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晋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松岩之上
关于今后要做的大事,其实李松也还在不断构思之中。但是眼前就有一件需要做的事:茶卡盐湖到西平郡的道路。
今年元月,张华在跟李松谈到各项事业的进展时,就曾提到:从青海郡到西平郡这段路,只有一条,且路途遥远,食盐运输不畅。如果能够解决,盐业销售还要提升一大截。
也就是说,每年的盐税还将增加很多,这可都是真金白银啊。
李松把张华的这句话一直放在心里,他想修一条现代意义上的马路,以水泥或沥青铺就,而不是古代的土路。只有这样,食盐的运输效率才能真正得到质的提升。
可是,以目前的条件,修马路谈何容易。虽然已经不缺钱,但连水泥都没有,怎么修
这半年来,他一直在思考修马路的问题。前段时间,他突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本网络小说,其中有一个情节,就是主人公穿越到明朝永乐年间后,成功造出了“土法水泥”,并且用于建桥修路。
这给了李松一个很大的提示,说明在简陋的条件下,也是可以造出水泥的。不过,作为一个学医的人,这些东西他都不熟悉。因此几天前,他抽空回到现世界,找到了那本网络小说,打印了相关章节,同时还打印了现代水泥生产的不少资料。
这两天李松反复研究了打印的所有资料。虽然土法水泥是网络小说里的情节,但看来小说作者对于水泥生产过程很了解,土法水泥的工艺并非虚构。
按照这个方法生产出的水泥,可能强度不如现世界的水泥,但是晋朝的交通工具只有马车,重量很轻,土法
第83章 水泥的原材料
裴秀很期待地问:“洛阳到长安的水泥马路,什么时候能动工啊”
李松说:“恐怕得先修通青海郡到西平郡这段路,因为这一段是急需的,而且修好了立刻就能促进食盐的销售,大幅增加盐税。”
张华点点头,这个情况他比较清楚。
李松接着说:“不过,可以先在洛阳城外修一段路,作为练兵。等这一小段路修好了,积累了经验,再前往青海郡修路。”
张华问:“等青海郡的路修好了,就该修洛阳到长安的路了吧”
李松点点头:“是的。”
张华问:“这水泥马路的造价是多少”
李松说:“这个我还不太能说得准,估计修1里路需要5000两银子吧。”
两位大人有些惊讶,茶卡盐湖到西平郡有600里,那不是要300万两银子啊。而长安到洛阳,更是需要380万两银子。都是数额巨大啊。
裴秀问:“修1里马路何以需要这么多银子”
李松说:“以前的驿路,都是简单地铺点黄沙或碎石,甚至干脆就是土路,当然成本很低;这水泥马路不同以往,全程都要使用水泥。而制造水泥需要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石膏、煤灰等各种原材料;有了水泥,还要运到马路沿线进行铺设,需要大量人工。遇到架桥也是个麻烦事。所以水泥马路的成本比较高。”
张华说:“我明白了。水泥马路是花了大价钱铺设的,难怪马车能开得又快又稳。”
李松说:“正是如此。两位大人看到了吧一条水泥马路就需要数百万两银子,全国有那么多马路要修,钱还哪里够用啊。”
裴秀说:“确实,要是这么看的话,再多的钱也不够用啊。那岂不是只能修一两条水泥马路就算了”
李松说:“这倒不一定。洛阳到长安的水泥马路,修好后可以向马车收取过路费,这样就可以逐渐收回成本,然后就有钱修别的马路啊。”
裴秀有点吃惊:“过路还要收费我只听说......那种人是向过路的收钱的。”
李松笑了:“裴大人说的‘那种人’是指强盗可是强盗没花任何本钱,却要强行收钱;水泥马路花费了巨额本钱,但从不勉强大家,交钱全凭自愿。如果不愿意花钱,可以走老的土路啊。”
张华对此表示理解:“收过路费是对的,水泥马路成本太高,朝廷不可能免费去修。”
裴秀作为工部尚书,自然知道每项工程无不需要大量银子作为后盾,无底洞式的投入肯定难以为继。这种收费马路,似乎是一项不错的创举。
李松说:“虽然可以通过收费来收回建马路的本钱,但这是后话了。最开始还是需要很大的投入,所以我尽量把各处赚的钱都汇集到盐税上,方便使用。还望两位老大人多多支持我。”
裴秀说:“怪不得你要把各种收入都并入盐税,原来早就规划好了要修水泥马路啊。安宁侯深谋远虑,令人佩服。”
其实李松把自己开创的各项目的收益都合并到盐税,并不一定是为了修马路。作为一个现代人,了解那么多先进科技,总会有许多大事要做的,只要条件成熟就可以开始,这次只不过碰巧遇到了修马路而已。
但是钱是一定要先掌控好的,跟具体做什么事无关。这些话不好对两位老大人说,因此对裴秀所言,他只好含糊地点头承认。
张华也是心中佩服,于是表达了支持:“安宁侯放心,只要是你提出的项目,赚了钱自会尽量交到盐税那里,我和裴大人会尽量为你说话的。”说着看看裴秀,见裴秀也是点头赞同。
李松说:“如
第84章 瓜子花生和辣椒
水泥的准备工作终于谈妥了。
李松对裴秀说:“过段时间,我把榨花生油、葵花籽油和葵花仁油的资料整理出来,连同一些花生和瓜子,一起送到工部去,您让那些榨芝麻油的工匠们照着试一下。”
裴秀知道李松的资料都是非常宝贵的,上次的资料就指导女工们制造出了各种羊毛制品。这次的资料肯定也是关系重大。
裴秀说:“好,那我就等着你的资料了。”说着和张华告辞而出。
这两天,李松炸了一大锅花生米,并撒了一些盐粒拌匀;又忙着炒了一大堆盐焗瓜子,然后让公主带进宫去。
看着家里一大堆辣椒,李松有点犯愁。估计皇上、皇后也未必喜欢这辣味,贸然拿给他们尝鲜可能并不好。幸好还有不少红辣椒,基本上不辣,还略有些甜味,炒肉丝味道不错,连公主都很喜欢。于是他让公主带了些红辣椒进宫,让御厨做菜吃。
皇后娘娘见到公主,很是高兴。公主说:“母后,今天带来了不少好东西啊,这个盐焗瓜子,是我亲手种下的向日葵,安宁侯亲自炒的瓜子。今天带给母后尝尝鲜。”
皇后想起前些时离开侯府时说过:等着尝尝公主亲手种出的瓜子,而今终于实现了。
公主抓起瓜子,给皇后演示如何“嗑瓜子”,她已经在家嗑过不少,驾轻就熟。
皇后看得有点呆:“你这嗑起瓜子来,还真有一套啊。”
公主笑笑说:“这嗑瓜子啊,就跟以前织毛衣一样好打发时间,磕着磕着,时间就过去了。”
皇后说:“那我也来试试。”嗑了几个后,也逐渐掌握了“要领”。
皇后说:“这瓜子味道真鲜。对了,你好像还带了些东西”
公主拿出一大碗油炸花生米说:“这个是给父皇的,边喝酒边吃点这个,味道可好了。”
听说有给皇上吃的东西,皇后忙让下属去请皇上过来用餐,并准备些好酒。
公主说:“还有这个红辣椒,炒肉丝很好吃的。”
随后公主让人请御厨过来,让他把这红辣椒洗净后切成丝,然后再炒肉丝。
公主和皇后正聊着,皇上驾到。见过礼,皇上入座,公主给父皇敬酒。
公主感到,父皇即使喝酒都有点心不在焉。难道真的如传说的那样,现在父皇一退朝,就沉迷在围棋的世界
忽然,皇上一怔,原来他尝了一口花生米,这是一种他从未尝过的味道,十分独特。
他问皇后:“这是什么菜很好吃啊。”
皇后说:“这是平阳送来的,是安宁侯亲自炸的花生米。”
皇上这才有点回过神来:“原来是朕的那个女婿种的新作物啊,听说过。”
公主说:“还有这个红辣椒炒肉丝,辣椒是我和夫君一起种的,父皇尝尝看。”
皇上尝了几口:又是一种从未尝过的味道,甜中微带点辣。
边喝酒,边吃这红辣椒炒肉丝和炸花生米,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皇上问公主:“安宁侯最近在忙什么”
公主说:“前几天跟张华、裴秀两位大人商议,说是要搞花生、瓜子榨油,再就是修水泥马路。”
虽然一时不太懂这“水泥”是什么,但皇上感觉到应该都是大事,他有点吃惊:“为何朕不知道”
公主说:“这些都还早着呢,还在筹划当中,等有了眉目才可以禀报父皇啊。”
皇上一听也对,安宁侯做事一向稳当,没有把握的事是不会说的。
吃完饭,皇后见皇上对那盘花生米很是喜欢,吃了不少,于是让皇上的贴身太监把所有的花生米都带上。
皇上走后,皇后对公主说:“如今你父皇一退朝就研究
第85章 高斯的故事
公元284年8月底,《诗词》期刊第六期发行了。现在期刊由编辑组负责审稿,李松基本不用管什么了,只需每期送去一两首诗词即可,但这却是期刊的“票房保证”,众人瞩目的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期刊的发行量有所扩大,已经达到了800份,很多郡县的读书人都开始订阅。期刊的盈利状况也很好。
国子学的特别班开学1个月了,学生们经过大量的练习,算术运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在国子学附近还有算学,学的是传统的算筹。李松安排了一次比试,同样的多位数加减法,初级班的学生都可以胜过学习算筹多年的算学学生。至于多位数乘除法,中级班的学生更是遥遥领先。
特别班由此名声大噪,以至于很多算学的学生都经常跑到这边来听课。
为了提高大家对算术的兴趣,李松决定上一次公开课,讲点有趣的内容,让初级班、中级班的学生一起上课,也欢迎外面的人来听一听。
这一天,教室里坐满了人。李松开始讲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他从小时候起就久久难忘。
话说,有一位著名学者,名叫“高斯”,从小就非常聪明。
高斯9岁那年,算术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1+2+3+......+100=
这道题对于9岁左右的学生来说,可是一道难题,不少人立即开始急急忙忙地计算了。
李松暂停讲故事,问他的学生们:“大家也来说说,这道题该怎么计算”
只见很多学生也是开始在纸上累加起来,不一会就算得头疼不已。
李松注意到,只有张舆坐在那里没动,似乎若有所思。
李松问道:“张舆,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张舆说:“老师,我感觉这么一个个地加是肯定不行的,计算量太大,而且只要有一步算错,就会全错。但是具体怎么计算,我也没有啥好办法。”
李松心想:能觉察到这一点,就已经比一般人强一些了。他又望向站在一旁的郑凡,郑凡也是摇摇头。
李松拍了拍手:“好了,拿笔的同学把笔放下,不要计算了,这道题不是这么个解法。”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且听李松如何破解这道难题。
李松说:“正当高斯的同学都在紧张计算的时候,高斯想了一个好办法,轻松解决了这个问题。”
轻松解决所有人都露出惊异的表情。
李松说:“高斯发现了一个规律,这100个数,前后两两配对,1+100=101,2+99=101,......,50+51=101,这样总共是50个101。”
李松问大家:“101乘以50是多少”
中级班的同学对于这种简单的乘法已经烂熟于心,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5050。”
李松说:“对,从1连加到100,结果是5050。这就是高斯想到的办法。”
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为这天才的方法所震动。
其实李松小时候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又何尝不是如此。
从小到大,只有两个人让李松“惊为天人”,一个是参加“明星真人跳水节目”的素颜女神章莉,另一个就是高斯。
虽然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这道题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等差数列求和问题,套用公式即可;但是在一个小学生的世界里,对于想出这个方法的牛人,也是可以用上“惊为天人”这个词的。
 
第86章 榨出了食用油
李松从网上查到的资料显示:葵花籽油的生产分为“葵花油浸出法”和“物理压榨法”两种。
葵花油浸出法需要用到汽油、乙醇等有机溶剂,破坏了一部分营养成分,但是出油率高。
物理压榨法包括筛选、清理杂质、脱壳等一系列过程。优点是保留了葵花籽中的所有营养成分,缺点是出油率较低,也就是说同样重量的葵花籽,出的油比浸出法少很多。
显然,新世界没有汽油这些东东,只能采用物理压榨法,而且似乎更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至于生产成本,倒不见得高,因为新世界的人力成本低啊,至少目前是如此。
对于葵花仁油,李松以前一直很疑惑:这种油跟葵花籽油有什么区别不都是从葵花籽里提炼出来的吗通过查阅资料,总算搞清楚了两者的区别。
原来,葵花仁油的要求比葵花籽油更高,要先对葵花籽进行剥皮脱壳,变成纯粹的葵花仁,然后再来榨油。
显然,葵花仁油多了一道复杂的工序,口味会更纯正,但是成本定然更高。
李松看到很多人在网上说,这两种油没啥区别。先前他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现在,他知道这么说是不对的。
打印完了资料,他又想到要给公主买几件衣服。上次是夏天的衣服、鞋子,如今到秋天了,该买些这个季节的衣服了。
李松又来到上次买衣服的地方,女店员遇到老熟人,笑着说:“这次给女朋友买啥衣服”
上次买衣服,新世界里是盛夏,如今则是秋高气爽的时节。但是现世界里其实只过了3天,仍然是寒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