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星辰玖
他直接拱手道:“那就有劳张兄了。”
张平闻言,连忙点头哈腰的领着他们往入口附近的大广场走去。
这家伙,这会儿广场上真有点乱,因为大家都在找入口啊,一万多人挤一起,看着都让人头皮发麻。
还好有张平,不然这乡试第一关就要被折腾惨了。
很快,一行人便来到了一个入口的通告牌附近,不过这通告牌上面并没有写什么省份,也没有标明州府县,而是直接列的考生的名字,只有在一些可能重名的名字后面才有细小的标注,标明考生的籍贯。
到了这里,张平直接朝李杜拱手道:“李公子,你的入口就是这个了。”
李杜闻言,连忙朝杨聪他们挥了挥手,随即便凑到通告牌前面仔细查找起来。
过了一会,他便激动的指着通告牌上的名单道:“真是这里,我的名字就在那。”
杨聪闻言,不由朝张平竖了竖拇指,紧接着又朝李杜挥了挥手,随即便跟着张平继续往前走去。
有了张平领路,众人不到一刻钟时间便找到了各自的入口,这会儿大部分考生还在到处乱窜呢,有的甚至汗都冒出来了,也不知道是急的还是累的。
杨聪看着那些焦急的考生,脸上不由露出微微的笑意,这钱花的,果然值啊。
他站在入口附近悠哉悠哉的等了大约两刻钟时间,入场检查终于开始了。
这乡试跟县试、府试和院试可不一样,乡试一场就是三天,而且考生入场之后不考完便不准出来,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
由于时间太长,这吃的喝的反而不准带了,因为天气太热,你带进去不到一天便馊了,再说检查起来也麻烦,一万多考生呢,都带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两个时辰都不一定能检查完。
由于考生太多,这便桶什么的也不让带了,那家伙,三天时间,如果任由一万多考生在自己号舍里使劲拉,那考场里的气味,再厉害的人也受不了啊。
乡试也就允许考生携带笔墨砚,最多再带把扇子,其他的,你要带了,一律给你扔了!
第二卷 第九章 待遇果然不一样
寅时三刻,天际才露出一丝曙光,乡试的入场检查已然开始了,江南贡院外面一百多个入口同时响起了督考官洪亮的点名声。
这乡试入场检查果然严厉的,由于不可描述的原因,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总之,这入场检查让人很没面子。
杨聪看着一个个考生被衙役不可描述的检查来检查去,心里都有点打鼓了,这大庭广众之下,衙役真敢给他行方便吗?
进去十余个考生之后,督考官终于朗声念道:“泉州府惠安县考生,杨聪。”
杨聪连忙疾步上前,拱手作揖道:“学生杨聪,见过大人。”
那督考官看也不看,直接向后一挥手,冷冷的道:“开始检查。”
这家伙,好严厉啊,杨聪心里又开始打鼓了,这张平说能让他轻松过关,到底真的假的。
接下来的一幕,简直让杨聪目瞪口呆,那搜身的衙役貌似有点累了,竟然只是让他把腰带解开,稍微检查了一下,便朗声道:“身无夹带。”
那督考官竟然也没看到一般,直接从取过一块牌子丢给他,随即朗声道:“过。”
杨聪见状,这心里着实兴奋的不行了,看样子,张平说的都是真的,不但是衙役,甚至是督考官,这家伙都有办法通融!
这下好了,乡试这九天看样子真不用受什么罪了,他满心欢喜的接过衙役递过来的竹篮,疾步往考场中走去。
江南贡院的规模着实大的吓人,杨聪虽然没什么密集恐惧症,但是,走进考场一看,他头皮也不免有点发麻。
这里面的号舍也太多了,放眼望去,一排一排的,数都数不清,而且每排都有上百步长,也就是说,一排号舍就有一百多间,那密集程度,看得人都眼晕。
还好,这考场入口基本上都在相应的号舍附近,而且入场顺序也是根据考牌编号来的,他都不用去找,直接从眼前这排号舍走进去便成,走过十几个有人的号舍之后,便到了他的号舍了。
这号舍跟院试的号舍也不一样,里面根本就没有条桌,也没有草席,就是两块木板,一块离地大约四尺高,横架在入口处的墙上当书桌,另一块离地大约两尺高,横架在号舍里面,当椅子和床铺,除了这两块木板,号舍中就再也没有其他任何东西了。
杨聪轻轻掀起前面的木板走进号舍中随意打量了一番,便缓缓坐了下来,这会儿离开考时间大约还有三刻钟,他倒也不着急,把笔墨砚都摆好之后,他便拿起扇子悠闲的扇起来。
这扇子不是张贞送他的那把,也不是原来那种破烂的芭蕉扇,而是一把新买的折扇。
他到了金陵城之后才知道,原来,这科举考试是可以带折扇的,不过这折扇必须是特制的,也就是用透明绸缎做出来的那种。
这扇面是透明的,一眼就能看个对穿,自然不用怀疑里面会有夹带,所以,这种扇子是可以带进考场的。
他拿着扇子扇了好一阵,外面检查的督考官和衙役终于出现在号舍的入口处,考试就要开始了。
接下来,衙役的举动再次让杨聪大吃一惊。
四个衙役,竟然挑了三个担子过来了!
这试卷再多,也不用箩筐装吧?
他忍不住略微伸长脖子一看,顿时便明白了,原来他们挑的是两箩筐碗、两桶水和两篮子蜡烛。
这些都是考生这几天要用到的,两个碗,烂的用来洗笔,好的用来喝水,两根蜡烛,一晚上一根,多的就没有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负责发东西的衙役把碗摆桌子上的时候竟然还朝他眨了眨眼睛。
好吧,这家伙应该是想告诉他,张平让其照顾他呢。
杨聪这个无奈啊,只能眨个眼,以示回应了,还好,没人注意到他们的小动作,要不然,别人还以为他们这是在眉目传情呢。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考试了,第一天考的是三篇经义,也就是你对《四书五经》的理解,题目也是从《四书五经》中摘抄出来的,不过答题却要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里的套路来。
这经义题并没有标准八股文那么难,因为经义题考的主要是你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对排比对偶句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一般每篇经义里面有一组排偶对比句就算是合格了,有两组排偶对比句就算是不错了,有三组排偶对比句那就算是很优秀的文章了,至于四组,那基本不用想了,因为经义也有篇幅限制,超过四百字,你这篇经义就废了。
杨聪当然是选择每篇做三组排偶对比句,因为这排比对偶句对他来说压根就不算什么啊,经过将近两年的练习,他这会儿简直是提笔就来啊,甚至都不用打草稿的。
当然,这草稿还是要打的,因为乡试对卷面的要求也相当的严格,别说是抹掉一个字重写了,就算你不小心滴一点墨水滴试卷上,你这试卷差不多也废了。
杨聪虽然做文速度牛逼,但也不敢吹牛逼说自己能一气呵成做出篇经义来,所以,这草稿还是必须打的。
他埋头写了一个时辰左右,这第一篇经义就完成了,他刚放下笔准备休息一下,眼前突然出现一个黑影,这是有人站他号舍前面了,会是谁呢?
他忍不住抬头一看,原来就是那朝他眨眼睛的衙役,这家伙正提着桶水,拿着个瓢,满脸微笑的看着他呢。
这意思大概是问他要不要喝水吧。
杨聪这会儿的确有点口渴了,他毫不犹豫的拿起桌上那个干净的碗,一口就把里面的水给喝了个精光。
那衙役见状,连忙上前给他倒了满满一碗水,又眨了眨眼睛,这才满脸笑意的走开了。
这待遇果然不一样啊,好在这乡试的号舍都是单排的,对面根本没人,旁边的考生也不敢伸出头来看他们两个在干嘛,要其他考生知道杨聪有专人“服务”,估计得气得喷血。
要知道,其他考生可是水都不敢多喝,而且,一天差不多就一碗水,喝完基本上就没有了,想多喝,人家衙役都不一定过来给你添呢。
第二卷 第十章 三天两夜
杨聪的做文速度那真不是盖的,一般秀才半天能做一篇经义题出来就不错了,他却一个时辰不到就能写出一篇来,这第一天还不到午时呢,他便把三篇经义题的草稿给打好了。
不过,他并没有急着往试卷上抄,时间还充足的很,他准备好好把草稿检查一番,再花两天时间把文章润色一下,然后再往试卷上抄。
正当他摇着折扇,悠哉悠哉检查草稿的时候,几个衙役又挑着担子过来了。
这次他们挑的是特制的食盒,也就是装饭碗菜碗那种大盒子,一格一格的,里面全是做好的饭菜。
这些衙役给杨聪端上来的饭菜貌似和别人没什么不同,也是一个大碗,菜就倒在饭上面,分量也不是很多。
但是,如果有考生拿自己的饭菜来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杨聪这饭明显要比他们好,菜那更是单炒的,他们的菜里面那是一点油星子都看不到,杨聪这菜里面却是一片一片的肉。
这会儿貌似大部分考生都在拼命忍耐,忍着不上茅房,所以,考场里面除了一点汗馊味,倒没什么其他异味,这环境已经算够好的了,杨聪毫不犹豫的端起碗就是一顿猛吃。
因为他知道,让人憋一天不上茅房是不可能的,而且考场的茅房就在号舍两侧,估计过不了多久整个考场就会臭气熏天,那会儿再吃饭,可就没这会儿爽了。
他猜的果然没错,午时刚过,安静的考场里面便传来密集的脚步声,很显然,是有人憋不住了,而且憋不住的人还不少。
紧接着,那屎尿的味道便开始在空气中弥漫,而且越来越浓。
好熟悉的味道啊,杨聪的脸上不由露出淡淡的微笑。
这会儿他终于明白当初赵炎和刘守良为什么会露出怀念的表情了,经历过科举最后金榜题名步入仕途的,估计都会怀念这考场吧,因为这里就是他们梦想起飞的地方,环境虽差,但意义特殊啊。
杨聪坐那里神经病般的微笑了一阵,腹中也开始翻腾起来,没过多久,督考官便晃晃悠悠的巡查到他前面了,他连忙抬手示意,自己要上茅房了。
那督考官也没吭气,只是抬手一招,让那跟他眨眼睛的衙役过来,陪同他一起去上茅房,随即便晃晃悠悠的走开了。
这下他更是体会到了出钱的方便之处,这考场中的茅房可不同于一般的茅房,这茅房压根就是没有门的,而且,一般衙役那都会死死盯着考生,以防止考生趁机作弊。
这被人盯着上茅房,是什么感觉?
还好,杨聪根本就不用去体会,因为那衙役把他带到茅房之后,貌似受不了茅房中的异味,竟然捂住鼻子转过身去了,而且这家伙正好站茅房门口,隐隐给他遮挡着,他上完茅房之后,人家竟然还暗示他拿碗里的水洗下手,等他洗完,人家马上又给他添满了。
这方便行的简直太到位了,要是其他考生,别说洗手了,喝的水都不一定够呢。
杨聪惬意的在脸上抹了一把,又在袍子上擦了擦手,这才边摇折扇,边检查起草稿来。
他认真的将草稿检查了一下午,又细细修改了几遍,到了酉时,太阳都快落山了,他才不慌不忙的把笔放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吃晚饭了,他才把笔放下去没多久,那几个熟悉的衙役便挑着饭食过来了。
这些衙役给他端上来的自然还是最好的饭菜,不过,这会儿考场里的臭味着实有点太浓了,杨聪胃口也不是很好,他硬着头皮吃了一小半,便放下筷子,不吃了。
很快,那些衙役又跑过来帮他把碗收了,没过一会儿,又有衙役给过来给他换了碗水,服务周到的,那简直就跟店小二一样。
当然,张平给他行的方便远不止这些,到了晚上,那些到处熏艾草的衙役也把他这个号舍当成了重点照顾对象,每次有衙役从他这里过,都会给他留下一把冒烟的艾草,等艾草烧完了,又会有人给他换上新的。
总之,他这里一整晚都没断过艾草,整个号舍都是艾草的气味,一只蚊子都没有,而他也懒得挑灯夜战了,反正时间充足的很,天一黑他便把东西一收拾,又将做桌面用的木板取下来,摆得跟当座椅用的木板一样平,随即便躺上面呼呼大睡起来。
这一晚,他是舒坦了,旁边其他考生却是被蚊子折磨的不行了,因为那些衙役只是拿着艾草一路熏过去,并不会特意在哪个号舍附近停留,其他号舍里面蚊子多的,简直让人无法入睡,整个晚上到处都是啪啪的打蚊子声,大部分考生都被蚊子咬的满身是包。
当然,不光是他这里,俞大猷、王宣、胡宗宪等人的号舍也差不多,这张平还真不是吹牛的,整个考场的后勤隐隐都被这家伙控制着。
第二天一早杨聪又神清气爽的爬起来开始检查草稿了,他认认真真的将草稿检查了一天,又改了几遍,感觉实在没什么地方可改了,方才作罢。
到了第三天早上,他干脆趁着天气还比较凉爽,直接就开始把改好的文章往正是的试卷上抄开了,还不到辰时,他便已经将三篇文章全部抄好了。
接下来,他便开始摇着扇子在那里乘凉了,有张平安排的衙役照顾,他是想吃就吃,想喝就喝,想拉就拉,过的惬意无比,等到酉时,把试卷交了出来,其他考生基本都跟痨病鬼一样,面色苍白,走路都摇摇晃晃了,而杨聪等人却是一点事都没有,就跟没经历过三天两夜的考试一般。
接下来的两场论述和时务策基本上跟第一场差不多,杨聪都是第一天上午便把草稿打好了,接下来就是悠哉悠哉的检查,最后再认认真真的把文章抄道正式的试卷上。
总之,他一点都没受考场环境的影响,把自己的水平完全发挥出来了,按理来说,中举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考完之后他却有点提心吊胆,因为他不知道严嵩这千古有名的奸臣会不会真为了一个礼部主事而整他啊。
第二卷 第十一章 何不食肉糜
杨聪的担心可不是多余的,因为何迁真为了儿子的事去求严嵩了,而严嵩也准备抬抬手把杨聪刷下来,拉拢一下何迁!
严嵩也觉着,要把个考生抬上去可能有点困难,要把人刷下来确实很简单的事情,因为主考官都要复核试卷,以免阅卷的考官联合考生作弊,他只要随便找点借口便能把杨聪给料理了。
乡试结束之后大约十余天,阅卷的考官把试卷都评定完之后,名次也大致定下来了,严嵩便带着副主考邹守益和湛若水来复核试卷了。
这个时候名次都大致排定了,考生的名字上糊的那层纸自然早已揭开了,严嵩随意翻了翻就翻到了杨聪的试卷。
他是想随便找个借口把杨聪给刷下去,但杨聪这卷面整洁的很,连个汗渍都没有,就更别说墨点了,貌似这卷面上是没什么毛病可挑,故意图点口水把某个字弄糊这种事情他又不屑去做,那就只有在文章里面挑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