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哥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北冥老鱼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吏的招募也十分混乱,有些有是各级官府官方招募的,有些则是官员带过去的,有些则是当地的关系大户,他们在当地的势力盘根错节,哪怕官员也要依靠这些有关系的吏员统治地方。
可以说朝廷中枢放弃了吏员的人事大权,而是下放到各级官府和官员手中,而且吏也没有官身,更没有任期,这对于吏来说是坏事也是好事,因为他们不必担心任期一到就会被调走,可以在一地长久的经营下去,这也使得吏员更方便把持一地的权力,甚至有些官员都会被吏员架空。
&nbs
第六百六十八章 喊冤
李璋的马车正准备要回家时,却没想到旁边忽然扑出一个人影,这让马车周围的护卫也都是吓了一跳,当即拔出武器将马车护住大叫“有刺客”,随即有两人飞扑上前要抓捕刺客。
不过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是,这个所谓的“刺客”竟然被一扑而倒,随即只听对方惨叫一声大叫道:“小人有血海奇冤,请定北侯为小人主持公道啊!”
随着这一声喊,李璋也终于明白这个所谓的刺客竟然是个拦路喊冤的,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上访,只不过古代的司法更加黑暗,蒙冤之人更是数不胜数。
为此大宋也设立了登闻鼓,只不过登闻鼓并不是那么好敲的,有时就算蒙冤之人冒死来到京城,但却根本没有敲响登闻鼓的机会,甚至就算是敲了,也可能传达不到皇帝的耳中,于是就有许多人想到另一个办法,那就是拦住朝廷的重臣半路喊冤,虽然成功的机率很小,但对于他们这种走投无路的人来说,也不失为最后一丝希望。
不过李璋这时却是暗自一皱眉,虽然他身居高位,但并不掌有实权,更不管这些诉讼案件之类的事,所以这个人喊冤喊到自己的车前实在是找错了地方。
想到这里,李璋也有些不太想管,毕竟大宋这么大,有冤屈的人实在太多了,如果他件件都要管的话,恐怕就算是把他累死也管不完,于是沉声吩咐道:“把人拖到一边,不要为难他!”
李璋说完就想让人把马车赶到家中,不过却没想到那个被护卫拖着的人却再次高喊道:“定北侯,小人全家上下五十七口,全都死于奸人之手,看在小人不远千里从泉州赶来喊冤的份上,请定北侯为小人申冤啊!”
男子人声音尖利悲惨,在夜空中更是传出去很远,引得不少街道上的行人纷纷向这边张望,但却没有人敢靠近,而李璋本不想管这种事,但是当听到“泉州”这两个字时,心中也不由得一动。
“把他带到近前!”李璋这时再次吩咐道,护卫听到这里也立刻答应一声,随后将这个喊冤之人带到李璋的车前,并且将灯笼挑到对方面前,方便李璋看清对方。
在灯笼昏黄的灯光下,李璋这才看清喊冤之人是个头发花白的男子,衣衫褴褛形容枯瘦,看起来就像是大街上十分觉的乞丐一般,但这个男子这时却眼睛通红,嘴巴里喘着粗气,全身也一直不停的哆嗦,似乎是十分的激动。
“你叫什么名字,又是哪里人士,为何拦住我的马车喊冤”李璋打量了对方片刻后,这才缓缓的开口问道。
这个头发花白的男子也知道眼前是自己最后的一丝机会,所以这时也十分激动,但他却没有先开口,而是忽然跪倒在地一连磕了十几个响头,额头上也被磕的鲜血淋漓,随后这才大声道:“小人董清,本是泉州富商,可是几年家中遭逢大祸,全家上下五十七口人命,全都死于贼人之手,请定
北侯为小人主持公道!”
董清说完再次磕起头来,额头撞在青砖铺成的路面上发现“咚咚咚”的声响,在夜晚中显得格外清冷,鲜血从他的额头滴落,地面也很快被染上了一层血色,甚至他脸上这时也满是鲜血,但董清却丝毫不
第六百六十九章 董家灭门惨案
泉州董家虽然号称董半城,但董家大宅却不在城内,而是修在靠近泉州港口不远,这样也方便董家的人去码头接收货物,毕竟董家的生意做的实在太大,有时整个港口将近一般的船只都与他们家有或明或暗的关系,光是直属他们家的船只就有数百艘。
董清从小就开始接触家中的生意,到了二十四岁时,家中近半的生意也都交给他打理,而且他也成家立业,有了温柔美丽的妻子和一双儿女,可谓是家庭事业皆得意,哪怕泉州知州见了他也要以礼相待。
然而就在四年前的春节,董家满门都聚在董家大宅中准备过年,而且因为过年,家中的伙计掌柜等人也大都放了假,然而让董家上下全都没想到的是,就在除夕当晚,忽然有一伙蒙面的贼人杀进董家,而且对方见人就杀,显然不是为了图财,最后董家上下五十七人全部被杀,而且随后贼人放了一把火,将整个董家大宅付之一炬。
“当时小人被人砍了三刀,刀刀都在要害,本来小人以为自己死定了,却没想到被身边一个忠仆冒死从火海中背了出来,然后潜逃到海边的一个渔村里养伤,最后昏迷了数日这才捡回一条命,可是……可是……”
董清说到这里也撕开自己的衣服,露出胸膛上的几处刀伤,声音嘶哑泪流满面的继续道:“可是当小人醒来后,本想寻找凶手为家人报仇时,却发现我们董家的生意被人飞快的吞并,短短数日海上的生意全部易主,而且官府丝毫没有干预,以小人的见识,自然能看出背后肯定有官府的高官为他们撑腰,这让小人也不敢报案,免得被人灭口!”
“好大的胆子!”李璋听到这里也是气的脸色铁青的怒道,虽然大宋的治安无法与后世相比,但人命官司依然不是小事,更何况像这种死了数十口的灭门官司,一般的官员根本就捂不住,除非对方背后有着天大的势力。
“后来小人养好了伤,这才悄悄的找人打听了一下,果然如同我预料的那样,我家中发生了这么大的惨案,但官府却只是以意外失火结了案,根本没有立案,而我家中的生意,也全都被一帮西域来的胡商给瓜分了,而且我可以肯定,当初杀我全家的人就是这帮胡商!”董清说到这里时,脸上也露出狰狞的表情,似乎又想到了当初家人被杀的惨状。
“胡商泉州那边有许多胡商吗,他们又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势力,一下子吞并掉你们董家的产业”李璋听到这里却忽然开口问道,本来他对这件案子的兴致并不高,主要是想询问一下董清一些事情,然后再把他的案子交给别人,但现在听到这件案子关系到胡商,他的兴致也一下子被提了起来。
本来十分悲愤的董清听到李璋的问话也是一愣,但也立刻回答道:“泉州是仅次于广州的大港口,西域和南洋的许多商人都会去泉州做生意,有许多从唐朝时就在泉州定居,他们主要做海贸生意,与我们算是竞争的对手,但远不及我董家的生意大,只是没想到他们竟然丧心病狂的灭掉我们董家满门!”
&nbs
第六百七十章 又见登闻鼓
泉州,这个城市在李璋生活的那个年代,已经远远无法与广州、上海这种一线大城市相比,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泉州这个城市却保持着一项世界纪录,那就是曾经霸占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名头持续了四百年,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也是海上丝毫之路的唯一认证起点,而宋朝正是泉州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
相比广州、明州这种传统的大海港,泉州真正发展的时间其实要晚一些,主要是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很重视海贸,从而扩大了泉州的城市范围,也使得泉州一跃成为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港口,世界各地的海船也纷纷到泉州停泊,泉州城内更是出现了“市井十州人”的盛况。
对于泉州这个大海港,李璋自然早就向往已久,甚至一直想去看看,不过吸引他的并不是泉州的海贸盛况,毕竟相比之下,广州才是大宋的第一大港口,而李璋之所以想去泉州,其实是因为另外一件事,只不过这件事实在不方便对人明言。
董清的遭遇却是给了李璋一个很好的借口,所以第二天一早,李璋就带着董清出了门,马车也径直来到皇城门前,然而这次李璋并没有急着进宫,而是让马车在皇城门前停了下来。
登闻鼓院,门口那面用来让百姓申冤的登闻鼓依然耸立在那里,说起来李璋和登闻鼓院还真是有缘分,第一次是他为了救吕武而亲自敲响登闻鼓,第二次则是青织为他敲了登闻鼓,这也促使了他们夫妻二人最终走到一起。
看着眼前这面熟悉的登闻鼓,李璋也不由得有些感慨,青织和自己已经有了一双儿女,而吕武的年纪大了,早在两年前就辞官在家中养老,每天与老刀他们下下棋喝喝酒,最近又被安然缠着让他教武艺,老头每天都是笑呵呵的,精神头反倒比以前强多了。
当下李璋迈步走向登闻鼓,看守登闻鼓的内侍也都认识他,毕竟整个大宋的皇亲国戚中,也只有眼前这位定北侯敲过登闻鼓,甚至连人家妻子都敲过,所以看守的内侍看到李璋来到登闻鼓前,也不由得腿脚打软,生怕李璋再敲鼓。
“奴婢参见定北侯!”掌管登闻鼓院的太监也得到了禀报,这时立刻跑了出来,看到李璋也十分恭敬的行礼道,这个太监李璋竟然认识,好像名叫许数,以前曾经是阎士郎身边的小内侍,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分配到这里了。
“你叫许数吧,什么时候来的登闻鼓院”李璋看了对方一眼随口问道。
许数也没想到李璋竟然记得自己的名字,当即也是神色一喜的再次答道:“启禀侯爷,阎都知看奴婢办事还算用心,所以去年赏了我一个缺,让我来登闻鼓院当值!”
李璋听到这里点了点头,阎士郎是赵祯最信任的大太监,官拜入内省都知,前段时间刚打下燕云时,他被派到燕云做了监军,主要是监视主将刘平,不过后来刘平回京,阎士郎也随同一起回京交差,得了封赏后依然在赵祯身边伺候。
许数也很想问一下李璋为何来登闻鼓院,但两人的身份相差悬殊,他们这些宫里的太监说起来就是皇家的家奴,而李璋却是赵祯的表哥,属于皇亲国戚,所以这帮太监可以不怕其它的官员,但却最怕像李璋这种有权有势,又与皇家走的极近的皇亲国戚。
李璋这时也没有再理会许数,而是迈步走进登闻鼓院,这让许数也是一愣,但也只能小心的跟上,而李璋进到登闻鼓院,径直进到一座大厅中,这才转身对许数问道:“最近可有人敲登闻鼓”
许数听到李璋的问话也是一愣,因为像登闻鼓这种事情一向都由他们来负责,外人根本无权过问,哪怕李璋也不行,但这时他也不敢不回答,毕竟李璋实在不是他敢得罪的,所以只能小心的道:“启禀侯爷,最近倒是有几人敲登闻鼓,奴婢已经让人报上去了。”
李璋听到这里却是冷笑一声,随后一指身后被带进来的董清道:“你们可认识他”
&n
第六百七十一章 恐惧
“好大的胆子,把黄秋带过来!”赵祯听完李璋的讲述后,当即也是一拍桌子怒道,自从汉代宦官当权之后,后面无论哪个朝代,都是严禁内侍干政,当然在太监当权最为严重的明朝,开始也是禁止太监干政的,只是后来皇帝为了与大臣们夺权,只能依靠身边的太监了。
随着赵祯的吩咐,宫中的内侍也立刻去带黄秋,而这时李璋也在注意着旁边阎士郎的表情,因为他担心对方也被牵扯到这件事中,不过阎士郎的表现并没有什么异常,甚至还露出一丝了然的表情,看样子他似乎是知道些什么
不一会的功夫,只见头发花白的黄秋就被带了进来,黄秋也曾经是赵祯身边的老人,只是不像阎士郎那么亲近,赵祯当政后,宫中主事的太监也换了一遍,黄秋现在位居内侍省都知之位,与阎士郎地位相当,只是不像阎士郎那么受宠罢了。
“奴婢参见陛下!”黄秋进来后也立刻向赵祯行礼道,不过他这时似乎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这时也面带疑惑,只是看到面带怒色的赵祯时,也不禁有些紧张。
“黄秋,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把手伸到登闻鼓院!”赵祯这时愤怒的一拍桌子怒吼道。
这下黄秋也吓的一哆嗦,也终于知道自己犯了什么事了,不过他倒是十分光棍,当即全身伏地大声道:“陛下息怒,奴婢知错了,这件事全都是泉州提举太监马奉节所为,他以大批财物贿赂奴婢,奴婢一时糊涂就答应他了,请陛下恕罪!”
没等赵祯审问,黄秋就直接把自己犯的错全都认了,而且还把泉州提举太监马奉节给供了出来,反正他只是个从犯,只要认了罪,然后再哀求一下赵祯,就算是被训斥一顿轻罚一下也就算了,一般不会有什么大事。
然而黄秋还是打错了算盘,只见旁边的阎士郎这时却忽然站出来向赵祯禀报道:“陛下,据奴婢所知,泉州提举太监马奉节从小就在黄秋身边伺候,后来更是被他认做干儿子,而这些年马奉节在外搜刮了不少财物,大部分都孝敬给了黄秋!”
阎士郎的话一出口,黄秋也不由得对他怒目而视,但随即又低下头不敢让赵祯看到,而赵祯这时也是冷笑一声,当即再次质问道:“马奉节是你的干儿子,那你肯定知道马奉节在泉州做的好事了”
董清一家不是普通人,而是富甲一方的大户,他们全家被灭门,而且生意也被人迅速吞并,背后肯定有官方的人支持,不用说那个提举太监马奉节肯定参与了,说不定眼前这个黄秋也是知情人。
“冤枉啊!老奴常年呆在皇宫,根本不知道地方上的事,只是马奉节时间送些东西孝敬我,我也看在父子的情面上帮他遮掩一下,对于外界的事情实在不知啊!”黄秋听到这里立刻喊冤道,他这次倒是没有撒谎,因为他只关心马奉节每年送来的孝敬,至于这些孝敬是从哪来的,就不是他关心的了。
赵祯知道黄秋应该没有撒谎,但越是这样越是可恶,因为他根本不知道马奉节做了什么恶,就敢帮他把事情压下去,这也幸亏董清去拦李璋的马车喊冤,否则这么大的案子就真的要被他们压下去了。
“士郎
第六百七十二章 鞭策与动力
“恐惧”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瞪大眼睛,实在想不明白李璋在恐惧些什么
“我恐惧,是因为我知道太多!”李璋这时苦笑一声道,无知者无谓,这句话正是李璋这些年最深的体会,熟知历史走向虽然给他带来很大的便利,但也给了他很大的负担和压力,因为他害怕大宋走上原来的老路,特别是想到靖康耻、崖山恨,更让他时刻提醒自己,绝不能让自己的子孙遭受那种耻辱。
“呃”赵祯听到李璋的回答也再次愣在那里,虽然他也承认李璋十分博学,但李璋的话却实在有些不谦虚。
不过赵祯却是误会了李璋的意思,只见李璋这时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从怀中拿出一个黑色的长方块,这东西正是李璋自己的手机,只是从飞机上找到后,他就几乎没怎么用过,甚至连电脑也在整理过资料后,慢慢的也不怎么用了。
“这个……这个我见过,应该是表哥你从神鸟上找到的东西吧!”赵祯看到手机也十分兴奋的道,他记得李璋从神鸟上找到过一些东西,只是他也只见过没几次,后来李璋藏起来他就再也没见过。
“不错,这个东西名叫手机,上面记载着一些东西,本来我是不想让你看的,但为了大宋的未来,我还是需要让你知道一些事情!”李璋说着将手指按在指纹锁上,随着手机解锁屏幕也亮了起来。
手机虽然已经没什么用了,但李璋还是会定时给它充电,然后关机让它静静的放电,平时的保存也十分精心,所以手机到现在依然可以使用,而随着手机打开后,李璋找到其中一个文档,然后点开后交给赵祯,示意他自己去看。
李璋打开的是一个文档,也是他昨天从电脑复制到手机里的,这个文档里中有些是他从电脑里找到的一些历史资料,有些则是他凭记忆写下来的,里面的文字也全都被李璋转换为繁体,而这份文档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靖康之耻的经过,而第二部分则是崖山之恨。
赵祯刚开始对这个能发光的手机也感到十分的好奇,拿在手中也前前后后的仔细打量了一遍,不过当他看到手机上的内容时,脸上的神色也立刻变得凝重起来,而李璋也在旁边教他上下翻动文档。
随着文档的翻动,赵祯的脸色也越来越白,双手也开始哆嗦起来,如果不是李璋扶着他,说不定他已经瘫倒在地,因为手机的上内容对他的冲击实在太大了。
李璋看到这里也是叹了口气,赵祯现在看的只是靖康耻的惨状,特别是大宋皇族的遭遇,哪怕是后世人读之也为之心惊,更别说做为大宋皇帝的赵祯,要亲眼看着自己的子孙后代遭受如此耻辱,当然了,手机上的内容只是讲了靖康与崖山两个事件,并没有其它的历史事件,比如赵祯没有子嗣的事。
“表哥!这……这些都是真的吗”没等赵祯把靖康耻看完,他就已经忍不住哆嗦着向李
璋问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