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晋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松岩之上
本来,李松觉得土豆烧牛肉是最好吃的,可是在古代农耕社会,耕牛是很珍贵的,严禁宰杀,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改为土豆烧排骨。
在现世界,李松作为医生,自然清楚外卖里添加剂众多,加之他又是个宅男,所以只要有时间,他都尽量自己做饭吃,厨艺也还练习得不错,对于这次做点家常便饭,表示毫无压力。
虽然桌上的这些饭菜,放在现世界是再普通不过的了,但是对于第一次尝到这些的古人来说,仍然无比新奇。特别是土豆烧排骨,是唯一的肉菜,尤其好吃,连皇上、皇后、平阳公主都赞不绝口,连称从未见过如此美味。
李松心想:要是有土豆烧牛肉,你们还会更惊喜。可惜做不了。
李松对皇上说:“启禀父皇,这些玉米都是平阳公主当初种下的,种土豆、红薯她也帮了忙。这些作物收成丰厚,公主是有大功劳的。”
李松现在是女婿身份,自然是采用跟公主一样的称呼。
司马炎欣慰地说:“如今平阳也能为国出力,好啊。”皇后也投来嘉许的目光。
次日,朝堂之上。司马炎问道:“玉米、土豆、红薯,诸位爱卿可曾尝过”
大臣们纷纷回话:都尝过,味道不错。
张华说:“皇上和诸位大人虽然知道味道好,但想必不知道亩产有多高吧。今天我想请大家到洛阳粮仓中看看。”
司马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命摆驾粮仓,满朝文武跟随前往。
到了粮仓那里,看到了堆积如山的玉米棒、土豆、红薯,听张华说这些都分别只是1亩地里长出来的,都是惊讶不已。
回到朝中,皇上和朝臣们都达成了一个共识:这些作物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要尽快推广。
张华说:“明年春天,臣请求在洛阳周围多选几个地方,开始种植。”
司马炎同意了,并且把这个事情全权交给张华负责。
其实粮仓里这几千斤作物,要是作为种子,发放给各州县种植,真是不够塞牙缝的。只能每一年的收成都尽量保留,用作下一年的种子,这样滚动几年,各地才能逐渐种上这些作物。
李松也想过
第26章 盐是关键
高产农作物的事,皇上已经交由张华来负责,对此李松很放心。他相信,只要晋朝保持稳定,以张华的能力,5年后这些作物就会逐渐扩散开,10年、20年后,就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到那时,应对饥荒就可以游刃有余。
那么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呢李松认为是要让晋朝政府有钱。
如果政府财政收入不足,当遇到公共工程的建设或对外战争时,就只有增加税赋和徭役,有时候超过了民众的承受能力,就会引发社会动荡。典型例子就是隋炀帝修建大运河,以及明末为了对付后金而加派的“辽饷”等。
如果政府自身有充足的财政收入,那就不会随意加税,社会就会稳定得多。
当然,增加财政收入可不容易。李松看过很多穿越到明末的小说,为了挽救大明,除了武器装备的革新外,另一个就是开拓海外市场,通过海外贸易来获得财政收入。
但是以晋朝的造船技术,想远航海外是不现实的。李松不是专家,不知道如何造船。况且就算是专家,仅凭一个人也很难带领大家造出船来。
李松虽然也不断思考着能否借鉴其他穿越者的成功经验,但无法实现的技术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价值。
公元281年的冬季,李松反复考虑,目光聚焦到一个字:盐。
在古代中国,自汉武帝起,历朝历代都对盐业实行不同程度的专卖,垄断而产生的盐利收入也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
晋朝时盐的生产,主要有沿海地区的海盐、山西运城解池的湖盐、四川的井盐等。海盐是主要的食盐来源,此时尚未大量采用后世的晒盐技术,主要采用煮盐、煎盐的方式,产量较为有限。
而且,海盐需要大量人力,称为“盐丁”,其生活非常悲惨,很多影视作品及网络小说里对此都有所提及。
人体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是基本固定的,不能多也不能少。应该说,这些方式生产出来的食盐,满足人们的正常生理需求是足够的。
但是在古代,食盐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腌制食品。
要知道,古代可没有冰箱、没有反季节蔬菜、也没有便利的蔬菜禽蛋肉鱼运输条件,这就让古人有了通过腌制来长期保存食物的需要。而无论是腌制什么东西,都是需要很多很多盐的。所以古人对食盐的日常需求量是远比现代人高的。
这种情况下,生产的盐就远远不够了。当然,缺盐就少腌制一点,保证日常饮食就够了,日子还能过得下去;但如果有足够的盐,肯定也是受民众欢迎的。
&
第27章 茶卡盐湖
公元282年的元宵节,李松邀请张华、卫瓘过府做客。
李松拱手:“恭祝两位大人新春安泰!”
张华说:“安宁侯请我们,是有要事商议吧”
李松说:“张大人好眼力,确实是为了让朝廷增加岁收之事,想与两位大人商议。”
张华和卫瓘相视一怔,不知道这位安宁侯又有什么新主意。不过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几乎每次都是大事,这次想必也是如此,不由得都正襟危坐,静听到底是什么事。
李松继续说:“我大晋西平郡往西,有个大湖,名叫青海湖,两位大人知道吗”
张华和卫瓘都摇头,没听说过,那里都已经出了晋朝的边境了嘛。
李松心想:看来这时候青海湖还不为人知。
“过了青海湖再往西,就是茶卡盐湖了。此地距离西平郡600里。”
张华说:“盐湖”
“对啊,茶卡盐湖所出产之盐,可是十倍、百倍于河东盐池呢。”
张华和卫瓘都是一惊,这河东盐池可是两汉魏晋以来政府的钱袋子,每年出产的盐销往北方各地,为政府赚取大量税收,历代朝廷都极为倚重。
如今这盐湖竟然几十倍于河东盐池,那该为朝廷带来多少岁收啊。
不过,这盐湖距离中原太远了,关键是,那里是羌人的地盘啊。
李松似乎看出了张华的忧虑:“大人,此盐湖即使供应全国一半百姓,也可开采至少500年。如此重要,朝廷应该出兵占领此地。况且,此处到西平郡,并没有崇山峻岭,道路并不难走。”
半晌未说话的卫瓘突然开口说:“如果真要占领此处,应该问题不大。西平郡往西都是羌人,他们不比鲜卑人,没怎么跟我大晋打仗。即使真打,战力估计也不强。”
然后又想到一点说:“我军自有了马镫,战力大大提升。这羌人应该还没有装备马镫,若是与我军交战,那是自投死路。”
对此李松也是赞同。羌人距离上次大战慕容廆的草原太远,想来应该还不知道有马镫这个东西。而如果没有马镫,那绝对不是晋军骑兵的对手。
张华也说:“据我所知,这里的羌人部落众多,人口很分散,每个部落并没有多少人,应该难以威胁我军。”
如果这里真的有大盐湖,那么不需要多少兵力,应该就能稳稳占据此地了。
不过,张华想到一个问题:“安宁侯怎么知道,在那么远的地方有茶卡盐湖”
李松自然也料到会有这么一问,只能端出万能的师父了:“我师父云游四方采药,到过这里啊。”
张华和卫瓘相视一笑:又是师父。不仅先前那些药是师父所制,后来又听李松说,连玉米、土豆、红薯也是师父云游时访得的。师父厉害,徒弟也厉害,要是这个师父也能为国效力就好了。
张华说:“明日
第28章 告别公主
平阳公主这几天在生闷气。
李松事先完全没跟她透露要出征的年头,然后突然在朝堂之上就定下了要出发。前2次李松出征时,还没跟公主成婚呢;但这第3次出征,可是切切实实地让公主感受到了即将离别的痛苦。
跟公主结婚已经1年了,可以说是琴瑟和谐。两人朝夕相处,除了那次李松说找师父“取药”,分开了10天外,再没分离。如今李松又要领兵出发,会不会有危险多久能回来都是她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在公主看来,最主要的是:你想去哪里,至少要先跟我说吧。一点都不透露,就在朝廷上定下来了,改都不能改了。
小夫妻俩头一次打起了冷战。
李松也是满腹委屈。当初跟张华、卫瓘商议时,还只是一个初步设想。这么重大的一个决策,涉及到派兵,想着朝堂之上怎么也得讨论一阵子,结果如何,还在未定之数,谁知道第二天就决定了。
他可能是有点低估自己的能量了。连续几次重大成功,让大家都对他有点深信不疑,连皇上都不怎么质疑他的计划。所有人都相信他下一次也一定能行,而且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
当然,茶卡盐湖所展现出的巨大经济价值,应该也是促使朝廷这么快做出决定的因素之一。
然而这种充分信任,让他既充满了荣誉感,又感到压力很大。这是一把双刃剑,顺利时各种资源向他倾斜;一旦出现失误,信任又会很快褪去。
他本想等朝堂上讨论得有点眉目后再跟公主说。谁知这么快就定下来了,让他没来得及跟公主商量。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已经所剩不多,公主也开始珍惜跟李松相处的日子,两人和好了。
公元282年3月,李松出发的日子到了。
李松叮嘱着张琛:阳春3月了,再过些日子,就找张华大人要一些种子,跟去年一样,把那3亩地都种上吧。张琛点头。
李松接着说:“要是公主喜欢种地,你们就还带着她去吧。别让她累着就行。”
“侯爷放心。”张琛、刘忠一起答道。
然而公主却一脸疲倦,直打呵欠,并没有表现出兴奋。
李松暗想:公主今天怎么了她不是一直很期盼再次种地吗还说今年要把收成多留些,给宫里送些去,自己也要留够。
来不及细想,有小校前来催促该出发了。李松翻身上马,对公主说:“我最多几个月就能回来,公主放心,在家好好的。”
公主挥挥手说:“夫君路上小心。”忽然一幅要呕吐的样子。
李松着急道:“公主你怎么啦”
公主说:“没什么,可能是昨晚有点受凉。”
李松本来想给公主诊断一下的,但时间紧急,不能让晋军将士都等着他一个人啊。
“张琛,你去找太医令,给公主看看。”
&nb
第29章 古代的青海湖
修整2天后,大队人马向西进发。
一路西行,路上不时遇到羌人的羊群在放牧,虽然互相都有些警惕的眼神,不过都还能各行其道、互不相扰。又走了几天,远处一片蓝色的湖水遥遥在望,青海湖到了。
这1000晋军骑兵和500名盐丁里,很少有人见过大海,看到这烟波浩渺的大湖,都是震撼不已。
在现世界里,李松也没有来过青海湖,所以这也是他第一次饱览这大好景色。
不过李松觉得最美的,却是在电视画面上看到过的青海湖。每年公历7、8月份举行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有几个赛段就位于青海湖边,而此时也正是环湖千亩油菜花开的季节。
头顶着蓝天白云,路边不远处就是湛蓝的青海湖,身着各色鲜艳服装的骑手们,在金黄色的油菜花海中奋力穿行,那画面,美得令人目眩神迷。
现下湖边当然没有油菜花,只有无尽的草原,更多的是给人“天苍苍、野茫茫”之感。
有士兵捧起湖水就饮,接着就赶紧吐了出来,惊呼:这水是咸的!
李松虽然知道青海湖是咸水湖,但还是蘸了点湖水尝了尝,稍微有点咸,但还比不上海水那么又苦有咸。不过这种咸水,已经不适合饮用了。
马隆也尝了尝湖水,问道:“这就是盐湖的水吗”他还是第一次尝到带咸味的湖水。
李松说:“这只能算咸水湖,离盐湖还差得远呢。”
马隆有点咋舌,这咸水都已经够让他惊奇的了,那比这还要咸得多的水又将是什么样的,他想象不出来。
不过,在尝到咸的湖水后,众人都完全相信盐湖的存在了。
沿青海湖的北岸继续西行了几日,来到了湖的西岸。这一天,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一阵异常嘈杂的声音,众人都疑惑不解,不知道是什么。李松清楚,应该是鸟岛快到了。
慢慢走近,众人简直看呆了,只见湖中间不远处有一个小岛,岛上密密麻麻全是起起落落的飞鸟,以及遍地的鸟蛋、雏鸟。这可真是一个鸟的王国啊。
虽然鸟类不稀奇,但一个地方集中这么多鸟,众人还从没见过。
李松对大家说:“这个岛叫鸟岛。”众人点头,这个名字起得很贴切。
有士兵见鸟岛离岸边不远,就下水试探深浅,准备趟水过去抓点鸟,或者掏点鸟蛋也行啊,因为实在是太多了。
这个士兵失望了,因为他很快发现水很深,过不去。
李松记得,现世界里,由于青海湖蒸发厉害,湖水日益后退,鸟岛已经跟岸边连为一体,不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岛了。这当然对鸟类是个巨大的危险,幸好依靠政府的保护,鸟岛才得以延续。
不过这个士兵马上
第30章 盐的世界
天亮了,大队人马离开了相伴多日的青海湖,向西南方向前进。
两天后,突然看到前方白茫茫的一片。那是什么只有两种可能:雪,或者盐。
队伍顿时兴奋起来,加紧前行。盐丁头领林峰带着几个人快步冲到那片白色的大地上,抓起一团,用嘴舔了舔:“盐,真的是盐!”林峰朝队伍大声喊道。
所有人都随即冲了过去,抓起地上的盐尝了尝,这下确定无疑了。
再往前,就是一望无际的湖水,水很浅,水下也是一片白色,显然也应该是盐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