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虽然徐主任说了,整个公社有6个人过线,但公社可是乡级的,下面还有村级的生产队。

    顾骜所在的这个生产队,可是实打实只有顾骜和马风过线了——而同一生产队有200号知青报考了。

    唉,没想到,那套辅导书真的这么厉害连两个刚刚初中毕业半年高中都没上过的人,都能考上大学?

    干!我7月份再来过!反正也就半年了。这次我砸锅卖铁也好,抄书也好,拼了命也要把《数理化自学丛书弄到手!

    说得是,不就是仗着突击应考手头有武林秘籍么!

    考试之前就下血本来问顾骜借书的人,虽然看着来来往往不少,但与总知青人数相比,其实一cd不到,是那些脑子活络思想最开放的一撮。

    而等考试真正结束大概成绩揭晓后,剩下的九成才真正切身领悟到秘笈的重要性。

    他们悲愤怨念着,然后很快有个手头还算宽裕的女知青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从围观人群里冲出去,当众与顾骜交涉:

    顾同学!等一下!既然你都考上了,您那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应该不用了吧,可以卖给我么?我出50块。

    其他人一愣,有几个也纷纷上去,表示愿意高价买。不过他们也只是被稀缺逼出来的从众心里,并没有想成熟。

    马风觉得反正都考上了,卖就卖吧,也好回点本。

    不过顾骜却轻轻一个手势,就制止了他。

    然后顾骜一脸正气地转向那个女知青:同志,我可以卖给你,就原价20块好了。囤积居奇这种投机倒把的事情,我是不做的。

    这可是上百知青当众围观的场合,顾骜怎么会落下这个把柄呢。

    把书卖掉,也好把凝聚在他身上的仇恨值化解转移掉大半吧。

    马风也如梦初醒,以原价把书卖了。

    跟着徐主任办了手续领了表格,顾骜正要往上填,徐主任却拉住了他。

    小顾,刚才有些话,涉及国家机密,我也没敢在外面说。你这次的成绩,好像特别好,应该是全省至少前几十名的!

    顾骜虽然对这个结果有所预料,却依然有些好奇:您怎么知道的?不是没公布分数么?

    但是有个中央某部直属的学校,要提前批加试,具体你看这张临时准考证。反正我就是个转达通知的,也不知道具体考啥。

    如果你愿意的,今天就赶去省城,明天去那儿参加加试。当然如果你放弃,甘心只上清华北大,那就直接填志愿吧。

    徐主任一边说,一边掏出一个刚刚收到的信封。

    顾骜顿时惊了。

    什么叫甘心只上清华?

    以他多了40年的经验,都没听说过国内大学有比清华还牛逼的。

    莫非是直接去外国名校的交流生?那也不可能通过高考后的加试来决定啊。

    他仔细看了一下徐主任手上的临时准考证,个人信息确实都是填的他的,也有省厅的公章,但更多具体情况并没有写。

    那我去省城看一看吧。那个,能开个介绍信么,我好买车票。顾骜如此决断。

    徐主任解释道:不用,靠准考证上的公章,直接可以买车票,你要坐软座都行。

    一旁二脸懵逼的马风,则是高山仰止地看着自己的大佬,再次突破天际。

    第二天,顾骜穿着得体地赶到了省城庐州,按地址找到了地方。

    那加试的面试考场,居然直接就在教育厅里借了个场地,看样子来头果然不小。

    顾骜到的时候,看到等候室里已经有十几个人了,而且桌椅上居然还竖着牌子,男女分开。

    所有人都不了解情况,在那儿交头接耳互相问,然结果只能是二脸懵逼。

    大约九点整,一男一女两个貌似面试官的工作人员出现了。

    两人穿的,都是当时人非常罕见的西装,尤其是那个女面试官,居然还穿着西式的筒裙和蕾丝衬衫,非常吸引那些没见过世面的男生眼球。

    至于顾骜这种见多识广的,那当然是稍微好奇两秒钟,就懒得多看了。

    毕竟是30岁的老女人,全靠装束新颖撑起来,有什么好看的。

    那个女考官大大方方走到讲台上,让大家按考号坐好。

    男考官则确认走廊上没人,然后把教室前后门都反锁。

    女考官清了清嗓子,开始说正题。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韩婷,是外交部办公厅的。同学们,你们能来到这里,都是徽省今年高考考生中,总分前50名的,并且外语的单门成绩也是全省前50的。

    我知道你们都想上清北,但这里还有一个机会,可以跟大家介绍一下——不过请注意,我后面的话都是国家机密,如果你们今天最终决定放弃,出了这扇门也请不要再提起。

    考生们的好奇心立刻被调动了起来。

    韩婷见人心可用,开始忽悠戏肉:今天我代表的招生单位,是北二外外交特招班,但我本人是外交部的。你们这17位候选考生中,今天最终会产生两名男生或者一男一女,最终被我们按提前批录取。其余人,则可以继续按正常志愿填报流程,不会耽误你们上清北

    话刚说到这儿,已经有两个不懂行情的农村考生叫嚷起来:北二外是什么学校?我们只听说过有北大清华。

    这番话引起了好几个考生内心的共鸣,因为一开始的阵仗,和如今听到的学校名头,落差实在是太大了。

    谁也不希望自己明明有实力考清北,却被辣鸡的提前批招走了。

    只是其他人没那么冲动,决定再观望一下。

    这两位同学,你们是不打算听完了么?那你们能保证不对外谈论我刚才的话么?请你们注意,我们发放的准考证上的公章,可不是假的哦。韩婷也不生气,很有涵养地确认道。

    那我们不对外说就是了。那俩考生异口同声答应。

    男考官拿过两张印好的保密承诺书让他们签字。两人这才觉得事态有些严重,扭扭捏捏签了字才走。

    还剩下15个人。




第30章 英翠丝汀
    韩婷微微叹了口气,平静地对剩下的考生解释:

    其实,我们外交部也不希望把委培班放在北二外的。希望大家不要被学校的招牌所迷惑,进而怀疑办学实力。

    我今天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中央文件作证的。大家签了保密承诺之后,我都可以给你们看。

    说罢,韩婷拿出几张红头文件的影印件,让考生们传阅。

    顾骜也看了,几分钟后,大家都大致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个提前批的特招,本来是外交部的需求。

    从50年代起,国内原先有一所外交部直管的专业人才培养学校,叫外交学院。

    但因为十年不可描述期间的摧残,外交学院被废校了,国家的专业外事人才断档非常严重。

    而且国家在浩劫之前培养的那些外交人才,根本没有跟主流西方资本注意国家打交道的经验——72年与美国建交以前,国内的外交人员都是跟社会注意阵营,或者最多跟中立的法国人乃至其他不结盟势力打交道。

    现在国家要转变策略,跟西方进行经济技术交流,建立正常贸易关系,就发现彻底没人可用。哪怕是一些已经干了多年的外交官,本身都有些力不从心。

    外交部有关人员在今年7月,听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在召开,就向邓公上书请求复校。

    邓公不好亲自管事,批复了请同志考虑。(当时事实上分管国u院工作)。

    批示的落款时间是去年11月4号。

    翻篇过来,到今年1月,也就是前两天,国u院正式发文决定:恢复外交学院

    但是要把一所彻底废校的学校重新组织起来,没一两年时间肯定是不可能的。

    外交部又想尽快从恢复高考的优秀考生中立刻选拔人才培养,一番折衷就有了挂在北二外名下的委培班,而负责这几个委培班的35名教职人员,其实是从原来废校的外交学院原班人马借调过来的,所以教学质量绝对有保障。

    本来么,如果为了名声好听一点,哪怕挂在北外名下,也不至于让刚才那两个退场的考生如此抵触。

    只可惜,外交部也有外交部的难处:北外是教育部直属的大学,不归外交口管。只有北二外是外交部下属的,想怎么嫁接就怎么嫁接。

    所有考生了解了这里面的弯弯绕之后,抵触和怀疑情绪也稍稍放松了些。

    虽然学校招牌貌似比较辣鸡,但背后的衙门还是不错的。

    而且按照招生章程,竞争貌似会非常激烈:全国范围内,只招收4个班级,而且是15个人的小班,还严格按照每个班9男6女的比例招。大部分省份,无论人口多少,都是2个名额。

    如果放到后世的21世纪,外交学院每年的高考分数,固然会比清华北大至少低30几分。但这绝对不能代表80年代外交学院的实力——因为90年代起,外交学院就不再包分配了,所以分数才显得不值钱。

    而在包进外交部的80年代,说外交学院录取分远高于清华北大,也是毫不夸张的。只是因为整个学校一年才招60个人,规模太小(每个省每年一般只招1男1女,或者2男),所以公众没怎么注意到这个大学的存在。

    (后世哪怕到了21世纪初,有几所xx海关专科学院,按说是第四批,大专,但分数线都能比浙大高,仅仅比清北低四五十分。靠的就是100包分配进海关。)

    韩婷见士气可用,继续抛出诱饵:所以,大家千万不要担心前途。你们只是在外交学院正式复校之前,暂时借用北二外的招牌。你们在校期间的师资力量,也都是从原外交学院调拨来的。

    你们毕业之后的分配去向,只要在校期间不犯错误不挨处分,将100进入外交部工作。以目前部里的人才空缺,刚毕业就能派驻外使领馆,一年二秘一年一秘两年参赞,都是可以期待的。

    即使国家对你们有别的需求,最差的接收单位,也是外经贸相关部委,或者各大中央直属的进出口总公司。

    这话说完,所有人的眼神都红了起来。

    除了顾骜。

    哇!毕业了100进外交部?

    大使馆的秘书和参赞是多大的官?我不懂啊!

    我也不懂,反正应该很厉害吧,能每天跟外国人打交道的。

    听说资本注意国家已经比我们发达很多了,真想看看。

    一群人窃窃私语,当然最后一句话是非常轻的,不敢让人听到。

    韩婷很满意这个效果。

    现在,请大家按顺序一个个到隔壁面试。

    面试已经过半,顾骜还没被喊到。

    他的内心却早已在盘算。

    他还是挺倾向于要一块牛逼点儿的大学招牌的,北二外这个名字,比起顶级名校当然是挺丢人的,说不定要跟他一辈子。

    而且所谓的包分配进外交部,对其他人或许很有吸引力,对顾骜却没什么用。

    他又不想当官。

    靠公务员这种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稳妥路线,怎么可能做得了大佬。

    对穿越者来说,无论是从商,还是搞科学研究传媒艺术,都是比做官快得多的发达捷径。

    要是81年毕业的时候,国家还不允许大学生自己择业,非得给我塞进外交部,以那时候体制的闭塞程度,应该连辞职都辞不掉吧?

    如果想做生意,那就肯定会犯错误。除非是找白手套难道真要指望马风先帮我出面跑腿么,毕竟是违反纪律的不行!如果真做了官,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还怎么赚钱!

    罢了,到时候问问看,如果自己想去外经贸或者各大进出口总公司,把握大不大。只要不在外交部,混个一年半载辞去公职也方便点。最多没人接受我的档案,从此一辈子丢掉‘国家干部身份’就好了。

    去了外交学院,在认识人脉方面肯定是有好处的

    哪怕到了2010年代,都还有些大学生蝇营狗苟地很担心自己的档案没处挂:会不会丢掉国家干部身份?会不会无法积累公证的从业年限影响评定中高级职称?

    不过,顾骜脑子里却从来没有这根弦。

    他上辈子是在支付宝当码农的。凡是打算一辈子混民企的人,根本不在乎所谓的国家干部身份和国家职称。

    浮云而已。

    要是被韩婷知道,顾骜备考时居然脑子里斗争的是这些,也不知道会不会被气死。

    不一会儿,终于轮到顾骜了。

    他大大方方走进隔壁的办公室,端正坐好。

    韩婷上下打量了他一下,首先印象就很不错。

    顾骜的气质很沉稳大度,至少比其他高考生要成熟很多。而且身材挺拔,1米75以上的个子,穿着也得体。

    脸也还算俊朗。

    而且不是那种小鲜肉式的娘炮帅,而是端方周正的帅,一看就很有气势。

    或许有人会觉得:卧槽!高考提前批的面试,居然还看人长得帅不帅?这不是舞弊吗?

    但还真别说,既然外交学院需要的人才,是将来100进外交部的,挑挑脸还真不算错——这种人将来是要代表国格的,要是长得歪瓜裂枣,岂不是在洋人面前丢中国的脸?

    所以哪怕韩婷就因为顾骜长得帅而录取他,这个道理都是天经地义的。

    或许是因为第一印象好,完美主义心态有些发作,韩婷上来就直接用英语问了,一句中文开场白都没有。

    顾同学,你这次的高考英语成绩我看了,98分,很不错。而且从履历看,你似乎只完成初中学业就下乡了,你是如何学习外语的呢?
1...1920212223...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