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日日生

    杨霖点了点头,凝声道:“今日入门,为师且问你们,你们为何读书?”

    吴敏反应最快,眼珠瞪得溜圆,朗声道:“回恩师,读书是为了学圣人之道,报效朝廷。”

    宇文虚中大为同意,跟着说道:“读书则修身养性,入仕才能治国平天下。”

    “子厚先生有云:读书乃是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蔡绦很赞同师兄们的看法,大声附和道。

    杨霖摆了摆手,站起身来,背着手笑道:“依我看来,读书就是为了超凡入圣。”

    几个弟子再次听到这个观点,都十分激动,抻着脖子等待杨霖继续说。

    自己这些人,也可以成为圣人?

    前些日子,在太学讲坛,杨霖的一句“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恪守本心,人人皆可成为圣人。”

    就如同是朝平静的湖面上丢了一块巨石,激起滔天巨浪。

    蔡绦站起来,往前倾斜了下身子,脸上带着激动到的血红色,问道:“恩师,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该如何成圣?”

    杨霖笑道:“我有四句话送给你们,了悟之后,方为杨氏门人。”

    说完他走到墙边,提笔写道:“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梅道长若有所悟,摇了摇拂尘,叹道:“师叔祖他儒道精深,已经融会贯通了,果然大道之巅,乃是相通的么?”

    杨霖写完,笑着说道:“从此之后,你们每日不必去太学了,便到昭德坊内读书钻研,我得空便来讲课。”

    蔡绦还好,其他几个人都面带难色,若是不能在太学考试中评优,如何可以入仕?但是既然恩师有命,说不得也得咬牙答应下来。

    杨霖看出众弟子的犹疑,笑道:“太学那边,自有为师去说,你们不用管。你们家在外地的,可以住到昭德坊外院,我找人给你们收拾几间院子。只不过我可说好了,这外院不少的武人,你们不得轻慢他们,须得以礼相待。”

    现在的文人鄙视武官,几乎是从骨子里刻上的,杨霖得想办法从自己的弟子开始改正。

    杨霖吩咐一声,让杨三带着他们,来到外院,只见这里浑似一个闹市一般。

    在杨霖昭德坊的外院,汇集了各种人才,自己弃官从医的外甥许叔微也被他拉了过来,还有他的那些朋友

    这些人涵盖了数学家、地质学家、木工、铁匠、兽医也不知道为什么能臭味相投,相互结交。

    汴梁房子贵,有这样的好事从天而降,谁都不会拒绝,只有许叔微颇有微词,他本来打算回乡结庐而居,研究医术的。

    杨霖只用了一句话,就让这个辞官学医的刺头乖乖留下:你自己买得起这么多药材研究么?

    吴敏暗暗咋舌,自己恩师的家中,可真是什么人都有啊。

    看到收拾出来的院子,全都是干净整洁,而却家具什么都是名贵木材,让这几个书生开了眼界。

    外院如此,内院得是什么样子?——

    昭德坊内院,杨霖往软塌上一躺,长舒一口气道:“端着老师的架子可真他娘的累。”

    旁边的殷浅浅奉上茶水,抿嘴直笑:“大郎,以后端着架子的日子还长呢,真不知道你正经起来是什么模样,下次我扮作男儿,去旁听可以么?”

    茶水里调了蜂蜜,微微发烫,让说了一天话的杨霖喝了润润嗓子。

    杨霖坐在床榻上,喝着热烫茶水舒服地吐口气:“照我说也就开始辛苦点,装着装着,就习惯了。促狭小淫1妇,你扮成学生凑什么热闹,咦”

    一个大胆的想法浮现在杨霖脑中,眯着眼在殷浅浅玲珑身姿上,来回打量起来。




第二百八十七章 身体力行为施教
    汴梁城外,杨霖带着五个弟子,还有自己府上养的一群杂学家,甚至包括兽医专家,一起跋山涉水来到一处石灰坊。

    石灰坊在大江对面一处僻静山谷中,一方面免得锻烧石灰时的浓烟影响周围居民,另一方面也便于伐木烧炭和开采石灰石。

    圆锥形石灰窖上,烟囱都封着,只露出一个小孔冒出浓烟。

    几名石灰匠不认得他们,但是看这些人前簇后拥,侍卫开道,便知道是贵人,纷纷站在窖旁远远看着他们。

    吴敏、蔡绦等人也都很是费解,恩师不给自己讲课,带自己来这种地方做什么?

    反倒是许叔微又来了兴致,大声给同伴讲解石灰可以入药:“若五月采蘩缕、葛叶、鹿活草、槲叶、芍药、青蒿叶,合石灰捣为团如鸡卵,暴晒而干,可以疗疮生肌。”

    众人兴致乏乏,此地的烟味很大,窑中烧出的坯料还在散发热气,灰扑扑有股呛人味。

    杨霖却回过头来,问道:“刀箭创伤可以医治么?”

    许叔微一看有人捧场,大喜,抖擞精神道:“当然可以。”

    杨霖留了一个心眼,继续带人往里钻,不一会石灰坊的主人闻讯赶到,搓着手唯唯诺诺不敢上前。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让他们在道路两旁起哄还行,单独面见这么大的官,难免有些缩手缩脚。

    杨霖伸手一招,掌柜的笑吟吟地点头哈腰,道:“小民拜见少宰。”

    杨霖笑道:“我们今日,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来参观一下你这作坊。掌柜的若有得空,可否带我们四处看看?”

    一听杨霖这么客气,掌柜的差点泪奔,带着众人进了窑内。

    一边走,一边讲解道:“工匠从山里开出石灰石,放在窑里,铺一层木炭,再铺一层石灰石,堆到七八层然后封窑锻烧,出来就是石灰。”

    逛了一圈之后,众人跟着杨霖来到一个空地,杨霖找了块石头,就势一坐。

    周围的人也不再顾及形象,纷纷跟他坐下,将杨霖围在中间。

    拿起一块还未煅烧的石头,左手是已经冷却的石灰,杨霖对着众人道:“你们看,这石头原本坚硬无比,烧制成石灰却可以粉饰墙壁。你们想过其中的道理没有?为什么普普通通的石头,封窑锻烧能变成石灰这种用处很大的东西,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么?”

    众人拨浪鼓一般,纷纷摇头。

    杨霖接着说道:“格物致知,当钻研探讨,若是你们了解了其中的秘密,是不是可以举一反三,把更多的看似无用的东西,化腐朽为神奇。

    世事洞明皆学问,圣人出世之前,世上本没有论语。诸多经典也未面世,但是当时百家齐放,诸子争鸣,圣贤频出。

    我辈读书之人,就是应该从书中走出来,而不是走进书本,做一个啃书死记硬背的老书虫,掉书袋,百无一用说的就是这等书生。”

    吴敏等人似懂非懂,一些杂学家已经拍着大腿叫好,这番话简直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杨霖继续说道:“圣人著书立言,是要教会我们行事准则和道理,而不是规划好你行事的道路。整日里研究论语、中庸,难道你还能超越孔孟?他们已经为后人留下了自己的学术,需要的是后人发扬光大。

    你把圣人参悟通透了,你成了孔孟老庄,又有何用?

    我们已经有了孔夫子,不需要第二个,我们需要的是新的圣人。

    若是有人能寻出类似把石头做成石灰这样的途径,造福万民,那么他就是新的圣人。”

    会开高次方幂的数学大拿贾宪,喝了假酒一样,站起来大声叫好,吓了旁边的好友许叔微一跳。

    看到众人都向自己看来,贾宪面皮羞赧,挠头道:“少宰金玉良言,让我忍不住叫好,诸位勿怪。”

    许叔微拽了拽他的袖子,示意他赶紧坐下,不要再丢人现眼了。

    贾宪没有理由不激动,杨霖的话给了这个不被人理解的数学家以莫大的鼓舞。而且人家杨少宰不是说说而已,已经许诺了给他新书做序,并且印刷发行。

    一派学说,能不能流传下去,自己毕生所为,会不会全打了水漂,百年之后能不能人过留名。

    这一切,都归结于能不能著书,否则收个小徒口耳相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断绝了。而且每个人悟性有限,收到的徒弟未必有这方面的天赋,中国古代很多的学术研究,就是这样失传的。

    贾宪虽然被看得十分不自在,还是对着杨霖深深抱拳,后者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让贾宪激动不已。

    杨霖看向几个学生,发现它们全都是若有所思,甚至是眉头紧皱。

    自己恩师的话,和以往接受的灌输不甚相同,人人皆可成圣竟然不是从圣人文章学出来的么?

    不过仔细一想也确实有些道理,自从圣人立书之后,未听闻哪个大儒能够成圣。

    众人坐在山谷里,渐渐有些寒冷,杨霖便大声道:“今日便到这里,咱们回去吧。”

    没事带着他们出来逛逛,也算是给这些书呆子们锻炼下身体了,在讲坛上、书房内给这些人讲大道理完全讲不通,就得深入实地,一点点地扭转这些人根深蒂固的看法,让他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脚踏实地,学会言之有物。

    几个书呆子和一群杂学家,全都有些体力不支,他们不是杨霖,没有天天八段锦、五行拳、参茸汤、海**ian伺候。

    杨霖也没想一口吃个胖子,朗声道:“今天就到这里,明日我们继续。”

    众人一听,叫苦连天,吴敏蔡绦等人不敢哀叹,但是也面带忧色。

    杨霖轻笑一声,笑骂道:“你们这些劣货,再不动动,皮都生锈长毛了。明日不用钻山,我们去织布坊看看。”

    现在从江南尤其是苏州那边,传来一种水力纺织车,是后世公认的机器做工的开始。

    众人一听是在汴梁城内活动,顿时转忧为喜,跟着杨霖慢慢走出了深山。

    杨霖放慢了脚步,故意走在最后面,看着他们的背影,眼中抹过一道欣慰和自豪。



第二百八十八章 再闻金人势力增
    内侍省,一个安静地屋子里头,只有梁师成、李邦彦、高俅三人。

    往日里最喜欢粘着梁师成的王黼,现在还在西南跟土司老爷们缠斗,屋内的气氛有些沉闷。

    “伐燕大计,是我们的一个机会,若是再错失此等机会,只怕我们永远都要被蔡京压着一头。”梁师成难得有些狠厉之色,在他脸上一直都是云淡风轻,就算是面对赵佶也从未失色。

    如今被搞成这副模样,实在出乎他的预料,放在七八年前,梁师成风头正炙,大宋隐相之名慢慢传开,谁会相信扬州的一个知府、一个士子,能把他逼到这个地步。

    “你们倒是说句话啊?”看着高俅、李邦彦泥塑菩萨一样,低着头不说话,梁师成恨恨一锤大腿,逼问道。

    高俅乃是枢密使,虽然权力被蔡卞分去大半,也算是西府重臣,叹了口气说道:“恩府,若是伐燕,没有蔡京和杨霖的支持,我们的胜算不大。

    如今杨霖把持着市舶司和西北商税,蔡京操控盐引、茶引,他们一起变着法把钱弄到自己把控的衙门内,除了给官家的内府,剩下的则刚开维持开支。

    再说军队,禁军伐辽,只怕是力有不逮,别看辽人在东北损兵折将,前几年河北兵乱,他们一口气打到了山东劫掠一番扬长而去,禁军并不是他们的对手。

    童贯的胜捷军,兵微将寡,唯有西军可堪一战,现在被杨霖攥在手里,派去了个宋江,只怕是西府下令,都不如杨霖的密信好用。

    我们此时若是贸然伐燕,一旦失败,官家定不轻饶。”

    李邦彦赶紧附和道:“高太尉所言大有道理,对付蔡京我们须得从长计议。”

    半晌之后,梁师成才叹息一声,说道:“杨霖那厮在做什么?”

    李邦彦正巧听到些消息,回道:“那杨霖每日带着几个学生,还有一群闲散百姓,到处游玩乱逛。”

    “我累了,你们都出去吧。”

    两个人起身,慢慢退出了屋内,出门之后,高俅和李邦彦对视一眼,极有默契地转身离开。

    两个人都心知肚明,大宋权势第一的隐相梁师成,风光已然不再。

    靠着庞大的底蕴,他尚能撑一段时间,不过再过几年,这无边的权势早晚被蔡京和那个杨霖瓜分干净——

    昭德坊院子内,杨霖端着为人师表的架子,背着手训斥几个徒弟。

    这几天跑下来,杨霖带他们深入到各个工坊,观看平日里衣食住行用度的由来。

    “读死书,死读书都是不可取的,等过完元旦,我再带你们去田地里,看农人是怎么种植庄稼的。你们一个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走不了几步路便叫苦连天。

    圣人当初,哪一个是闷坐家中读书读出来的,孔圣人周游列国,要是你们这种体魄,走到半路就累死了。”

    五个徒弟眼巴巴看着自己的恩师,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一天不停也面不红气不喘。

    昏惨惨的天空上乌云堆积,不一会忽然飘下大雪,杨霖带着他们来到自己的书斋。

    本来还半死不活的吴敏、宇文虚中、袁庭植、马扩四个货,顿时眼前一亮。

    “恩师!这是官家的笔迹?俊逸,俊逸啊。”

    马扩眼一瞪,鬼叫道:“王公真迹?!这是书圣的手帖啊。”

    只有蔡绦是有见识的,他爹蔡京的收藏,不比这里少。

    杨霖眉毛一动,拍了拍桌子,道:“通通闭嘴。”

    四个人眼神一汇,老老实实坐到单独的座位上。

    杨霖继续教训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你们将来要做官,要造福一方百姓,却什么都不懂,满嘴的仁义道德,未必能让治内的盗贼收手;一手锦绣文章,也不足以让百姓填饱肚子。眼要放低,手要抬高,才是本门学问的菁华所在。”

    这些学生中,蔡绦虽然是蔡京的儿子,却没有什么架子,和几个师兄相处的颇为融洽。他放着自己老子不学,跑来做杨霖的学生,就是看到了一些杨少宰的与众不同。

    宇文虚中最崇尚杨霖,是真的以他为师,努力地去接受学习恩师的教诲。

    至于马扩,这小子鬼头鬼脑的,很喜欢思考。杨霖的每一句话,他都会去想,去记录,然后自习琢磨。
1...108109110111112...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