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第一状元郎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日日生

    少女如此窘迫,见到杨霖,羞的直欲钻到地缝里。双手绞着腰间的襦裙,豆大的泪珠不住地落下。

    她的太爷争气,留下了一点薄产,儿女都养得白润,谁知道后来家中双亲患病,花光了积蓄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外债。

    今日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蒙天眷顾抽到些田产,无奈囊中羞涩,苦苦哀求容她回去借一些,官差只是不肯。

    杨霖一伸手,身后的吕望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解开钱囊递了上来。

    吕望的钱囊鼓鼓的,他虽然花的多,俸禄着实不低。

    杨霖数出半贯,笑着道“这位姑娘和我有些交情,我先垫付给她,你们给她办地契吧。”

    说完转身就走,只留给农家少女一个背影,引得她泪眼婆娑,偷瞧了两眼。

    杨霖刚走,官差们的态度瞬间好了起来,围着她陪笑道“这位姑娘怎么说的,您认识少宰怎么不早说啊,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小人正是有眼不识金镶玉,这是您的地契,姑娘拿好了。”




第二百三十章 北宋的科学家们(第五更,为liveaben加更2/18)
    青天白日,朗朗乾坤。

    一个农家小院内,懒洋洋地趴着一只黑猫,隔壁的小丫头悄悄溜进院里的灶房找吃的。

    黑猫眯着眼看了她一下,随即又闭上,一脸的漠然。

    猫有猫的骄傲,看家是不可能看家的,哪怕这个家最宝贝的东西,正在被偷。

    小丫头摸了半个窝头,正想离开,忽听蓝布门帘外一阵窸窣,她悄悄掀开一角,却见一名身材高大、穿着贵气的青年男子与蓉姐姐黏在一块,两人磨磨蹭蹭,也不怕热。

    这个男子生得一张白净面皮,丹凤眼、挺鼻梁,双眉斜飞入鬓,比起附近村寨的黝黑男人,不知好看了多少倍,瞧得小丫头心口突突直跳,不知怎么忽然酸刺起来,益发觉得窝头难以下咽。

    蓉姐姐双颊红扑扑的,眼角直要滴出水来,比平时还要美上几倍。

    “你叫什么名字”男子的声音极有磁力,让偷窝头的小贱丫心里砰砰地跳。

    她很想马上逃离这里,因为随时都有被发现的危险,但是却怎么都迈不动腿。

    “别,别呢!好…好羞人,少宰恩公,奴奴名字叫刘蓉娘,爹娘都是叫我蓉蓉。”

    “蓉蓉不愧是做惯庄稼的,身子好结实,好弹。”

    蓉娘有些恼意,恨恨地道“你别看不起弄庄稼的,在这儿,都说我比汴梁的大户千金还漂亮呢!”

    不一会,蓉蓉姐的两个好看的脚丫就被举了起来,小贱丫黄鼠狼一般,爬了出去,倚在一棵树上呼呼喘着气,恨恨地咬了口窝头,硬巴巴的窝头,咯掉了她一颗牙。

    疼的她龇牙咧嘴,小贱丫不知怎地,捧着往日香甜的窝头,一点都有食欲。

    她撒开脚丫,跑到张大户的田里,跟刘老汉唧唧喳喳说了些话。

    刘老汉扔下锄头,快步跑回家里。

    灶厨里,刘老汉看着眼前一幕,目呲欲裂举起棍子砸了下来。

    杨霖内外兼修,已经两年,道家精妙之处,就在于让人耳聪目明身手敏捷。

    抬手抓住木棍,还不忘抓起衣服盖住身下的女孩身子,女孩早就死的心思都有了,把头埋在地上,装起了鸵鸟。

    “你这畜生,我杀了你。”

    杨霖稍觉有些狼狈,振衣道“你就是蓉娘的爹吧,我不日派人来迎她进汴梁城,我走之后你不许打她,知道了么”

    刘老汉愣在原地,眼睁睁开着这个锦衣青年逃离自己的小院,没走出多远,附近突然出现一些军汉,牵出马来簇拥着他离开。

    当天夜里,刘老汉喝了很多酒,他媳妇则忙着剪布做了身衣裳,第二天来了一辆马车,这里是开封城郊,村民也都是见多识广的,可是没有人见过这么好看的马和这么豪奢的马车。

    刘蓉娘双颊晕红,她还没有到谈婚论嫁的年纪,坐到了几次在梦里出现的富丽马车内,脑子里晕陶陶的,不知道在想什么。

    ---

    昭德坊内,杨霖漫步而行,身后跟着他的外甥许叔微。

    杨家传到杨通,差点绝了后,亲戚很少没有宗族,是很大的缺陷。

    在这个时代,宗族对一个人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他也就格外重视娘家的这些亲戚。

    许叔微挑着一些简单的药理,给杨霖讲解,照样听得他云山雾罩的。

    许叔微能够辞官钻研医术,说实话杨霖还是挺佩服的,这个时代的人平均寿命那么短,就是因为得个病动辄就要死人。

    要是真能有所建树,于国于民都是十分有用。

    杨霖突然发问道“你钻研医术这么久,可曾有医书写就”

    许叔微脸一红,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骄傲道“只写了《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三本。”

    杨霖点了点头,丝毫不知道这三本书在伤寒治疗中医史上的意义。他虽然比许叔微年轻不少,但是身为长辈,还是端着架子道“既然弃官从医,就要好生钻研,多多著书,干出点成绩来才好、如若不然,徒为人所耻笑。”

    许叔微连声称是,虚心受教。

    伤寒是古代最常见的病症,往往会夺去染上此病人的性命,大宋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少劳动力。

    杨霖有心和蔡京商议一番,在各地兴建一些官办医馆,保证穷人也能看病。

    蔡京对此一向比较热衷,应该也不会反对,许叔微见他沉默不语,还以为小堂舅对医术兴趣乏乏,便随口说些自己知道的趣事。

    杨霖有一搭没一搭地接话,直到他说起自己还认识一个研究算数的,杨霖顿时来了兴趣。

    “改天叫道我府上来一见。”

    许叔微笑道“我们约好了晚上去樊楼,给小甥接风洗尘,堂舅要见他,现在就可以。”

    果然科学家的朋友,都是科学家,这也叫物以类聚吧。

    ---

    贾宪递上门贴后,便局促不安地在门外转着圈子,杨府的门子也懒得请他进门房歇腿。

    许叔微风风火火地跑了出来,一见他便大老远地打招呼,“贾宪,你怎么才来,我堂舅都等不及了。”

    “少宰何等样人,不回府净面换衣,我敢来么。”贾宪整襟施礼,一句话还未说完,便被许叔微拖着进了府门。

    “别来这套虚礼了,你再不来,我都没法交代了。”

    昭德坊宽大深邃,贾宪不知走了多久,腿都酸了,穿庭过院,向右折过一间月亮门,绕过花畦、假山,迎面又是一处香阁。

    穿房过屋之后,许叔微带着他来到杨霖的书房,是个人进来就会被镇住,贾宪也不例外。

    这书房里除了天子的书画,就是蔡京的,剩下的都是王羲之真迹、颜真卿书法、吴道子的画作。

    “你就是贾宪”杨霖笑着问道。

    “草民正是。”贾宪垂手肃立,心脏乱跳,隐藏在袖子中的双手微微颤抖,眼前人虽年轻,却是他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官。

    打量了一番眼前人,年约四旬,满面风霜,一身青衫已然浆洗发白,看来日子过得不算宽裕。

    杨霖剑眉轻挑,笑道“你身上有没有功名”

    贾宪脸色涨红,“草民终日奔波,无暇专研经史,三考无缘。”

    许叔微在一旁为朋友帮腔“堂舅不知,贾宪是有真才学的。”

    杨霖瞪了他一眼,道“有才学怎地没有功名”

    “少宰所言,草民不敢苟同。”贾宪气恼之下忘了礼数,侃侃而谈,道“数学古已有之,六艺之道,实数成之。河图、洛书开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上古圣贤犹且重之,今之常人岂可以为六艺之末而轻忽!

    数学之用,普天之下,公私之间,不可一日而缺者也!”

    杨霖嘴巴微张,楞了一下,随即笑道“本官没有那个意思,有此眼界,确是当得起有才学三个字。”

    自己对北宋数学历史肤浅的认识,让杨霖有些心虚,生怕错过什么大的数学家,耽误了中华科学的进步,便问道“你既然如此执着,想必有所建树,可曾著书立说”

    在他看来,也就是写了书的,才是厉害的。

    “有是有,可惜就是囊中羞涩,难以出版。”贾宪叹了口气道“少时曾撰《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古集》二卷,如今还有底稿。”

    要是杨霖对数学史有研究,就会知道眼前的穷酸,在这个时代已经发明了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哦改天拿来,我帮你看看,只要有真才实学,本官帮你出钱印刷。”

    贾宪大喜过望,他有些忐忑道“草民斗胆请少宰为拙作作序。”

    一个状元给自己做序,定然是会把影响力和名声扩张到顶峰。

    杨霖点了点头,道“做序好说,知可外甥,你们还有什么朋友,都介绍给我认识认识。我对这些杂学,颇有兴趣。”

    。



第二百三十一章 血流成河的仁政
    段正淳属实是个狠人。

    苍山脚下,尸横遍野,就在这战场上,十几个敌对头人领主,被活生生丢到了焚烧尸体的火堆里。

    本来养尊处优的领主家眷,惨像更是不忍直视,宋军中几个将领,都面带怒意。

    宋江看得目瞪口呆,甚至有一些不忍

    不过少宰有令,除了军权他摸不到,现在大理的一切都听段正淳的。

    他转过头去,才发现王朝立已经闭着眼面朝天,眉头紧蹙似深沟。

    这么多年的隐忍,宗族基业恢复无望,前途渺茫未知,让这个末代大理皇帝,爆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暴戾。

    宋江个王朝立都没有制止他,他们知道段正淳越狠,越有利于将来大宋直接设置州郡,管理新得的这片广袤的国土。

    云贵高原上土司遍布,崇山峻岭之间又不适合大兵团作战,连后世的日本人在云贵吃足了苦头。

    段正淳兴冲冲地走了过来,狞笑道“我还知道一个部落,在佛顶峰下,也是乌蛮三十七寨之一,对高泰明忠心耿耿,我们今夜去血洗佛顶峰!”

    宋江点了点头,大声道“埋锅做饭,吃饱了今晚夜战,他娘的快点杀完,免得本官夜夜难寐,还是回汴梁好。”

    仰着脸苦大仇深的王朝立,不知道是不是听到了一个饭字,突然弯腰剧烈地呕吐起来。

    段正淳冷眼看着,心中稍微有些快意,这些人摆明了利用自己要剿灭大理境内桀骜难驯的领主和部落。

    大宋出兵的目的他已经全部了然于胸了,既然无法改变,不如趁机利用大宋的军队,狠狠地出一口胸中的恶气。

    在苍山上,乌蛮兵的营寨内,高泰明一脸憔悴。

    自己的一家老小,除了逃出来的两个儿子,剩下的都已经被段正淳杀绝了。

    大理白族的望族,西南高家至此几近绝种,更糟糕的是,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加难熬。

    宋军远远地断地涌入大理,两个国家的实力本就不是一个档次,更要命的是现在敌军的统帅是大理的皇帝。

    不但实力碾压,还名正言顺,再过几天苍山上的粮食就不够吃了。

    时云岭昨日突然下雨,这些天宋军越来越凌厉的攻势为之一缓,高泰明大大地松了口气。

    还没等他高兴多久,就传来消息,山下几个忠于自己的部落被清洗一空。

    血流到洱海,染红了大片的湖水,焚烧尸体的烟尘时常飘落下黑色的颗粒。

    军中人心惶惶,他们死乌蛮三十七族的联军,谁都不信任谁。

    现在大家都知道,唯一活命的机会,可能就是拿着高明泰当筹码投降。

    他不但要防备山下的宋军,对自己人也须得加着小心,很难不把自己搞的心力交瘁。

    夜深如墨,高泰明突然叫来自己的家臣魏华廷,把一个黑色的锦囊交给她。

    “国主,这是”

    高泰明叹了口气,道“如今形势比人强,明眼人都看得出,大宋吞并大理已经不可违逆。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在这里螳臂当车,不如早早投降。大宋君臣如果不傻,就知道靠我们高家,肯定比段氏更好控制大理。”

    魏华廷脸上的喜色转瞬即逝,被他巧妙地隐藏了起来,如果高明泰决议投降,他们这些人的性命就可能保住了。

    山下的宋江收到这封投降密信之后,就停止了对苍山的进攻,转而任由段正淳屠戮周遭的土司。

    另外快马加鞭,将此密卷送到汴梁,这种大事他还拿不了主意。

    段正淳和高泰明,谁将作为大宋收复大理的代言人,是需要君臣商议的。

    艮岳内,赵佶兴致颇高,拉着梁师成不知道在聊什么。

    不一会,杨霖奉诏而来,对着皇帝拜了一拜,然后看向梁师成,也笑着行了一礼。

    “杨爱卿,你来的正好,大理传来消息,高明泰想要投降。这下西南的战事,也可以很快平息了。”

    杨霖已经收到了消息,实际上可能比赵佶还要早一些,他心里早有决断。

    朝着皇帝抱了抱拳,杨霖笑道“高泰明想要投降,万万不能答应,否则将来西南必将动乱不断。”

    赵佶和梁师成一起朝他看来问道“何以见得”

    “诚然,高氏对大理的掌控比起段氏更胜一筹,然则如此一来,他们可以很快招降大理各个土司,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西南清剿这些地头蛇。

    陛下,西南各族,聚落而居,侍奉土司,在这土民的眼里,但知有土司、领主、头人,不知有朝廷、大宋和陛下。
1...8182838485...3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