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他偷偷瞄了陆灵儿一眼,随即便连连拱手道:“下官不敢,下官告退。”
说完,他就想召集手下,转身走人。
王永却是阴阴的道:“慢着,主子还没发话呢,谁让你走的”
薛希琏闻言,顿时僵那里不敢动了,他只能可怜巴巴的望着陆灵儿,希望这位“公主殿下”能高抬贵手放过他。
陆灵儿倒是没想到王永的牌子这么管用,这薛希琏瞬间就怂了,该怎么处置呢
她想了想,不由满脸为难的看向杨聪,因为她一时半会还想不来怎么处置此事啊。
&n
第一卷 第九十一章 有缘定会再见
杨聪取到一万两银子之后并没有回惠安,因为李希贤的寿辰就快到了,他还要留下来贺寿呢。
当然,这只是一个借口,李希贤的寿辰虽然没几天了,但他把银子送回惠安的时间还是有的,他又不是李希贤的亲戚,也算不得李希贤的知交,寿辰那天来吃顿饭礼数就算是到了,压根就没必要待在永宁卫城等着。
他之所以赖在永宁卫城不回去,当然是为了多些时间和陆灵儿相处。
这银子取回来了,陆灵儿最好奇的事情就算是办完了,人家毕竟是个女孩子,不可能有事没事就来找他,如果不创造点机会,就算待永宁卫城,估计也很难成天和陆灵儿腻歪在一起,怎么办呢
这个杨聪自然早就考虑好了,把银子带回雅竹院之后,他便和陆灵儿约定,第二天一起张罗李希贤的寿宴,这样,两人又有借口腻歪一起了。
话说这李希贤可是永宁卫指挥使,正三品的实职武官,他的寿宴还需要杨聪和陆灵儿来为他张罗吗
如果按李希贤的意思,那自然不需要张罗,因为他原本就不是泉州府人,在这边就没什么亲友,除了永宁卫的武官和杨家这种刻意贴上来的大商户,其他基本就没什么人来给他贺寿了,这寿宴他也没准备大肆操办。
他的意思,寿辰当天,让卫所的厨子兵摆个几十桌,把前来贺寿的武官和其他客人招待一顿,就完事了,其他也没什么好庆贺的。
但是,杨聪为了“一己私利”,必须把他这寿宴大肆操办起来啊!
于是乎,第二天一早杨聪便唆使陆灵儿缠着李希贤,让李希贤下令下面各千户所统计有多少人想来贺寿,这边好提前准备请帖和酒席。
这意思,就是让下面千户所的千户和百户们去通知各自的“熟人”,多邀点人过来,给指挥使大人撑面子,把寿宴办的红红火火的。
这年头,能混出点名堂来的,那可都是人精,指挥使大人让大家去撑场子呢,大家能不上心吗
原本不打算来的,怎么滴也得来一趟了。
原本打算一个人来的,怎么滴也得请几个亲朋好友来给指挥使大人撑场子了。
这边指挥使衙门派快马一通知,第二天,各卫所便纷纷把人数报上来了,那家伙,数量简直吓死个人。
这会儿一个千户所光是在职的千户、副千户、百户、总旗等等加起来就有上百人,还有那些挂千户所下面的世袭军官比在职军官还多,再加上他们的亲友,那数量就恐怖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比如说俞大猷这种世袭百户,原本李希贤就没通知他们,他们消息不灵通一点就不会知道,也就不会来贺寿了。
这一通知,俞大猷本人肯定是要来了,不光是他本人,薛南塘、史文斋、史礼斋、李杜这些铁哥们,甚至包括李良钦这种地方名人俞大猷也会跑去问问,有空没,有空的跟我去帮指挥使大人撑下场子啊,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最少也能在指挥使大人那里留个名字不是。
这样算起来,前来贺寿的人多了十倍都不止,这人一多,寿宴的事情就有得忙了。
几千号人过来贺寿,摆一天酒席肯定不够,必须连摆好几天,这酒席一多,菜品相应就多了,永宁卫城肯定筹集不了这么多食材,得到处去采买,甚至做饭的厨子都不够了,还得去请几套专门的班子来。
还有,这寿宴要办的热闹就不能光吃饭喝酒,戏台子也必须搭起来,还要请几套戏班子轮番不停的唱,才能把这气氛烘托起来。
杨聪原本在东岭张家就参加过这样的寿宴,再加上他爷爷杨荣曾经亲自操办过,他命人快马加鞭回家通知一声,请他爷爷派几个亲随管事过来协助他,这事自然能办得漂漂亮亮的。
就这样,杨聪和陆灵儿开始起早贪黑为李希贤筹备寿宴,忙的不亦乐乎,李希贤的五十大寿也被他们办的红红火火,异常喜庆。
这两人一起忙活了好几天,关系自然是越发的好了,甚至,在旁边没人的时候,两人不知不觉间连手都牵上了!
&n
第一卷 第九十二章 整出本秘籍
陆灵儿走了,杨聪倍感惆怅。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意志消沉,相反他开始变得斗志昂扬起来,因为陆灵儿的父母都说了,只要他能考上进士,他们就会同意这门亲事。
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还是为了陆灵儿他都必须努力,接下来的院试、乡试、会试他必须争取一次通过,最少也得一举拿下乡试,成为举人,去京城参加会试,这样才有机会和陆灵儿再续前缘。
这会儿以他天才一般的做文速度,院试问题应该不大,主要问题就在于乡试和会试。
乡试和会试可没院试这么简单,光是考试都得考三天,而且不是单做标准的八股文,总共需要做义、论、策九篇,难度比院试大了三倍都不止。
他可没自信到认为凭借自己现在这三脚猫的招式就能一路通过乡试和会试,然后在金銮殿上策对一番,便能金榜题名,成为进士,他这会儿甚至连义和策到底写的是些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这义和策到底写的是些什么呢
想知道这些倒不是很难,因为这会儿市面上就有专门的乡试和会试精选文章集注买,这些集注上有乡试和会试排名前列的那些举人和贡士的精彩文章,而且上面还有博学鸿儒甚至是考官的点评,只要买几本,就能知道义和策到底怎么写。
这种精选文章集注一般省城就能买得到,南直隶金陵城里更是有大把卖的。
杨聪回到家以后,便开始了紧张的备考生活,早上锻炼身体这是必不可少的,白天去县学听讲他也没有落下,严老先生虽然水平有限,对四书五经的理解比他还是要深一些,听一听,对熟悉四书五经还是有好处的,晚上他还要写一篇应试八股文,每天的时间都安排的紧紧的,同时他托李杜给他去省城和金陵进购乡试和会试精选文章集注,以便提前了解一下乡试和会试的考题。
他这回来没几天,李杜便给他亲自送来了几本乡试精选文章集注,这些都是从福州城那边的书坊订购过来的,上面甚至有唐伯虎乡试夺魁的文章。
杨聪仔细研读了一番便发现,人家写的,还真有点东西,举人写出来的文章果然比童生和秀才强的多。
当然,不是说县试、府试和院试的文章就没东西,主要县试、府试和院试写的都是论,也就是围绕考题来论,基本就是论题,几乎不牵扯其他东西,干巴巴的,没什么意思。
而乡试和会试除了论还有义和策,这义和策就牵扯到其他东西了,特别是策,牵扯的大多都是现实中的问题。
比如,时务策,就加入对当下时务的论述的要求,也就是要求考生阐述一下,怎么用古圣先贤在四书五经中说到的至理名言来解决当下的问题。
这些文章,看的杨聪简直五体投地,他发现,自己比举人的水平都差得远,更别说进士了,以他现有的水平去考试,估计乡试都过不了。
同时,他也感觉疑惑不已,从严老先生的水平来看,就算比自己强,也强不了那么多啊,为什么这举人文章会给他水平高出不止一个档次的感觉呢
这个问题他并没有去问严老先生,因为他怕人家脸上挂不住,他直接找了个时间请教了县令刘守良一番。
县令刘守良毕竟是进士出身,对这些的理解肯定要比严老先生强。
结果,答案出乎意料的简单,因为他们都学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而他们做义和策大多都引用了上面的内容或者观点,也就是说,并不是他们的水平有多高,而是他们都读了套水平很高的“参考书”。
这个对于这年头的读书人来说其实是常识性的东西,因为考上秀才之后都会研读《四书章句集注》,而且乡试和会试基本都把《四书章句集注》当义和策的标准答案,也就是说你做出来的义和策必须符合《四书章句集注》上的论调。
当然,也不是说每个读书人都知道这些,因为很多读书人连县试都过不了,《四书章句集
第一卷 第九十三章 打赌
秋去春来又一年,这一年杨聪可谓真正体会了一把寒窗苦读的味道,除了读书、整理文字、做文,他几乎什么都没干,整个人就如同书呆子一般。
当然,这样也不是没有好处,他不但做文水平显著提高,整个人也多了份儒雅之气,这会儿,他才真正觉得院试对于他来说就是小意思而已,甚至对于乡试他都有那么一点小小的期待了。
这一年他虽然没有系统研读《四书章句集注》,平时有空闲的时候他也会读读乡试和会试精选文章集注,对于义和策他也比较的熟悉了,一天做几篇出来也没什么问题,虽说还没达到举人的水平,但是,比起一般的秀才来他已然强上不少。
这院试对他来说虽然只是小菜一碟,但也不能等闲视之,毕竟只有院试过关了才能参加后面的乡试和会试,他可不想一不小心阴沟里翻了船,栽在院试这个小门槛上。
所以,离院试时间还有十余天的时候,他便启程前往省城福州了。
这也算是杨聪第一次离开泉州府出远门了,而且还是去福州府参加院试,老爷子杨荣对此自然是相当的重视,他不但给杨聪安排了五辆马车,让杨聪把护卫和服侍他的丫鬟、老妈子全带上,还给他安排了两个经常跑福州府那边店铺的掌柜,专门为他安排这一路去福州城的饮食起居。
杨聪原本倒没有想过要摆什么富家子弟的排场,但是,他这次出行却着实显露出了富家子弟的派头,他这一行光是随行的好友、亲随、护卫等就达到了三十余人,而且不是马车就是骏马,整个队伍看上去气势十足,路人无不侧目。
不过,他并没有在意这些,这会儿他只想着府试夺魁,连中三元,然后携“小三元”之威一路乘风破浪,通过乡试、会试、院试金榜题名,然后再迎娶陆灵儿,慢慢爬上权力的巅峰,改变大明。
当然,这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现在他即将面临的就是院试这一关,想其他的还有点为时过早了。
他带着一行人在福州城中最大的开元寺休整了几日之后,这院试终于开始了。
这一天,还是寅时未至他便起来了,而且,这次他动作麻利的很,寅时一刻还不到,他便赶到了福州府学外面。
这院试足有上千人参加,考场入口足有几十个,他可不敢来太晚,到时候连考场入口都没找到,那就不用考了。
福州府学可以说是整个东南最大的学府,里面光学生就有数百人,科举专用的号舍更是多达一千四百多个,里面规模之大,可想而知,杨聪道别了俞大猷等人之后,便匆匆拿出童生证明,通过大门,进入府学大院内。
这里他事先也来探过路,自然知道考场在什么位置,不过,考场与学堂之间那堵围墙足有数里长,密密麻麻全是入口,他也不知道泉州府惠安县的入口具体在什么位置,这会儿他也只能用最笨的办法,沿着围墙一路找过去了。
正当他在微微的晨曦中找寻泉州府惠安县的牌匾时,一个声音突然在他前面响起:“哎呦,哎呦,这不是泉州府府试第一,杨聪杨案首吗”
这他吗谁啊,脑子进水了是吧,大家都在默默的找寻考场入口呢,他却在这里大喊大叫。
杨聪打眼一看,原来是福州陈家的陈能,没想到,这家伙也来参加这次的院试了。
不过,这倒也不奇怪,因为陈能也不到二十岁,按年龄来说,正是参加县试、府试和院试的年纪,这年头,除了那些真正的天才,二十岁以前能考上秀才就已经很不错了。
 
第一卷 第九十四章 功名
杨聪正急着找考场入口呢,没想到却被陈能这小子给堵上了,他原本不想在这种时候跟这小子计较,但是陈能却一再嘲讽羞辱他,说不得,他只有给这小子一点颜色看看了。
他这打赌其实是个套,专门让陈能钻的套,这陈能也是愣头青,想也不想就钻进来了。
赌什么
简单啊!
杨聪淡淡的道:“就赌一万两银子怎么样,你应该知道,去年府试的时候,龙溪陈氏的陈文杰也跟你一样,想跟我过不去,结果闹到学政大人那里还是他没道理,所以龙溪陈氏赔了我一万两银子。这一万两银子,正好拿来跟你打赌,你觉得如何”
他这意思,小子,你知道我随便就能拿出一万两银子来,你能拿出一万两银子吗
陈能闻言,顿时憋的满脸通红,要说田地,他家一万亩都不止,要说银子,他家撑死也就十多万两,而且这些银子他也没法拿来打赌啊,开玩笑呢,福州陈家光男丁都有上百号人,他就算是长子嫡孙也分不到多少银子啊,一千两他兴许能拿出来,一万两他根本就拿不出来。
杨聪这话可不光是嘲讽陈能没钱,他还隐隐在警告跟在陈能身边的士绅子弟,没本事就不要惹老子!
这些士绅子弟也不是白痴,他们也听出杨聪话里的意思了,按杨聪说的,龙溪陈氏都栽人家手里了,而且还老老实实赔了人家一万两银子,从陈能的表情他们也能看出来,这事绝对是真的,没见这位不可一世的陈公子都憋的说不出话来了吗。
开什么玩笑,龙溪陈氏可是海商豪门,这等东南各省官员都不敢招惹的存在都被这小子“干翻”了,这小子岂不是比海商豪门还恐怖。
这等恐怖存在他们可不敢招惹,一帮士绅子弟见陈能已经憋的说不出话来,干脆顺势拥着陈能往旁边一转,灰溜溜的走了。
杨聪看着陈能的背影,撇了撇嘴,冷哼道:“哼,不自量力!”
陈能明显是听到了,身体都明显停顿了一下,但是他还来得及回头,便被一帮士绅子弟硬生生拱走了。
开什么玩笑啊,海商豪门都斗不过人家,你还跟人家斗,这不寻死吗,你不怕死,我们怕死啊!
陈能其实也反应过来了,杨聪背后的势力着实不简单,这会儿他根本就不是对手,硬上的话结局恐怕比陈文杰还凄惨,所以,他也没有坚持回头找杨聪算账,而是顺势跟着人流往远去走去。
一段小小的插曲就这样结束了,杨聪很快便找到了考场的入口,没过多久,他便第一个通过检查进入了真正的考场。
这院试流程其实跟府试差不多,就是人多了一些而已,杨聪这会儿也早已习惯了考场的闷热和异味,他不慌不忙的打好草稿,又若无其事的喝了点水,吃了点干粮,然后又认真的把文章润色了一番,再工工整整的把文章抄上答卷,这一天时间就差不多过去了,交完考卷出来的时候,他甚至都没什么疲惫的感觉,不得不说,纯论考场适应能力的话,他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