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梭在晋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松岩之上

    前两天开学时,和峤是见过黑板的,他接过红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加税的几条不利之处。

    李松给荀勖递过一根白色的粉笔,让他也在黑板上写下理由。荀勖没见过粉笔,但是看到和峤在黑板上能写字,他也尝试着去写,还真的写出了字呢!于是他把加税的理由写了下来。

    荀勖写着写着,有一个字似乎写错了,需要修改,于是求助地看着李松。

    李松明白了荀勖的意思,用黑板擦把那个写错的字擦掉,让荀勖继续写。

    荀勖感叹一声:这个黑板确实方便啊。要是纸上写错了,虽然可以涂改,毕竟就不好看了。

    张华眯着眼,看着黑板,想起前两天上课时,对于答案正确的学生,李松都是给红粉笔写字的。今天关于加税的话题,李松的倾向似乎不言自明啊。

    李松拿起教鞭,指着红色的字对皇上和大臣们说:“这里是不加税的理由。”然后又指着白色的字说:“这里是要求加税的理由。两位大人要说的都在这里了,两相对比,一目了然,请大家发表意见吧。”

    第一次看到两个对立的观点直接摆在一起,针尖对麦芒,大家都有些新奇。不过这样倒是把双方的意见都看得一清二楚,不需要两个人辩来辩去的,剩下的就是大家去思考了。

    皇上突然问:“安宁侯对于加税有何意见啊”

    大臣们一想:对啊,安宁侯只是让大家看黑板,可是他好像还没发表过意见呢。

    既然皇上问起,李松也不客气,他说:“我主张不加税。虽然朝廷开支的确增加不少,但随着人口的增长,税赋也一直在自然而然地增加。只要朝廷开支有度,税赋完全可以满足开支。”

    税赋在自然而然地增加对此朝堂之上颇有疑问。

    李松对户部尚书和峤说:“大人可有历年的税赋记录”

    接过税赋记录,李松选




第74章 张诚的日记
    长期倒贴钱的事,还是越少越好。《诗词》期刊已经闯出了名声,也就具备了盈利的能力,有望再为盐税开辟一个持续赚钱的途径。

    公元284年农历6月,李松在国子学开设的特别班已经开学1个月了,学生们已经学完了拼音,能够自己用拼音来读一些四书五经的文章了。

    接下来,由郑凡开始给学生们讲解这些文章的含义。郑凡的年龄跟李松差不多,先前受的都是正规的教育,在儒家经典方面的造诣颇深,讲解这些自是毫无压力。

    而在算术方面,这30个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只是算术入门,有的已经数量掌握了几位数的加减法。所以李松把学生们分成了初级班15人和中级班15人,初级班继续巩固多位数的加减运算,由郑凡来教;而中级班则将学习乘除法,由李松来教。

    中级班的算术教材还得赶紧编写,目前李松是临时准备了些乘除法的例子在讲解。

    这一天中午,李松下了课,突然张华的下属请他到府一叙。

    见过张华,李松感觉他神情肃穆,似乎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张华说:“3月的时候,张诚、陈起、吴群前往交趾郡,把金鸡纳树种子交给了太守周处,周太守已经派人把种子都种下了。后来,张诚他们又前往日南郡,找到了你所说的占城稻,如今带着一些稻种回来了。”

    李松很高兴:原来晋朝时就已经有了这个稻种了啊。

    张华拿过一袋稻谷,递了过去:“安宁侯请看,这就是占城稻。”

    只见谷穗饱满,把稻杆都压弯了,这稻种的产量很高啊。如果真的具有耐旱、不择地而生、生长期短的优点,那就更完美了。

    张华说:“张诚他们问过日南郡的当地百姓,这稻种确实具有你说的那些特点。这比我大晋目前种植的水稻好很多,我打算明天启奏皇上,派人去日南郡大量收集稻种,然后在荆州、扬州大量种植。”

    这荆州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扬州则包括今天的江西、浙江、福建,都是稻米的传统产区,后世曾有过“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可见湖北、湖南稻米生产的重要地位。

    李松说:“这太好了,以后稻米产量肯定能增加不少,再加上高产农作物过两年也可以吃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饥荒了。这几位该记大功啊,他们人呢”

    只见旁边走过来两个人,向李松施礼:“属下陈起、吴群,见过安宁侯。”

    李松说:“两位辛苦了,怎么不见张诚”

    两人面带悲色地说:“张诚已经辞世了......”

    李松十分震惊,连忙追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农历5月份,张诚他们寻访到占城稻后,就开始返回洛阳。然而,途中张诚就已经感到身体不适,等到达长沙郡的时候,全身发冷,不住地打寒战,找当地医者看病,说是得了疟疾。

    虽然医者开了些中药服下,然而并不见效,持续几天之后,张诚染病而亡。陈起、吴群料理完了张诚的后事,这才赶回了洛阳,向张华报告了一切。

    李松知道,北方地区的人前往交趾3郡这样的热带地区,最怕的就是疟疾这样的病症。而且疟疾通常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张诚想必是在日南郡的时候就已染病而不自知,到了归途才发病。而且古代并没有针对疟疾的特效药,中药并没有多少



第75章 占城稻的稻种
    历史上,在交趾名将李常杰大肆劫掠、率军撤退后,宋朝派出大军8万余人,攻入交趾,但由于难以适应南方的气候及瘟疫,而折损了过半数兵员,最后交趾和北宋议和,仍旧保持独立状态。

    此事可以说是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一幕,即使中原王朝依靠人力上的优势进攻,最后依然被疟疾等疾病所阻止,最终不得不维持原状。

    所以张诚在交趾看到的情况就不奇怪了。中原王朝并非不想经营交趾,但由于疾病等原因,北方来的人很难在这里扎下根,张诚染病身亡就是一个例子。

    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中原王朝只能满足于收点赋税、进贡些珍奇土特产而已。到了宋朝,就连这也做不到了。

    李松心想:只有寄希望于种下的金鸡纳树了,再过5年,这些能治疗疟疾的树长大后,一切都会有所不同。

    李松接着翻看日记,当看到后面,不由得为之赞叹:张诚注意到大海远处驶来的船,是先见到桅杆顶,其后才是船身,并对此大惑不解。

    应该说,住在大海边的人也不少了,但是千百年来对此提出疑问的人,似乎并不多。绝大多数人对此都熟视无睹,可能看习惯了就没觉得有什么奇怪吧。哥伦布就是那个注意到此现象的人之一,结果他发现了美洲。

    从日记中可以看出,张诚是个能细心观察、并且能有自己想法的人,这种人放到现代,是最适合搞科研的了。如果张诚还活着,李松一定会把他要过来,协助自己做很多事。可惜天妒英才,竟然死在求取稻种的归途之中,李松现在更加惋惜了。

    不过根据张诚的日记所述,陈起、吴群两人当时也都看到了这个现象。海上桅杆这件事,其实隐含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将来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科技素材,讲给大家听,而这两位可以过来做个见证。

    次日早朝,张华向皇上禀报了发现占城稻,以及张诚在寻访途中因染疟疾病逝的情况。

    户部是管理钱粮的,自然对于稻种最感兴趣。户部尚书和峤问:“这稻种为何能如此耐旱”

    对于这个问题,张华倒是没想过,陈起、吴群也没调查过这个问题。李松接过话头说:“此稻种原产于日南郡,当地气候炎热,没有冬天,终年高温,容易干旱,养成了此稻种耐旱的特性。”

    和峤觉得这个解释很有道理,点头赞许。

    李松又说:“其实此稻种还耐涝,因为日南郡地处海边,经常遭遇台风,大雨倾盆之下,地里极易积水,因此占城稻对于涝灾也有很强的承受力。”

    和峤说:“既耐旱又耐涝,这样的稻种真是十分难得啊。”

    李松说:“占城稻对稻田要求也很低,各种各样的水田都可以种。而且只要50多天就可以收割,如果跟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谷物产量将大为增加。”

    和峤忽然问道:“安宁侯何以对于占城稻如此熟悉”

    张华一拍脑袋说:“瞧我这记性,忘了说了,这个占城稻,当初也是安宁侯向我提起,这才派出张诚他们去日南郡寻访的,结果真的找到了。”

    原来又是安宁侯的功劳,现在大家都已经没有多少惊讶的表情,审美疲劳了啊!也没人问安宁侯怎么知道这个稻种的。

    李松感慨不已:其实这占城稻,不过是他以前上网看过的一篇文章而已,有点印象,就随口跟张华一说。没想到的是,对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的古代来说,这句话的意义不亚于现代的杂交稻技术



第76章 防蚊的办法
    张华问李松:“金鸡纳树的种子长大后,不是可以治疗疟疾吗”

    李松说:“是的,但那是5年后的事了,远水难解近渴啊。”

    这时皇上发问了:“金鸡纳树是什么”

    张华又拍了一下脑袋:“安宁侯做的事太多,请原谅臣又忘了禀报陛下。这金鸡纳树的种子是安宁侯找来的,据说长大后,树皮提炼出的金鸡纳霜可以治好疟疾。不过金鸡纳树只适合在南方种植,所以臣让张诚顺路带过去,交给交趾太守周处,他已经派人种下了。”

    原来安宁侯还做了这么件大好事啊,张华都没来得及汇报,不过现在大家都不在意这些了。

    和峤说:“金鸡纳树5年后才能用上,那眼下怎么办派到日南郡的人都有危险啊。”

    李松说:“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得疟疾的可能。其实最主要的就是防蚊,在前往日南郡的路上,即便天气炎热,也要尽量穿长袖的衣服,手臂、腿脚都不要露在外面,这样被蚊子叮咬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和峤说:“好,我会叮嘱他们的。”

    李松想了想又说:“晚上即便有帐篷也还不够,一定要睡在蚊帐内,防止被蚊子叮咬。”

    和峤说:“这倒是个以前没注意到的问题,我会让他们多带些蚊帐的。”

    李松继续说:“多带些艾草吧,平时坐着的时候,可以点燃干枯的艾草驱蚊。另外也不要久坐,经常站起来活动一下,有助于防蚊。”

    和峤有些诧异:“我只知道端午节的时候,将艾草挂在门口可以辟邪;也有人会以糯米掺艾草制成“艾粄”等应节食品。没想到艾草还可以驱蚊啊。”

    李松说:“是的,艾草驱蚊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只要采取了刚才说的这些措施,被蚊子叮咬、患上疟疾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和峤说:“好的,一定提醒他们注意。安宁侯不愧是以前做过太医令,对于这防病治病的事还是很拿手啊。”

    大家一听,可不是,安宁侯的本行不就是医者嘛,难怪他讲得这么详细。

    其实现在也还有人请李松看病,多是以前经他妙手回春的那些老病号。不过大家也知道他在忙大事,如果不是太医令束手无策的情况,是不会来麻烦他的。

    李松在想:如果当初能叮嘱一下张诚,注意这些事项,张诚会不会就能避免染病呢可惜没有如果。

    对大家习以为常的事情,却能提出疑问,这样的人才不可多得啊。李松心里又是一阵痛惜,他想起要为张诚请功的承诺,于是对皇上说:“陛下,张诚为国捐躯,理应加以褒奖,对其家人应厚加抚恤。”

    张华感激李松遵守承诺,说道:“臣也恳请对张诚家人予以奖赏。”

    张诚的事迹确实令人感动,皇上颁旨,张诚家人赏赐金银,张诚的儿子入太学就读。

    散朝之后,户部尚书和峤立刻安排人手,前往日南郡取回稻种。

    然而,下属们却纷纷面露难色,视此程为畏途。原来,他们也都听说了张诚的事,知道前往南方容易患疟疾,搞不好就把命丢在路上,回不来了。

    和峤说:“安宁侯已经说了,疟疾是蚊子叮咬引起的,只要注意防蚊,就不会轻易染上疟疾。”接着把如何防蚊也讲了一遍。

    安宁侯的名声现在是如雷贯耳,既然他说做好防蚊就没问题,那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于是有几十人报名,前往日南郡。

    这一行人日夜兼程赶往晋朝的最南端,在日南郡太守的帮助下,买到了大批占城稻稻种。农历7月,他们将这些稻种分别送到了荆州、扬州的南部郡县,让当地农户抢种了一季稻谷。

    由于占城稻只需



第77章 公主的连衣裙
    回到现世界,李松打开电脑,再次进入deepthink公司的网站。

    虽然新世界里,是时隔半年来买棋谱,但现世界里,实际上只过了6天。

    李松用英语与网站的客服在线聊起来:你好,上次向贵公司购买了100份内部棋谱,现在我还需要购买300份棋谱。

    客服回答:好的,90300,一共是$27000。

    李松眉头紧锁:买300份啊,能不能便宜点

    客服回答:抱歉,我没有这个权限。

    李松时间紧迫,不想跟她讨价还价,就说:好吧,还是人民币支付

    客服回答:对的,还是上次那个账号。

    这客服对他印象还挺深的嘛,看来买这公司棋谱的人不多啊。

    李松付了款,这次一下子用掉了10多万人民币呢。不过是一些数据,就要花掉这么多钱,有点心痛。不过,这些棋谱马上又可以印刷出版,反而可以赚回不少钱,所以还是值得的。

    客服确认收到了钱,随后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棋谱到他的邮箱。

    在等待的时间里,李松突然想到,不如趁着这机会去逛逛商场,给公主买几件衣服。

    来到商场卖女装的那一层,还是那个曾两次买羽绒服的地方,女店员已经有点熟悉他了,主动跟他打招呼:“来了又给女朋友买衣服吗”

    李松只是笑笑,也不解释:“有连衣裙吗”

    店员有些奇怪:“这么早就买连衣裙啊”

    李松记得10月22日那天,他捡到了陨石,首次传送到了新世界。而今,新世界已过去快5年了,而现世界却只过了50多天,此时是公历12月18日,正是寒冬。

    李松说:“对啊,就是想买连衣裙。”新世界里现在正是夏天,穿连衣裙刚刚好啊。

    店员想了想,从仓库里拿出了一些存货:“这是今年夏天的一些旧款式,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

    其实这些款式还是不错的,李松也不可能去等新款式出来再买,就根据公主的身材挑了两件,一件蓝色的连衣裙,一件黑白条纹相间的连衣裙。
1...1415161718...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