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梭在晋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松岩之上

    李松是第一次看见这位传说中的白痴太子,他感觉太子只是说话不多、反应较慢而已,不知道智力怎样,也许真的不及常人,但肯定没到白痴的程度。他决定找个话题试一下。

    史料记载的关于司马衷的话题不多,其中有一个是:有一年夏天,司马衷与随从走到一个池塘边时,听见咕咕的青蛙叫声。司马衷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随从,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为官或是为私的随从只好敷衍道:“在官家地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地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青蛙还要分成为官还是为私,司马衷提出这个问题,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有点“二”了。

    李松打算拐弯抹角地提到青蛙的话题。在现世界里,这个场景是已经发生过了的,今天看能否在这新世界里“情景再现”。

    于是,李松




第59章 贾南风借衣服
    李松以前读过不少网文,从中了解到司马炎执意选择司马衷做太子的原因。

    李松觉得,自己这位岳父大人想的也有道理,如果皇位能传给司马遹,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中间的司马衷,本来是一步差棋,但如果能当好这个“二传手”,就能成为一步好棋,这样既不违背长子继承的原则,又照顾了皇后的想法,还为晋朝选择了一个不错的接班人。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计划赶不上变化,被太子妃贾南风来了一个截胡,一切都泡汤了,还把晋朝也拖入了深渊。

    李松并不认为一个女人就真有那么大能量,能那么快就毁灭一个新生的王朝。应该说,是多种力量的共振,造成西晋短期统一后即告崩溃。

    首先,还是司马炎选择了一个不当的继承人。在原本的历史上,司马衷由于智力低下,事实上只能高度依赖贾南风,以至于贾南风经常冒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负能量也随之扩大很多倍。而如果选择一个正常的太子即位,就不会让贾南风这样的女人钻了空子。

    其次,司马家族众多野心勃勃的王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经常为了权力而厮杀,甚至引进了匈奴等北方五族的力量来助阵,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

    而贾南风是个权力欲很强的女人,她试图借助这些王爷的力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但最终局面失控,她本人也身受其害。

    在整个过程中,贾南风本人凶妒暴虐的性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卫瓘仅仅因为不同意司马衷当太子,贾南风一掌权就杀害了这个国之顶梁柱,晋朝就此迈出了走向崩溃的第一步。

    今天,这性格起作用了。她看到皇上的脸色很不好,立刻明白自己的老公出丑了,而这本来是拜安宁侯所赐,她却迁怒于平阳公主,觉得是这夫妻俩合演了一场戏。现在许多人在劝皇上不要立司马衷为太子,她怀疑这对夫妻是否也参与其中。

    对于平阳公主,她可以说是羡慕嫉妒恨。她羡慕平阳公主的美貌,嫉妒公主受到父皇、母后深深的宠爱,恨公主对自己不假辞色、不卑不亢。而且,公主的这个驸马,功劳越来越大,太子即位后,将是个很大威胁。

    所以,对于平阳公主,她若是有踩上一脚的机会,是绝不会放过的。上次找平阳公主要土豆,没有要到,她就故意透露安宁侯下落不明的消息,让平阳公主难过了差不多一年,贾南风却暗爽不已。

    后来,平阳公主收获了土豆后,派人给她送去。看到平阳公主向她低头,心中很是畅快。

    今天,平阳公主竟然让自己的老公出丑,贾南风一定要报复一下。怎么个报复法拿走平阳公主最喜欢的东西。

    等守岁结束,各自回府的时候,贾南风拦住了平阳公主:“平阳妹妹,我从没见过这么好看的衣服,借给我穿两天好不好”

    平阳公主为难地看着安宁侯:这贾南风的身材跟这衣服完全不搭调嘛,借过去穿得上吗

    李松现在还不想得罪贾南风,就说:“那就借给太子妃穿穿吧,没关系的。”

    平阳公主只好说:明日派人把衣服送到东宫。贾南风得意地离开了。

    第二天,平阳公主果然派奶娘把衣服、短靴送了过去。

    贾南风拿起靴子,太小,穿不上。

    牛仔裤,太紧,也穿不上。

    只有红色的羽绒服还可以穿,可她那臃肿的身材,完全穿不出平阳公主那种韵味。对着铜镜看来看去,只能让人想起一个成语:沐猴而冠。

    想起昨天平阳公主



第60章 标点符号很重要
    公元284年的新年过完了,李松求见张华,讨论一下印刷棋谱的事。

    李松说:“张大人,这棋谱自然也是雕版印刷了,但是要刻得大一些,比以前的棒针编织的图要大一倍才行,不然看不清楚啊。”

    其实用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32开本的线装书太小,得16开本印刷才合适,但是没法跟张华说得这么清楚。

    张华点头称是,李松又问:“这个棋谱需要多久才能印刷出来呢”

    张华说:“自从上次《棒针编织大全》雕版印刷以来,雕刻匠的手艺大为提高,这棋谱又比较规整,应该可以很快刻好,一个月内就可以印刷出来了。”

    李松说:“那就太好了。你估计这书可以印多少本呢”

    张华说:“先印个500本吧,每本卖50两银子。”

    李松惊得差点没叫出声来:50两抢钱啊

    张华看出了李松的诧异,解释说:“这可是皇上每天都在复盘的棋谱,卖便宜了岂不有**份再说,买这书的人也不在乎你卖10两还是50两。”

    李松心想,既然张华这么有把握,就按他说的办吧。反正收回成本没问题,还能给国库贡献一大笔钱。

    张华接着说:“上次用木活字印刷术,印制了3000本四书五经,也都卖出去了。因为是卖给读书人,定价不高,但也赚了1000多两银子。天下的读书人都要感谢安宁侯啊,以前都要靠自己抄写,如今可以多多印刷,让他们人手一本,国库也能有一大笔收入。”

    李松心想:这四书五经,大概就像现世界里的教材了。这种书秉承薄利多销的原则,销路倒是不成问题。其实出版行业也是一个很大的行业,办好了能创造不少财政收入的。《棒针编织大全》就赚了几千两银子,李松全都交给了国库,而且今后肯定还要再版,继续盈利。

    不过,只印四书五经意义不大,要印那种让全国的小孩都能识字、学知识的书,大晋才真正有希望啊。但具体怎么做,还要仔细想想。

    印刷事业已经起步,而且越来越重要,李松觉得,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这个事。他跟张华提起这个想法,张华也深表赞同。那么这个机构叫什么名字呢

    李松说:“就叫大晋书局吧。”

    张华说:“这个名字好。”

    沉吟了一会,张华突然说:“安宁侯为朝廷出了这么多力,却一直没有任何官职。我想奏请皇上,这个书局由你来负责,如何”

    李松觉得这个提议不错,以后他想要提升大晋的教育水平,以及从文化事业角度引导士大夫们的习气,都要从印刷出版这个方向着手。而当上书局的负责人,就有了一个可供他自由发挥的平台,于是李松欣然同意。

    看到张华的书桌上摆放着上次印刷的四书五经样本,李松顺手拿起,翻开一看,发现一个问题:没有标点符号。

    事实上,古代的文章基本上没有标点符号,要由读者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自行断句,所以经常出现歧义、造成误解。一直到1919年,才由胡适、钱玄同等6名教授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后由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通行。

    标点符号这个问题,看似很小,可为什么几千年来都没人想到呢所以这个问题并不小,就像马镫,其实也是一个念头就能想到的,然而直到东晋十六国时期才开始出现。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在读那些没有标点符号的晋朝公文时,时常头痛得很。而文章有了标点符号,堪比骑兵有了马镫,对于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现在有了印刷术,在印刷新书的时候,正好可以引进标点符号。

    &n



第61章 各项事业的进展
    次日,朝堂之上,张华先提请设立大晋书局,隶属礼部,专门处理印刷出版事宜,由安宁侯负责,领礼部侍郎衔。皇上准奏。

    李松有点小兴奋,他知道图书的事一向都是礼部在管的,礼部侍郎的级别不低,关键是今后可以做很多事。

    接下来的事就没那么顺利了。张华建议今后在公文和新书中全部使用标点符号,但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

    这个局面在张华预料之中,他按照昨天李松的办法,写了好几份包含那句话的纸条,散发给皇上和诸位大臣,请他们解读。结果也是让他们陷入迷惘之中,不知道到底是“留”还是“不留”。

    当张华说有10种解读方法时,大家同样也是很惊讶,等看到写着10种读法的纸条时,都哑口无言。经过一番思量,大家终于同意:标点符号很重要。于是张华的建议获得通过。

    过了2天,朝廷颁下诏书,要求在全国推广使用标点符号,并介绍了12种标点符号的用法。诏书本身当然也使用了标点符号,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份这样的官方文件。

    各地接到诏书后,读书人议论纷纷。朝廷了解到的总体情况是,大家以好评居多。诏书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读起来再也不需要自己去断句,各种标点符号似乎都鲜活起来。比如,从那些感叹号就能体会到草拟诏书者的感情。

    因此,大家都开始逐渐接受这种新东西,并在自己的文章中尝试使用。

    李松现在接手了大晋书局,他在考虑跟教育、文化有关的事情。过了几天,他又去见张华。

    张华在见到李松后,却先跟他提起了别的事。这些事其实都是起源于李松,所以张华觉得有必要跟他说一说现在的状况。

    第一件是高产农作物的事,经过连续两年的播种之后,玉米、土豆、红薯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尤其是红薯,由于亩产很高,扩展起来更快,已经大大超过玉米、土豆的种植面积。每年红薯成熟时,红薯梗也能卖钱,洛阳的很多人家买去炒菜,都称赞味道不错。

    而玉米成熟后,玉米杆、玉米叶子还有红薯叶子可以喂猪,所以这两年洛阳养猪的数量也有很大提升,老百姓有更多的肉吃了。加上现在盐也多了、价格便宜了,很多人家就做腌肉存放起来,平时可以经常沾点荤腥。李松所做的事,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

    再过两年,估计红薯、土豆、玉米就可以先后拿出一部分供人们食用了,让人们也尝尝味道,乃至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第二件是青海郡盐业的事。由于青海郡的盐产量高、质量好,现在基本上垄断了大部份地方的食盐市场,并且还向北方五族、西南夷供货(西南夷位于今天的贵州、云南一带)。

    由于食盐的大量供应,带动了老百姓腌制泡菜、鱼、肉的热潮,所以现在食盐的销路很好,盐税源源不断。但是从青海郡到西平郡这段路,只有一条,且路途遥远,运输不畅,而只要到了西平郡,就可以通过多条道路分别运往中原各地。所以这段路就成了瓶颈,如果能够解决,盐业销售还要提升一大截。

    第三件是关于羊毛纺织品的事。现在北方五族很多部落都在从事毛线、羊毛衫乃至羊毛地毯的生产,逐渐走向富裕,跟中原的贸易往来也变得空前密切起来。

    &



第62章 交趾三郡那些事
    这时,李松又想到一个问题:“大人,买地的收益如何”

    说实话,李松对种地的“投资收益”不是太清楚,他虽然种过3亩地,但种出的玉米、土豆、红薯都没有销售过,所以无从得知种地赚不赚钱。但是他知道张华家里有很多地,应该清楚。

    张华说:“这次买的都是很好的田地,租出去的话,估计7、8年就可以回本。”

    李松听得一惊:7、8年回本,折算成收益率,就是一年至少12%的回报了。就算将来买的田地未必有这么好,估计8%的回报还是有的,真是秒杀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啊。

    在李松印象中,现世界里农业的收益稳定,但并没有这么高的回报啊。

    他左思右想,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古代的地主剥削农民太狠了点,所以回报才如此之高。

    现在他明白了:古代社会,最好的投资品种的确就是土地了,多少豪门大户都是靠大量出租土地,维持着奢华的生活,难怪他们要不断进行土地兼并。这么看来,本来是为了减轻土地兼并的后果而建议朝廷买地,却无意中进入到了一个高回报的行业。

    这样看来,以后盐税不断,同时地租收入也将逐渐增长,大晋的财政收入将会非常不错,可以考虑很多重大的项目了。

    这时,张华问了个一直有点困惑的问题:“安宁侯,现在土地容易买到,盐税也充足,为什么每个郡县要限制只买两成,不多买一些呢”

    虽然最初李松也给朝臣们讲过其中的道理,但张华还是没理解透,总觉得有钱就应该多买地,不应该自我限制。

    对于张华的想法,李松觉得需要举个例子才能说服他。

    这个例子就是西汉末年的王莽。王莽把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化,不准买卖土地。人均分配土地一百亩,多占土地的必须交出土地,分给无地的贫民。

    但是,这些举措并没有提高粮食产量;遇到灾年,还是闹饥荒,结果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

    李松说:“大人你看,朝廷的地也不是越多越好啊。王莽把所有的地都收归朝廷,可还是没解决饥荒问题,所以这地啊,适当比例就好。要解决吃饭问题,还得靠高产农作物。”

    王莽的例子很有说服力,张华不住点头。

    其实李松最想说的是:解决吃饭问题,得靠科技,后世的杂交稻就是其中一例,不过这会可没法向张华说清楚。

    说起这个王莽,还真是个奇人。他在位期间,曾接见并资助过一个飞行器发明人;亲自解剖过人体;最令人惊奇的是发明了青铜卡尺,同现代的游标卡尺十分相似,而游标卡尺是 1631 年才由法国数学家皮尔发明的。

    王莽还废除了奴隶制度;将盐、铁、酒、矿产等行业全部收归国有;此外还征收个人所得税和商业税;制定了农商贷款制度;在长安城中建起了很多廉租房、住宅区等等。

    这些举措跟现代社会颇为相似,而王莽对科技的重视也远超那个时代。所以,很多人笑称王莽一定是个穿越者,这可不是网络小说,而是实打实的历史人物。

    但是,王莽跨越度太大的改革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不仅得罪了大批王公贵族,也让封建制度下的平民百姓很不适应,最终失败也就不奇怪了。

    以此为教训,李松要求自己要稳扎稳打,一步步推进,制定目标




第63章 汉语拼音与字典
    张华问:“交趾这3郡买来的土地,该如何处置”

    李松说:“先租给当地百姓耕种吧。”

    作为一个医生,李松当然知道,这3郡买下的土地,并不适合中原移民马上前去耕种。因为亚热带的人到了热带地区,容易染上疟疾,死亡率很高。不先解决这个问题,可不能随便移民。
1...1112131415...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