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里的小人物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孟夏春晓
三月中旬,孟春晓一连收到二姐和二哥的来信。
两人在信里都在感叹大学生活的美好和紧张。
二姐在大学里如鱼得水,只要没课,就一头扎进图书馆里,疯狂地看书。二哥却比二姐潇洒多了,一入学就因为是干部身份而当上了班长。
透过二哥二姐的信中琐碎的小事,孟春晓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副争分夺秒不负韶光的热烈景象,似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梦想和热望。
当看到二哥在信的结尾用“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来勉励自己时,孟春晓的心里突然迸发出一股强烈的冲动,他恨不得马上化身为一道激越的光,像二哥二姐一样,投身于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序曲中。
这股冲动越来越强烈,以至于他一刻都不想再耽误。
没做什么犹豫,他决定要跳级。
“什么你要跳级”办公室里,班主任王波吃惊地看着自己这辈
第六十五章 冲刺
从办公室回来后,只上了半节课,中途王波把他叫喊出教室,带他去了校长办公室。
老校长叫孙风华,满脸沧桑,一头白发,听说跟杨德一样,六十年代初就是文昌一中的校长,前几年吃了不少苦,复课后才返回文昌一中继续做校长。
孙风华没有一点架子,笑呵呵地说:“孟春晓同学,请坐。”
孟春晓老老实实地在椅子上坐下,等着孙校长开口询问。
“别紧张,叫你过来就是找你聊聊。嗯,你今年多大了”
孟春晓一愣,问我年纪干什么。
“我63年正月的生日,正好15周岁。”
“很年轻嘛。年轻好啊,有股闯劲儿。你二哥孟国庆我也听说过,怎么,你是不是不甘落后,想追着你二哥步伐,跟他比一比”
孟春晓有些不好意思说:“是有这个想法,不过不是主要的。我只是觉得继续按部就班地上学,对我来说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去大学里开阔眼界,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
孙风华不置可否地点点头,说:“今天是三月二十号,虽然今年是否高考还没定下来,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高考一般在7月份进行,满打满算离高考最多还有四个月的时间,有信心吗”
“有!”孟春晓大喜过望,听孙校长的意思肯定是答应了。
孙风华笑着打量着他,说:“回去收拾收拾东西,去高二理科班吧。”
“不用跳级考试”
孙风华和王波对视一眼,说:“我刚才已经征求了王老师的意见,鉴于你在学校的表现,我觉得没必要组织跳级考试,用你的话来说,这是浪费时间嘛。”
孟春晓赶紧给王波鞠了个躬:“谢谢王老师,我一定努力,不会让您失望的!”
“好,今年夏天我等你的捷报!”王波现在想开了,自己能带这样的学生已经知足的,没必要拴在身旁。
回到教室的时候,正好赶上下课。
同学们听班主任宣布孟春晓跳级去了高二,纷纷过来向他告别。
收拾完东西,孟春晓跟着王波来到高二理科班门口,高二理科班地班主任早就笑眯眯地等在那了。
看到他俩来了,主动地握住王波的手,用力地摇啊摇:“老王,不好意思了。”
王波翻了个白眼,没好气说:“人交给你了,你可别给我带差了!”
新班主任瞪圆眼睛说:“你这话说的,你打听打听,我带的学生有笨的,但没有差的!”
王波懒得跟他争辩,双手用了用力,“麻烦你了!”
转过身拍拍孟春晓的肩膀:“好好干!”
新班主任似乎对孟春晓的喜好很清楚,送走王波后,直接将孟春晓安排在最后一排,还是靠门的角落里。
高二理科班的同学对孟春晓似乎也不陌生,等班主任一走,前桌的几个人都回头跟他套起了近乎。
当然,有欢迎他插班的,也有不欢迎他插班的,尤其是那些尖子生,心里都在喊狼来了,来争抢寥寥的大学录取名额。
孟春晓像是个即插即用的机器,跳级的第一天就进入了高考冲刺的状态。
高二下学期的课程早在上个学期就全部结束了,现在主要通过做模拟卷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学校的模拟试卷刷完后,他就自己出题,以每周一套高考理科试卷的速度,疯狂地刷题。
班主任无意中看到他出的试卷后,大为震惊,拿着试卷跟几个任课老师商量后,决定直接刻印出来作为全班的模拟卷。
说实话,十多年没带毕业班的学生参加高考,老师们也都像是无头苍蝇,对今年的高考如何出题根本摸不着头绪,只能根据十几年前的经验来带学生复习。
在应付考试上,孟春晓敢说自己比绝大部分老师都有经验,所以当自己出的第一套模拟题考完后,他主动地向班主任提出,由他来上台讲题。
&nbs
第六十六章 做豆腐
苏梅看到小叔子踮着脚尖站在人群外面,探着脖子像只鹅一样,不禁脸上露出微笑:“哎呦,三儿回来了!”
孟春晓笑着道:“二嫂,咱家还挺热闹的。”
苏梅感慨道:“可不是,孟州他们一进村就被围起来了,咱们村的人一路跟到这里。”
孟春晓啧啧称奇:”三姐挺能耐的啊,竟然能搞到工业票。“
苏梅看了一眼三姐儿,羡慕道:“三姐儿厉害着呢!我就不行,除了会挤羊奶,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前两天挑水差点摔了一跤,笨死了!针线活更是两眼一抹黑,本来还想帮着三姐儿做点事儿,可弄了几次,不仅没帮上忙,还做废了不少料。”
苏梅初中毕业后去了公社的养羊场当临时工,除了负责喂羊外,还要挤羊奶,所以他在乡初中上学的时候,苏梅能隔三岔五地送点羊奶给他补身体。
孟春晓眼珠转了转,说:“二嫂,你想不想找点事儿干就像三姐儿这样。”
苏梅赶紧点头:“当然想啊,三儿,你有什么好主意”
在孟春晓的记忆里,很小的时候家里好像做过豆腐,那么苏梅肯定会做豆腐,即便现在不会也可以学嘛。
“二嫂,去年我在县城卖鞋垫的时候,经常碰到有人要吃豆腐却买不到,没人卖,也很少有人会做,你要不要试试”
苏梅眼睛一亮,说:”还真巧了,我大姐就会做豆腐,不仅会做豆腐,还会做凉粉和粉皮呢!“
孟春晓顿时想起来了,记忆里他确实有个大姨,嫁到了黄县,只是自己还没出生她就去世了,留下一个儿子,而大姨夫后来又结婚了,虽然生了一儿一女,不过两家却没断了关系,逢年过节的时候偶尔会走动一下。
他还记得小时候去大姨夫家做客,吃过一桌子以粉皮和凉粉为原料做的菜,印象最深的是海蜇皮醋拌凉粉,井水冰镇过的凉粉和海蜇皮拌在一起,浇上醋和辣椒油,大夏天吃起来痛快极了。
“那感情好啊,二嫂,你自己好好琢磨琢磨,要不要干这事儿,要是想干,就找个时间去你大姐那学学手艺。”
苏梅先是点点头,紧接着又摇摇头,咬着嘴唇很是犹豫。
孟春晓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笑着说:“放心吧,娘那边我来说。我再给二哥写封信告儿诉他一声,我敢打包票,二哥肯定会支持你的!”
苏梅感激地说:“三儿,嫂子都不知道该怎么谢你。”
孟春晓装作生气的模样:“二嫂,都是一家人,你这么跟我客气我可不高兴了。”
苏梅笑道:“好好,二嫂不跟你客气。”
晚饭吃的是洋槐花的包子,馅是苏梅拌的,熟悉的味道让孟春晓一口气吃了五个,撑得都坐不住了。
林德峰和孟州吃完晚饭就走了,等老娘收拾完桌子,一家人到门口的大槐树下纳凉,孟春晓探了探老娘的口风。
老娘倒是没有马上反对,问苏梅:“老二媳妇儿,你大姐嫁到哪了”
“黄县,我姐夫家就在黄县县城,他俩的儿子都十岁了。”
“黄县那可不近啊!”老娘砸吧砸吧嘴,有些担心。
她的娘家是隔壁金城县的,跟老大媳妇儿家也不算太远。黄县在金城县的东边,文昌县跟黄县之间夹着金城县,起码有两百多里地,老二媳妇儿一个人去她不太放心。
老娘这人说的好听点叫保守,说的难听点叫老古董和老封建,怕苏梅一个人在外面不安分。
之前还盼着老二临走前能让苏梅怀上孕,可三个月过去了,苏梅的肚子一直没动静,心里多少有点遗憾。
所以一听说苏梅要去黄县那么远的地方,她心里是不乐意的。
孟春晓踢了踢三姐儿,给她使了个眼色,三姐儿人精一样的,马上会意,说:“娘,我这段时间没啥事,要不陪二嫂去一趟”
老娘纳闷道:“你不卖鞋垫了”
三姐儿说:“卖啊。”
&n
第六十七章 幺蛾子
进入七月份,天气越来越热,而高考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在酷暑中迎接高考的到来,简直是一种灾难。
教室里唯一的一样电器就是两盏白炽灯,不要说空调,连一顶吊扇都没有。
教室里塞了六十多个人,热得跟蒸笼似的,什么也不干,一动不动,都能汗流浃背。
孟春晓也热,可他不断地告诉自己,心静自然凉。
他当然怀念家里的冰镇绿豆汤,更怀念村口的小河,可他知道,越是在紧要关头,越是要坐得住,耐得住性子。
别人都对他心静如水的状态佩服不已,可谁又知道,他是以极大的毅力,咬着牙坚持。
7月20日,孟春晓跟平时一样早早地起床,在操场上跑了半个小时,回去后洗了个凉水澡。
吃完饭刚好七点,半个小时后,在教室门口集合,在班主任的率领下前往考场。
考场设在文昌初中,离一中不到二里地。
到了门口,看到文昌初中大门两侧的墙壁上,贴着各种崭新的标语。
“热烈欢迎文昌县考生参加一九七八年度高考!“
“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青年们要充分认识自己所负的重任,祖国在期待你们,人民在期待你们,革命在期待你们。”
未入考场,考试的紧张气息便扑面而来。
在一片知了声中,78年的高考开始了。
第三天考完英语走出考场后,孟春晓感觉快要虚脱了。
考试的这几天,基本上每场考试都有人在考场上热晕过去,他就亲眼看到所在考场的一个女同学摔到地上,然后被抬了出去。
为了这次高考,他自认为做了万全的准备,可千算万算,却没算到天气居然会这么热,如果再考两天,他觉得自己估计也得被抬出去。
在花坛边找到自己的水壶,仰头灌了大半,才觉得好受一点。
班主任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急火火道:“这两天可憋死我了,怕影响你发挥一直不敢问你,这下考完了,咋样”
孟春晓抹了把嘴,“问题不大。”
班主任瞪着眼睛不满地道:“问题不大问题不大是啥你就给我句准话,听完我转身就走,再也不管你了。”
孟春晓第一次发现原来班主任蛮可爱的,脾气跟小孩儿似的,咧嘴一笑:“数理化和英语应该满分,就看语文和政治了。”
班主任呵斥道:“不务正业!别跟我提英语,你又不是英语专业的,英语考得再好也没用。”
骂完后,马上又笑了,说:“数理化三门最容易拉开分数,你有把握拿满分我就放心了,不错不错。至于语文和政治,你每次都是90分以上,这么说来,刚才我冤枉你了,嗯,确实问题不大。过会儿回学校把你的答案写下来,咱们对对答案。”
“不用了吧”孟春晓急着要走,六月底学校没放假,他有些想家了。
班主任眼珠一瞪:“怎么,这一考完了,就不认我这个老师了”
孟春晓苦笑着说:“哪能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听您的就是了。”
班主任这才转怒为喜,回头点了点人数,发现班里的学生都到齐了,大手一挥:“同学们,回学校!”
对完答案,孟春晓急火火地往家赶。
到了家,还没来得及灌口绿豆汤,老娘就拉着他紧张地询问考得怎么样,能不能上清华北大。
孟春晓不想说大话,只说问题不大。
老娘皱了皱眉,三儿是啥玩意儿她这个当娘的能不清楚
六分的东西能被吹成八分的,八分的能被吹成十分的。可现在他居然谦虚起来了,肯定是考差了。
完了,三儿这次没考好,不能去三嫂子面前晃荡了。
“娘,我二嫂回来了吗”
“早回来了,上个月底就回来了,去县城卖豆腐了,这个点估计快回来了。”
“啥二嫂跑县城去了那么远她能行吗”
 
第六十八章 辛苦钱
孟春晓苦口婆心地劝道:“娘,我二嫂说,这些钱是我二哥临走前留给她的,本来是让她买衣服当零花的,她没舍得花一分钱,都寄给二哥了。她就怕我二哥在那边不舍得花钱,怕他饿着冻着。娘,这么好的儿媳妇儿你还要咋样就是为了我二哥,你也不能这么说二嫂啊!”
老娘张了张嘴,一句话也没说,瞪了他一眼,扭头就走,“反天了,反天了,连你也摆布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