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回80当大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浙东匹夫

    不一会儿,包丞丞就到了。

    局长,您找我?

    局长随和地问:钱氧这几份报告的可行性,你怎么看。这厂你应该也熟,当年我就带你去过。

    包处长显然是提前知道陈思聪会上书,所以预习研究过了,了解得挺透彻:我觉得可行性很不错,但有些风险也不能不考虑,具体操作时应该注意回避。

    局长顺势追问:怎么说?

    包处长抖擞精神:制氦机目前有美苏德法四国能造,去掉苏联人不进入西方市场,我国也只能算是第五。因为不了解外国人的技术秘密,我们无法准确评估钱氧新搞的‘膜法制氦’技术究竟是‘填补国内空白’,还是‘国际领先水平’。

    而专利申请是要费用的,把一组新的方法发明妥善保护起来,在西方主流国家,大约需要数万美元的法务成本。一旦申请成功后,每年还有数千美元的年费。

    同时,资本注意国家的专利制度,都是本国保护制,也就是在一个国家申请只在这一个国家受保护。我跟钱氧的同志稍微算了一下,即使只在美法德日这些国家申请,前期法务成本可能是20万美元以后每年交大约3万。

    如果交满20年,未来的总法务开支就是80万。一旦这个技术最终的创汇前景不能远远超过80万美元,部里就存在外汇亏空的风险。

    局长皱了皱眉,在心中盘算几秒,问道:目前卖给纪念堂那套制氦机,售价是多少?

    包丞丞中肯地答道:那个才卖了200多万,人民币。不过这价格作不了数的,不但研发成本一点都没摊销进去,连人工管理都没算,基本上就是个材料钱——

    这种工程,都是半卖半捐没人敢赚钱的。如果国内会有平等的单位,在商言商想买,我觉得卖五六百万人民币没问题。

    (:这个行业离生活比较远,大家对价格不容易有概念。我举个例子,80年代杭州这边市级医院如果自配小型制氧站,大约是40万人民币一套。能耗很不划算,制氧量也就够医院自己用,好在还能同时提供医院需要的液氮。

    如果是钢铁厂要吹氧,至少几百万。制氦机同等规模比制氧再贵上十倍,空气分离类设备大致就是这个价位。)

    中型制氦机六百万人民币一台,如果按照黑市汇率算,也就70万美元。按照25毛利,至少要卖出4套,才能做到人民币结算不赔净创汇300万美元。

    局长心中暗暗算了一番,不过并没有说出来。

    如今为了国家颜面,官方的强制结汇汇率是很高的,1美元还换不到2块人民币。

    但外国人是绝对不会按这个汇率来换的,实际黑市上的汇率大约在1比8~10之间波动。

    小包,有没想过风险回避的法子?局长皱着眉问。

    包处长肾上腺素分泌微微提升,吸了口气,说道:办法倒是有,就是不知道政策上

    先说来听听。局长很有魄力地鼓励。

    就是先派人去香江,找找看有没有提供国际法务代理的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代理公司,让他们风险代理——

    先把申请工作做起来,咱只给很少一部分预付款。只要确认我们的技术确有先进性,可以授予专利权,那么后续的法务费用,就暂时由他们垫付承担,我们不掏钱。

    同时,可以把寻求技术买家和海外客户的联络工作也分包出去,只要未来我们的技术实现了出口,我们在销售额里分给代理公司一定比例。这样我们卖得越多,代理公司赚到的钱也越多,有些财大气粗又有眼光的代理商就愿意接了。

    局长沉吟了一会儿:那你看到过的同类案例风险代理会收到多高的比例?

    我见过要未来销售额的25的,或者直接技术授权费的50。

    局长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就相当于,按照这种方案,最终部里确实有可能一开始几乎不花本钱不承担风险。但未来如果真的大卖,每卖出四套设备,就有一套的钱是全部给香江代理公司的。

    对产品和技术没信心,又想做无本生意,就是这个代价。

    如果顾骜此刻在场,他一定会觉得匪夷所思:国家在外汇方面,居然会穷得连律师费/代理费的风险都不愿意承担?

    这种后世技术人员无法想象的困难,在如今却是实打实的患得患失。

    可惜,即使顾骜在场,他也没有20万美元,想亲自承担这个风险都不可能。

    就算有钱,技术也不是完全由他提供的——他只是给了核心的点子和努力方向,真正落地还是靠老爹厂子里那么多技术人员埋头苦干了一两年取得的,他根本没有立场去自己据此牟利。

    还是这个办法稳妥一点,至少卖不出去,也不会先在律师费上赔外汇真卖出去了,无非以后少赚点。

    局长思之再三,也是没办法,只能上会请部长定夺再问问中央这方面的政策。

    涉及出口的境外知识产权问题,如今大家都是两眼一抹黑,连伟人提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种提法,都还要过两三个月才正式宣布呢。

    外汇如此紧张的时期,没赚钱之前先花美元,那是万万不敢的。

    几天之后,一机部也不知上下请示了多少回,最后听说甚至把方案捅到最上面了,还是最上层有魄力,终于定了下来。

    局长连忙第一时间把包丞丞找来:

    小包,这个事情就交给你去办——装备出口,给风险代理的比例,不能超过销售额的20。直接对外收取技术授权费的,代理费不超过35。能谈得更低,就给你记功。

    这次就特事特办,如果效果好,未来再摸索别的合作方式。你需要什么资源什么配合,现在和我说。

    我带几个平时搭档的工作人员就行,另外,带个外交部转来的实习生,可以么?

    实习生?为什么非要实习生。局长内心,是很排斥这种不稳妥的安排的。

    包丞丞也是没有别的选择,于是解释道:那位实习生叫顾骜,他本身就是钱氧的技术干部子弟制氦机研发过程中,作出了不少技术贡献。

    我想有个技术方面比较懂的人员,也有利于谈判——不然我很难跟那些香江律师吹嘘这个技术多么有前途多么值得他们风险代理

    局里还来了这么能干的实习生?小宋,把他的资料履历调给我看看。局长前半句还是在跟包丞丞交谈,后半句就转向了自己的秘书。

    这一看不要紧,关于顾骜的很多光辉业绩瞬间就铺陈了开来。

    原来就是给‘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供稿的啊,难得。本以为是个哲学人才,没想到搞技术也有一手,这是真没想到。

    局长的惊诧,溢于言表。

    而且在校表现也不错,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很精准嘛。无论是当初越南跟柬埔寨战争的扩大化进程还是如今我军进攻,都推演得像模像样

    看完顾骜的全部在校表现,局长决定多给他一些机会。

    小包,那这次你就先带他去香江,如果确实事情办得好,我看下次也可以带他去伊拉克。年轻人确实术业有专攻,我们也不能因为年纪而不用。

    局长的这个决策,还是比较稳妥的。

    相比于膜式制氦机这种新技术而言,六万方大制氧是国内已经搞出来七八年的成熟技术,所以哪怕未来外事局要找技术口的同志一起出差去外国推销,也不该轮得到顾骜。

    而是应该去钱氧找个老资格的技术骨干——比如顾骜的老爹顾镛,资历肯定是够的。可惜老爹文化不够,只会埋头苦干不知道怎么吹嘘技术,所以实际上得换个口才好的技术吹。

    就像后世的科研项目组里,那些专职负责做汇报的科学家。

    但是眼下,既然陈思聪的两个提议是一起提到部里来的,有了前一个作为顾骜能力的试金石,局长也不介意给一次观察的机会。

    包丞丞得到了明确的命令,当下再不迟疑。先回办公室,交代了一番自己的助手,排出了行程,然后就蹬着自行车,直奔外交学院,通知顾骜准备去香江。




第70章 赴港
    同志,请问你有什么事吗?里面在上课,请不要在走廊上晃来晃去。

    韩婷路过正在给77级学生上国际关系导论大课的阶梯教室,看到一个穿着挺括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人在门口探头探脑,便过去出言提醒。

    包丞丞扭头一看:原来是韩老师,我一机部的包丞丞啊,还记得么。

    韩婷回想了两秒,反应过来:哦,你是来找顾骜的?我帮你喊他出来吧,下课还要好一会儿呢。

    半分钟后,韩婷就悄悄领着顾骜出来了。

    这一幕,也都落在上大课的同学们眼中,不过并没有影响课堂纪律。

    只有几个坐得靠窗的同学,隐约听见了前因后果:是一机部的人,来请顾骜准备出国任务了。

    他们立刻有些坐不住。

    自从去年12月份,筹备对越开战的外交工作以后,同学们又有两三个月没捞到出国任务了,自然对这方面的信息极为敏感。

    以当时国内外的物质条件差距,出国这种事情是会上瘾的。顾骜因为多了后世的见识,什么花花世界没见过,多少还好一些;

    而那些无法预知未来的人,有相当一部分会因为看到外面的繁荣而绝望,同时对能出国的人更加羡慕。

    一下课,看顾骜跟包丞丞刚刚聊完,就有十几个同学围住了他问这问那。

    顾骜,你又要出国了?快说说这次去哪里!

    所有人的眼神里,都充满了热切。

    同班的马卉,如今已经和卢建军谈了对象,此刻便偷偷拧自己的男友,啐他不争气:有时间想那些有的没的!不如像顾同学这样一门心思挖出国机会!

    人情百态都被顾骜看在眼中,内心颇为复杂。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80年代的外事活动,培养了大量人才的同时,也不可否认有些泥沙俱下。

    某些人看到凡是涉外的钱都容易赚后,就堕落了。

    不仅沿海城市的很多平民觉得只要出了国,哪怕干最没技术含量的活,也比在国内做上等人来钱更快。

    即使是外交学院这样的名校,毕业后也有宁可不进外交部而是辞职下海当涉外野导游。

    比如央视著名解说员黄健翔就提过:80年代中后期,他们毕业的时候,去外交部当驻外使馆三秘,或者同等级别的编制储备人才,也就600多块人民币月薪。

    这在当时虽然是绝对的高薪,但跟其他熟练掌握英语这门异能的人才相比,600块太少了——涉外野导游赚美国人曰本人的小费,折成人民币一天就有200块,每周单休都能月入五千。

    甚至还有毕业生在揽活儿的时候卖弄自己本来是能当外交官的这个卖点,以满足美帝土豪游客的自尊心。

    对方一看毕业证,立刻就一张富兰克林小费拍过来(100美元),然后合一大堆影(要手举毕业证合影,跟校园贷借钱要手举身份证合影一个道理),便于土豪回国后分享朋友圈:我刚刚去中国旅游了!而且是国宾待遇,聘请了对方的准外交人员接待!

    嘴脸跟30年后的喜提体微商也差不多。

    有人的地方,就有装逼值交易的市场,就有羡慕嫉妒恨和扭曲。

    顾骜这些同学里,每个年级出两三个最终没能修成正果而是被诱惑堕落的,一点都不奇怪。

    没什么,我并不出国,只是去一趟香江,帮一机部的同志谈一些涉外的知识产权合作。顾骜感慨完,也不忘严谨地正面回答问题。

    去香江啊,那不也算出国了~爱慕荣华的马卉嘟着嘴小声吐槽。

    顾骜正色道:马同学!这话不能乱说!咱也算代表国家的人了,香江自古以来都是我国领土!

    如今距离中英谈判还有5年,民间大多数人对香江没什么归属感。不过外交学院的高材生好歹是知道这里面的大是大非前因后果的。顾骜一提醒,大伙儿立刻就改口了。

    不过也有些暗地里觉得顾骜矫情:反正都是资本注意世界,这次你可是吃独食,别忘了给大家带东西啊~

    那必须的,在我的津贴范围内。顾骜答应得很爽快,稍稍抚平了同学们的羡慕嫉妒。

    两天之后,顾骜完成了全部准备也请好了假。同时,他按照规定的最大额度换了外汇,大约500港币。

    一大早,一机部派了一辆沪江牌轿车来外交学院,把顾骜接走。

    顾骜上车时,发现包处长已经坐在后排靠外的位置上了;包处长的秘书一个姓秦的年轻姑娘,坐在副驾驶位上。

    看起来,他们倒是一点都不拿架子——顾骜本来都打算自己坐副驾驶了。

    同学们羡慕地看着轿车绝尘而去,直奔崇文门火车站——部里没有批飞机票,所以一行人只能坐火车先去粤州,然后转粤港铁路到深市河边的口岸出境。

    包处长等他坐定,半开玩笑地问:行李箱这么小?泡面准备够了么?那边一碗街边最差的混沌面就要七块港币,够咱这儿吃五斤黑市猪肉了。

    顾骜解释道:到粤州可以找百货商店再买的么。

    包处长一愣:原来你小子只拿外汇当钱,全国粮票就不当回事了。你这样以后要吃亏的,全国粮票也是好东西呐,以后你如果要补贴家里,很有用的。像我,能在京城买的都在京城买。

    去粤州买吃的,当然要全国粮票/肉票,如果买日用品还要工业券。不过,作为外交部门,每次出外勤白发的全国票证还是很充足的。

    尤其是短途陆路出境,国家都希望外交官在离境之前多买些生活物资储备着。

    能用50块钱全国粮票解决的问题,绝不多花1块钱外汇。

    国家外汇之紧缺,由此可见一斑。

    在卧铺上晃了两天,期间在粤州停靠转车时,顾骜还去市内找百货商店补了不少生活物资,然后一行人顺利抵达口岸。

    途径宝a县时,铁路有一段是沿着海滨的平缓坡地建造的,火车经过,顾骜从车窗外往外看,意外地看到了触目惊心地一幕。

    深市湾区区四五公里宽一眼望得到对面的海面上,掩映的红树林见,隐约可见一批批浮尸。

    他有些恶心,扭头拉上车窗的帘子。

1...4647484950...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