就倒退着,一步步退出去,直到退出了这个正殿,才转身,带着人离开了此地。
直到胡怀安离开了,站起来目送离开的皇后,挥手让人下去。
“本宫起早了,还是有点乏,你们过一刻时辰,再进来。”
“是!”
等所有人都退了出去,皇后仍呆立不动,那双眼睛却越睁越大,目眦欲裂,双手指甲都狠狠地刺入了掌心,也正因疼痛,才让她能保持着冷静,目送着所有人离开,而不是当场发疯。
“原来是这样么?”她全身仿佛不胜其寒地哆嗦着颤着,两行眼泪慢慢从她的眼里流淌出来,竟带上了澹澹的血色。
“原来,根本不是皇儿有错,或误交匪徒,是你这老匹夫,想夺子延寿?”
“现在还想杀我孙子延寿?我……我与你不共戴天!”
一刻时间转眼就过去,宫女太监又云涌而入,就一一洗漱更新,女官朝霞见着皇后一切都安好,就是双眼略有点红肿,应该是早起的缘故,才仔细上粉,就听着皇后问:“今天有什么事么?”
“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宫内妃子以及未出嫁的公主,例常请安。”
“特殊点的只有新平公主和宁平公主晋见。”
“新平呀!”皇后一怔,她记得这公主,也知道传闻,本以为是瞎传,可是她却当了道士去,就让人联想了。
不过皇后只是心一动,不去说她,问:“宁平公主怎么了?”
宁平公主出嫁五年了,平素偶尔一见,有点腼腆,是个温柔有礼的公主,公主晋见也是有规矩,这次求见有点奇怪。
朝霞仔细给她打理头发,叹息一声,说:“听说是附马的事。”
“是附马的差使不好?”皇后诧异:“要加官晋爵,这事得求皇上才是。”
“不是,是放了外差,离多合少,出嫁五年都没有子息。”
“这我倒可以出面说说,调回京城。”皇后似乎漫不经心的说着,这就等于允许晋见了。
当下无话,皇后任凭她们梳妆,心中却沉思。
“新平公主本身,其实很得皇帝的宠爱。”
“别人不知,我却知晓。”
“不过她其实还不算什么,生母吴妃,却是后妃中有些势力。”
现在想来,皇帝对权力的控制是深入骨髓,蜀王和齐王之母妃,本应该母以子贵,却隐隐被打压,以免内外串连。
而无子只有一女的吴妃,却反受宠爱和提拔,相互牵制。
这些,皇后都看在眼中,本来是没有多少想法,可这时心一动。
“太孙正是用人之时。”
“要是得了吴妃一定程度上的配合,我许多事也方便不小,毕竟我十多年没有掌宫了。”
“只要太孙正位,许新平一个位置又如何?”
“无非换个名讳,谁能质疑?”




赝太子 第九百九十一章 奴才何敢当如此眷爱
胡怀安出了皇后的宫殿,就朝宫外而去,一出宫便乘牛车,吩咐:“去
六车胡同。”
“是!”太监都懂得规矩,默不作声,驾着牛车去了。
京城本是最繁华之地,坊内人烟稠密,房舍栉比鳞次,渐渐天热,一船船瓜果运来,吆喝着买卖。
胡怀安听而不闻,想着诸多事,坐在车里越想越不是滋味。
“原本以为,老头子退了,就轮到我,想不到……”
胡怀安自以为察眼观色学的彻了,断无不能讨好皇上的道理,不想实际当上大太监,不单是伺候人,还得办事漂亮。
这点上,无论是自己,还是马顺德,都欠了火候。
“唉,先前觉得老头子直谏,触怒了皇上,很是不智,现在想来,皇上说不定还另眼别看。”
一路胡思乱想,已抵达了一处胡同,一个小太监早迎了出来请安:“天色还早,爷爷还在里面,我这就进去禀告!”
胡怀安含笑摆摆手:“我是干儿子,用不着这一套,我自己进去!”
说着进入,赵秉忠作大太监,在宫里有住处,在宫外也有。
一眼看去,见面积不小,却并不侈华,只是收拾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胡怀安心下暗自掂掇。
无论是宫里住处,还是宫外住处,赵秉忠都格外低调,看起来丝毫不配曾经首脑大太监的身份。
可这就是赵秉忠高明之处了。
此刻赵秉忠已经醒了,并不在榻上,或者说,一夜没有睡。
屋窗小,纸也湖的厚,光线很暗,只桌上有一支蜡烛摇曳不定,赵秉忠躺在躺椅上,似乎在闭目养神,看不清神色,心却像浸在冰水里一样。
“原来太子是这样死了!”
听着风声,细微得像远处有人说话,隐隐能看见一张惨白的脸,盯着自己,目光深沉。
可赵秉忠知道,除了一个等信的小太监,屋内别无他人。
相比别人还要想一想才会信,赵秉忠一听见取心延寿流言,只这一刹那,就醍醐灌顶豁然醒悟,不必深思,已坚信不疑!
就跟首辅一样,赵秉忠曾经也是皇上信赖的大太监,当年很多事都有参与。
虽然太子的事,他没有直接插手,可在太子府灭门,后面许多事都是他在经手收尾,现在一想,很多违和都对上了。
就像当年太子死了,太子的尸体,连皇后娘娘都没能亲眼看到,就直接下葬了。
美其云为了顾及皇后娘娘的身体,怕皇后看了太子尸体太伤心,所以不让看,但下葬得那么仓促,连负责葬太子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事后都因各种事情被处死了。
这事只要仔细去想,就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杀太子的党羽,可以理解,太子已死,其党羽就是荆棘,必须清理,可与太子没有关系,只是负责太子葬礼的人,又为何都被清理掉?
难道是因他们经手换衣入棺,看到或发现了什么?
还是龙椅上的人,担心他们发现了什么?因此宁可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将所有亲自处理太子身后事的人都杀了
更不必说,当初直接插手太子之死的事了——当年办这事的人,全都没了。
包括曾经的首脑大太监徐忠。
论情分,论出身,论权势,论信任,徐忠远在自己之上,他是今上潜府时就已经是管事太监。
望着摇摆的烛光,赵秉忠又想到二十年前,也是一枝烛光,不过粗些,在光影里徐忠在喝酒。
为了怕误事,徐忠一般不喝酒,可这次,却喝了许多。
到了最后,声气有些乱,但又十分清晰:“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我这个奴才,我也没有啥怨恨,办事多了,就这样。”
“你要是念我情分,给我买口棺材,不念喂狗也行。”
“这就是我们当奴婢的命,说不定未来你,也会这样……”
徐忠最后是喝醉了,自己把外衣脱了,然后就躺到了雪上去呼噜大睡,记得雪一直下,下到把人盖住,过了一个时辰,有人禀告:“公公,徐公公已经去了。”
当时自己呆立许久,很是迷茫。
这样情分,还是无声无息死了,自己出路在哪?
“现在看来,徐忠办了这事,无论多大情分和功劳,都是必死的,皇上赐个全尸,已经是皇恩浩大了。”
现在办这事,其实也一样,若事情真相真如此,只有杀错没有放过的道理,无论是自己,还是马顺德,或者胡怀安,牵连到内的人,都得死!
赵秉忠可不像胡怀安,可能还想不到这一点,更不像马顺德,只顾着眼前的利益,看得更多,也就想得更明白。
也正因想得明白,才更绝望。
这种绝望,不仅是因自己理想中的明君,比所知道的任何一代暴君都要更荒唐,更因知道自己怕是不得好死了。
“呵呵,时日无多了。”
赵秉忠惨笑一声,见等信的小太监正站在一旁望着自己,就尖锐着声音说:“我已知道了,你这去告诉娘娘,就说我赵秉忠,以后唯娘娘和太孙之命而从!”
小太监盯着他看了一眼,也不说话,就这么退了出去,下一刻,身影就消失在了院落中,身影疾快。
赵秉忠眨了眨眼,眼前就已没了人影。
他想着,知道这小太监的来路了。
小太监的身法,是逆水寒的传承。
想当年,赵秉忠也杀过不少逆水寒的人,现在看到这么一个小太监居然都是逆水寒的人,他反有点安心了。
“看来娘娘的人,还有一部分在……这样也好,这样也好。”
就在这时,庭院传来一阵杂乱脚步声。
赵秉忠“啪”一下,已恢复了神色。
“干爹,孩儿来看您了。”胡怀安声音出现在了门外。
赵秉忠慢慢起身,将门一开,就看到了胡怀安笑盈盈的脸。
“干爹,孩儿是奉旨来的……”说着,胡怀安就收起了笑容:“赵秉忠,接口谕!”
赵秉忠立刻跪了下去,就听到胡怀安说:“皇上口谕,让赵秉忠再次入值——”
一听这话,赵秉忠对皇帝所在宫殿,砰砰砰磕头,泪流纵横,哽咽不能成语
“奴才,奴才就知道皇上不会忘了奴才……奴才何敢当如此卷爱,惟……惟有粉身碎骨以报主恩……奴才谢恩……”
找不出破绽。
胡怀安垂眸看着这一幕,无论是从动机,还是从此刻的表情动作,都让胡怀安找不出心怀怨怼的理由。
若是过去,赵秉忠不敢心怀怨怼,还是有可能的,毕竟政治就是这样,许多人不懂,就算遇到苛待,面对这压倒性的力量,天下七八成的人,都是“不敢”心怀怨怼,而不是敢怒不敢言——敢怒不敢言其实才是少数有骨气的血性汉子,大部分都是连“敢怒不敢言”都办不到。
要不,怎么说雷霆雨露都是天恩?
但此刻,赵秉忠可是再次翻身了。
哪怕正常人在这时也该是欣喜若狂,可是回复了地位,才会(有资格)心怀怨怼,可现在,硬是看不出。
“这老匹夫,已经完全不相信我了。”
胡怀安走过去,立刻恢复了笑容:“干爹,口喻已经宣读了,您慢点,孩儿扶您起来!”
说着,见赵秉忠伏着身子一时不能起身,忙伸手去搀扶赵秉忠:“这是皇上的恩典,天大的喜事,到底是简在帝心。”
“别说是宫内的奴婢,就是外朝的臣子,谁不羡慕您?”
1...369370371372373...39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