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晋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松岩之上
但是具体的造纸过程,李松并不太清楚,需要回去上网查询。
现在已是农历的阳春三月,又到了播种的时节。玉米、土豆、红薯,现在的播种面积比较大了,李松的那3亩地已经无关紧要了。
李松想起以前曾有种辣椒、花生、向日葵的打算,不过当时考虑到这些农作物不像玉米那么急需,就暂时没有去买种子。他打算现在把这些农作物种起来,将来也可以像玉米那样慢慢铺开。
这些农作物,辣椒是李松喜爱的品种,以前李松吃饭可是无辣不欢的,来到新世界后,已经很久没吃辣的了,怪想念的。花生是饮酒者的最爱了,皇上和不少大臣都喜欢喝酒,这个想必他们会喜欢。至于向日葵,以后可以炒瓜子,相信公主应该很喜欢了。想象着将来公主嗑瓜子的样子,李松就忍不住要笑出来。
主意已定,他跟公主道个别,拧动陨石,回到了出租屋。
他先打开笔记本电脑,打印了古书《天工开物》中介绍的用竹子造纸的方法,然后来到上次购买玉米种子的那家种子经营部,购买了足够种一亩地的辣椒、花生、向日葵种子。
他回到出租屋,正准备传送回新世界,忽然想到自从上次出院以来,新世界已过去大半年了,按现世界的时间算,则是有八、九天没联系陈岩,不知道他怎样了,于是打开手机,准备联系一下。
等他开机一看,有好多未接电话的短信提示,其中最近几个就是陈岩的。
他连忙拨通陈岩的手机,那边传来熟悉的声音:“哥,你这些天去哪了,怎么手机老打不通啊”
李松一阵歉疚,自己每次回到现世界都很匆忙,竟然把这个表弟给忘了,真是不应该。他只好敷衍说:“我一直在国外做生意啊,换了手机号。”
陈岩“哦”了一声,突然说:“不对啊,我前两天在网上看到关于章莉的绯闻,照片和视频里的那个男的,很像是你啊。”
李松一阵苦笑,心想这件事终于还是让表弟知道了,只好继续敷衍说
第68章 自我实现的需要
阳春三月,一个晴朗的早晨。李松对公主说:“今年又该种地了,公主你去吗”
公主自然是要去的,她问:“要找张大人领种子吗”
李松说:“今年不种玉米了,有更好的东西,保证你将来会喜欢。”
公主一听颇感意外,连续种了3年的玉米,突然换了品种,她有点不适应。
李松指着向日葵种子说:“这种农作物名叫向日葵,长起来后花很好看,果实又好吃,你一定喜欢。”
公主说:“真的吗为什么叫向日葵呢”
李松说:“因为这种植物的花盘会随着太阳转动,始终向着太阳啊。”
公主听说竟然有这样神奇的物种,想象着将来的样子,很是憧憬。
李松突然想到,其实可以在庭院里也种几株,那样的话,过些时日,公主就能经常看到向日葵了。
随后,李松和公主带着府中下属,来到洛阳城外自家的土地上。张琛、刘忠带人开垦土地,先后播下辣椒种子、花生种子。最后轮到向日葵种子时,留给公主来播撒。
农活结束,李松和公主来到池塘边休息一下。为了给这3亩地浇水灌溉,这几年来,张琛他们挖出了一个大池塘,用于蓄水。如今池塘里养了些鱼,在这春日里,已经有不少蝌蚪游来游去。
公主看到这蝌蚪,想起除夕那天,夫君拉着她的手,提到这池塘里“到了夏天,满池塘都是咕咕的叫声”,那不就是青蛙嘛。
于是公主问道:“夫君,除夕那天,你为何突然要提起青蛙呢还让太子哥哥出了丑。”
李松说:“公主,请你务必相信,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晋好。大晋目前看起来还不错,但是要照这个样子发展下去,是没有多少前途的。”
公主听得有些不明白:如今三国统一,天下太平,夫君为何却说没有前途呢
李松见公主疑惑的神情,就问她:“你觉得那边的世界如何”
公主说:“那边简直是太好了,像轮船、汽车、火车,还有大桥,不知道大晋哪一天才能有。”
李松说:“那是因为那边的小孩子从小时候起,学的知识就跟大晋不一样,他们长大了后,用所学知识就能造出这些东西来。”
公主自打从那个世界回来后,就对那个世界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很希望大晋有朝一日也能像那边一样。现在听说是小孩子学的知识不同造成的,不由得急切地说:“夫君可以教这里的小孩子也学那些知识啊,将来不就可以造出轮船、汽车、火车来了”
李松苦笑道:“哪有那么容易算术是那边最基本的知识了,可在大晋这里,未必有多少父母会让自己的孩子来学。”【 …免费阅读】
公主在李松的熏陶下,也经常练习算术。作为公主,从小就要学习琴棋书画,算筹也是学过的,如今跟算术对比之下,确实远不及算术方便。
不过她也能理解李松的苦衷,毕竟作为一个新东西,要让大家接受确实不容易。但是想到那个世界就是靠学习这些知识起步的,她就有一种紧迫感,觉得一定要想办法,让大晋的孩子们也要学习算术。
公主思考了半晌说:“夫君不要着急,我来想办法,去跟父皇说明此事,他应该会同意你教算术的。”
李松没料到公主会有办法,不由得非常高兴,但又觉得皇上未必会支持。不过,让公主去试一下又何妨呢
公主却幽幽地说:“大晋让夫君感觉如此不顺,那边的
第69章 开始报名
公主回府后,李松得知皇上准备支持他教算术,很是高兴。对于公主能助他一臂之力,更是感到惊喜。
次日早朝,皇上果然向李松问起算术的事。
由于棋谱上写的都是0到9这样的数字,大家已经比较习惯了。在此基础上,李松介绍了算术,也就是用数字如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看到朝臣们果然对算术兴趣不大,皇上说:“众位爱卿可知道,安宁侯正是从小学习算术,才能有今日的成就。依朕看,这算术可比四书五经有用多了!”
皇上的这句话,无疑有振聋发聩之效,大臣们都听得有点惊呆了。
皇上说:“朕知道你们一时不容易转过这个弯来,不过如今读四书五经的人已经太多,朕希望你们将家中嫡长子以外的年轻子孙,选派一些到安宁侯那里学习算术,以后也能像安宁侯一样为国效力。”
王公贵族家的嫡长子通常是要继承爵位的,责任较重;但是其他子孙就比较自由一些了。
安宁侯为国立下无数大功,这个榜样还是很有号召力的。如今又有皇上为其造势,情况自然就大不相同了,很多朝臣都开始考虑此事。
这时,张华说:“除了算术,安宁侯还想让初学儿童学习拼音。”
皇上和朝臣们一愣:“还有新东西”
接下来,张华和李松费了不少工夫,才让皇上和大臣们明白了拼音是什么,以及在帮助初学儿童识字方面的巨大作用。
现在大家都弄明白了:初学儿童只要学习了拼音,就可以自己认字、了解含义,这可比目前的教学方法好多了。因此,李松建议编印一本教材,先学习拼音,再学习加注了拼音的一些四书五经,就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有了拼音,字典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初学儿童几乎每人都需要,所以大家一致赞成编写字典。皇上批准了张华拟定的一个名单,涵盖了洛阳的几乎所有大儒,让他们前去帮助安宁侯。
李松决定先在洛阳招收些6到12岁之间的学生,亲自教他们拼音和算术,积累些经验,以后再逐步推广。
见李松决定招生,张华沉吟一会,终于下定决心:“安宁侯,我替我家小孙子张舆报个名。”
李松很感动:张华这位老前辈、老朋友,虽然对于算术并不是很感冒,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带头选择了支持自己。
紧接着,卫瓘说:“我家的两个孙子卫璪、卫玠,也报名吧。就是两孩子有些调皮捣蛋,需要安宁侯多费心了。”
当初,卫璪尝了炸薯条后还想吃,天天缠着爷爷闹,卫瓘只好腆着老脸,来求李松给个土豆,这件事李松还记忆犹新。果然是个调皮的孩子啊。
接着,户部尚书和峤、工部尚书裴秀也替自己的孙子报了名。这两位尚书现在可以说是李松的粉丝,自己的孙子能跟着李松学习,自是十分支持。
大臣们纷纷替自己的子孙报名,一下子就有30人了。
李松很高兴,但也感到责任重大。他知道,这30人可不是一般的孩子,如果把他们教好了,以后的名声就闯出来了,再向全国推广就不难了。
张华说:“现在既然已经有这么多学生了,该安排个地方上课了。”
皇上和大臣们一听,对啊,上课的地点呢
皇上问:“张爱卿认为选在哪里合适”【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张华说:“选在国子学如何”
皇上和大臣们都觉得这个地方不错,于是就定在这里了。
华夏古代,早在西周时期就设立了太学,作为国家的
第71章 开学第一次课
古代早就发现了石膏矿,找点生石膏来也不难,李松按照粉笔的制造工艺,造出了一大堆粉笔。甚至还加了些红色颜料,造出了一些红色的粉笔。
至于黑板擦,则是找了些毛线拆散成羊毛,让木匠把羊毛和木板粘合在一起,做出了一个。李松用粉笔写了几个字,然后用黑板擦试了下,擦得很干净。这下为羊毛找到了一个新用途。
最后还得有一根细长的木棍,就是教鞭了。
开学的日子终于到了。这一天不用上朝,于是张华、卫瓘、和峤、裴秀等几位大臣,带着自己的孙儿前来,一是送孩子上学,二是来看看这新学校是个什么样子的。
他们的孙儿,有一些是刚到入学年龄,更多的则是已经在别的私塾学习,为了响应皇上的号召,加之对李松的敬佩,主动转学到这里。
等孩子们纷纷坐定,李松看到这么多老大人站在后面观看,连忙让国子学的人搬来些凳子坐。
张华他们坐下之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黑板,这可从未见过,看来安宁侯又有新东西了。
李松说:“欢迎各位同学。各位大人辛苦了。”
然后他介绍课程安排说:“以后每天早上4节课,每节课将近1个时辰,中间休息一会。中午吃饭,下午自己看书学习,由郑凡老师照看你们。”
当初,李松刚到大晋书局,跟大家提到拼音和算术的时候,郑凡是最早认识到其价值,并跟着李松学习这些的人。现在郑凡对于这些已经掌握得很好,是辅导学生们的最佳人选。如果李松要上朝或有其他事,就由郑凡顶替他上课。
前两节课是拼音,李松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了6个要学的单韵母:a、o、e、i、u、u,这也是现世界里,所有小学生最开始都要学的6个字母了。
当看到李松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学生和后面的大臣们都感到新奇。
李松用教鞭指着这6个单韵母,带领大家读:a、o、e、i、u、u。
然后让大家写这6个单韵母,李松挨个检查了一下,张华的孙子张舆写得不错,而卫瓘的孙子卫璪就写得歪歪扭扭,有些不太好看。
李松回到黑板前说:“现在,我请两位同学上来默写一下刚刚教给你们的这6个单韵母。”
于是点了张舆上来,发给红色的粉笔,在左边书写这6个单韵母。然后点了卫璪,发给普通的白色粉笔,在右边书写这6个单韵母。
两人写完,李松问大家:“你们觉得谁写得好啊”
学生们几乎都说:“张舆写得好。”
李松说:“对,张舆同学写得好,所以我奖励他用红色的粉笔来写。卫璪同学就要努力了,希望不久他也能用红色粉笔,到黑板上写字。”
听到李松老师这么说,学生们羡慕的目光纷纷投向张舆。
张华也是暗暗有些惊奇:有了黑板,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互动;对学生做得好或者不好的地方,老师可以当场进行点评,乃至通过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激励。而在私塾里,就只有教书先生先领读,然后督促学生们读书。显然,李松的课堂要比私塾活跃多了,也更容易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第二节课,李松教学生们学习8个声母:b、p、m、f、d、t、n、l。
李松说:“学会了声母和韵母后,我们就可以拼出一些字来了。”
然后他在黑板上板书了几个:ma媽,ma麻,ma馬,ma罵,ma嗎。
李松指着黑板说:“这5个,分别表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四个声调,以及一个轻声。”
&nbs
第72章 关于加税的争论
看到很多学生都计算正确,李松很欣慰。
他问学生们:“你们觉得这算术,跟你们原来学的算筹比怎么样”
张舆说:“这算术比算筹可方便多了。以前算这些加、减法题,用算筹要非常用心,不然很容易出错。用算术就简单多了,只要注意一点,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其他学生也是纷纷点头。
张华等大臣见到学生们都这么说,这才更加确信算术比算筹要好。
中午,大臣们各自回家。李松则要去帮忙编纂字典,由郑凡来照看学生们,把上午学的拼音巩固一下,并留了些算术作业给他们做。
过了两天,到了早朝的日子。李松让郑凡代课,自己去上朝。
朝堂上,张华提到了黑板和粉笔,用于教育效果非常好,裴秀也表达了同样的意见。
皇上和其他朝臣没见过黑板,有些好奇。这是一个说服朝堂的重要机会,关系到无数私塾能否用上黑板,不能错过,于是李松说:“皇上,请让我去把黑板搬来,给陛下和各位大人瞧瞧。”
皇上同意。国子学离大殿不太远,李松来到教室,向郑凡说明了情况,然后叫来几个木匠,把黑板搬到大殿,还顺手把黑板擦、教鞭和几盒粉笔也带走了。
回到大殿,朝堂上正在讨论要不要加税的问题。吏部尚书荀勖鉴于朝廷开支增加,盐税又专用于购地等事宜,因此主张加税;户部尚书和峤则担心增加百姓负担,主张控制开支,不要加税。
李松对两位尚书说:“两位大人,先不要争论了,你们能否各自把自己的理由写在这黑板上,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