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这么郑重
难道要花很多银子
花银子不是问题,只要花的值,几万两甚至几十万两都没关系。
杨荣淡定的点头道:“嗯,你说,什么事”
杨聪有些尴尬的解释道:“这个,爷爷,事情是这样的,上次在张家的时候,子升兄跟孙儿说,只要孙儿能考上秀才,他就能说服张家,让张家同意孙儿与那张贞的婚事。”
考秀才
这个杨荣自然考虑过,而且杨家这几代都在努力,甚至他自己都参加过县试,问题,这秀才不是你想考上就能考上的啊,杨家几代人都以失败而告终,自己这孙子,能考上秀才吗
说实话,对于考秀才这事,杨荣并不是很热衷,因为秀才功名并没太大的用处,还不如花银子去捐个官呢。
当然,他的意思并不是不热衷科举,如果杨家有人能考上举人,那就不得了了,以杨家的财力,完全可以借此跻身士绅阶层。
问题,杨家这几代连个通过县试的都没有,考举人,那不是做梦吗
除非杨家突然出现个天才,不然,这科举之路是很难走通的。
所以,他对考秀才这种事真不是很热衷,杨家对科举一途也没报什么指望。
不过,杨聪这么一说,他立马就来兴趣了。
他感兴趣的并不是秀才功名,而是和张家联姻,只要考上秀才,就能和张家联姻,这种好事,那自然不能错过!
杨家是没人能考上秀才,但是,并不代表这秀才功名杨家弄不到,只要花点心思再花点钱,这秀才功名还是弄的到的,只是以前弄个秀才功名没多大用处,杨家才没费劲去弄,现在可不一样了。
他想了想,随即咬牙道:“聪儿,你想试试吗如果想,爷爷可以帮你想办法,县试和府试都好说,花点钱就过去了。院试有点麻烦,直接过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我们可以事先弄到题目,请人做篇文章,你再去默写一遍,这样就成了。只是默写一下,你应该没问题吧”
第一卷 第四十四章 老太爷的惊人奖励
杨聪当然不是骗人的,这几天他写八股文都写上瘾了,一天不写就浑身不得劲,昨天他的确一口气写了三篇,从上午辰时一直写到晚上戌时,中间除了吃饭,就没停下来过。
他的“勤奋”把俞大猷等人都吓到了,这家伙,简直跟发了疯一样,吃饭的时候都满口之乎者也,让人浑身直起鸡皮疙瘩。
这会儿他对自己写的八股文可是相当有信心的,甚至还因此有点沾沾自喜呢,没想到,他爷爷杨荣却一再怀疑他的本事,这可不能忍。
他一溜烟跑回自己的住处,很快,他便拿着自己昨天做的三篇文章气喘吁吁的跑回来了。
杨荣一开始还是满脸不信,但是,看完一篇之后,他便激动的不行了,看完三篇,他整个人都抖起来了。
他忍不住颤声道:“聪儿,这文章真是你写的”
杨聪得意的道:“孙儿骗您干嘛,您要不信,随便出个题目,孙儿就在您这写,午时左右,孙儿保准能写出来。”
两个时辰做一篇应试八股文,这岂不是天才中的天才。
杨荣激动的道:“好,试试,试试,马上就试。”
说罢,他便带着杨聪匆匆来到自己书房,然后,随意从《四书五经》中抽出一本,找了句比较生僻的话做题目,让杨聪当场做文。
杨聪也不含糊,他大马金刀的往书桌跟前一坐,边磨墨边思索了一阵,随即便提起笔刷刷写起来。
杨荣见此情景,真激动坏了,这模样,这架势,像极了那些才思敏捷的天才啊,要杨家真出了这么个天才,那就不是光宗耀祖那么简单了。
只要杨聪能考上举人,杨家就能跻身士绅阶层,到时候谁还敢欺负他们杨家。
只要杨聪能考上进士,杨家就能跻身官宦世家,到时候大把银子撒出去,到处和士绅甚至官宦世家联姻,杨家子孙考取功名的必将越来越多,整个杨家都会因此飞黄腾达!
想到这些,他已经激动到不行了,不过,他坐在客位上动都没动一下,因为他怕自己会打搅到杨聪做文,他更怕这一动,杨家的天才就不翼而飞了!
这天上午,他什么事都没做,就是如同雕塑般的坐在那里,看着杨聪的背影,满心激动的等待着,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杨聪并没有让爷爷失望,还未到午时,他便拿起一张写好的试卷纸用力吹了几下,随即得意的道:“爷爷,写好了。”
杨荣闻言,蹭的一下就从椅子上蹦起来了,嗖的一声就来到杨聪身边,那身手,简直比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还要麻利。
他颤手接过杨聪手中的试卷纸,仔细一看,一股热泪一下子便从他眼中飚了出来。
杨聪见状,吓了一大跳,他连忙站起来,扶住杨荣的胳膊,关切道:“爷爷,您这是怎么了”
杨荣突然又哈哈大笑道:“爷爷这是高兴啊,我们杨家,终于出了个天才,我们杨家,不再是低贱的商户了,我们杨家,有望成为高人一等的士绅了!”
饿滴噶雷啊,你也不用激动成这样吧
杨聪真不明白这地位的重要性,杨荣却有切身体会,这年头,商户生存真的不容易。
不说时刻要面临同行的竞争,也不说生意场中的尔虞我诈,光是个商户的身份就令他如履薄冰。
因为太多人眼红他们杨家的银子了,而且,人家想要收拾杨家,简直太简单了。
比如,大明律法规定,商户不得盖超过三进的宅院,商户不得穿绫罗绸缎,商户不得进出教司下属的梨园、戏楼等等。
人家如果诚心想收拾你,而你又没点过硬的后台,要找茬太容易了,甚至你衣服颜色不对人家都能把你抓起来,使劲整!
他没纳捐获得
第一卷 第四十五章 都是海禁惹的祸
杨荣激动的模样真把杨聪吓到了,他真怕自己的爷爷一个控制不住,跟范进一样,疯了!
怎么办呢
这样激动下去,可别真把脑袋给烧坏了,得想想办法,给自己的爷爷泼点冷水,让他降降温。
当然,这冷水不是真正的冷水,要他真突然拿一盆冷水从他爷爷头上泼下去,他爷爷估计疯的更快。
他想了想,突然叹息道:“唉,这秀才倒是好考,这张家大小姐却没这么好娶啊,爷爷,你说这龙溪陈氏要是乱来,我们怎么办呢”
杨荣闻言,果然慢慢冷静下来,他在杨聪的搀扶下坐到书桌跟前,仔细想了想,这才摇头叹息道:“唉,这事的确有点麻烦,不过,你放心,那龙溪陈氏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胡来,用徐大人那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应该能把这事应付过去。”
说到这事,杨聪自己都有点烦闷了,这龙溪陈氏,还真是个大麻烦啊,就算自己高中进士,估计都拿他们没什么办法,因为他们手底下有海盗啊,而且,他们还跟倭寇关系密切,这倭寇大明可是剿了几十年才剿灭,自己一个人能把他们收拾了吗
他忍不住抱怨道:“爷爷,这龙溪陈氏明明违反海禁,通倭,很多人都知道,为什么就没人弹劾他们呢”
他这其实是句气话,就是下意识发泄一下,他压根就没有想从自己的爷爷这里得到答案,因为这个问题严老先生已经回答过他了。
暂时来说,这个问题貌似是无解的,因为海商豪门势力太大了,而且他们行事卑劣,根本就没人敢招惹他们。
没想到,杨荣却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给出的答案跟严老先生完全不一样。
他摇头叹息道:“唉,这海商豪门的事没这么简单的,以前你还小,不懂事,所以爷爷没跟你细说,现在,倒是可以好好跟你说说了。”
杨聪下意识跟着摇了摇头,还有什么好说的,答案他已经知道了,严老先生都已经说过了。
他正在那摇头呢,杨荣却是突然郑重的道:“聪儿,你应该知道,东西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爷爷今天跟你说的话你可不能到处乱说,如果被有心人听了去,很可能会有杀身之祸!”
卧槽,这是什么意思
杀身之祸
杨聪真想不到什么话说出去会有杀身之祸,他只能信誓旦旦的点头道:“爷爷,你就放心吧,孙儿不会到处乱说的。”
杨荣点了点头这才小心的道:“龙溪陈氏,四大海商豪门,说白了,都是朝廷的海禁给惹出来的!”
这!
海商豪门是朝廷海禁惹出来的,这事杨聪早就听严老先生说过了,不过人家用的不是这口气啊。
他貌似有点明白了,原来所谓杀身之祸是这个意思,听他爷爷这口气是对朝廷海禁不满啊!
这海禁可是大明历代皇帝整出来的,嘉靖朝这次严厉的海禁就是当朝皇上亲自决定的,对海禁不满,说白了就是对当朝皇上不满啊,这可是欺君之罪,要让锦衣卫或者东厂的人知道了,真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这话都说出来了,杨荣貌似少了些顾忌,他看着窗外,悠悠的道:“你年纪小,见识的少,不知道这海禁的祸端。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正是先帝弘治中兴之时,那时真是好年景啊,先帝力行节俭,减免税赋,勤政爱民,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各地的商户也因此获得了难得的机遇,一发而不可收拾,像南直隶的布匹和丝绸,zhe江的粮食和铁器,江xi的瓷器,我们福激an的茶叶等等,出产量都在疯涨,简直是要多少有多少。这东西产的多了有时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大明就这么多人,需要的东西就这么多,产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产多了,反而会造成恶性竞争,使得价格下降,利润微薄。这个时候,除非你把东西卖出去,卖到大明以外去,从那时候开始,就有人冒着风险将一船一船的货物卖到东瀛,卖到琉球,甚至卖到南洋,那些地方,利润简直高的惊人。那时候朝廷并不怎么禁海,福激an、zhe江等地都有市舶司,只要把市舶司提督太监招呼好了,你偷运多少东西出去都没什么关系。可惜,到了嘉靖二年,因为东瀛使者在浙江爆发争贡之役,皇上一怒之下,直接关了福建和浙江市舶司,禁止大明商户与东瀛通商,这一下
第一卷 第四十六章 为什么要起这么早呢
时间飞逝,转眼十多天时间就过去了,县试的日子终于到了。
这天一大早,寅时还未至,杨聪便起来了。
不但他起来了,俞大猷、邓城、汤克宽都跟着起来了,甚至他爷爷杨荣没过多久也跑到他院子来了。
这年头的人真心有点无聊啊!
这会儿天还没亮呢,就把人跟折腾起来了。
cao蛋的,寅时三刻就必须到县衙门口集合,有没有搞错!
据说,这是仿照早朝的规矩,因为上早朝的官员也要在寅时三刻左右在皇宫外面集合。
杨聪边打着哈欠,边在心里咒骂着,才三点不到就要起床,简直要命啊!
他晕乎乎的在小凤的服侍下洗漱了一番,等脑袋清醒一点,这才开始整理考试要用到的东西了。
毛笔、砚台、墨棒这些肯定是必备的,朝廷可不会提供这些,因为成本太高了。
据说,每次县试,大明各地最少有四五万人参加,如果一人准备一套笔墨纸砚,少说也得几万两银子,朝廷的银子那也不是风吹来的,搞个县试就花这么多钱,那还得了。
不过,这纸却不能带,因为带纸太容易作弊了,什么“隐形字”、“无字天书”,这会儿会玩的人可不少,要检查出来却不容易,
再说这纸也便宜,一般的百来张都只要几文钱,每人配几张草稿纸也花不了几个钱。
所以,科举考试一律不准带纸,不管白纸、草纸都不能带。
这参加科举考试,要带的考试用品其实不多,也就笔墨砚外加一个小纸镇,但是,其他东西却着实不少,比如,吃的、喝的、拉的等等。
这县试、府试、院试还算好的了,就考一天,乡试和会试都要考三天,那家伙,吃喝拉撒都在方寸之间,而且还是好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一起吃喝拉撒,真不敢想象是什么场景。
杨聪在小熊和小凤的协助下准备好一切,差不多已经寅时一刻了,再不出发,怕就要迟到了。
他连忙辞别了殷殷期盼的爷爷和汤克宽、邓城等人,随即便带着俞大猷、彭福和侯之坦,坐着马车,直奔县衙而去。
这大清早的路上并没有多少人,不一刻钟,一行人便来到了县衙大门外。
杨聪以为,他应该算来的早的了,因为这会儿离集合时间还有大概一刻钟呢,没想到,此时的县衙门口竟然已经挤满了人,连马车过不去了。
他下得马车一看,着实吓了一跳,这家伙,县衙门口最少挤了上百人,自己想挤进去怕都难了。
他这正不知如何是好呢,俞大猷却是麻利的从侯之坦手中接过提篮和马桶,一把塞他手里,随即催促道:“清风,别看了,我带你挤进去,一会儿可就要点名了。”
说罢,他便一手拉着杨聪的胳膊,一手往前一探,边拨开前面的人群,边朗声道:“麻烦让让啊,赶考的,赶考的。”
这俞大猷不愧为天下第一高手,密密麻麻的人群在他面前简直就跟稀疏的杂草一般,一拨就开,很快,两人便来到了县衙大门口前。
这时候,门口已经站了三十余个提着各式篮子和桶子的考生,他们一个个都满脸紧张的看着紧闭的县衙大门,很显然,这些才是真正来赶考的,其他人,也不知道是他们的家人还是来看热闹的。
到了这,俞大猷就不好再跟着往前了,他轻轻推了推杨聪的后背,宽慰道:“过去吧,等下有人点到你的名字你就上前便成,不用紧张,小场面而已。”
唉,又不是你去考,你当然不紧张。
杨聪毕竟第一次参加科举,这会儿旁边又围了那么多人,说不紧张,那是假的。
他机械式的点了点头,又轻轻挥了挥手,然后便拿出上刑场的气概,雄赳赳气昂昂,跟个神经病般的向前走去。
卧槽,卧槽,卧槽槽槽。
几乎所有看到他的考生几乎都下意识往
第一卷 第四十七章 科举考场真难熬
这县试的考场一般就设在县衙大堂前的甬道两侧,因为这里地方够宽敞,而且两边都是墙,搭考棚方便。
这会儿甬道两侧已经搭满了一步见方的小考棚,左边就是天字一号,右边就是地字一号,每边都只有十多个考棚,倒也不用费力去找寻。
杨聪直接走到左边最前面那个考棚,抬眼看了一下挂着的编号牌子,随即便侧身走了进去,打眼四顾起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