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新长安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头条帝

    什么叫不好了,圣旨来了就是不好吗

    不过想到现在的王珪在皇上心里的地位跟现在的将来的官职,小都太监也没把这当回事。

    小吏冲进了县衙,看到王珪跟韦挺两人一脸轻松地交谈着什么,听到有圣旨,两人双眼一对,心领神会地笑了起来,向外面走去。

    在出去的时候,王珪跟自己儿子下令:“圣旨到,快快把香案摆出来。”

    “是,父亲。”王崇基满脸激动起来。

    这几日王崇基也知道京城发生的事,现在又听到圣旨下来,应该是自己父亲官复原职的事情。

    一想到这里,王崇基激动地手都有些发抖起来。

    香案很快摆了出来。

    太监看到韦挺也在,于是高兴地说道:“哦,原来韦大将军也在,那咱家就不用再多跑一趟了,两位,接旨吧。”

    大将军

    韦挺听出了太监的意思,心里也是激动。

    这大将军可是正三品,虽然不知道是哪个卫的,但是,嘿嘿。

    想到这里,韦挺看着王珪那个激动的呀。

    意思好像在说,你看,咱们的那日子来了。

    王珪带家眷跟县衙的官吏们跪了下来。

    “嶲州县令,臣王珪。”

    “臣韦挺”

    “接旨。”

    两人齐声喊道。

    太监见所有人都准备好,于是把黄色的圈轴拉了开来,看着里面的字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命,嶲州县县令,王珪为尚书省右仆射,明日起程,不得有误。”

    读完了王珪的圣旨,太监接着把韦挺的圣旨也打开来。

    意思只有一个,王珪跟韦挺两人升官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升,用现代的话话,这比坐着火箭还快。

    王珪从东宫的左春坊中允正五品官升到尚书省右仆射,从二品的高官!

    而韦挺这个皇上的小伙伴则由原来的检校太子左卫率升至左卫大将军,正三品!

    “臣,接旨,谢皇上恩典。”两人齐声答道。

    “王相,韦大将军,两位快快请起。”太监也是原东宫的人,跟两位打心里好。

    现在反正是原太子的旧臣,太监就觉得顺眼,读完了圣旨,赶紧让两个大官叫了起来。

    眼前的两位一个可是当朝的宰相,另外一个是左卫大将军。

    “内侍,一路辛苦了,快快里面请,喝点水。”王珪说完,令自己长子王崇基去准备东西去了。

    自己父亲一下子当了右仆射,这可是宰相,王崇基心里那个激动呀。

    在古代,长子有权接继自己父亲的职,这叫世袭。

    怎么能让王崇基不激动,而同在一旁一王崇基的妻子更加激动。

    林氏想到这一年来吃的苦,眼泪都出来了,哄着怀中的幼子,把幼子交给自己的婆婆,跟着王崇基向里面准备东西。

    王珪上下也没多少仆人,夫妻两人边准备东西,林氏边问王崇基。

    “夫君,咱们父亲如今是宰相,这下夫妻将来也……”剩下的话就不用说了。

    “快些准备,无需多话。”王崇基也知道自己妻子说的是什么,不过就是将来自己袭了父亲的官职罢了。

    “是夫君,咱们王这也算是苦尽甘来了吧,哼,想到往日刺史对各位的种种,现在好了,看他们往后怎么说。”

    而在县衙的大厅,太监坐下,客气地跟两人说道:“王相,咱们都是东宫的旧臣,也不算外人,也不




第54章 路上见闻
    想到自从当了刺史这些年做的那些坏事,刺史脸都绿了。

    别驾、司马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天塌下来,有高个的顶着,关他们什么事。

    这一年来都是你刺史有意克扣人家的俸禄,就是死,也轮不到他俩。

    “别以为某不知道你们心里咋想的,要是某出了什么事,我首先就把你们给办了。”刺史也知道这些人心里想着什么,大声地警告起来。

    这下知道急啦早干什么去了

    晚了。

    如今人家升了宰相,你就等着看吧。

    两人对于刺史的警告一点都不怕。

    怕有用吗

    要我们怎么做,自己有个屁的主意。

    那可是宰相,你能怎么办杀了人家

    不过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想了想别驾说道:“刺史,明后王宰相就去京城任命,咱们在半路上相迎,送些好礼,示好”

    如今也只有这么办。

    三个商量了半天,都没什么好的点子,也只好这么个主要,但愿人家能收下这些礼物。

    想到这里,三个纷纷拿出自己的家当最值钱的东西,有黄金,有上好的玉器,刺史知道王珪是个文人,心里一横,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名画拿了出来。

    三人说定,并商量好第二天在王珪露过的半路上等候相送。

    而跟王珪跟韦挺同时被贬到嶲州的杜淹,此时正在家里一脸死了爹娘一样,望着北边的天空落寞地表情。

    李世民死了,他的日子没了盼头,作为杨文干事件的发起者,杜淹知道自己仕途无望,皇上会放过自己吗

    不会!

    第二天早,王珪跟韦挺趁着早起的太阳还没出来,就匆匆地上路了。

    让王珪没有想到的是,刚刚出了县衙,看到百姓在路中间挤满了人,前头是一个德高望重八十岁的长者老人。

    王珪在县里虽然任职只有一年多,但在这一年内也为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

    有韦挺这个猛将在,惩处恶人,治理河堤……。

    如今就要离开此地,不管是之前帮助过的百姓还是没有帮助过的,都出来相送。

    “王相,这是百姓人一点心意,收下吧。”长者被人推举了出来,手里提着一筐煮熟的鸡蛋,大约有二十来个,把王珪的马车拦了下来,恭敬地说道。

    古代的老人可不像现代,坐公交车不但不给钱而且还让小学生让座,不让座就直接坐到人家小腿上,有时候过了站,司机不停车的,对司机还拳打脚踢,甚至拉拽方向盘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现代的老人成了坏人的代名词。

    古代的老人,虽然大部分的不识字,但是却得到人们尊重,他们虽然是文盲,但是却知道廉耻,道德修养高。

    一般一个地方出了什么处理不了的事情,普通的做法就是把附近的长者聚起来,听众老人的最后定夺。

    而此时的老人也都能秉公处理,做下合理的决定。

    只有对族里的族规村的里正所判罚不满的,最后才告到县衙那里去。

    看到老人在马中央拦住自己的去路,王珪让管家勒紧了马绳,下得马车来。

    “老丈人,万万不可呀,乡亲们的日子本来就苦,我怎么能再要乡亲们的东西呢。”

    “王某在这一年多来,没有为乡亲们做过什么,如今天下初定,百姓的日子过得这么苦,这二十几个鸡蛋,这么贵重,怒王某万万不能收。”

    “收回去吧,乡亲们的好意,我王某心领了。”

    “王相这一年多来,做过什么,乡亲都看在眼里记在以上。去年发大水,你带着乡亲们到



第55章 罗通果然是个小帅哥
    八天后。

    长安城外。

    “内侍,咱们在这里歇歇脚吧,反正已经到了,歇歇再走。”王珪让管家停下马车,太监迎了上来,王珪看着太监说道。

    太监看了看天色,此时正午时,太阳火辣火辣,人坐在马车里,一身的汗水都把衣裳浸湿了。

    看到路边刚好有一棵大榕树,旁边还有条小溪穿流而过,没有工业污染的溪水,很是清澈。

    不时地看到一尾鱼儿在水里游过。

    “行,就听王相的,反正已经到长安了,就歇歇。”

    “咱家也是累得紧。”太监揉一揉自己有些发麻的双腿,在地上抖动了两下说道。

    王珪的家眷本来就少,只用七个人,由于来得急,连家当都没带,轻装上的路。

    王崇基跟妻子林氏抱着幼儿在娘亲杜柔政的帮助下在榕树下把地毯铺了开来。

    拿出些果子点心吃了起来。

    这点心是韦挺用自己的钱在路过的县城买的,主要是用来充饥。

    大家简单地在溪水边洗了把脸,回到榕树下闲聊了起来。

    “一年多将近两年,我韦挺又回来了!”韦挺房远眺长安高高的城墙感慨地说道。

    在古代虽说当官风险大,稍有不慎就身败名裂,抄家的抄家,斩首的斩首,但是风险大,回报也大。

    就像你现在的两人,由于站对了队伍,一个五品的中允一下子就升到了三品大员当朝宰相。

    像过山车似的,潮起潮落。

    三人在路边的榕树下乘凉,聊着聊着,从路边又过来一辆马车。

    韦挺是个闲不住的人,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手脚,被马车里面的人看见了。

    “停下马车!”

    四十岁的中年人,稍长的脸颊,皮肤被紫外线晒得黝黑,穿着一身的铠甲,马车的后面,有三十几个威风凛凛的亲兵,都背负格弓,手持长枪,额头都绑着黑色的抹额,骑着战马。

    队伍比韦挺跟王珪两的奢华了许多,有四辆马车。

    “韦将军,韦将军!”那人边走边大声地叫着。

    韦挺正活动着身子,听到有人叫自己,转过身来,看见是个熟人。

    “李将军,好久不见,怎么这么巧,您也是收到圣旨任命来了”

    遇到熟人,韦挺也是高兴,迎了上去。

    罗艺,字子延,襄州襄阳人,父亲罗荣,任隋朝监门将军。罗艺隋末唐初将领,隋末任虎贲郎将,驻守涿郡。619年归唐后,赐其姓李,封燕公,后晋封燕郡王,助唐击败刘黑闼,统领天节军,镇守泾州。

    为唐立下大功。

    罗艺在战刘黑闼的时候在洺州与太子李建成相识,后与太子关系很好,李世民几次拉拢他都不被所动,是太子李建成的铁杆粉丝。

    “哈哈,彼此彼此。”李艺也猜得出来,韦挺在杨文干事件后跟王珪一同被贬到嶲州,现在看来也是跟自己一样,受到圣旨回来复命的。

    “正是正是,叔玠也在这边。”韦挺指着榕树下的王珪高兴地说道。

    如今太子当了皇上,之前跟太子要好的幕僚都纷纷得到提升。

    王珪看到是李艺,也很高兴,向两人走了过来。

    大家坐在一起。

    “通儿,快些过来见过两位叔叔。”李艺看了一眼骑在马背上的儿子李通,一挥手说道。

    李通手拿一杆马槊,跳下马来,“晚辈李通,见过两位叔叔。”过来向韦挺跟王珪拱手行礼。

    “好一个汉家儿郎,子延,小儿长得一表人才嘛。”韦挺看到李通,准确说是罗通一表人才,不免地由衷点了个赞。

    正所谓望子成龙,做家长的,再高兴不过自己的女子被别人夸。

    李艺看了一眼自己儿子,心里有一种“谁叫我基



第56章 登基大典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九月初四。

    这一天,对大唐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日子。

    在今天,老皇帝李渊禅位于太子李建成,李渊退位,结束了他传奇的九年皇帝生涯。

    李渊,唐高祖。

    566年生人,今六十岁,刚好一个甲子。字叔德,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唐朝开国皇帝、军事统帅,唐国公李昞之子。

    李渊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贵。李渊的祖父李虎,西魏时期太尉。北周天和元年(566年),李渊出生在长安,李渊七岁时,父亲李昞去世,其袭封为唐国公。李渊为人洒脱,性格开朗,待人宽容,无论贵贱之人都得其欢心。

    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禁军将领兵变杀死。同年农历五月,隋恭帝被迫禅位于李渊,李渊即皇帝位于长安,国号唐,建元武德,定都长安,是为唐高祖。

    在这九年中,李渊父子四人在君臣的努力下,先皇战胜了薛举、李轨、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一统中原。

    唐朝建立之初,疆土只限于关中和河东一带,尚未完全,到了武德九年退位,大唐的版图已经占领了整个中原地区,这都离不开他的功劳。

    李世民的战功也是不可抹灭,当然,太子作为辅佐皇帝的第二**oss,在这九年当中处理朝政也是勤勤恳恳,并不像史书上记载的那样整个天下是他李世民的功劳。

    今天,借用赵大叔跟宋大姐的小品台词来说,就是“那家伙那场面那是相当大呀!那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呀。”

    先皇李渊出来宣读退位诏书,传新皇全国玉玺,新皇颁布诏书登基。
1...1617181920...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