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真一百两银子一个月!

    王宣愣了一阵,又看了看桌上那堆书,这才有些不舍的问道“那这些书”

    杨聪伸手抚着那些书,郑重的道“这些书很重要,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就这么刊印出去,还得细细编辑一番才行,要不等两年,等这届会试和殿试过了再说,您看行吗”

    王宣闻言一想,等两年,等两年那就是两千四百两银子啊,到时候,你不印,我自己出钱印都能行啊!

    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好,那就等两年再说。”

    就这样,王宣被杨聪留了下来。

    杨聪留他当然不光是为了研读《四书章句集注》,不过,这会儿,他们主要还是研读《四书章句集注》,连带俞大猷,三个人一起研读。

    至于县学那里,杨聪已经问过严老先生了,县学他不用去了,因为上县学主要就是温习《四书五经》,也就是打基础。

    他这基础,还用打吗,一个时辰就能做出一篇标准的应试八股文,真正的天才见了估计都会惊掉下巴。

    再说了,他这院试魁首,连中三元可不是吹出来的,秀才里面他绝对算是拔尖的那种。

    其实,秀才也是分档次的,比如对《四书五经》理解不够透彻的,或者说标准应试八股文写的还不够好,又没钱没关系的,那么不好意思,你得先在县学打基础,等县学教谕觉得你基础够牢靠了,自然会推荐你去府学学习,府学教授的才是《四书章句集注》。

    杨聪也没打算去府学,他认为府学那边进度太慢了,还不如自己在家学呢。

    还别说,这王宣《四书章句集注》还真熟,至于原因,还是钱闹的,因为他没钱买书,他读的《四书章句集注》就是他自己手抄的。

    这年头可不是所有读书人都有钱买书,特别像《四书章句集注》这种,几十万字,几十本的,最少也要几十两银子一套,精装版的更是上百两一套,没钱,买不起,就只能自己买点纸去抄了。

    这抄书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每字每句都能有点印象,如果再仔细研读一番,那可比纯买来读的要强多了。

    王宣可不光年轻的时候研读过《四书章句集注》,这些年没事的时候他也经常读读《四书章句集注》,对《四书章句集注》的内容可谓滚瓜烂熟,足以顶半个老师。

    &nb




第一卷 第九十九章 好消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又是一个多月过去了。

    杨聪这段时间不是陪着王宣和俞大猷研读《四书章句集注》,又或讨论《格物致知之理》,就是跑去请教刘守良和徐阶,日子过得倒是颇为平静。

    不过,平静的日子很快就被打破了,这天下午,他正和王宣、俞大猷一起研读《四书章句集注》呢,徐阶竟然亲自从府城跑过来找他了!

    杨聪收到护院的通报,连忙带着王宣和俞大猷往杨府大门口赶去。

    徐阶这会儿正站在大门外的牌楼下欣赏自己手书的对联呢,他满脸微笑,频频点头,心情貌似相当不错。

    杨聪跑出来一看徐阶那模样,心里总算是踏实了,还好,还好,这表情,绝对不是出了什么坏事。

    他疾步上前拱手道:“子升兄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抱歉,抱歉。”

    徐阶见状,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大笑道:“清风贤弟,这就见外了啊,走,我们去里面说话。”

    这热乎劲,每每都让杨聪心中有些莫名其妙,他这会儿虽然隐隐有点明白徐阶是想利用自己对付海商豪门,但是,他还是有点不能理解徐阶为什么要跟他如此热乎,自己就算高中进士又怎么样,人家可是未来的内阁首辅,一个小小的进士在他眼里算个屁啊。

    这家伙,着实让人看不透啊。

    杨聪心中暗自感叹一声,表面上却是热情的把着徐阶的胳膊,将徐阶迎进自己的主宅大堂,又命人上了香茗,这才好奇道:“子升兄不辞辛劳从府城赶过来,是不是有什么大事啊”

    徐阶满脸笑意的点头道:“是啊,是有大事,而且还是大好事,清风贤弟,你猜,是什么事”

    大好事

    自己都院试第一,连中三元了,还能有什么大好事,这年头又没什么保送名额,就算自己连中三元也不可能免试成为举人,难不成还能给自己封个大官不成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自己就是个秀才而已,当个九品芝麻官都够呛。

    他不解的摇头道:“这个,小弟还真猜不出来。”

    徐阶闻言,不由惊奇的打量了他一番,这才微笑道:“清风贤弟,你怕是读书太用功了吧,这么重要的事你都能忘了”

    杨聪不由尴尬的道:“子升兄,到底什么事啊,小弟真不记得了。”

    徐阶仍有些惊讶的问道:“真不记得了”

    杨聪老老实实的点头道:“真不记得了。”

    徐阶见状,不由苦笑着摇头道:“清风贤弟,虽说这书中自有颜如玉,你也不能读书读的把真正的颜如玉给忘了吧,我给你提个醒吧,张岳张大人给我回信了。”

    张岳

    张贞!

    杨聪终于记起来了,貌似在一年多以前徐阶曾经跟他说过,只要他能考上秀才,就能成为张岳的乘龙快婿。

    这事,他真忘了。

    这也不能怪他,由于张家的过分“傲娇”他原本就对这门婚事没抱什么希望,再加上后面他又遇上了毫无架子的陆灵儿,而且两人都差不多已经订下终身了,他那里还会去想那虚无缥缈的张贞,这会儿他只想着赶紧通过乡试、会试和殿试,然后去迎娶陆灵儿。

    没想到,他忘了,徐阶却没忘。

    这下,杨聪真的懵逼了。

    徐阶可不知道他已经跟陆灵儿私定终身了,这事,怎么跟人家说呢

    尴尬啊!

    他愣了一下,这才试探道:“张大人怎么说”

    反正这会儿自己跟张贞八字还没一撇呢,先看看人家张岳什么意思吧。

    徐阶真没想到杨聪对这门婚事变成了这态度,杨聪这样子,好像对迎娶张贞已然没抱什么希望了!

    这样可不行,张岳在信中已隐隐有意和他们阳明一脉共抗朝堂风浪了,这么一个有望掌控都察院的人物可不能轻易错过了。

    他想了想,干脆装出替杨聪高兴的样子,兴奋道:“清风



第一卷 第一〇〇章 相亲
    古代也有相亲,这点杨聪倒是早有耳闻。

    其实,古代年轻男女谈婚论嫁的时候并不像大多数人心目中那样,完全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成亲之前男女之间虽然不能谈什么恋爱,但相亲还是很常见的,而且古人相亲的花样比现代人多的多。

    现代人相亲无非就是约个地点见个面,吃个饭,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谈一谈,男女双方也就能看看对方的外貌和谈吐,以此来决定要不要继续交往,又或者直接在一起。

    古人相亲可没这么“简单粗暴”,他们相亲的方式从某些方面来说比现代人还要先进。

    比如戏剧里面经常出现的,指腹为婚,比武招亲,抛绣球等等桥段,这些一般人都耳熟能详的相亲方式,甚至杨聪还听说过,有的地方还有专门的相亲大会等大场面。

    当然,他这次相亲不是什么比武招亲,也不是什么抛绣球,而是一般的相亲。

    这年头一般相亲都要择个良辰吉日,双方家长再约个地方让彼此的儿女或者后人见面。

    不过,如果你比较急的话,也可以借口择日不如撞日,直接上门!

    杨家老太爷杨荣对此事自然是急不可耐,他都为此事奔波了十多年了,这会儿终于有眉目了,他哪还能坐得住。

    第二天一早,他便带着杨聪,带着礼物,带着一堆亲随护卫,直奔东岭而去。

    这年头相亲到底是个什么流程呢

    杨聪一路上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不过他又不好意思去问老太爷杨荣,这样会显得自己很在意这门亲事,他这会儿对这门亲事真不是那么在意,因为他都已经和陆灵儿私定终身了,这张贞他真没怎么考虑过。

    他想着开始相亲之前,自己的爷爷怎么滴也会跟自己交待一番,没想到,老太爷杨荣貌似兴奋的有点过头了,一行人抵达东岭张府之后,杨荣神马都没跟他说,便跑去找张家老太爷张慎商量去了。

    杨聪怀着忐忑的心情在张府一个别院休息了一阵,然后,便有一个老妈子过来,带着他往内院走去。

    这张府到底什么样他也没心情细看了,他只感觉这小心肝扑通扑通的,都快跳嘴里来了。

    相亲啊!

    两世为人,头一次啊!

    真的好紧张的说。

    他就这么紧张的如同一个小媳妇一般,跟在那老妈子的后面,走了好长一段路。

    走着走着,前面突然一空,什么围墙、房舍全没了,入眼就是一片姹紫嫣红的花草树木。

    这里,大概就是张家的花园吧。

    他跟着那老妈子在园中小径走了一段,前面忽而出现一个凉亭,那张贞就坐在凉亭当中呢。

    到了这里,那老妈子便不再前行了,她直接挥手做了个请的姿势,随后便躬身推了下去。

    这家伙,真的好紧张啊!

    杨聪深深的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随后便摆出一副自认为最潇洒的模样,缓缓向凉亭中走去。

    这个时候,他终于明白那些公子哥儿没事总爱拿把纸扇了,那纯粹就是为了装逼啊!

    这会儿要有把纸扇在手,他感觉自己至少能潇洒一倍,手里没东西,这走路真有点僵硬啊,真后悔啊,为什么不带把纸扇呢。

    张府花园本就不大,入口处离凉亭也就二三十步远的样子,他已然往前走了二十来步了,离凉亭也就十来步的距离,就心中嘟囔了几句的工夫,他整个人便已走进凉亭当中。

    这个时候,看人家一眼应该不算过分吧,他心中刚冒出这个年头,眼睛便已经瞟向近在眼前的张贞。

    张贞今天并未着盛装,而是穿着一身淡红色的齐腰襦裙,不过,这襦裙比那盛装貌似更合她的气质,她那苗条的身形在襦裙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娇柔,她那俏脸也被红裙映的如同桃花般娇艳,偶尔一阵清风吹来,竟然给人一种仙女下凡的感觉。

    一时之间,杨聪看的都



第一卷 第一〇一章 对对联
    张贞之所以提议对对联,当然不是为了练习做文,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有多牛掰,她的意思,大概是想考校杨聪的才华,看看杨聪是不是真的如同传闻中的那么厉害。

    这对对联嘛,要是在前世,杨聪可能会云里雾里,这世嘛,他连中三元可不是假的,标准的应试八股文他都能做的飞快,对个对联,那只是小小意思而已。

    他假假意思谦虚道“张小姐过誉了,就是个小三元而已,还当不起天才之名,这对对联小生也只是略懂一二,指教可不敢当,张小姐不妨把上联列出来,我们共同研讨一番。”

    张贞听了这话,有偷偷看了看杨聪那俊俏的脸,没由来的对杨聪生出了些许好感。

    这位杨公子虽然院试夺魁,连中三元,却谦逊有礼,一点年少轻狂的傲娇模样都没有,着实难得啊,就是不知他才华是否如同传闻般出众,她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轻声道“公子听好了,小女子这有个上联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杨聪闻言不由一愣,这对联,难的确是难,但是早被人对出来了啊!

    他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下联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张贞这是考校他什么呢

    他觉着这对联肯定不能这么对,如果自己这么对了,人家估计要失望了。

    他冥思苦想了一阵,随即微笑道“张小姐,估计你也知道下联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不过,小生这里又想出一个下联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不知小姐以为如何”

    张贞闻言,眼中不由一亮,这连中三元的杨公子果然不是一般的厉害。

    她之所以提出对对联,自然是有所依仗的,因为她家中有本专门介绍对联的书,书中有不少千古绝对,这些绝对有对出来的,也有没对出来的。

    像这个“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就已经有人对出下联了,“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这下联对的,的确堪称绝对,不过,杨聪“想出”的“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也可算的上是绝对,而且还合了杨聪现在所做的事情,他可不就在埋头苦读《四书五经》吗,而且《四书五经》中正好就有一部《春秋》。

    她略微回味了一番,又想了想,这才轻声道“公子果然高才,我这里还有个上联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晕,孔明、姜维、吕布,这些都是三国中的人物啊,这张贞也不知道那里看来这些对联,不过,这个对联他好像也有点印象。

    杨聪装模作样的沉思了一阵,随即脱口道“鸟在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曹操、关羽、张飞,正好也是三个三国人物,还好这对联他无意间看到过,不然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出来。

    张贞在心中默念了一番下联,脸上不由露出震惊之色。

    这个对联在她看到的书上可没有下联,而且这杨公子也不似是看到过下联,这才多长时间,他竟然就想出了这么一副对仗工整的下联,真是天才中的天才啊!

    杨聪的才华已经毋庸置疑了,那么,这对对联还有必要继续下去吗

    她想了想,突然想到了一个上联,这上联在书中也没有下联,而且这上联还是前朝成化和正德年间有名的大才子唐伯虎出的,这二三十年间还未曾听闻有人对出来过呢,她是真想知道,这下联是什么,或者说,她是真想看看这杨聪能否对出唐伯虎的千古绝对。

    想到这里,她不由低声道“公子真是厉害啊,这么难的对联一下就对出来了,小女子闻得唐伯虎曾留下一个绝对,至今还未曾有人对出来,不知公子可否对出来,这上联是画上荷花和尚画。”

    这对联,的确很难对,因为他是谐音回文联,也就是说反过来读,意思也是一样的。

    要杨聪真是
1...3233343536...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