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穿梭在晋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松岩之上

    李松这些话也有部分实话,并非全是虚言。即使在现世界里,也确实有导致牛羊大批死亡的大雪灾,而青藏高原也确实是地震高发区。当然,说让盐湖沉入地下有点过了,但是不适当添油加醋,又怎么能说服马隆呢

    果然,这么一说,大家都有些不安起来。作为青海郡的受益者,他们最担心什么当然是担心失去这一切。

    古人往往对苍天心存敬畏,李松往天道上一扯,还真是让他们有些惶恐了,就连刚才提出质疑的那人也不再吭声。他们也听说了有人大肆掏鸟蛋、捕鱼的事情,这么做确实有违天和,真的有可能激怒上天,降下惩戒。于是在座的人纷纷要求马隆禁止掏鸟蛋和捕鱼。

    马隆有些犹豫不决。作为太守,自有其考虑,他说:“这几年一直运输不便,青海郡的鸡蛋、鱼肉都很缺乏。不让掏鸟蛋、捕鱼,那以后吃什么”

    石超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太守大人,您忘了,最多再过几个月,水泥马路就通车了,道路平稳,到西平郡才一天,那时鸡蛋、鱼肉都很容易运来啊。”

    李松真是有点佩服这个石超,反应好快,把他想说的马上就说出来了。

    石超这么一说,连马隆都不住点头。

    马隆想了想说:“这样吧,青海湖里的船一律销毁,以后不允许再有船,这样就不会有掏鸟蛋和打渔的事情发生了。”

    李松补充道:“可以允许在湖边钓鱼,但不允许撒网。毕竟湟鱼太多了也无益,钓鱼可以控制一下鱼的数量,同时让百姓有鱼吃。但渔网则容易将小鱼也一网打尽,所以应该禁止。”

    马隆同意,于是派出10多人去销毁青海湖的所有船只,并给予适当的补偿。以后,这些人将常年巡视在青海湖边,若再出现船只,除了销毁还要罚款,同时将禁止在湖边撒网。

    关于青海湖的事情就这样圆满解决。宴席结束,大家纷纷告辞离开。

    马隆跟李松还有些事情要单独谈谈。

    只见马隆掏出一封信:“这是你的家书,现在该交给你了。”

    李松打开一看,原来是3年前公主写来的信,信中提及已怀有身孕的事。

    李松唏嘘不已:“3年前的家书,你现在才给我”

    马隆说:“当初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你不是被羌人掳走了嘛。后来听说你逃回了洛阳,既然已回家,那这封信就没啥意义了,我就一直收着。今天你来了,还是物归原主吧。”

    李松看着这封家书,惊觉自己这些天一直忙忙碌碌,竟然忘了给公主写信,报个平安。等会回客栈,马上就写信。

    马隆说:“你从西平郡过来,应该见过严舒吧”

    李松说:“见过,怎么了”

    马隆说:“他向你要好处了吧”

    李松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

    马隆说:“严舒是个什么样的人,青海、西平两郡的人谁不知道。你在两郡间修路,这么大的




第125章 巧遇张李氏
    在给张华的信中,李松谈到了如今西平郡的重要地位,也谈到严舒擅自对过路的食盐征税,导致各地盐价偏高的情况。李松还谈到,如果严舒调离,朝廷能否考虑让周处接任,他可以做担保,如果周处出了问题,他愿意负责。

    李松根据史书的描述,深信如果由周处来担任西平郡太守,必定不会让他失望。

    李松将这封信通过驿站的快马寄出,他希望这封信能尽快到达张华手中,最好是赶在朝廷决定严舒的继任人之前。

    至于给公主的家书,也奢侈一回,自己掏钱通过快马寄出,免得公主在家担心。

    第二天,闲来无事,李松对石超说:“你不是要在青海郡开办毛线作坊吗我们上街转转,考察一下吧。”

    石超说:“我这点事,怎敢麻烦侯爷”

    李松说:“没事,刚好我也想好好看看这里的街面。”

    于是李松和石超一起来到大街上。只见这青海郡的街道上人声鼎沸,商铺鳞次栉比,远超西平郡。

    记得3年前,李松也曾路过此地,当时这里还是白茫茫的一片大地,没想到才几年就已经这么繁华。

    这里的商铺,以盐业生意主,分成批发商、零售商。

    每天,太守马隆都要派人从茶卡盐湖那边运送大量食盐到这里,交给几大盐业批发商,获得的大部分收入都交给盐税,也有一些收入留给青海郡发展用。

    巨额的盐业收入,若是留一些给某地,即使比例很小,也足以推动当地经济腾飞,这也正是青海郡这几年高速发展的奥秘。

    批发商再分别卖给来自各地的零售商。而零售商们则任务繁重,需要运送到中原各地,有的则是贩运到北方五族、西南夷等地。

    李松了解到,当初之所以要设立批发商,是因为当青海郡设立不久,来自各地的盐商就纷至沓来。官府没有那么多人力来应对,于是马隆就设立了这一批发商机制,由他们来面对众多的零售商,而官府只需要应对这几个批发商就足够了。

    到目前为止,这一机制运转得不错,批发商之间也有竞争,这样就避免了一家独大,零售商们的拿货价基本合理。要不是在西平郡被征税,各地百姓是可以享受到非常低廉的食盐价格的。

    而羊毛制品产业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其原因正如金坤所说,由于安全和利益更有保障,越来越多的商贩正涌入这里。

    这些商贩开办了大量羊毛作坊,他们从生活在青海郡的众多羌人部落那里收购来羊毛,在作坊里生产出毛线,以及羊毛衫、羊毛手套、羊毛围巾、羊毛地毯等各种羊毛制品,然后运往中原销售。

    李松他们来到作坊聚集的街道,发现这里的作坊雇佣了大量羌人。据了解,在府城以外的各个牧区,还有很多羊毛作坊,不过大多是由羌人自己开办的。

    前年工部曾派人到青海郡的各牧区培训,还收购了牧民们最初生产出的羊毛制品,让牧民们第一次尝到了赚钱的甜头。

    随后,有些头脑灵活的羌人开办起作坊,生产毛线和羊毛制品。很多商贩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前去收购这些羊毛制品,运到中原销售。

    这符合李松最初的思路:要让牧区的牧民们能分享到羊毛制品的成果,而不是只出售最原始的羊毛。

    正在转悠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侯爷!”

    李松转头一看,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张李氏。

    前年的时候,李松曾经让张李氏进宫教各位娘娘棒针编织,后来又紧急派往青海郡,组织生产一批毛线来供应洛阳。当时他还特地给马隆写了一封信,要求马隆协助张李氏。

    可是这一年多来,李松再也没见过张李氏,



第126章 马隆支援修路
    见两人都同意了这桩收购,李松就参照现世界里的估值方法,开始为他们设计一个并购方案。

    李松给张李氏的作坊估值200两银子,这一点得到了双方的认可。

    由于作坊规模有点小,石超要求将生产规模扩大一倍。

    根据石超的愿望,李松计算出:石氏兄弟需要投入320两银子,其中120两用于购买股权,200两用于扩大生产规模、招收更多员工。

    经过此番股权运作后,整体估值变为400两银子,石氏兄弟占股8成;张李氏占股2成,仍然负责作坊的生产,并得到120两银子的现金。

    在李松看来,张李氏由原来的单一股东,转变成了今后的持股管理层,这在现世界的并购案里很常见。

    对于这个方案,张李氏很满意。因为她得到的120两银子,对她来说是一笔大数目。而且这个作坊她仍然有份,并不是跟自己没有关系了。

    小作坊主的抗风险能力弱,所以以前的张李氏很辛苦。而现在作坊有了充裕的资金,规模也将扩大一倍,她不用再考虑经营方面的问题,只需生产出好毛线即可。

    对于石超来说,虽然付出的价格高了点,但立刻就拥有了一个成熟的作坊,以及张李氏这样富有经验的管事者,而且马上可以向洛阳的毛衣店运去毛线了。如果选择从头搭建作坊,不知道需要多少时间,甚至能不能建起来都有疑问。

    而且正如李松所说的,到了冬季,如果洛阳那边毛衣的生产能力不足,张李氏这边还可以承担一些生产任务。

    经过深入思考,石超觉得李松的方案非常好,快速解决了大难题。

    更让石超好奇的是:李松设计方案时驾轻就熟,似乎很有经验,难道他以前就设计过这类方案这么好的办法,他又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可是,还没等想清楚这些问题,石超就开始忙碌起来。

    由于作坊要扩大规模,需要更大的场地,所以这些天,寻找新场地、搬家、招收员工,石超忙得团团转。等到稍微安定下来,又要派人将生产的毛线运到洛阳。

    才来到这里两天,石超就开始早出晚归,他只能抱歉地对李松说:“侯爷,以后没时间陪你了。”

    李松笑笑说:“你忙吧,我也要操心我的事去了。”

    这一天,马隆派人来找李松,说是有事相商。

    见面后,马隆说:“安宁侯修路不易,有什么是我能帮上忙的”

    李松说:“我那里暂时人手足够了,就不打搅你了。”

    马隆说:“虽然修路是朝廷的事,但今后主要是给青海郡使用,所以也是青海郡的事,理当为此出一份力。”

    见马隆如此热情,李松倒也不好推辞,于是问道:“那你打算如何出力”

    马隆说:“粮食和物资,都靠从西平郡那里运来,青海郡也很匮乏,帮不上你的忙;修路的银子都是从盐税里出,应该不缺钱。我这里唯一能帮上忙的,就是出人。”

    李松问:“你能出多少人”

    马隆说:“我这里有3000兵马,可以拨一些人去帮你。”

    李松说:“记得3年前我们初到这里时,只有1000骑兵啊。”

    马隆说:“是的,后来朝廷设立了青海郡之后,又给我补充了2000步卒。这两年,盐业收入留给青海郡不少钱,我就把这些兵马都换装,变成了骑兵,而且全都装配了马镫。”



第127章 修路有了生力军
    李松让马隆拿来纸笔,写下了一行字:15份硝石、3份木炭、2份硫磺。

    马隆有些困惑地看着这行字:这是什么意思

    李松说:“你看,这就是火药的配方,按照这个配方制造出来的火药,效果最佳。现在我把这个配方交给你,要注意保密。”

    马隆这才明白过来,拿起纸来细看。但是他还是有些疑惑:“你不是让我挑100名士兵去学制造火药吗他们肯定会知道火药的原料是硝石、木炭、硫磺。人多嘴杂,就算不是有心,火药的消息最终也会传开的。”

    李松说:“火药的原料是什么不重要,关键是这个配方,那可是经过无数实验才得出的最佳配方啊。如果不知道这个配方,随便选个比例来搭配硝石、木炭、硫磺,做出的火药肯定效果欠佳,往往不能炸开城墙和山梁。”

    马隆说:“如果五族知道火药的原料后,也开始做实验,会不会研究出火药的配方呢”

    李松说:“当然有这个可能。但是这个过程会很长,因为3种原料的搭配有几千种情况,实验又有一定的危险性,想摸索出真正的配方是很不容易的。”

    马隆说:“原来如此。这下我知道这个配方的重要性了。你放心,我会好好保管的。”

    马隆把写有配方的纸收藏好,又想起一事:“你不是还要把这个配方告诉金坤吗”

    李松说:“是的,刘忠会把这个配方教给他的,我这么做是为了以防万一。跟火药打交道还是有危险的,刘忠在开山时就差点被石头砸死。”

    马隆有点惊讶:“被石头砸死”

    李松于是把在熊耳山最后一道山梁开山时,由于超剂量使用火药,导致刘忠被砸伤的事讲了一遍。

    马隆说:“那还确实有点危险。”

    李松说:“本来最初为了保密,我只把火药的配方告诉了刘忠。可是刘忠那次性命攸关,差点没醒过来。自从那以后,我就意识到,必须得有两个人知道配方,都能配出火药。这样,当一个人遇到危险,另一个人可以顶上来。所以我就将配方又教给了张琛。”

    马隆说:“可是知道配方的人多了,泄露秘密的危险就大了。”

    李松说:“张琛和刘忠都是我很信任的下属,不会有问题的。”

    马隆说:“金坤也不会有问题。”

    李松说:“我相信啊。所以在这里我选定了你和金坤,如果金坤出了什么事,你就找个接替的人,把这个配方告诉他,这样就可以继续使用火药了。”

    马隆说:“我知道了。你考虑得很周到。”

    这时,金坤来到客厅。马隆对他说:“你带500名骑兵,跟随安宁侯去修路,你要听从安宁侯的指挥,他交待的事要认真完成。”

    金坤说:“末将遵令。”

    次日,李松跟石超道别,然后带着唯一的下属,和金坤及500名骑兵一起出发了。

    他们来到青海湖旁边,发现湖里果然没有任何船只了,只是岸边现在出现了一些垂钓的人。前行时,还曾经遇到过湖边巡逻的士兵,看来马隆的命令已经生效,鸟岛和湟鱼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继续前行,来到第8 标段。这里是离府城最近的标段,这些天已经平整出了不少土路。但是由于离西平郡太远,水泥还没有运到,水泥道路一点都没有铺成。

    李松留下了50名士兵,替换出50名工人,跟随他们继续向西平郡进发。

    一路行来,发现工人们的吃饭问题确实解决得不错,这个严舒还算有点“信用”。

    就这样沿途经过了8个标段,每个标段都留下50名士兵,替换出50名工人,等到到达西平郡时,已经跟来了400名工人,但是只剩下100名士兵。

    &nbs



第128章 公主被人认出
    李松走后,公主闲来无事,就每天看那些医书。

    在公主看来,夫君医术那么高明,据他说都是学自这些医书,自己当然也应该好好研读一下。那些彩色的图画,初看起来确实害怕,看久了也就习惯了。而且她渐渐发现,在了解清楚了肺部的结构后,再回想起在老医者那里看过的近百名病人,对于病因就理解得更透彻;而对于为何要那么施治,也更加了然于胸。
1...2728293031...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