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这意思,真是看了一晚上秀才文章就脱胎换骨了

    天才啊!

    严老先生如同看怪物一样的盯着杨聪看了半晌,这才缓缓的点头道:“很好,进步很大,有这水平,通过县试肯定是没问题了。这样吧,你下午再写一篇给老夫看看,题目是,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还写

    好啊!

    杨聪这会儿已经激动的不行了,急急忙忙写一篇出来就能达到通过县试的水平,再多琢磨一会儿,是不是能达到通过府试甚至是院试的水平呢

    他,很想试试。

    这会儿他就跟着了魔一般,只想做文章,写八股文,看自己找到的科举捷径到底能走到哪一步,其他事情,他已经浑然不顾了。

    他甚至没跑去吃饭,而是让俞大猷跟侯之坦去最近的酒楼先吃,吃完用食盒给他装点过来就行了。

    俞大猷刚疑惑不解的走出去,他就跑回自己的座位准备开始做文章了。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一句同样出自《论语》,大致意思就是,年轻人有时候也是值得敬畏的,不能武断的认为后一代就不如前一代。

    看样子这严老先生着实被自己的“才华”给吓一跳,才会下意识出这么个题目。

    杨聪这个得意啊,他想了一阵,便开始提笔疾书起来,甚至俞大猷把饭菜提过来了,他都没停下来吃一口。

    他这废寝忘食的模样把俞大猷都吓了一跳,这家伙,不会连饭都不吃了吧

    还好,这中午休息时间有一个时辰,杨聪准备的时间和打草稿的时间加起来也就半个时辰多点,他打完草稿的时候,离下午上课还有两三刻钟呢。

    这个时候,他终于停下来匆匆扒了碗饭,然后又闷头做起文章来。

    俞大猷这个郁闷啊,这家伙,怎么回事,做起文章来就跟着了魔似的,连自己这个知交好友都不搭理了。

    他忍不住好奇伸头看了看杨聪写的文章,这一看,他更是摸不着头脑了。

    这都写的什么啊,这叫八股文吗

    他跟严老先生一开始的感觉差不多,觉着杨聪就是在胡写。

    不过,这会儿他也没空提醒杨聪了,因为上课时间就要到了,他的赶紧把饭菜收拾一下,不然等严老先生进来看到满桌的饭菜,恐怕不想发飙也得发飙了。

    杨聪浑然不知俞大猷的感受,他只想认认真真写一篇八股文出来,看自己到底到了什么水平。

    这会儿离下午下课还有足足两个时辰,光是修改的话,时间应该足够了。

    他就那么闷头坐在那里,认真的修改着,那些生员、例生,甚至是严老先生进来了他都没一点反应。

    这家伙,是不是疯了,大家都吃饭去了,他却闷头在这里做文章,一众穷秀才都被他这废寝忘食的劲头给吓到了。

    一众例生却是在心中哀叹:“聪哥,别这样啊,天涯何处无芳草,就算娶不到张家大小姐,你也不用这么作贱自己啊!”

    他们都以为杨聪是在东岭张家受了刺激,脑子出问题了呢。

    杨聪可不管这些,他就知道闷头一顿改,改完又是一顿抄,抄完.....。

    他刚把改好的文章抄完,严老先生突然在他身后道:“给老夫看看。”

    &nbs




第一卷 第三十九章 县令大人是个木匠
    这时候,惠安县衙,琴治堂,县令刘守良正围着自己的座椅缓缓打转呢。

    他时不时用双手在座椅上比划一番,又摸着胡须沉思一阵,那样子,像极了一个资深的老木匠。

    没错,他就是个老木匠。

    前两天别人送了他几方榉木,这会儿他正准备给自己做把新太师椅呢。

    话说他不是个县令吗,怎么又变成木匠了呢

    他的确是个县令没错,不过,他却是木匠出身,或者说,他家是匠户。

    他之所以一直没有获得升迁,表面上是因为他科举成绩太差,是三甲末流,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他出身太低了,要不然,他这县令也不可能一当就是十多年。

    士农工商,虽然这匠户属于“工”这一类,地位貌似比商户还要高那么一点点,其实不然,因为商户好歹还有钱,匠户,不但没钱,很多时候连人身自由都没有。

    明朝的匠户,那真叫一个惨啊,因为他们要到京城轮班,每年都要免费给朝廷干一个月活,冲抵劳役。

    这家伙,这一条简直把大半匠户的命都给要了,要知道,这朝廷征召匠户的时候可是不管远近的,也不给出路费,要离京城近点的倒好说,辛苦一点,走几天也就到了,要是离京城远的,有可能路上得走几个月甚至是半年以上。

    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到了京城还要免费给朝廷干活,而且朝廷还不出来回的路费,这谁扛的住啊,离京城远的匠户,去轮班的时候,那简直就跟上刑场一样,能活着回到原籍的就没几个!

    所以,这轮班制是一改再改,一开始是一年征召一次,后面慢慢变成两年、三年、四年,但是,大部分匠户还是不堪重负,很多匠户直接就逃了,做没有户籍的流民去了,还有的干脆就在京城周边住下了。

    刘守良家还算好的了,因为一开始京城在南直隶,他家就是南直隶的,所以,省了这路途遥远之苦,再加之他家木工手艺是出了名的好,收益也颇为丰厚,这家族就慢慢繁衍起来了,后面京城迁到北直隶之后,他们家干脆就派了个分支专门住在顺天府,应付朝廷的征召,而本家这支在南直隶却是越做越红火。

    现在,刘守良考上了进士,他家等于就是脱离了匠籍,免去了劳役,家族更是因此受益良多。

    不过,因为他家是远近闻名的老匠户,他从小就耳濡目染,一不小心就迷上了木匠活,就算当上知县之后,他仍然执迷不悟,一天就想着干木匠活,不思政务,所以,他这县令当了十多年,却一直没做出点成绩来,或许,这也是他没有获得升迁的一个原因。

    这木匠活也不知道怎么这么让人着迷,历史上,眀熹宗天启就是终日沉迷木匠活,不理朝政,结果当了七年皇帝便撒手西去,留下个烂摊子扔给他弟弟崇祯,崇祯一个没扛住,十多年后,大明朝就这么亡了!

    还好,这刘守良只是个县令,而且,他也不敢怠政,正常坐班的时间他还是老老实实呆在琴治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只有不坐班的时候他才会去干他的木匠活。

    所以,他治理的地方基本都是维持原状,不会变好,也不会变坏,要严格说起来,他这个县令还算是比较称职的。

    他正在那想着新太师椅上雕什么花呢,门口的衙役突然朗声道:“大人,严先生求见。”

    严行

    这老伙计来干嘛

    两人是多年的知交,他倒没有因为严行的到来感到厌烦,反而微笑着道:“有请。”

    很快,严行便拎着杨聪的试卷疾步走进来,兴奋的拱手道:“君遂兄,恭喜,恭喜啊!”

    恭喜

    有什么好恭喜的

    刘守良不由莫名其妙的道:“建问兄,这喜从何来啊”

    严行献宝似的把杨聪的试卷递到他面前,随即神神秘秘的道:“你看看就明白了。”

    刘守良好奇的接过来一看,是一篇应试的八股文,做的很合规范,字也写的不错,看其内容,也就普通秀才水准,这又有什么好恭喜的

    他不解的问道:“建问兄,这篇文章有什么出奇之处吗”

    严行得意的摸着胡须道:“这文章倒没有什么出彩之处,只是做文章之人却是相当的不俗,你猜,他是什么身份”

    这个倒不难猜,这做文章之人肯定不是秀才,甚至童生都不是,不然就没什么好恭喜的了。

    刘守良饶有兴致的道:“难道这文章是个未曾参加过科举的白丁所做”

    严行闻言,不由竖起大拇指道:“君遂兄,厉害啊,一下就被你猜中了。”

    刘守良微笑着摇头道:“这有什么,要



第一卷 第四十章 投其所好,木棍伺候
    杨聪真郁闷坏了,严老先生也不说他文章做的怎么样,拿着他试卷就跑了,这会儿都散学了,还没见回来。

    这家伙到底干嘛去了

    尼玛,还要我在这等着,这家伙到底想干嘛

    正当他和俞大猷坐在学堂中大眼瞪小眼的时候,严老先生终于急匆匆的回来了,他那额头竟然还带着汗渍,连鬓角都贴脸上了。

    杨聪见状,连忙迎上去关切道:“先生,您这是怎么了”

    严行喘了口气,这才摆手道:“没什么,就是去了趟县衙,走的有点急了。”

    晕啊,没事你跑去县衙干嘛

    杨聪这会儿可不关心这个,他只想知道自己文章做得到底怎么样,但是,严老先生这样子却好像不怎么关心他的文章。

    这家伙,拿着自己的文章就跑,这会儿自己的文章都不见了,这到底是几个意思啊

    他想了想,干脆硬着头皮问道:“先生,不知您觉得学生做的文章怎么样,还请指教一二。”

    严行下意识点头道:“你的文章做的很好,老夫教书育人十多年,还从未见过像你这样才思敏捷的天才呢。”

    天才!

    杨聪没想到严老先生竟然给予他这么高的评价,他内心里顿时一阵窃喜。

    不过,这天才又相当于什么水平呢

    天才,大致应属天之骄子一类的吧

    他忍不住问道:“先生,您这意思,学生真有望高中状元”

    “呃!”,严行差点被他这话噎死,杨聪这会儿的水平也就勉强比的上一个秀才,高中状元,亏你想的出啊!

    不过,以杨聪这恐怖的学习能力,假以时日,高中状元,貌似也不是不可能的。

    人家可是看了一晚上秀才文章就达到了秀才的水平,谁知道他多看点状元文章会不会达到状元水平!

    这话,怎么回答呢

    如果说他有望高中状元,他要是因此骄傲自满,学业停滞不前,自己岂不是毁了一个天才。

    如果说他无望高中状元,他要是因此意志消沉,这天才也可能毁在自己手里啊!

    他这教书都教了十多年,好不容易遇着这么个天才,心中自然免不了有些患得患失。

    他想了想,干脆引开话题道:“这个先不说了,县令大人说他今晚有空,你还是赶紧去准备一下吧,这会儿都到饭点了。”

    县令大人说他今晚有空,那意思就是今晚可以请县令大人吃饭咯。

    杨聪也意识到自己问的有点冒失了,这状元岂是你说考中就能考中的,从严老先生的口气来看,至少以自己的水平考个秀才应该是没问题了,要不他怎么会说自己是天才呢。

    他这会儿也不是很急了,才一晚上的努力就让他变成了严老先生眼中的天才,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他还有的是时间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倒是请县令大人吃饭这事不能拖,因为这会儿县试报名的时间都过了,拖的时间越长越麻烦。

    想到这里,他连忙点头道:“好,学生这就去德兴楼准备,先生要不一起去吧”

    严老先生摇头婉拒道:“算了,你请的可是县令大人,我老头子凑什么热闹,你去准备吧,我这就差人去请县令大人。”

    其实他这是避嫌,毕竟杨聪请县令大人帮忙肯定是要送点“礼”的,其他人掺和进去可不好。

    杨聪一听也明白了,他当即就拱手道谢了一番,随即便带着俞大猷他们匆匆往德兴楼走去。

    德兴楼就是离县衙最近的酒楼,不一会儿杨聪一行人便赶到了德兴楼,他还是跟往常一样,把二楼给包了,为了避嫌,他都没让俞大猷上二楼,而是在一楼给另外点了些酒菜,请其将就着吃一顿。

    这送给县令大人的礼物他其实早就备好了,不过,这次不是银子。

    因为他感觉老送人银子未免显得俗气,还不如投其所好送点别的东西效果好。

    县令大人痴迷木匠活这个他也早就有所耳闻,所以,这次,他投其所好,准备了一根木棍。

    当然,这木棍并不是挑大粪用的扁担,他也不是想用这木棍来威胁县令刘守良。

    这根木棍是他精心准备的大礼,他是想用这木棍笼络县令刘守



第一卷 第四十一章 能名传千古的功绩
    这花梨木是红木的一种,而且还是红木中比较贵重的一种,而这黄花梨正是花梨木中最贵的那种。

    红木因其材质较硬,强度高,耐磨性好,耐久性强,而且自身带有一定的檀香味,自古就是制作家具的绝佳材料。

    明朝这会儿正流行用红木做家具,到了明朝中后期,红木家具更是成为土豪乡绅乃至豪门世家追捧的对象,如果谁家能有一套正宗的红木家具,虽说不能如同县令刘守良说的那般塞过活神仙,但也是倍有面子的事情。

    不过,红木生长周期一般都在几百年以上,人工繁殖几无可能,唯有寻野生古树采伐,用一点,就少一点,所以,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甚至,在明朝这会儿,优质红木就被炒到了天价!

    刘守良的眼光还是相当专业的,他说的一点没错,他手中这跟不到三尺长的花梨木,拿到市面上去买,最少也要几十两银子。

    不过,几十两银子貌似也不是什么厚礼,杨聪可是个大手大脚的败家玩意儿,他给县学教谕严行送礼一次都是上百两上百两的送,这会儿他就送刘守良一根价值几十两银子的花梨木,是不是忒小气了呢

    他当然不会这么小气,就送这么根棍子。

    县令刘守良惊叹声刚落下,他便豪不在乎的接口道:“县令大人,您要是喜欢,学生明天让人给你送一车过去。”

    一车!

    刘守良闻言,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1...1415161718...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