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这三位,随便一位就能捏死那什么何公子他爹,杨聪怕个球啊。

    胡宗宪见杨聪这牛逼的架势,心中着实震惊不已,他爹虽然是锦衣卫,但也只是最普通的那种,也就是锦衣卫里面专门站班值守的,说白了就是皇城里面的护院,并没有什么职权去收拾什么官员。

    其实,锦衣卫里面并不是所有人都杀人不犯法,也就那些专门负责外出公干的缇骑和北镇抚司那帮阎王殿里面的索命无常才有权收拾各级官员,其他的根本没这权力。

    所以,他这锦衣卫军户的身份也就能拿出来唬唬老百姓而已,连赵老头这样没有品级的驿丞他都唬不住。

    这杨聪可就不一样了,一个南京礼部主事的儿子都被人家三两下就吓跑了,这家伙,那是真牛逼啊!

    这么牛逼的人物,自然要好好结交一番,不管人家出于什么目的对自己这么亲热,那都得贴上去啊。

    他的性格就是这样,不管什么人,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他都会想办法结交。

    或许,他认为这人与人之间利用与被利用都是相互的,别人能利用他,他也能利用别人。

    又或许,他认为只要自己把事情办好了,比什么都强。

    可惜,这会儿朝堂之上已经出现了党争的苗头,那些所谓的清流可不管你有没有能力,也不看你的功绩,为了争权,什么人他们都能下得去手。

    这也正是他历史上被严嵩牵连,冤死狱中的原因,他没想到,那些所谓的清流黑起来,比贪官污吏还要黑!

    当然,这会儿胡宗宪遇着了杨聪,算是时来运转了,杨聪可是知道严嵩最后的结局,他是不可能带着自己人去寻死的。

    杨聪对胡宗宪的能力那也是相当看重的,他知道,这家伙办事能力相当的强,甚至比俞大猷和戚继光都强,如果能把这家伙忽悠到自己手底下办事,那自己绝对如虎添翼。

    众人一坐下来,杨聪便开始了他的拉拢大计。

    他对胡宗宪的脾性还是比较了解的,这家伙,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个趋炎附势之徒,当然,胡宗宪趋炎附势并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把事办好。

    这种一心把事办好的人,实质上来说,就是为国为民,所以,客观来说,胡宗宪不是坏人,而是好人,一个趋炎附势的好人。

    这种人,要拉拢并不难,只要你展现出足够的权势,人家自然会想办法攀附上来。

    杨聪心中略微算计了一番,又亲自给胡宗宪倒了杯酒,随即便举杯道:“相逢便是有缘,今日能遇到胡兄这样的俊杰,着实高兴,来大家干一杯。”

    俞大猷等人闻言,心中着实一阵嘀咕,这家伙从哪里看出来是才俊呢,怎么看都是一个拿着刀子吓唬驿丞赵老头的无赖啊!

    当然,这话他们是不可能说出来的,表面上,他们还是很热切的和胡宗宪碰了一杯。

    紧接着,杨聪就开始介绍众人了,他不但介绍了众人的名和字,甚至连家世他都大致介绍了一番。

    胡宗宪听了,这心里着实吃了一惊,这家伙,俞大猷竟然是实职千户,汤克宽竟然是原江防总兵的儿子,这杨聪,着实牛逼啊,这样的人都跟他称兄道弟。

    还有,王宣、薛南塘、李杜这几个家境虽然都不怎么好,但是,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不是什么官宦子弟,无形中,他也觉着跟众人亲近了几分,因为他也不是什么官宦子弟啊。

    这年头,官宦和士绅跟农户、军户、匠户、商户之间已然出现了一条无形的鸿沟,两者仿佛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一般。

    当然,不管是农户子弟,还是军户、匠户和商户子弟,都想通过科举,博取功名,踏进官宦和士绅这一特权阶层,只是在没踏进去之前,还是隐隐存在隔阂的。

    大家都是同类人,这气氛无形之间就融洽了几分,几杯酒下肚,席间的气氛慢慢热闹起来,杨聪忽而借着“酒劲”拍着胡宗宪的肩膀道:“胡兄,不瞒你说,我已经和锦衣卫都指挥佥事陆松陆大人之女定下了亲事,这次考完就要成亲了,所以一听说你也是锦衣卫军户之后就觉着特别的亲近。”

    他这貌似是在解释为什么无缘无故对胡宗宪这么亲热,胡宗宪听了,却是暗自咋舌不已。

    锦衣卫里面谁不知道陆松啊,人家可是兴献王府的旧臣,而且,陆松的夫人李氏还是当今皇上的奶娘,皇上对陆家人那简直跟对自家人一样。

    这杨聪,真是牛逼大发了,竟然跟陆松的女儿定下了亲事。

    至此,胡宗宪便已暗自下定决心,再怎么滴,那也得跟着杨聪混,这家伙前途简直无可限量啊!

    杨聪见他意动了,连忙趁机表示,大家既然这么投缘,不若一起赴金陵赶考,并表示沿途食宿他包了。

    胡宗宪自然是欣然应了。

    他为了表示自己不是白吃白喝,还特意跟杨聪显摆了一下自己对金陵城形势的了解。

    传闻,这会儿金陵城里最牛逼的不是吏部尚书张邦奇,也不是那什么兵部尚书又或是镇守太监,而是礼部尚书严嵩。

    传闻,严嵩这个人很不简单,凡是跟其作对的,没一个有好下场。

    他这意思,大致是让杨聪小心点,毕竟先前他就得罪了礼部主事的儿子。

    杨聪当然知道严嵩不简单,这家伙太不简单了,在历史上那都是出了名的,当然,都是些污名。

    不过,越是这种人,就越要小心提防。

    有句俗话叫“宁可得罪君子,不可招惹小人。”,因为君子有时候还跟你讲讲道理,小人压根就不讲道理,只会耍阴招,这家伙,严嵩可是千古闻名的小人,不得不防啊!




第二卷 第五章 朝堂轶事
    胡宗宪就是绩溪人,家里离新安驿站也就二十多里,步行的话着实需要一两个时辰,不过,骑马的话也就一两刻钟的事。

    当天晚上,杨聪便借了他一匹马,让他回家好好准备一番,第二天一早还不到卯时,胡宗宪便背着他的破书箱和一包行礼跑过来了。

    一行人坐着马车,骑着骏马,出了徽州府,又经过宁国府,不出十天,便来到了应天府金陵城。

    金陵城,也就是大明两京十三省里面的南京,其规模,相当之大,传闻,金陵城的城墙差不多有百里长,人口更是不下百万,乃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城。

    传说中的金陵城啊,杨聪心中着实有些向往,一行人离金陵城还有十余里呢,他便频频将头升出马车外面,不住往前张望。

    终于,远远的地平线上缓缓升起一排方齿状的箭垛,前面就是南都金陵城了。

    这金陵城的城墙真的好长啊,这么远的距离竟然看不到两头的边际,这南面的城墙最少也有二十多里长!

    杨聪原本还担心他带这么多全副武装的护卫进城有点麻烦,却不曾想,公文一递上去,守城的士卒竟然什么都没检查便放他们进城了。

    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金陵城都一百多年未曾遭遇兵灾了,防范自然不会有多严密,而且,他还有王栋签署的公文,这年头,文官可比武将权力大的多,四品的参议,几个守城的屯卫怎敢去招惹。

    一行人就这么从外城大安德门进入金陵城内,这外城管的还不是很严,骑马坐车还是可以的,只要不打马狂奔便成,众人沿安德门大街前行不几里,便来到了杨聪事先定下的住处大报恩寺。

    这大报恩寺乃是成祖迁都之时为报先帝和马皇后养育之恩而建,督造太监就是有名的三宝太监郑和。

    大报恩寺的建造,共计耗时十九年,征调各类匠户超过十万,耗费钱粮合计约二百五十余万两,占地约九千亩,乃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寺,其僧舍数量也多到恐怖,住进去数千人也不成问题。

    杨聪租下了一个较大的三进院落,安排一行人住下之后,便开始拜访金陵城里面能扯的上关系的大佬了。

    不过,他这拜访并不是直接登堂入室,跟主人把酒言欢,因为他还没这资格,至少这会儿还没有。

    他拜访的方式也就是将拜帖、礼物和相关推荐人的信件亲自送到人家府邸的门房,并留下自己的住址,至于人家见不见自己,又或什么时候见自己,那还得看人家的意思。

    他这次拜访的对象也不光是阳明一脉的三位大佬,还有一位身份也不比阳明一脉的三位大佬差,这位就是大明魏国公徐鹏举。

    这魏国公徐鹏举是他爷爷杨荣让他来拜会的,当初,他爷爷杨荣之所以能搞到盐引就是多方托关系请魏国公徐鹏举发的话。

    当然,像魏国公这样的顶级勋贵并不是他这种小秀才能见着的,甚至连他爷爷杨荣都没见过徐鹏举,当初他爷爷也就是求到了人家一句话而已。

    这次,他说白了就是给人来送礼的,有机会就给人家送份厚礼,以保证自家的盐引份额,仅此而已,至于见魏国公徐鹏举,他想都没想过。

    这拜帖投出去之后,没过几日,国子监祭酒邹守益、礼部左侍郎湛若水、吏部尚书张邦奇,甚至包括魏国公徐鹏举都令人来传了话,这几人的回复大致都差不多,就是拜帖收到了,不过,公务实在繁忙,没时间接见,望他好好温习,争取乡试中举云云。

    他们的意思大抵都差不多,简单来说就是,行了,我知道你来金陵了,有事的话可以来找我,没事的话,你就好好读你的书吧。

    这结果也在他的意料之中,毕竟这些人都是达官显要,不可能专门抽时间来见他这个秀才,能给个回复就算是很给面子了。

    投完拜帖之后,他便没什么事了,这乡试时间也近了,他干脆买一堆乡试和会试精选文章集注,每日与俞大猷、胡宗宪等人一起研读起来。

    原本他还想去体会一番秦淮风月的,但因为严嵩的关系他还是放弃了,逛这些地方,最是容易出事,特别是人家想找你麻烦的时候,随意都能找出一堆理由来收拾你,他可是把人家礼部主事何迁的儿子给得罪了,为了避免麻烦,还是不要去的好。

    不过,他也没有吓的连门都不敢出,每天晚上他还是带着俞大猷等人去城中的酒楼和茶肆,品味一下金陵特色美食,好好放松一番。

    他之所以出去吃饭倒不是因为吃不惯素食,他主要还是想了解一下当前的时事,这酒楼和茶肆原本就是老百姓休闲聊天的场所,而且这会儿赶考的秀才多如牛毛,这些人也最是喜欢谈论朝堂大事,很多事,都不用他打听,光坐那里听一听便能了解个大概。

    没过几天,他便对这会儿的朝堂形势有了大致的了解。

    这会儿朝堂之上掌权的据说是所谓“皇党”,也就是嘉靖初期在大礼议争端中帮嘉靖对抗杨廷和、毛澄和杨一清等一干正德旧臣的“忠义之士”。

    这“皇党”之中最有名的就是当朝首辅张璁张孚敬了,另外还有大学士桂萼、方献夫,礼部尚书夏言,吏部尚书霍韬,太常寺卿彭泽等都是“皇党”中坚。

    不过,这张孚敬已然不行了,他甚至都开始提出辞呈了,皇上大致是想按惯例拒绝三次再同意,据说,张孚敬第一次辞呈之后皇上不准,他已经第二次提出辞呈了,也就是说,张孚敬下台也就是这几个月的事。

    而最有望继张孚敬出任内阁首辅的,据说是礼部尚书夏言,这夏言也不简单,因为其乡党遍布整个朝堂,势大的很,像南京礼部尚书严嵩就是其乡党。

    这会儿就有很多考生在议论,要利用这次乡试的机会拜入严嵩门下,以借其势力。

    至于阳明一脉,这会儿混的其实并不好,因为大礼议之争中王守仁曾批评过张孚敬,从而得罪了这位皇党大佬,所以,张孚敬和阳明一脉的关系相当糟糕,这也是邹守益、湛若水、张邦奇等阳明一脉的大佬被挤到南京来的原因,张孚敬就是要把他们谪离权力中心。

    杨聪听了这些传闻,心里可谓五味杂陈。

    原来,这夏言和严嵩本就是皇党,难怪嘉靖对严嵩一再宽容忍让,看样子,这严嵩是真不能得罪啊,至少,现在,严嵩要捏死他就跟玩一样。



第二卷 第六章 公子可要行个方便
    杨聪了解了朝堂的大致情况之后,行事更为小心了,白天,他基本都窝在租住的院子里和众人一起温习功课,晚上他也是匆匆去外面的酒楼吃顿饭就回来了,甚至茶肆都很少去了。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他不想去招惹是非,这是非却偏偏找上门来,眼看着离乡试就几天了,竟然有人跑大报恩寺找他来了。

    这天上午,他与俞大猷、胡宗宪等人研讨了一番,正准备做一篇时务策呢,外面护卫却突然来报,有礼部衙役在门外相候,指名要见他。

    这个时候,礼部衙役来找他是为了什么事呢?

    他真有点莫名其妙,不过,他也不敢不见,毕竟这乡试是礼部主持的,得罪礼部的人可不是什么好事,原本他就有点后悔得罪了礼部主事何迁的儿子,这会儿再把礼部衙役给得罪了,那就真有点狂妄了。

    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人家如果猛不丁给你来双小鞋,绝对能把你整的寸步难行。

    他想了想,干脆命人取了个十两的银锭子踹怀里,然后便坐在迎客大堂中候着。

    不一会儿,一个五短身材,贼眉鼠目的中年汉子便疾步走进来殷勤的拱手作揖道:“小人张平参见杨公子。”

    杨聪见状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假装好奇道:“贵差不辞辛劳前来,所为何事啊?”

    他这已经算是够客气的了,这些衙门里的衙役在普通老百姓眼里其实并不是什么好行当,因为这些人不事生产,且喜欢到处找茬,捞油水,很是令人不齿。

    杨聪这态度果然让张平十分受用,他笑眯眯的回道:“杨公子,不瞒您说,小的这次前来专为乡试之事,不知公子可要行个方便。”

    行个方便?

    这意思,难道是问他乡试要不要作弊!

    杨聪当然不需要作弊,他对乡试还是有信心的,乡试和会试精选文章集注他也读过不少了,对自己的水平他还是有点底的,以他现在的水平,这次乡试,不说夺魁,过关应该没多大问题。

    这家伙无缘无故跑过来问自己要不要作弊,绝对有问题,难道,这家伙是何迁派来设套害他的?

    这种小把戏也敢在自己跟前玩,他心里冷笑一声,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的问道:“噢?行什么方便啊?”

    张平毫无顾忌道:“就是考场之上那些方便啊。”

    晕死,这会儿科举舞弊之风还没到这种程度吧,这家伙说起来简直就跟喝稀饭一样,他越来越怀疑这家伙是还是何迁派来的了。

    怎么办呢,直接把人轰走吗?

    这样貌似有点不妥,他可不是那种光吃亏不反击的人,相反,谁敢让他吃亏,他必定要想办法让人家吃个更大的亏。

    或许,可以反过来给何迁设个套,给这家伙一个深刻的教训。

    想到这里,杨聪假装饶有兴致的问道:“噢,具体有哪些方便啊?”

    张平轻车熟路的介绍道:“这方便有很多,比如,进场搜身,公子可能还不知道吧,一般考生进场那可要脱个精光,仔细检查,如果公子不想当众丢丑,花个十两银子,小的自有办法让公子轻松过关。”
1...3940414243...2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