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胡马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赤军
一场欢会,就此中途而散——卫玠是主宾,他吐血而遁了,别人还好意思继续喝酒流连吗?而且卫玠一走,裴该也不想多呆了,同样借故离席,这剩下的都是江东熟人,何必继续留在山上呢?也便纷纷告退。
卫玠是被仆役背下山的,裴该则是自己遛跶下去的,才走到半山腰,那个卫循又追上来了,拱手恭维道:今日聆听裴文约兄的玄旨,不胜欣悦。仆是倾向于崇有的,无有的空无又有何用?裴该随便笑笑,明知道对方在说瞎话,却也懒得戳穿。
下山之后,他就登上牛车,卫循反复说了好几遍:改日当往府上拜访。裴该点点头,也不便直接回绝。等牛车起步,行不多远,就见卫玠的车还在前面慢慢晃荡呢。裴该打开车厢门大叫道:既然有病,何不早归府中,延医诊治?这般迂缓,耽搁了病情,如何是好?下令,咱们超车,随即又喊:我来为叔宝开道,可紧随我来!
第十三章、辩杀卫玠
裴该一声令下,拉车的健牛便即撒开四蹄,狂奔起来。这儿距离城中心也不过几里路程,牛车短途疾驶,速度不亚于马车,几乎是一眨眼,他就蹿近了自家宅邸——比来时快了十倍还不止。
直到驶进了闹市区,速度才被迫放慢下来,但仍然很骇然,行人纷纷惊呼闪避。卫家是住在城南的骠骑航附近,裴该一路开道,直到把卫玠安全送至府门前,看见仆人把他抱进去,这才掉转牛车,启程归家。
然后没几天就有消息传来:卫叔宝死了。
建邺城内,很快就又流传起了一句民谣,叫:裴该谈玄,卫玠殒身。裴该对此语是嗤之以鼻啊——鸟语南音,都不押韵嘛!
——————————
那么卫玠是不是被裴该弄死的呢?也是也不是。
其实卫叔宝倒不至于那么气量狭小,回答不出对方的问题来就要气得吐血,但玄思这种事情,最是伤神,所以他娘王氏就时常严令他不得开口,也不准多想事情。这回还是王氏仍居江夏,没跟着到建邺来,卫玠才起意召集江东才俊游山,想要趁机一舒渴怀,好好谈谈玄旨的。
而且卫玠身体虚弱之病,本来就是先天不足再加上玄思成狂所致。《世说新语有记载,他还在少年的时候,就曾经问未来的老丈人尚书令乐广啥叫梦,乐广告诉他,梦其实就是想啊,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卫玠追问道:身体和精神都未曾接触过的事物,都会在梦中出现,怎么能是想呢?乐广答道:想是梦之因,但不是梦本身啊。好比说人不会梦见乘车进入老鼠洞,也不会梦见捣碎姜蒜去喂铁杵,就是因为从未想过,所以没有本源
乐广这回答也是扯蛋,所以卫玠怎么琢磨也琢磨不明白,竟然一直琢磨到病倒
那天裴该随口提的我是谁这一问题,那比梦的成因更要玄乎多了,卫玠又怎可能不深入去想,又怎可能不想到旧病复发?他的身子骨本来就因为登山——虽然是被人抬上去的——和老半天的玄学讲座搞得虚弱到极点了,于是我是谁的哲学命题就成为了压垮他身体和精神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啦,这是卫玠吐血的缘由,但不是他直接病死了的缘由。他因病辞世还有两因,一是乘坐着牛车奔驰颠簸裴该就光想着赶紧送他回家好去看医生了,没想到这牛车虽然比马车平稳,撒欢跑起来,身体虚弱的病人仍然未必受得了。
第二因,则是卫玠回府喝了药,病情才刚有所稳定,就被堂兄卫展劈头一顿臭骂。卫展说你去跟南人打交道干嘛?其中若有一二玄学种子也就罢了,偏偏都是些不文的臭貉子。难道你是看中了他们的钱财吗?我河东大族,就算饿死也不能受南貉的接济啊!再说了,你干嘛去为难裴该?我们两家本是姻亲,我妹夫还在东海王府里做官,同为河东世家,就该守望相助才对,你们有什么学术上的分歧,可以关起门来讨论嘛,干嘛要让南貉看了笑话去?
卫玠才刚反驳几句,说我不是想得罪裴该卫展却更怒了:汝以为汝是谁耶?汝兄(卫璪)为家主,我不便多言,难道汝,我还训斥不得么?!
结果一句汝以为汝是谁,又把卫玠的想头给勾起来了,当即皱眉凝思,魂游天外,然后想着想着,身体越来越虚,终于一暝不视
消息传来,裴该这个郁闷啊——从此再无看杀卫玠之语矣,可能会变成了辩杀卫玠你说我怎么那么倒霉,白担此恶名啊。不过对于卫玠之死,他倒也并不感到内疚,一则原本历史上这小年轻就会在最近挂的,虽说具体时间记不清了,不知道有没有提前二则请谈的种子,于国于民无益,我看了就来气,死就死了吧。
不过,真不是我辩死他的没这道理啊!自己身体虚能怪我?你弱你有理啊?!
——————————
其实裴该有点儿想多了,所谓辩杀卫玠之事,虽然不胫而走,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扬州,甚至还在继续向外界扩散,但因此而恚恨他的,大概也就只有某些喜欢病态美的闺中女文青而已。与这些无甚杀伤力,更不代表社会舆论的女士们不同,士林间的反响却是一致好评。
本来谈玄论道,那是追求真理之事,赢就是赢,输便是输,赢的得人喝彩,输的只要姿势不是太过难看,也不会有人去故意踩上一脚,这才是君子所当为嘛。原本并没有什么名气的裴该竟然能够逼得卫玠吐血,即便他只是提了一个卫玠难以回答的问题,其实自己也未必有正确答案,那也实属难能可贵,必当颂扬。至于卫玠吐血,那肯定是他身体太弱,才会气郁伤身哪,你倒试着来向我提问题看?别说提问题,当面骂我祖宗八辈儿,我照样笑给你看!
背后捅刀子另说。
至于卫玠之死我早看这小年轻的脸色离死不远了,哪天咽气都在意料之中,岂能怪罪裴该?再说了,是他自己上赶着要去跟裴该辩论的呀
总而言之,士林间只有胜者为王,没有谁弱谁有理一说,经此一事,裴该的声名反倒大受褒扬。原本他府上只有几家世代交往的南渡侨客偶尔来访,江东土著绝不登门,覆舟山辩论之后,顾氏纪氏以下,南人各大家族却每日都有子弟前来,甚至还有人说想要拜在裴该的门下,研究玄学
裴该一开始总是砌词不见,后来避无可避,干脆,把老爹裴頠的《崇有论贴出来,让你们传抄去吧。他本不欲以清谈论玄扬名,所以干脆假装一个孝子——我所知皆皮毛也,先父才得大道,其心得都在此文之中,卿等但用心揣摩,自然能够有所领悟。
而且他心里也很憋闷,你说我辛苦万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没人理,从腥臊恶臭中逃出没人理,这仅仅逞了逞口舌之利,汝等倒如此看重恢复大业,怎么可能寄望于这些请谈纨绔?!
所以他干脆三天两头不着家,跑去跟祖逖拉近感情——祖逖如今已经应了军咨祭酒之职,故而司马睿在城西南方的竹格巷附近赐了他一套小宅子,刚好能安置其兄弟二人,以及那数十名部曲;日常供奉虽然不缺,基本上也没啥积蓄,留在京口的一族只能靠王庾两家资供为生。
不过祖逖一开始并不欢迎裴该来访——初见面时他与裴该言笑晏晏,那只是为了甩王导脸色罢了,称赞裴该亦才杰也,也不过一时兴起;他确实觉得这小年轻挺有趣的,但仅仅有趣二字,还不足以让自己这积年的老官僚折节下交。但是架不住裴该会讲故事啊,一瞧祖逖的神情,对自己意存敷衍,那好吧——该于石勒军中,匆匆八月有余,为能遁逃,乃暗觇其军中隐秘,颇有所得。方知王师近年来,何以屡遭其挫败也。
他一说这话,祖逖立刻就感起兴趣来了,可是才把身体朝前略略一倾,欲待聆听,却发现裴该又把话题给绕远了好不容易拉回来,刚说了几句貌似挺重要的,裴该就抬头看看天色,拱手打算告辞,说我要回家吃饭去啦。祖逖牵着他的手挽留:逖虽贫,尚可款待文约一餐,天色尚早,何必言归?
然后把酒菜端上来,裴该就皱眉啊,说我不能饮酒,这一喝,估计今晚就回不去啦——话音未落,吱儿的一杯酒就落肚了。祖逖笑道:不归也罢,我可整理客房,安顿文约。旁边儿祖约直皱眉头,好不容易找个机会把哥哥扯到一旁,提醒他说:客房狭小,都已住满了,如何处?
祖逖也不理他,回来又跟裴该喝了两杯,打问了些石勒军中情况,然后假装酒意上头,把身子一侧,一把就揽住了裴该的肩膀:文约所言,大合我心——今宵当与文约抵足而眠!
其实祖逖这么做,固然有一半儿是装的,但也有一半儿出于真心——他原本没有想到裴该会把石勒军中情况探查得那么详细,而且往往切中肯綮,独得窍要。本来嘛,眼睛人人都有,但什么该看,什么不该看,每个人的标准全都不同,在未经军旅之事的文人眼中,器械是否精良士气是否高昂粮秣是否丰足,那就是判断一支军队能不能打的所有标准;至于器械因何而精良,有无替换,士气因何而高昂,能否持久,粮秣因何而丰足,可支多长时间,他们就搞不清楚啦,甚至不会在意。但裴该虽然并不真懂打仗,起码可以算是个合格的纸上谈兵家,再加上身在胡营大半年,经常利用讲古的机会套支屈六等胡将的话,甚至三不五时还能与张宾共论天下大势,他所观察到的,了解到的,绝对比寻常士人要细致几十倍乃至更多。
甚至于,即便石勒军中一员普通胡将,或者曲彬简道这一层级的文吏,所知道的也未必能有裴该丰富和详细,更重要的是切中肯綮。
所以祖逖很快就发现,这小年轻是真不简单啊,虽未必有临阵决断之能,但足够运筹帷幄之才了,确实值得深交。于是三五趟跑下来——共榻也有两回——二人竟然结为莫逆之交。时间长了,祖逖也给裴该讲讲自己的经历,以及过往的战争故事,并且在一次酒醉后,把心中烦闷尽情地倾吐而出。
他说我比刘琨还大五岁呢,当年闻鸡起舞,还相约说: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可是如今刘琨为一州之长,握兵十万,死守晋阳,牵制胡虏,我却因为一度为母守丧而搞得等若布衣,落后他不止一头,想想实在气闷。其实刘琨那地方很好,问题是正当强敌,想必支撑得非常艰难。我很想率师渡江,经兖豫而取河南,为他分薄敌势,可此前多次向琅琊王和王导进言,他们却全都砌词敷衍眼看我年近半百,白发已生,要到何时才能一展长才,成就功业呢?
裴该不但不安慰祖逖,反倒当头浇了一瓢凉水下来:当此江东,欲图恢复者,恐怕唯该与祖君二人耳,彼等但求割据,安有重造社稷之意?随即一摊手:我亦每常进言,彼等皆道湘州乱起,江东不稳,南人不肯应命,根据不固,无以北伐。此言原本也有些道理,然而若等根据稳固,则河洛之敌亦已膨胀矣。两军竞胜,各怀隐忧,则必争朝夕,一方先发,乃占先机,后发者捉襟见肘,定无幸理!
然后他背了三句话:诸葛亮《后出师表所言,亦可为今日之写照——‘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祖逖抚掌赞叹道:‘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敌坐大’,良哉斯言!随即却又轻叹一声:可惜啊,江东地利不便,利守而不利攻,往昔琅琊王弃徐方而徙于江东,但求安保,实非智者之所为,亦非勇者之当为也。
裴该摇摇头:祖君以为,江东独倚长江天险,纯是守势,该对此不敢苟同。随即抬手挥斥,慷慨激昂地说道:君且看这建邺,一水横陈,连岗三面,鬼设神施,如猛虎在山,蜷曲欲扑,并非坐守之态,实乃争雄之势!倘若但知退守,乃成门户私计,不足与论;然若有意恢复,乃可或兵出扬州,或兵出荆州,无反顾之忧,长驱直指,北向河洛,一举而扫除中原之膻腥恶臭!
第十四章、借钱的是大爷
裴该向祖逖侃侃而谈,论述江东虽倚长江之险,其实并非完全的守势,只要下定决心,亦可转换为攻势——这番话既非平常之论,也不完全是他自己的独特主张。
历代史家都认为自北而南,可呈破竹之势,自南向北,用兵往往不成——从来南方统一北方的,只有一个朱元璋,那还是趁着元朝政府正闹内讧的机会,才能够一举成功的。裴该对此是部分认同的,但他同时认为,直接南方王朝统一北方固然不大现实,但如同后来的桓玄刘裕那样,我一口气打到河南甚至关中去,应该不是绝无可能吧。
桓玄刘裕都是为了回朝抢班夺权,这才导致北伐功败垂成的,倘若他们雄心壮志更强一些,后方局势再好一些,尽数拿下并且基本巩固黄河以南地区,成一北宋,还是有可能的吧——尤其刘裕太倒霉啦,他南归很大一个原因是刘穆之突然死了,丧失了在朝中的代理人,这完全是偶然事件嘛。
难道那时代的后秦不比现在的胡汉强大吗?难道那时代的拓跋魏不比现在的石勒强大吗?刘裕就算天纵奇才,也不可能比祖逖强太多吧?为什么他能打赢,祖逖偏就不成?若是错失了良机,真等到前秦北魏一统黄河流域之类的形势产生,那就只剩下元嘉草草,无力回天了。
当然啦,祖士稚的年岁,以及寿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才更拖不得啊!
其实裴该这番话,是直接套用了一千年后一位大词人的作品,那就是南宋恢复派领袖陈亮陈同甫。陈亮惯以政论入词,所以他的《念奴娇·登多景楼就利用词为手段,直接反驳朝中那些主和派臣僚,认为长江天堑只能用来防守的言论。裴该前世就非常喜欢这篇作品,原词曰: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祖逖听到这里,不禁激动地一把抓住了裴该的手,双目炯炯,扬声道:我自当与卿同心一意,共赴江北,奋厉长驱,冲冒矢石,以抒国难,进讨邦贼——岂能苟且江东,为小儿辈做门户私计?!
裴该刚把祖逖的雄心壮志给鼓舞起来,随即却又是一盆凉水:惜乎,我等无名无分,无兵无粮,徒有雄心壮志,终究难以成事啊
祖逖一皱眉头,说名分确实是个问题,若是琅琊王不下命令,我们总不可能主动跑江北去啊但提起兵马粮草,筹措起来未必很难
——————————
裴该这趟从祖逖家回来之后,一连数日都呆在府中,等人上门。虽说因为此前的闭门谢客,很多人碰了一鼻子灰,不可能再来了,但真正的有心人,希望能够藉着裴该的名望,从而搭上东海王太妃裴氏这条线,从北伧手中抢夺更多权力者,肯定还是会坚持不懈的。
南渡侨族,除非家世太低的,裴该全都予以接见;江东豪族同然,但标准线还得更高一截。裴该心中苦笑,我本非骄傲之人也,但寄魂此世,就被逼着必须摆出高傲的姿态贵族的臭脸来,否则若被当成地主阶级的异类,必然人人喊打,大业终难成就啊
果然等不了几天,裴该的新态度一传出去,纪友再次找上门来了。这回裴该没再拒见,甚至于还亲自站在门内迎接,使得纪友是受宠若惊啊——不过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裴该敬的绝非自己,而是秣陵纪氏家族,必然是认识到自己此番登门,乃是作为家族的代表前来,所以才暂且放下了顶级北伧的臭架子。
其实即便在江东土著当中,纪氏都不能算是第一流的大家族。江东首重义兴周氏和吴兴沈氏,俗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其次是吴四姓——顾陆朱张——秣陵纪氏且得往后排呢。纪氏门楣,可以说全靠纪瞻纪思远一人撑持着,而纪瞻之所以得到司马睿的重用,甚至还能掌握一定的兵权,则是靠着他和顾荣的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纪氏乃是顾氏之佐。
裴该把纪友让进室内,态度还算和蔼亲切——终究在覆舟山上一起踏过青,而且同为青年,也没必要象老头子那样把泾渭划得太过分明。二人坐谈了不短的时间,裴该装模作样谈玄,反正他知道纪友也听不懂;纪友自然也毕恭毕敬地貌似在聆听高论,不时慨叹两声,却几乎插不进一句嘴去。裴该的感觉,纪友就象是一个极其失败的捧哏演员,所有的嗯啊嘿是,别挨骂了全都不在点儿上
纪友是以学玄为名登门拜访的,所以虽然听得很辛苦,裴该不说下课,他也不好提出早退,就这么着一挨挨到了夕食时间,裴该吩咐厨下准备膳食。纪友有点儿迷糊啊,你们北伧难道还是一日两餐么,竟然如此的落伍?!
江南老百姓,自然还都是一日两餐的,但象纪友这种豪门子弟,早就习惯三餐啦,甚至午后漫漫,来顿下午茶(当然不叫这名字),夜深不眠,加点儿宵夜,变成一日五餐,那也是常事啊。所以在他看来,这还是下午茶已过,晚餐不到的点儿,你就喊饭?你吃两餐啊?
裴该前世,同样一日三餐,偶尔四五餐,此世裴家门风严谨,则只准三餐。他在胡营中跟着那群大老粗一日两餐,就吃得很辛苦了,既到江东,怎么还肯两餐呢?如此做作,不过演戏而已。
纪友反复推辞,裴该只是不允:同方(纪友)既过府,岂可不食而去?难道是责怪该不懂得待客之道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