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贞观女相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汇金

    房遗玉点头道:“我近日事务繁多,无暇顾及长安县这千余人家,我暂命你为管事,代为处理平日事宜!”

    房遗玉对胡青牛,还是较为欣赏的,暂且不谈他之才智,只凭他没有独自跑路,而是留下为刘家爷孙出头,便足以看出他为人刚正,有担当。

    想要成为房遗玉麾下幕僚,并非容易之事,必需真有本事才行,先试试胡青牛的才能再谈,若连区区千余户的百姓人家都难以打理,收去也是多余。

    胡青牛心知房遗玉有心考验,颔首应了下来。

    房遗玉继续道:“年前你




第一百四十二章 天子震怒
    第一百四十二章天子震怒

    旁侧的房遗玉着实被吓的不轻,至大唐已近一载,她还是首次见唐太宗这般震怒,那张英俊伟岸的脸庞甚至有些变形。

    房遗玉甚至有种错觉,若是此时李高明在场,唐太宗或许会将他给活活撕了。

    “叔父息怒,大年将至,万邦朝奉,若是此时气坏身体,当真不妙!”房遗玉见唐太宗这般狂怒,不禁长叹口气,她先前着实没想到唐太宗会发这么大的火。

    其实唐太宗勃然大怒也是有缘由的,因天下太平不过十数载,近年来他忙于公务,并未尽到父亲的责任,可他对李高明确实寄予相当的期待,始终将其视为下代天子培养,为其配备最好的条件,为其安排最好的师长。

    可李高明的所作所为,着实令唐太宗寒心。

    德行问题,唐太宗或可容忍,但李高明近日所为,已非是他个人之事,不但危及百姓利益,更是动了草菅人命的念头。

    唐太宗身为一国之君,且是位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平生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视为天地至理的君王,怎会不知百姓重要

    李高明如今便已侵占百姓私物,日后若将大唐江山交给他,唐太宗怎能放心

    身为大唐太子,李高明竟好偷鸡摸狗之事,此事若是传扬,他唐太宗又有何颜面,面对天下万民

    储君如此,唐太宗安能不怒

    即便房遗玉再三劝阻,以唐太宗的超强自控力,也难平心中怒焰,可见此事何其严重!

    又过良久,唐太宗才勉强将情绪平复,摇头长叹道:“朕失态了!”

    话语间尽是疲惫之意。

    “父母皆欲子可成龙,这是人之常情!”房遗玉此时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心中甚至有些后悔道出此事,可她也清楚,此事不得不说。

    唐太宗知房遗玉心中所想,勉强笑道:“侄女无须多虑,你并未做错什么,他李高明乃一国储君,必须以身作责。

    “若做错事而不加以惩戒,来日必会铸成大祸,况且是这般祸害子民的恶行。”

    “你且退下吧!朕定会将其重重责罚,至于那户百姓,你代朕赏些金银,作为补偿,再吩咐他们将此事忘记,虽说高明之错,与大唐无关,但以他之身份,难免被人诟病大唐!”

    房遗玉闻言颔首道:“我已处理完毕,那老汉只是寻常百姓,只要他爷孙能活着,便不会到处乱讲的!”

    房遗玉告退离去,待出了甘露殿,不禁长舒口气。

    此番前来,并非只为出气,更重要的是,房遗玉动了废黜储君的心思。

    她本不准备介入夺嫡之争,可李高明现今的品行着实不堪,他根本不配做大唐的君主,更没那资格。

    因房遗玉的出现,历史已然偏离许多,李高明最终是否会被废黜,房遗玉也猜不透。

    然而房遗玉虽不能肯定废立之事,可有一点她心里清楚,她效力的是中华民族,而并非李家宗族。

    房遗玉想令这足以代表汉人文化的大唐更加辉煌,更加耀眼,故而因认可唐太宗这位明君,便全心全力的为他出谋划策,却绝不可能对那脑子有病的李高明卑躬屈膝。

    房遗玉经过某处花园之际,听见其中传来一阵黄莺笑声,随后便有女音传来:“这可真美,你们大唐皇宫真是气派!”

    声调略显奇异,正是羊同国的玉洁公主。

    “此处本是前朝修筑,处处奢华,皇兄虽为不喜,却也舍不得毁去!”

    解释之人的声音不卑不亢,正



第一百四十三章 水到渠成
    第一百四十三章水到渠成

    自李高明派遣手下盗窃子民耕牛,为唐太宗知晓,储君玉玺丢失一事,也随之暴露。

    二事齐出,直令唐太宗暴跳如雷,将李高明唤去臭骂一顿,并对之施以惩戒,将李高明重责五十廷杖。

    若不是皇后闻讯,赶去求情,免去他二十余杖,不然这五十廷杖砸下来,少说也让李高明静养半年。

    然而即便皇后说情,仍是难熄唐太宗心中怒焰。

    他将李高明亲信通通拘走审讯,凡是参与李高明盗牛之人,格杀勿论,一时间竟有四五十人受到牵扯,李高明更被严令禁足,不得踏出东宫一步。

    此事可谓震惊朝野,然也毕竟家丑,唐太宗并未向满朝文武透露丝毫消息,以至于百官纷纷担心牵连自己,茶饭不思。也就一些唐太宗的绝对心腹,对此事隐约了解。

    房遗玉于家中和房玄龄闲聊之际,听他话中透出,唐太宗此番当真动了废立心思,若非皇后苦苦支撑,李高明的储君之位绝对飞了。

    虽说李高明只是小偷小摸,但说出去实在不入耳。

    大唐太子是个贼偷,专干占人便宜的事,并且死不悔改,若是传扬出去,大唐颜面必是荡然无存。

    房遗玉听闻此消息,心头狂跳许久,唐太宗此番真是下了狠手,但这也是好事,毕竟那些太子近侍平日里鱼肉百姓,草菅人命,早死早超生嘛!

    大年将至的前几日,唐太宗给百官放了假。

    以除夕为界,除夕之前放两日,除夕之后放四日,加上除夕当日,正好七日的假。

    一家人聚少离多,趁此假期相聚一堂,东拉西扯好不快哉。

    只是长假首日,唐太宗就派人将房玄龄叫了去,似乎有什么要事商谈。

    房玄龄也无二话,套上个御寒的裘袄直接动身。

    没办法,大唐首相就是操劳的位置,唐太宗有事就得随叫随到。

    房遗玉在家带的无聊,准备去街上逛逛。

    此时空中飘着小雪,东来的风凉飕飕的,长街之上行人无几。

    巧的是刚好遇上羊同国的玉洁公主,此时她正满面烦忧的在街上左右盘旋,于她身侧纠缠着一位双十上下的青年,同是一身奇异装扮,但从他头上那些麻花辫便能瞧出,他来自吐蕃。

    房遗玉见状眉头直皱,两国适才大战一场,大唐以压倒性的优势击溃十八万吐蕃军卒,双方不该剑拔弩张才对吗可对方却遣使来唐,莫非是为跟大唐修好

    房遗玉正这般想着,玉洁公主已然察觉房遗玉的存在,面色一喜,远远叫道:“遗玉妹妹!”

    而后快步跑至房遗玉身前,笑着问道:“你打算去哪儿呀”

    “闲逛一圈!”房遗玉闻言回神,出言应付一句,然而目光却停留在玉洁公主身侧的那位吐蕃青年身上。

    “那再好不过了!”玉洁公主满是欢欣,拉扯起房遗玉的胳膊道:“姐姐可是答应过你,待你到了羊同,我便带你游览天山,如今姐姐身在长安,你是不是应该带姐姐在长安逛逛”

    那青年见玉洁公主有意摆脱他,眼中不禁闪出些许厉色:“玉洁妹妹,她是谁”

    玉洁公主嗤笑道:“松赞干钦,你可别被吓尿裤子,她就是房遗玉,大唐女将军,如何”

    房遗玉心中暗道:“松赞干钦与松赞干布名讳雷同,莫非他二人有什么关系”

    松赞干钦的脸上露出愠色,但旋即消失无踪,笑道:“原是房将军,久闻大



第一百四十四章 入宫劝谏
    第一百四十四章入宫劝谏

    二人嬉戏半日,待房遗玉回到魏国公府,天幕已然降临。

    房玄龄也已归家,房遗玉则问起他吐蕃一事。

    房玄龄闻言颔首赞道:“玉儿所言不错,那松赞干布着实非凡,气魄过人,文采更是出众,他亲书一封长达万字的和书,有心悔改,望与大唐和平相处。”

    “你们难道答应了”房遗玉脸色古怪。

    房玄龄闻言愕然:“不答应又能如何大唐重心向来于西北之地,打通丝绸之路,富裕子民生计之余,更能强我大唐国力。”

    “吐蕃地处偏隅,非我大唐目的所在。日后只需扶持羊同,制衡吐蕃,西南自可无忧。”

    房遗玉闻言直有上吊的冲动:“你们怎能这般迂腐战败之国若想求和,岂能空手而来这事没的商量,爹,你先等着,女儿这就进宫找陛下去!”

    房遗玉出了房府,直奔太极宫而去。

    唐太宗正于宫中宴请异邦使团,得报后无法脱身,便命房遗玉去甘露殿候着。

    房遗玉在甘露殿待着无聊,便准备寻本书来打发时间,于书架上翻了本《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之一,乃战国时期名将孙膑所著,乃是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军事著作。只可惜绝大部分皆已失传,唯有些许竹简残篇遗存。

    房玄龄书房中也有《孙膑兵法》,却仅有其中十五篇而已,但那区区十五篇便令房遗玉受益良多,不知唐太宗这《孙膑兵法》是否完整。

    房遗玉展开书册正文,只见旁侧的空白处标注着无数的蝇蚁小字,定睛一看,认得那是唐太宗的笔迹。

    房遗玉心中大为好奇,便仔细翻阅,原来那些小字竟是唐太宗为《孙膑兵法》标注的注释。

    心有激动,粗略翻阅一遍,这册《孙膑兵法》仍只有十五篇,仅六千余字,可唐太宗却标注了近乎数万字的注释。

    每注释一段,便会引用史上经典战役、用兵实例加以佐证,上至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马陵之战、桂陵之战,下至隋唐时期的邙山之战、虎牢之战等等,尽有标注。

    先人总喜将文章构述的晦涩无比,极难理解不说,又无标点隔断,且是些无甚营养的大道理,若非拥有超凡的文学功底,能否将其读懂都是个大问题。

    可经唐太宗这一标注,这册兵法登时简洁起来,比原文更易读懂,更易理解。

    房玄龄见唐太宗短时间内回不来,索性将标注对着原文比照一遍,每读一篇,就对唐太宗愈发钦佩,心中暗叹:“叔父于治国之上的成就几已令人忘记他还是位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单论军事素养,李勣叔父和侯君集皆难与之相比。”

    尤以观至《兵失》一篇时,更是令房遗玉赞叹出声:“叔父无愧为千古明君,文韬武略各有所长,果非常人能及。”

    “咳咳!”于旁侧忽地传来一阵咳嗽声。

    房遗玉闻声大惊,忙回首望去,唐太宗不知何时已然处于殿内。

    唐太宗的脸色有些发红,似是羞愧,也似是兴奋,也可能是因喝了些酒,但最有可能的,还是因房遗玉那句千古明君。

    要知千古明君乃是后人评价,于大唐自然是无人这般吹捧,唐太宗首次被人这般称谓,着实有些不好意思。

    房遗玉心中暗笑,嘴上却问:“叔父,您何时回来的”

    “也没多久,见你看书入了神,便没打扰!”唐太宗正了正身子,问道:“你看的可是《孙膑》中的



第一把四十五章 讹诈
    第一把四十五章讹诈

    唐太宗并未隐瞒,直接点头道:“这并不只是朕的想法,你父亲、杜相、侯君集、李勣,甚至药师公也是这般看法,对此你有何异议”

    房遗玉闻言大为汗颜,忙道:“叔父你别拿这些大人物吓我,侄女并非认为和谈不妥。丝路于大唐带来无尽利益,故而大唐重心确应放于西域,而非将心神置于吐蕃那弹丸之地,此处高明至极,可叔父难道不认为这般议和实是吐蕃占了便宜”

    “要知大唐可是获胜一方,吐蕃则是败军之将。败军之将惧我大唐,妄图与大唐修好,无异于有求大唐。您若不趁机索要些好处,榨干吐蕃的国库,哪对得起十万大军于松州的浴血拼杀”

    房遗玉这番话,直让唐太宗的大脑有些宕机。

    索要好处榨干国库

    唐太宗思索了好半天,才逐渐理清头绪,眸中闪过些许明悟,激动道:“继续说,给朕解释清楚!”

    “换句话说,此战起始,主因吐蕃挑衅,连累我大唐劳民伤财,动摇国本。此战元凶是谁自然是吐蕃,故而所耗军需应由吐蕃垫付,合乎情理。”

    “此战大唐军卒阵亡近万人,尽皆死于吐蕃屠刀,故而其家眷的抚恤金应该谁出自当是吐蕃。

    “此外,吐蕃将松州攻陷,城内工事需要修缮,此费用也当吐蕃负责吧!”

    “加之侄女为击败吐蕃,彻日不眠,废寝忘食,原本光洁的皮肤,都被吐蕃愁出了褶皱,收其千金作为补偿,也是无可厚非吧!这般天经地义之事,叔父,您说我可说之有误”

    唐太宗闻言有些呆滞,却是忙着点头。

    看了看房遗玉那白皙光洁的俏脸,唐太宗露出一副极为赞许的模样:“着实有理,朕也认为这些费用当由吐蕃负责!”

    房遗玉见唐太宗知晓了自己的意思,便说的更加起劲了。

    “要知吐蕃十八万军卒进犯大唐,将大唐良田尽毁,侵占都护州城,所犯罪状,罄竹难书。故而命吐蕃赔偿大唐些土地,割让些领土给大唐赔礼,又何尝不可这类事情于史上也不少见吧!”

    唐太宗先前还当房遗玉只为讹人钱粮,心中暗笑不已,虽说房遗玉此举有落井下石之嫌,却也不失为一妙计。

    论富足吐蕃远不能跟大唐相比,近十八万军卒的溃败,更使吐蕃遭受到了无比沉痛的打击,若是逼迫吐蕃支付赔款,定能将其逼入困局,使得吐蕃再难复起。

    然而当唐太宗听房遗玉将话头扯到割地,面色不禁为之动容。

    于春秋战国之际,割地求和时有发生。国与国之间甚至将城池作为物件,时常拿来交换,秦昭王更是为和氏璧愿将十五座城池割让赵国,然自从始皇一统七国,割地之事逐渐消亡。
1...3435363738...1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