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报喜
那衙役顿时愣住了。
倒不是他不知道怎么给人报喜,问题这县试上榜有什么好报喜的
要知道,就算是院试上榜,中了秀才也不用去报喜啊,这起码也得中个举人才能大张旗鼓的去报喜吧
刘守良见他呆愣的模样,不由提点道:“杨家可不是小气人家,你去报喜,赏钱能少了你的吗”
那机灵的衙役闻言,眼睛不由一亮,对啊,杨家那可是惠安甚至是泉州府都出了名的有钱人家,自己去报喜,恐怕比给一般中了进士的人家去报喜得的打赏都多的多。
他连忙拱手作揖道:“多谢大人提点,小人这就带人去报喜。”
说罢,他便顺势往后退去,就待去礼科书吏那里讨份榜文,然后赶去杨府报喜。
没想到,刘守良却突然招手道:“慢着,你附耳过来,本官有几句话,你顺便去带给杨家老爷子。”
那机灵的衙役闻言,连忙猫着腰疾步上前,把耳朵凑到刘守良嘴边。
不一会儿,县衙里面便响起一阵锣鼓声,那机灵的衙役扛着块写有“放告”字样的牌子,手举公文,从县衙大门窜出来,对着那帮看榜的人朗声喊道:“恭喜,恭喜,本县例生杨聪县试高中案首!”
喊完,他便扛着牌子往杨府方向疾步而去。
他身后,两个衙役,一个提着铜锣,一个抱着腰鼓,使劲敲打着,欢天喜地的跟了上去。
卧槽,这些衙役疯了不成!
看榜的人都被这场面雷的外焦里嫩,县试上榜需要报喜吗
没听说过啊!
一堆人愣了半天,终于有个聪明人拍着额头大声道:“我知道了,这帮家伙是想去讨赏。”
众人闻言,无不恍然。
杨家,那可是出了名的有钱,这衙役去报喜,人家能不意思一下吗,这杨家的意思那最少也是论两算的啊!
&
第一卷 第五十一章 好好庆贺一下
老太爷杨荣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兴奋过了,几十年商场的摸爬滚打早已令他变得沉稳无比,一般就算再大的事他也不会如此失态。
不过,杨聪高中县试案首的消息着实让他兴奋的不行了。
他也知道,县试只是科举考试的开始,县试案首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成绩,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
但是,杨聪高中县试案首对于他来说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因为这代表杨聪真的是天才,科举方面的天才!
这个天才,对于杨家来说,太重要了。
杨家自发家以来,缺的从来就是不钱,而是与之相匹配的地位。
而这地位并不是你想改变就能改变的,就算给朝廷纳捐一大把银子,也只能改变个人的地位,并不能改变整个杨家的地位。
要想改变整个杨家的地位,唯有通过科举,只有杨家有人高中举人,杨家的地位才能彻底改变。
现在,杨聪这个天才横空出世,并通过县试印证了其天才之名,他怎能不激动。
他兴冲冲跑到大门口时那报喜的衙役果然已经到了,而且外面还围了一大圈看热闹的老百姓。
这场面连他都没经历过,杨府可从没有上过科举榜单,县试榜单都没人上过。
他激动的上前拱手道:“诸位辛苦了,请进,请进。”
那机灵的衙役一见杨老太爷这架势,便知道这赏钱肯定少不了了,他可是马屁精里面的马屁精,自然知道这时候该怎么讨人欢心。
他也不急着进门,而是在大门口举着榜文竭力大喊道:“恭喜杨老太爷,贺喜杨老太爷,令孙高中县试案首,连县令大人都对其文章赞不绝口。”
杨荣见状,连忙上前双手接过榜文,随即满脸兴奋的点头道:“好,好,好,诸位一路辛苦,请随老夫到寒舍喝杯茶。”
说罢,他竟然放低身段,弯腰做了个请的姿势,这才转身往里走去。
那机灵的衙役见状,连忙屁颠屁颠的跟了进去。
杨家这么大的府邸,自然有专门待客的厅堂,进了杨府大门往左一拐就是个大院,不过这大院就一进,而且里面就一栋大平房。
杨荣领着三个衙役进了专门待客的大厅,客客气气的请人坐下,又令人奉上香茗,这才满脸欢喜的拱手道:“多谢诸位,小小意思,不成敬意,好往笑纳。”
他身旁亲随早把银锭子拽手里了,他话音刚落,那亲随便猫着腰上前,给每个衙役手里塞了个银锭子。
那机灵的衙役伸手一握就知道,这银锭子,足足十两!
好家伙,他一年的俸禄才十来两,这扛着个牌子跑一趟就顶一年的俸禄,杨家的阔绰果然名不虚传啊。
这时候,他都激动的有点打哆嗦了,不过,县令大人的交待他可不敢忘。
他匆匆把银子往怀里一塞,随即便起身拱手道:“老太爷,县令大人还命小的给您捎了几句话。”
这架势,好像不足与外人道啊。
杨荣连忙将头伸过去,郑重的道:“请讲。”
那机灵的衙役立马将嘴附在他耳边,小声将县令刘守良的话一字不漏的转达了一遍。
杨荣闻言,眉头不由一皱,这帮读书人,嘴巴可真毒啊!
刘守良的意思,他也明白,就是让他大肆庆贺一番,证明自己光明磊落,同时把那些酸言酸语压下去。
这庆贺必须搞,而且必须搞的轰轰烈烈,搞的人尽皆知。
他客客气气的将报喜的衙役送走之后,又回到自己的院子思索了一番,这才命人将杨聪招来说话。
杨聪这会儿自然也知道自己高中案首了,不过,他同样不明白这县衙的衙役来报喜是怎么回事。
县试“高中”报个屁的喜啊!
难道是这些衙役变着法来讨赏钱吗
不应该啊,这种事县令刘守良如果不点头,借他们个胆,他们也不敢瞎搞啊。
这敲锣打鼓的,动静可不是一般的大,整个县城都会被惊动,他们怎么敢擅作主张。
难道是县令刘守良想巴结他们杨家
更
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一场闹剧貌似就要上演
县试放榜,这本不算什么大事,除了参加县试的考生和其亲友,一般很少有人会关注这个。
但是,这次县试放榜却在惠安县城引起了轰动,县城几乎所有老百姓这两天差不多都在讨论这个。
这次县试放榜为什么会引起轰动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这次县试的第一名是杨聪。
杨聪之名,惠安县城谁人不知,这败家玩意竟然夺取了县试第一,开什么玩笑。
一开始,绝大部分人都是不信的,不是不信杨聪夺取了县试第一,而是不信杨聪能凭真本事夺取县试第一。
大家都下意识的认为,这败家玩意肯定是花钱买通了考官,才夺取县试第一的。
紧接着,很多考生纷纷站出来,证明,杨聪这家伙,就是在作弊。
据传,这败家玩意考试的时候就在那玩,什么都没写!
这家伙,这传言正好合了大家的胃口啊。
一个败家玩意夺取县试第一,不是凭钱,那是凭什么,难道凭真本事
一时之间,整个惠安县城都轰动了。
这两天,大家见面的问候语都变成了:“你知道吗,杨家那败家玩意得了县试第一,我跟你说......。”
这事才刚传出来呢,紧接着,又一个劲爆的消息传出来了,县衙竟然派出衙役,敲锣打鼓跑去杨家报喜!
这帮家伙,忒无耻了,县试上榜也报喜,太假了吧,院试上榜都没见人报过喜好不。
真是做了那什么,还要立牌坊啊!
第二天,又一个更劲爆的消息传出来,杨家竟然包下了城中最大的福瑞楼,说是要办什么谢师宴。
这家伙,杨家的所作所为让人不禁想起了《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骂王朗那句:“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他们都认为杨家这是欲盖弥彰,想通过谢师宴证明自家清白呢。
有时候,人言真的很可怕,本来挺正常一件事,被那些落榜考生一顿酸言酸语再加上普通老百姓的仇富心理作祟,杨家顿时成了极度无耻的典范。
那么,杨家怎么反击这个流言呢
杨家包下福瑞楼只是第一步,紧接着便是大把请帖撒出去,不但城中的乡绅土豪收到了请帖,甚至稍有点名气的富户都收到了请帖。
对于这个,倒是没人反感,去呗,福瑞楼的酒菜那可是出了名的好吃,不吃白不吃啊,而且,还可以满足好奇心里,看看杨家怎么出丑,何乐而不为呢。
这年头,一个小县城撑死也就上万户人家,几万人口,而福瑞楼一楼和二楼如果全摆满,足足能容纳三百多号人,也就是说,杨家这次几乎把整个县城稍微有点脸面的人都请来了。
这下,福瑞楼可热闹了,杨家定的是酉时四刻开席,但是,还不到酉时一刻,福瑞楼里基本上就坐满了,大家伙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热闹了。
话说,这谢师宴有什么热闹可看呢,不就是杨聪感谢一下教导他的先生吗
要杨家办个一般的谢师宴,就请几个亲友,然后把教杨聪读书识字的两个老先生请来感谢一下自然没什么热闹可看的,问题,这会儿杨家把整个县城几乎有点脸面的人都请来了啊。
杨家可不是什么有名望的士绅,惠安也不是没有看他们不顺眼的人,敢当面怼他们的多了去了,他们这样搞,不被人酸死才怪。
当然,一般人是不敢当面酸杨家的,只有那些有头有脸的士绅和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才敢。
还不到酉时三刻,这好戏似乎就要上演了,因为城中比较有名望的乡绅和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几乎都来了,二楼都差不多要坐满了。
这时候福瑞楼一楼
第一卷 第五十三章 通通闭嘴
这时候二楼周围几桌都差不多坐满了,中间两桌却还有很多空位,这些应该是留招待贵宾的。
杨聪一行人上来之后,先是将薛老先生送到主桌,然后便一起来到主桌左近那一桌坐了下来。
这桌他们一行人,还有几个惠安有名的乡绅子弟,王锐也在其中,不过其他几个乡绅子弟貌似不怎么搭理他,搞的他尴尬无比,直到杨聪一行人过来了,他脸上才露出一点笑容。
不过,他还没开口打招呼,一个乡绅子弟就阴阳怪气的道:“杨公子,薛南塘就罢了,好歹是个秀才,勉强能坐这,这新来的两位面生的很啊,你不介绍一下吗。”
他这意思,他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一般阿猫阿狗可不能跟他们同桌。
这几个家伙就是当初和陈文杰一起喝酒的,那时候王锐也跟他们坐在一起,不过这会儿王锐已经被杨聪逼的“叛变”了,所以,他们不但不怎么搭理王锐,还有意酸杨聪的朋友。
这几个家伙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啊,竟然酸史文斋兄弟的身份,杨聪这心里真有点想笑,表面上却是淡淡的道:“要说这两位在府城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只是我们惠安这小地方认识他们的人不多而已。”
几个乡绅子弟闻言,均露出不屑的笑容,其中一个故意酸道:“哦,在府城很有名啊,他们家是不是跟你们杨家一样有钱啊”
他们都认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不是薛南塘他爹是杨聪的启蒙老师,估计薛南塘这个秀才都不会跟杨聪走一起,另外两个人估计也就是有钱人家子弟而已。
杨聪就是想让这些家伙丢丑呢,他心中冷笑一声,开口反击道:“两位史兄家有多少钱我还不是很清楚,不过这两位史兄也是秀才,比某些县试都过不了的人可强多了。”
这几个乡绅子弟自然参加过县试,不过他们参加的不是这次,也许是被县试的环境给吓到了,也许他们还想再苦读几年再考,总之,他们不急,反正他们已经是士绅阶层了,有什么好急的。
不过,说人不揭短,杨聪这么一说就打脸了。
其中一个乡绅子弟愤愤的道:“秀才了不起吗,我爹还是举人呢。”
另一个乡绅子弟还忍不住显摆道:“我爹也是举人,还当过新野教谕呢,下面不知道管着多少秀才。”
嘿嘿,白痴,就知道你们自己拼不过了就会拼爹。
杨聪见他们“底牌”尽出,这才拱手对史文斋道:“伯房兄,令尊好像也是举人吧”
史文斋配合着点头道:“是啊,家父也是举人,现任府衙检校。”
“嘶!”,他几个乡绅子弟闻言,不由脸色一变。
他们都是士绅子弟,自然知道每个地方衙门都有一些没品级但是有实权的官吏,这些官吏基本上都是由当时地方上最有名望的乡绅出任。
比如王锐他爹王傅就是惠安县城最有名望的乡绅,这几个乡绅子弟要不是仗着有陈文杰撑腰,根本就不敢对他摆脸色。
这府衙检校更不得了了,其代表的是在府城最有名望的乡绅啊!
这个时候他们都记起来了,府城最有名望的士绅可不就是姓史吗,他们竟然跟人家拼爹,简直是班门弄斧啊。
几个士绅子弟顿时羞的满脸通红,一声不吭。
这会儿王锐一见他们吃了瘪,顿时来劲了,他略带崇敬的对着史文斋拱手道:“原来令尊就是府城有名的史老爷子,失敬,失敬。”
府城有名的史老爷子是谁,这些乡绅子弟自然都知道,只是他们没想到,眼前这史家兄弟就是史致轩的儿子而已。
这下,这几个家伙终于闭嘴了,人家可是府城最有名的乡绅郡望,他们这些县城的乡绅算个屁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