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日日生

    童贯静默片刻,站起身来,道“那便如此吧,本官尚有军务,就不耽搁知府的时间了,这河间之地不比中原,宗知府好自为之。”

    童贯起身,自有胜捷军的亲兵给他牵来战马,率众扬尘而去。

    一个长相英武的少年,在童贯身后,抱拳道“义父,这厮如此不识抬举,让他钉在河间这个位置,岂不会坏了义父大事。”

    这些少年,都是西北战死老卒的子侄,被童贯收养之后组成了他自己的私兵,总共不下万人,对童贯忠心耿耿。

    “无妨,此人虽为河间知府,但是河间的局势哪是他一个迂腐酸进士能够掌控的。这里的民兵、私兵无数,地方豪强为了抵抗契丹,手里都有不俗的兵力,他一个大头巾有什么能来知这河间府。”

    远处的亭子里,“没什么能为”的宗泽看着远处的尘土,凝眸处目光坚毅如铁。

    汴梁春风巷,乃是一等一的好地方。

    有数不清的店铺,数不清的酒家,数不清的妓馆,茶楼,香铺,勾拦,药房,鹰店,靴店,马行,酒肆,瓦市,不一而足。

    其中又以摘星楼最为出名,尤其是还出了一个艳名高炙的李师师。

    摘星楼的雅间内,酒席齐备,水陆珍馐,琳琅满目。

    杨霖在此设宴,款待禁军的高柄和王禀,答谢两人前番助他夺妻。

    请客的还没到,高柄已经带着王禀提前赶到,大喇喇坐在一旁。

    王禀不常来这种地方,闻着弥漫的脂粉香气,竟然也会脸红“高三哥,我们帮了少宰这么点忙,还劳烦他亲自设宴,是不是有些过了。”

    轩室内烧着地龙,高柄脱去大氅,满不在乎地说道“你这是沾了我的光,我和少宰是什么关系,那是过命的交情,你知道的吧”

    王禀没好气地说道“知道,校场把你打了一顿,一个月没下床嘛,这是东京汴梁都知道。”

    高柄老脸一红,笑骂道“那叫不打不相识,后来我跟着少宰,平定江南方腊,方腊是什么人那可是百年不出一个的逆贼,头上反骨已经长出角来了。

    若非我与少宰联手,但凡少一个,都绝难将此贼扑灭。”

    王禀懒得搭理他,不一会门被推开,杨霖懒洋洋的进来,身后跟着的陆谦手里提着一壶酒。

    “坐。”看到两个人都站起身来,杨霖自觉来到上首,坐下之后压了压手,笑道“这一回是我设宴答谢你们,咱么不拘官职,但称兄弟。”

    酒菜早就已经上齐,高柄站起身倒了一杯酒,端到杨霖跟前说道“少宰,前番送聘的队伍如此壮观,轰动了汴梁城,不愧是少宰的手笔,下官恭贺少宰抱得美人归。”

    杨霖一饮而尽,笑道“若非有衙内帮忙,再多的聘礼也无处送,来,我给你敬一杯。”

    “使不得、使不得!”高柄笑的眉开眼笑,挥着手推辞。

    王禀在一旁看得咋舌,原来高三哥没有吹牛,他和杨少宰关系当真是不错。

    酒过三巡,杨霖突然停著,笑道“朝廷在西南重新招募兵马,欲取大理三十六夷民,组建一寨军马。然后在西北,以秦凤军为基础,广募羌人、蒙古人、回鹘人建一支重骑兵。”

    王禀神色激动,忍不住打断道“莫不是要对吐蕃用兵”

    杨霖赞许地看了他一眼,果然不愧是未来的名将,一点就透,再看旁边的高衙内

    “衙内,我准备保举去前去报效大宋,你看怎么样”

    高柄如同被踩着尾巴的猫一样,弓着身子跳将起来,吐蕃那里可是连喘气都难的不毛之地。

    “少宰明鉴,我上有老母,不便远行。”

    杨霖撇着嘴道“高太尉府上,奴仆如云,还用不着你在跟前伺候。再说了,你出去建功立业,你爹娘指不定多么高兴呢。”

    高柄苦笑道“实不相瞒,我有痔疮,不能穿重甲骑马。堕了大宋军威,可就罪业深重了,还是留在汴梁做一个禁军指挥使吧。”

    这边百般推辞,旁边的王禀却坐不住了,突然站起身来,抱拳道“少宰,我”

    高柄马上反应过来,搂着他的肩膀道“着哇,少宰,王禀可以去,他弓马娴熟,两百步外箭无虚发,一杆长枪在禁军罕逢敌手。”

    这本来就是杨霖的意思,再好的苗子,待在禁军也能给养废了。

    历史上王禀也是去到西军,才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后来童贯卖了整个京西西路,带兵逃走之后,留下他做副都总管,统领宣抚司兵守太原。

    王禀靠着这些残兵败将,死守太原,久攻不下的宗翰驰赴河南与东路军会合,行至泽州接到宋钦宗割让太原等三镇的消息,即返回受降。

    王禀拒绝接受怯懦圣旨,拒不投降,金兵使用“鹅车”狂攻,糠秕充饥的守城军民舍命抵抗了四个多月,最终粮食耗尽,金兵才攻破城门。

    王禀背负宋太宗的画像突围,身负重伤后投汾河自尽。暴怒的金兵纵马把王禀遗体踏成肉泥,太原也被金兵屠戮一空。

    如今西夏亡了,王禀自然也不能在西北的战场磨炼成长,杨霖有意调他到西北准备讨伐吐蕃。

    金朝已经提前立国,杨霖也慢慢开始了自己的部署,一些有机会独当一面的将才,必须到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历练了。

    若是等到胡马南下,在炼狱一般的修罗战场临场练兵,不知道要做多少的牺牲,才能换来几个名将。

    王禀、宗泽、韩世忠、方七佛这些自己发掘或者史书留名的将才,都被他慢慢安插到了边关,并给他们尽可能优渥的待遇。

    杨霖心中暗笑,自己刚才故意说是让高衙内去,本就是引出这个话头。

    没想到王禀自己站了出来,果然不愧是马帅王禀。

    可惜的是,这样的虎将,也被施耐庵那厮在水浒里丑化成了抢夺战功、谗言惑主的奸臣。

    “王禀,你若是想去,本官也愿意在官家面前保举你。不过此去西北,还须得靠自己的真本事,杀出一个功名来才好。”

    “末将必不负少宰举荐之恩!”

    s这段不要钱九月超额完成预期,距离精品还差三百个,兄弟们订阅哈,马上成功啦




第二百八十一章 遍地胡草起汉风
    好好的一场欢宴,硬是喝成了送别酒。

    傍晚时分,三个人勾肩搭背出了摘星楼,骑马来到杨霖的府上。

    一脚踢开校场的府库,给王禀凑齐了一身行头,身上是雁翎甲,腰中别的是长倭刀,背上挂着鹿角弓,胯下一匹通体漆黑的大宛良驹。

    自古将军的行头,以甲最贵,马次之,这一身上下都是极品,凭王禀的家世,估计要倾家荡产才能凑齐,把高衙内眼馋地恨不得自己也去西北重骑营里当兵了。

    王禀脸色涨红,想要推辞吧实则是舍不得,无故生受又有些不好意思。

    杨霖长叹一声,笑道:“走吧,回去跟爹娘兄弟多亲近亲近,本官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接下来的事要靠你自己。”

    王禀敏于行讷于言,想要说些感谢的话,也不知道怎么说,干脆双手抱拳,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就走。

    高柄在他身后,害怕杨霖怪罪,故意板着脸骂道:“真是个木头疙瘩,少宰你别介意,这人就这样,有什么好处都记在心里,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

    杨霖拍着他的肩膀,咧嘴一笑,背着手离开了冷冰冰的校场。

    他只负责把这些人送到边关,至于他们混成什么样,杨霖决心不再插手。

    宗泽有统筹全局,独当一面的本事,就给他放到局势最复杂的河间府,在那里知府的权利无限大,因为河北诸路直面契丹,朝廷一般放任不管,全靠当地的地方官和士绅组织民兵、义兵来抵抗契丹。

    当初契丹凶残的时候,朝中士大夫们甚至想着把黄河引过去,淹出一片沼泽汪洋来,阻挡契丹铁骑南下。

    更匪夷所思的是,这事竟然真的着手了,把河北诸路百万百姓的生命视若草芥,不是读书人干不出这种事来

    也难怪后来的北地汉儿,视大宋如仇寇,所谓的“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不过是诗人的美丽幻想而已

    宗泽在靖康之难之后,临危受命,到前线的磁州任知府。受命当日就独自骑马上路,随从的只有十几名老弱士卒。

    磁州经过金兵蹂躏之后,百姓逃亡,仓库空虚。宗泽到达之后,修缮城墙,疏浚隍池,整治器械,招募义勇。

    很短的时间就屯精兵二万人,朝中诸公和宋钦宗这才知道他的本事,任命他为河北义兵都总管。

    金兵分路南下,分遣数千骑兵进攻磁州。宗泽披甲、操戈登城指挥战斗,粉碎了金人的攻势后,主动开城追击,斩杀数百女真鞑子,是开战以来宋军第一次战胜金兵

    如今派他去河间府,是杨霖慎重考虑过的,他接触过宗泽不止一次,确信其完全具有让人信任的能力。

    而王禀则不同,他是一个虎将,送去和吐蕃人厮杀一回,应该能真正的成长起来,将来就是大宋攻城略地的先锋大将。

    更别提西军的老**韩世忠了,那厮看上去粗犷,实际上精的跟猴一样,胆子又大,本事又强,只要生逢乱世,就是没有自己扶持,他也能乘势而起,就是多受些磨难罢了。

    吐蕃,就是最后一块磨刀石——

    西北夏州城,寒风凛冽,城门口立着几个昂扬大汉。

    在人群中,还有一个小黑胖子,被人簇拥在中间,可谓是鸡立鹤群一般。

    韩世忠眼力最好,举手遮阳,看向远处道:“好像是来了。”

    宋江赶紧上前一步,果然大地稍有震颤,不一会如风般迅捷的几百骑士来到城前。

    这些人都是蒙古克烈部的战士,在他们后面,便是如今的克烈禄汗,受秦陇制置使宋江的邀请,前来夏州相会。

    宋江给足了他们面子,亲自出迎不说,还搞了一群花里胡哨的表演队伍。

    乌央乌央一群的鼓乐手,吹拉弹唱,还有许多花钱招募的老百姓,乱扭乱跳,那场面直如地狱门大开,群魔来乱舞。

    就连他的心腹花荣,都有些看不下去拽着呼延通,嘀嘀咕咕道:“俺那哥哥,想学人家少宰的本事,没想到弄出这么一景来,这不是献丑来了么真他娘的丢人。”

    克烈禄汗下马之后,大笑着上前,握住宋江的手,用简单的汉语寒暄几句,便跟着他进到夏州城。

    城内的党项诸羌,被杨霖来了一个分化离间,现在已经失去了团结起来的能力。

    分散的羌人,当然是无力和朝廷抗衡的,慢慢地融入到汉人的官僚体系中。

    再加上此地的官员,受杨霖和宋江的教条约束,对待各族都是一视同仁,更加速了当地的汉化。

    进到城内,夏州城虽然是边陲之地,却也是西夏兴起之地,几代的经营之下,颇有些富贵气象。

    再加上西域商路畅通,更是让这里有些繁华,虽然是隆冬之际,也有不少的行人。

    宋江挽着克烈禄汗,进到大堂内,顿时一股热气袭来。

    克烈禄汗带来的蒙古人大惊,在冬天也有这般暖室,莫不是要把人舒服死?

    精致的各色菜品,一一端上,今天宋江的用意很简单,要让这个克烈禄汗,见识到大宋的富贵气象。

    克烈部没有实力南下,想要参与这无边的富贵,就要和大宋望来亲密才行。

    临行之际,少宰吩咐要和克烈部搞好关系,宋江来了之后才懂得是什么意思。

    克烈部有最好的战士,而自己这里,需要的就是这些战士。

    三言两语下来,宋江就让克烈禄汗如沐春风,十分喜欢这个黑黝黝的大宋高官。

    酒至半酣,宋江一拍手,盈盈起舞的羌人少女徐徐退下,宋江站起来说道:“西北乃是百族汇居之地,克烈部永远是大宋和汉人的朋友,我们准备在夏州,建立一座教堂,克烈人可以随时来此地朝拜。”

    克烈部是信基督教的,也难为宋江能搞清楚什么是教堂,草原上跟本没法建教堂,毕竟你得随时迁徙。

    在场的克烈人经过翻译,都面带喜色,信了几辈子的耶稣,还没见过教堂,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遗憾。

    韩世忠心里暗道一声这黒厮厉害,如此一来克烈人和大宋的关系无疑更进一步。

    而且教堂设立在夏州城,控制起来易如反掌,有朝一日真的起了冲突,他们克烈部的人会为谁而战,还真说不好。

    克烈禄汗站起身来,丝毫没有想到过这其中的厉害,心悦诚服地说道:“我们克烈部,愿意出钱、出力、出人。”

    宋江赶紧摆手,说道:“这是大宋的事,岂敢让你们破费,我们宋人也有不少信教的。”

    黒厮十分慷慨,因为他早就请示了杨霖,后者毫不犹豫地决定自掏腰包。

    甚至不通过朝廷,不要朝廷出钱,万岁营通过各种权力敛取了无尽的钱财,是时候反哺这个内忧外患的王朝了。毕竟杨霖不想像土财主一样,把钱埋到地里,传给子孙后代。

    而且几个市舶司,眼红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如果不是他拿出几百万贯买通赵佶,早就被人惦记上了。

    赵佶也不傻,给了那群士大夫,他们上供自己的,不如杨霖十分之一多。广州市舶司就是证明

    大宋的士大夫公卿们,吃相着实难看,光看他们奢靡的生活便可以知晓他们是多么的“肥”。这些人风流富丽的背后,便是北宋穷苦大众水深火热的根由,有宋一朝是农民造反最多、最频繁的朝代。

    酒席还在继续,谁都没有注意到,在克烈部的人群中,禄汗的弟弟忽儿札脸色难看。

    他站起身来,趁着没人注意,迈步走出大堂,冷风拂面,忽儿札总算舒了口气。

    上天赐下寒冬,宋人的大堂内却逆天地温热,让他十分不舒服。

    更让他不舒服的,是大哥对于宋人毫无防备,什么狗屁友情,两个部落之间的友情都是靠利益拴着,大宋和克烈部刚刚通商,以前隔着西夏根本没有任何交流,何来交好之说。

    一旦教堂建成,到了冬季时候,本就闲着的克烈族人势必会纷纷来到夏州朝拜。
1...105106107108109...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