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梭在晋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松岩之上

    李松说:“好,周太守费心了。”

    最初听到“周处”这个名字的时候,李松就觉得有点耳熟,但是一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今天听张华又提起这个名字,他终于想起来了。

    这位周处,是上了中学语文课本的人物啊。按照课文所述,周处年轻时可不是个善茬,由于力气大、脾气差,经常为祸乡里,和南山的白额猛虎、长桥下的蛟龙一起,被当地百姓合称为“三害”。后来周处幡然悔悟,杀死猛虎、蛟龙,从此走上正道,成为忠臣孝子。

    想到这里,李松问道:“这位周大人,是不是年轻时不学好,后来醒悟,曾杀过猛虎、蛟龙”

    张华说:“是有这么回事。”

    看来确信无疑了。按照史书记载,年长的周处,曾经为晋朝建立功勋,评价颇高。

    李松说:“这位周大人,将来可委以重任。”

    张华对此有些疑虑:“周处是吴国的旧臣,他会对我大晋效忠吗”

    李松说:“天下已经统一,大晋就是所有人的国家,他不效忠大晋又效忠哪一个”

    张华说:“安宁侯对周处就那么放心”

    李松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嘛。”

    张华感叹道:“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话说得好,用在周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安宁侯信手拈来都是佳句啊。”

    李松这才想起:这句话来自后世的一个典故,这会还没人听过此句呢。

    裴秀说:“还有500名工人正在招募,过些时日就会前往青海郡那边。另外运送水泥的500民夫,不久也会出发。”

    李松说:“有劳裴大人了。”说罢挥手作别两位大人。

    望着李松远去的背影,裴秀感叹说:“我们都亲眼所见,安宁侯日夜操劳,为大晋做了多少事啊。如今又不辞辛苦,再次前往青海郡那边。要是大家都能这样,国家何愁不兴旺。”

    张华说:“是啊,如今我们能做的,唯有尽我们的一份力,全力保证安宁侯无后顾之忧。”

    李松带着长长的队伍沿马路西行。很多人是第一次在马路上行进,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平稳的路面。当经过洛河支流上的石拱桥时,连石超都说:“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石桥啊。”

    可是,当过了渑池,再往西走,就只有全是土路的官道了。前后对比如此强烈,石超感叹说:“这一路走来,才知道马路的好处。”

    石超是读过一些四书五经的,还算有些学问,跟李松还算谈得来。一路上有人聊天,倒也使得旅途不那么枯燥。

    李松通过交谈了解到,石氏兄弟在日常事务上分工明确:石悦平时都是忙于设计图案,或者如何编织,石超负责日常管理,资金则是来自他们的那位六叔:石崇。

    按照现代的观点,这是一个不错的创业团队:石悦有手艺,石超懂管理,石崇则提供资金,




第121章 马路的8个标段
    石超说:“当初刚开发茶卡盐湖的时候,生产出的盐都是交给这位严大人代售。他为了牟利,就设法控制盐的价格,在食盐产量大增的情况下,只降价2成。后来朝廷成立青海郡以后,盐商们纷纷直接前往那里买盐,但运回中原时必须经过西平郡,严舒就设立关卡,征收重税,名为增加朝廷收入,实际上那些钱,没人知道去了哪里。”

    这些情况,跟李松听到的基本相符。看来,长久以来关于严舒的说法不是空穴来风。

    就他所知,只有从牧区运羊毛到中原时,才会被征收较重的税。除此之外,其他情况都不应该再收税。

    这一规定还是当初朝堂上讨论决定的,目的是禁止直接从牧区收购羊毛,至少要在牧区加工成毛线,羊毛纺织品更好,这样可以确保牧民们有一些收入。当初还是他提议的,自然非常清楚。

    所以,西平郡对路过的食盐收税,可以说完全于法无据。

    李松心想:这些情况朝廷不可能不了解,可是严舒的位子坐了好几年却一直很稳,看来还挺有能耐的嘛。

    这种情况,李松不想去管,也无力改变什么。他只求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早日把马路修好。

    第二天,李松开始给大家分配任务。

    刘忠带着几个人留在西平郡,仍旧负责生产火药,并且在需要开山的时候,前去爆破。

    李松回想起,洛阳到渑池的道路,也就出动了10多名下属和100名工人,修了4个多月,建成了160里水泥马路。但是渑池那里有相当部分是平原,而这里则是山路崎岖,修路的难度较大,不过4个月应该足够。

    通过这次修路的经历,李松感觉到:120人左右,是修建一段道路的合适数量。低于这个数太多,人手可能会不够;超出这个数太多,又容易人浮于事,经常有人没事干,降低效率。

    有了这个经验,李松将500名工人分成4组,每组125人,并指派一名下属,负责指挥修路。

    在现世界里,一项较长的铁路或公路基建工程,通常都要分段进行招投标,每一段被称为一个“标段”。

    在这里当然不存在投标一说,但是李松仿效“标段”的做法,将青海郡到西平郡的全程600里,划分成8个标段,平均每个标段大约75里。各个标段同时施工,整体进度无疑大大加快。

    但是,全体施工人员分成8个标段,分散施工,吃饭就成了大问题。得让大家吃饱、吃好,才能把修路的事情完成好啊。

    此时,李松很怀念洛阳,那里有全力支持他的张华、裴秀等老大人。而在这里,要想解决吃饭问题,只有找严舒帮忙。

    李松带着刘忠去见严舒。

    李松说:“严大人,我的这些下属和工人,很快要分成好几个部分,在青海郡到西平郡的沿路进行施工。可是这么多人的吃饭是个大问题,所以特来请严大人帮忙,让他们能吃饱吃好,完成朝廷交付的任务。”

    严舒说:“侯爷为朝廷之事,不辞劳苦,再次来到此地,我理应帮忙。只是,西平郡是个小地方,人手不足,粮食有限,要给这么多人做饭,怕是有困难啊......”

    李松微微一笑:“严大人,我们自然不会白白让你帮忙的。”说着对身后的刘忠使了个眼色,刘忠将一包银两放到严舒桌前。

    严舒拿起银两掂量了下:“侯爷,你这大工程......”

    李松见严舒提到“大工程”,以及说出这个词时垂涎欲滴的神态,自然明白话里的意思,回头对刘忠又使了个眼色。

    只见刘忠气鼓鼓地又放了一包银两到严舒桌前,严舒将两包银两拿在手中反复掂量,脸上绽开了笑容:“侯爷放心,虽然有困难,但我会想尽办法,让侯爷的手下吃饱吃好的。”

    刘忠再也忍耐不住了,大声说:“严大人,这些银两可都



第122章 青海湖之灾
    洛阳这边,在张华的督促下,上党郡太守郭容派出民夫,不断运送无烟煤到洛阳城南的水泥厂。裴秀也亲自督促水泥厂加班加点,大量生产水泥。

    如果李松能看到两位大人这般支持他的场景,对比在西平郡的待遇,恐怕要感动不已吧。

    当李松带着最后一个标段的人到达预计地点时,已经来到了青海湖边,离鸟岛不远了。

    安排完了这个标段后,李松的身边只剩一个下属。石超带着随从,仍然跟随着。

    李松对石超苦笑道:“你看,就剩我们这4个人了,其他的人都忙各自的事去了。这些天,你跟着我一路奔波,真是辛苦了。”

    石超这一路上亲眼看到李松指挥有序,把一项大工程安排得井井有条,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和任务,心中很是佩服。

    石超说:“侯爷,我不辛苦,跟着侯爷还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

    李松说:“这8个标段,现在都已安排好了,我们去青海郡府城那边看看吧。”

    石超说:“好。”

    说话间,4人已经来到了鸟岛旁。然而,眼前的景象让李松非常吃惊,甚至颇为生气。

    在这里,李松看到不少人驾着小船,来到鸟岛上偷鸟蛋。很多愤怒的鸟儿对着上岛的人俯冲,试图啄跑他们,无奈收效甚微,只能眼睁睁看着生下的蛋被捡走,随即发出一阵阵哀鸣。

    更多的人则是在湖上打渔,一网撒下去,能捞上来不少鱼,这种景象在中原可很少见,这让他们欣喜不已。

    这时,一艘从鸟岛返回的小船靠岸了,两个船夫抬着满满一筐鸟蛋,兴高采烈地往岸上搬。

    一个年长的船夫说:“这地方没鸡蛋吃,可以用这鸟蛋代替。”

    另一个年青的船夫说:“是啊,这下可以卖不少钱呢。这巴掌大的地方竟然有这么多鸟蛋,在咱们家乡可找不到。”

    年长的船夫说:“这青海郡不光出盐和羊毛,还有这么多宝啊。”

    李松拦住他们:“你们两位,掏鸟蛋是不对的,这不是让鸟儿断子绝孙嘛。你们想过没有,这样掏两年,以后这里还有鸟吗”

    年轻的船夫有些不耐烦地说:“你们是谁啊拦我们做什么”

    李松的下属大声说:“这位是安宁侯,你们不得无礼。”

    两位船夫一愣,安宁侯的大名自然是听说过的,茶卡盐湖就是安宁侯和太守马隆一起开发的嘛,这青海郡的设立也是来自安宁侯的提议。

    但是两位船夫都没有见过安宁侯,见眼前这位服饰华丽,倒是不敢小瞧。只是,大名鼎鼎的安宁侯,怎么才3个随从而且大概是经过长途跋涉,几位的衣服都已经很脏,甚至有点破了。

    年长的船夫小心翼翼地说:“我们从中原来到此地,没找到合适的事情做,只能靠这鸟蛋换点饭钱,还望几位海涵。”

    年轻的船夫则胆子大些,嗓门也大:“又不是只有我们掏鸟蛋,岛上还有那么多人都在掏,干嘛只抓住我们两个不放”

    石超说:“你们掏鸟蛋还有理了侯爷叫你们别掏,你们就不能掏。其他的人,侯爷自然会慢慢整治的。”

    年轻的船夫一听很不服气,正要继续争辩,李松摆摆手:“算了,都不要争了,我找管事的人去,让他来处理。”说罢,带领着3人,一起向府城打马奔去。

    进入府城,4人都不由得暗暗惊讶。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本以为像青海郡这样的边城,应该是人烟稀少、街道冷清的,没想到街上却是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生意非常兴隆。一时间,恍如置身洛阳的街头。

    问清



第123章 宴席上的对话
    晚上,马隆在家里设宴款待李松,石超等3位也陪同前往。

    到了客厅一看,已经摆了好几桌,黑压压的坐了不少人。

    李松说:“定远侯客气了。随便吃个便饭就可以了,何必请这么多人”

    马隆介绍说:“这里很多都是我以前的老部下,听说我在青海郡为官,纷纷前来投奔。他们很感念你的恩德,知道你来了,都想来给你敬酒。”

    李松看了看在座的各位,依稀认出几个人,以前攻破凉州、讨伐慕容廆时,他们确实在马隆帐下效力,但是其他多数人,就没什么印象了。

    李松不明白,为何这么多人要给自己敬酒。

    看到李松疑惑的神情,马隆悄悄说:“托你的福,自从找到这茶卡盐湖,我和这些老部下合作,私下开发了几个小盐湖,大家挣了点养老钱,所以他们都很感谢你啊。”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李松这才明白过来:“呵呵,兵部几次要调你回洛阳,都被你推脱了,原来是为了在这里逍遥啊。”

    马隆有些尴尬地说:“我和这些部下都已征战多年,很想过几天好日子,对于升职已经没太大兴趣。我这么做,你不会有什么意见吧”

    李松心想:水至清则无鱼。呆在这遍地黄金的地方,要求所有人像圣人一样,那未免要求太高了,只要别做得过分就行。

    李松笑笑说:“我没有意见啊。这茶卡盐湖本来就是你和我一起开发的,你的功劳在那里摆着嘛。”

    听李松这么说,马隆才放下心来。

    李松说:“不过你不要过于松懈啊。北方历来多事,将来若有战端,你和你的部下可不能坐视不管。”

    马隆听了一惊:“北方要打仗了”

    李松说:“目前还不会打仗,我是说如果将来打仗的话,你可得为国效力啊。”

    马隆说:“那当然,你放心。”

    李松说这话,是因为他想到,万一将来无法阻止八王之乱,那按照历史的惯性,会不会接下来就是五胡乱华呢这时就需要依赖马隆这样的能征惯战之将了。如果马隆只顾着享福可不行,得提醒一下,就算是未雨绸缪吧。

    这时,各位来客纷纷给李松敬酒,李松只得一一回应。他酒量不大,只能稍微抿一口意思一下。

    石超趁着这个功夫,也给马隆敬酒:“太守大人,这青海郡在您多年治理之下,真是一派繁荣景象,我刚进城时,还以为到了洛阳呢。”

    李松暗自感叹:这个石超,恭维人的能力真是厉害。不过这话也不算是吹捧吧,自己也有这种感觉呢。

    这时,马隆的部下金坤说:“青海郡的兴盛固然有太守大人的功劳,但也拜安宁侯所赐啊。”

    李松一愣:“怎么还跟我有关”

    果然,石超有些不明白:“安宁侯这两年一直在洛阳,怎么会跟这青海郡扯上关系呢”

    金坤说:“咱们这里主要有两大收入来源,一个就是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另一个就是羊毛制品,其实也是安宁侯发起的。朝廷不允许将羊毛直接运往中原,所以很多商贩到牧区来设立作坊,制作毛线和羊毛制品。可是,大部分人都愿意来青海郡,因为这里是大晋的郡县,有朝廷兵马,安全和利益都更有保障。”

    李松心想:这个分析确实有道理。

    金坤继续说道:“这青海郡有这两大收入来源,自是发财机会众多,所以吸引了中原的很多人来此安家落户。先是盐商和商贩来此,其后是为他们服务的工匠、



第124章 西平郡太守
    李松知道,现世界里,青海湖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而鸟岛则是这个景点的“明珠”。没有鸟岛,青海湖将黯然失色。

    而在这新世界里,如果青海郡到西平郡的水泥马路修通了,将会交通便捷,青海湖也有可能成为旅游景点。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无论如何不能让几个贪婪、短视的家伙毁掉了鸟岛这颗明珠。而湟鱼也不能任由那些人大肆捕捞,以至于到后来成了珍稀鱼类。

    于是李松说:“如果激怒了上天,会降下雪灾,让牛羊大批冻死,也就不会有羊毛了;或者引来地震,让这盐湖沉入地下,消失不见。大家说,这样是不是把你们手头有的都收回去了呢”
1...2627282930...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