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里的小人物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孟夏春晓
说得好听点叫感情投资,说得难听点叫放长线钓大鱼。
难道这就叫做会来事这就叫做人情世故
不过几次下来,他反而变得泰然处之,甚至忘掉了杂念,倒是真心实意地把於泯洪当作了朋友。
十月中旬,二姐的回信到了。
拿到信后,捏了捏,感觉比自己上个月寄的那封还厚。
二姐的信上没有任何废话,直奔主题,罗列了一大串问题。
看完信后,孟春晓一阵头大,上次二姐的问题大多是些最浅显、最基本的东西,可这次难度增大了不少,看来她这一个多月也没白费,学了不少。
当然,前一次的讨论已经解决了很多基础性问题,所以这封信上主要针对具体的方法,比如数学模型的变换、参数的设置和估计,检验的取舍等等。
花了一个星期时间,将二姐的问题答完,正打算将信寄出去,他突然想到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二姐做价格体系改革方面的研究,理论有了,模型有了,唯一缺的就是数据,没有数据,就无法进行定量化的实证研究。
虽然可以退一步,只进行理论研究,再加上一些数学模型的讨论以及预测,也能做出一篇不错的文章,但到底是差了点东西,做出来的论文就像是空中楼阁,不能落到实处。
孟春晓很着急,写信是来不及了,他先把东西寄出去,立马去给二姐拍了封电报。
第二天课间休息时,班长跑过来说:“孟春晓,有你的电报,赶紧拿上学生证去邮局。”
这个年代拍电报花费不少,都是按字数算钱,如果没急事都不会拍电报,久而久之,电报在人们的心目中就跟急事大事联系到一起。
“还愣着干啥,赶紧去看看啊!”班长一年到头也没见过几封电报,但每次通知班里同学有电报,都不是什么好事情,要么家人病重,要么是媳妇儿生孩子,要么是家里缺钱求支援。
孟春晓急匆匆地赶到邮局,拿到电报一看,松了口气,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儿,而是二姐拍的,上面只有一个字“有”。
孟春晓对着电报纸皱起了眉头,就一个“有”字,是数据呢,还是有什么
有数据不太可能吧,这可是全国范围内的价格数据,她能从哪获得
回到教室,班长拉住他问:“出啥事了”
孟春晓说:“没事,我二姐的电报。班长,你也真是的,刚才你吓我一跳。”
班长松了口气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班里每次来电报都没好事儿,我真是怕了。”
“班长,你这是关心则乱。”孟春晓心里对这个班长还是非常认可的,认真负责,脾气又好,当班长这几年,真的是在践行为同学服务的理念。
三十好几的大老爷们儿,紧张的学习之余,还要顾着他们这帮二十郎当至还不到二十的小屁孩儿,真的是又当爹又当妈,操碎了心。
班长苦笑道:“以前的事儿过去就过去了,眼看着快毕业了,我可不希望在这节骨眼儿上再出事。对了,听说你明年打算考研还是经济系的”
孟春晓看向田建新,又看看秦守仁,说:“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班长左右看看,低声说:“怎么不出国你英语这么好,不出国可惜了。”
孟春晓说:“没兴趣,国内挺好的。”
班长拍拍他肩膀,说:“这种事儿可不能让着,机会难得。”
第一百五十五章 笑话
睡觉前躺在床上看今天的报纸,一则新闻标题引起了孟春晓的兴趣。
“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规定。……肯定了‘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今后要着重开辟在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中的就业渠道,并增加自谋职业的渠道。结合各地的具体条件,发展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商业、服务性行业和消费品生产行业……。”
“对个体工商户,应当允许经营者请两个以内的帮手;有特殊技艺的可以带五个以内的学徒。对于个体劳动者的税收,要规定合理的税率。只要不从事违法活动,就不要从收入水平上卡他们。”
孟春晓对这个政策在这个时间点上出台一点也不意外。
最近几年,随着大量知青回城,全国范围内一下子增加了几千万的待业青年。
虽然国家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多精力和物力,比如将一些待业青年安排进国有工厂和企事业单位,甚至一些家长年纪轻轻就办了退休,给待业在家的孩子腾出位置。
但这些办法治标不治本,而且还使得企业事业单位人浮于事的状况更加严重。
这跟池塘养鱼一个道理。池子的大小是一定的,投放再多的鱼苗也没用,搞不好连原来的鱼都因为缺氧而死。只有把池子扩大,才能养更多的鱼。
周末回到家刚放下包,赵立人前后脚的就来了。
赵立人递给他一本三十二开的小册子,说:“三儿,上次你说的东西我弄出来了,你提点意见。”
借着头上的一盏十度的白炽灯,孟春晓翻了翻小册子,看了几秒钟就觉得眼睛有点疼,把小册子扔到桌上。
赵立人连忙拿起小册子,宝贝似的拍了拍,不满道:“三儿,啥意思啊”
孟春晓说:“这玩意儿白送我我都不带看的,更何况还得花钱买。”
赵立人纳闷道:“我觉得挺好的,你哪不满意”
孟春晓说:“第一,纸张太小,字体太小,看得眼睛累,起码搞成十六开的,一页二十到二十二行字。”
赵立人翻来覆去看了看,说:“不小了啊,光这么一本小册子成本就一毛多,如果按你说的,成本起码得三毛钱。”
“那就提价。”孟春晓觉得这根本不算事儿,只要这东西有用,有的是人会抢着买。
“得,听你的!”
“第二,没有目录,这让人怎么马上找到有用信息第三,各种信息一锅炖,杂乱不堪。这两个问题合到一起其实就是分区分类。分区就是要将信息按地区汇总,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分类就是要将信息按照商品种类和性质汇总,打个比方,活禽一类,粮食一类,针头线脑一类。这样一分不就清楚了”
赵立人这下服气了,拍着大腿说:“三儿,真有你的,不愧是大学生,好,就按你说的来。”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小册子叫什么呵呵,还商业月刊,月刊是能随便叫的吗你拿到刊号了赵哥,做人要低调啊,你起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不是给自己惹事儿吗”
赵立人气苦道:“商业月刊还是我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呢,那你说叫什么”
孟春晓手指敲着桌子,说:“咱们也用不着提出版周期,这东西以后肯定不会一个月出一次,说不定很快就成了半月刊,甚至周刊。这样吧,既然是商业信息,就叫商情资讯吧。”
“好吧,听你的,过会儿你给我写下来。”
首都的天气一天冷似一天,早上跑步的时候地面上铺了一层白霜,路过未名湖的时候,湖面上蒸腾着薄薄的一层白雾,不少学生一边跺着脚一边在湖边大声的朗读。
刚跑到女生公寓楼下,陈淼就从里面蹦蹦跳跳地走出来。
“怎么了”陈淼看他一直盯着自己,一句话也不说,在他面前转了个圈,嘟着嘴问:“不好看吗”
“好看。”孟春晓狠狠地咽了咽口水,这小娘们儿今天穿了一身贴身的粉色运动服,给他的双眼造成了极为强烈的冲击力。
陈淼高兴道:“真的刚才我还一直担心你不喜欢呢。”
孟春晓目不转睛地说:“喜
第一百五十六章 同行
西伯利亚冷空气携着漫天黄沙席卷了京城。
刮了整整一夜的沙尘暴,尽管窗户紧闭,窗台上还是落了薄薄的一层尘土。
赵立人一大早出门,只走了几步就吃了一嘴土,朝地上吐了两口,拉起围脖遮住嘴巴。
在巷子里七拐八拐,最后来到一座破败的仓库。
之前他也没个正八经存放货物的地方,一直借用的是孟春晓的那处小院,最近生意越做越大,那处小院已经不够用了。
上个周他寻摸到了这座仓库,一打听居然还是闲置的,大喜过望之后,立马租了下来。
花了几天时间把仓库打扫干净,又买了些二手桌椅,他这个自封的“立人贸易公司总经理”就走马上任了。
当然,这个称呼他只私下里说说,到了外面打死他都不敢提。
还有五天就是元旦了,这两天正是盘账的日子。
到了办公室,耗子和刘平已经提前来了。
煤炉子烧得正旺,不到十平米的房间温暖如春。
脱了军大衣,赵立人蹲在煤炉子旁边暖着手,往炉底吐了口唾沫,“他娘的,这鬼天气,嘴巴里都是沙子。”
刘平提起水壶往暖瓶里倒水,说:“往年这个时候也有沙尘暴,可今年特邪性,走在路上都看不到人。”
耗子递给赵立人一根烟,说:“昨个儿半夜里窗户玻璃哗哗响,把我吓得够呛,以为闹鬼呢。”
抽完烟,三个人开始盘账。
耗子和刘平每人负责一堆账本,核对完后再交换过来核对。
赵立人背着手看了一会儿,就觉得眼皮有些沉重,拉了把椅子坐下,把腿搭在桌子上,打了个哈欠说:“你们忙着,我眯一会儿。”
睡得正香,突然感觉有人拍自己肩膀,赵立人一下子醒了,瞪着耗子问:“啥事”
耗子陪笑说:“哥,我可不是故意吵醒你,是有人找你。”
赵立人擦擦嘴角的口水,端起搪瓷缸灌了口茶,一口将茶叶梗吐到地上,“谁”
“孙常胜。”
赵立人皱起眉头,“他找我什么事”
耗子一副吃屎的表情,支支吾吾说:“他说请你听戏。”
“听戏”赵立人的眉头更皱了,手指关节轻轻地敲着桌子。
说实话,他对孙常胜这个顽主没有多少好感,确切地说,有点发怵。
孙常胜确实姓孙,但常胜却不是他的本名,而是外号,因为他能打,得了个常胜将军的名号,大家都叫他孙常胜,以至于后来人们都忘了他的本名。
他跟孙常胜并没有打过多少交道,唯一的一次就是孙常胜从他这里买了几件金首饰,而且孙常胜根本就没露面。
“还说什么了”赵立人有些拿捏不定,虽说孙常胜退隐江湖十多年了,可他名声在外,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耗子摇摇头说:“没了,带话的人说完后就走了。”
赵立人犹豫了一会儿,咬咬牙说:“常胜将军是前辈,这个面子我不能不给。”
孙常胜请客的地方是的一家小茶馆。
约的时间是三点一刻,赵立人三点就到了,没想到孙常胜已经喝上茶了,身旁还坐着一个带金丝眼镜的中年人,一身西装革履,脚下还穿着锃亮的皮鞋。
桌上一台收音机里正放着杨宝森版的《杨家将》,中年人闭着眼睛似乎沉浸在戏曲中。
孙常胜朝赵立人点点头,然后示意他随便坐。
直到唱段结束,中年人抚掌大笑:“这一出《四郎探母》我是百听不厌啊,杨宝森老师的唱功着实了得,越听越有味道。”
孙常胜淡淡地说:“京戏我不在行,平时也就听个热闹,杨宝森唱得怎么样我不知道,我只佩服他的风骨。”
扭头看向赵立人,孙常胜这才露出一丝微笑:“立人老弟,今儿请你来,我也是受人之托。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柳老板。”
“柳老板,这位就是四九城大名鼎鼎的赵立人赵老板,你们俩都是老板,肯定能聊到一块。”
“哎呀,赵老板,久仰久仰。”柳老板主动向赵立人伸出手。
赵立人一脸迷糊,茫然无措地跟他握了握手,正要开口问孙常胜,却听孙常胜说:“柳老板,人我请来了,你们边听戏边聊,我还有点事
第一百五十七章 故旧还是骗子?
看到赵立人对着名片不知道在想什么,柳源升气定神闲地端起茶杯,小口抿着茶水。
他一点都不着急,只要赵立人脑子没进水,在知道自己的身份后,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果然,杯子里的茶水还剩一大半时,赵立人一脸热乎地说:“柳老板,失敬失敬啊,原来您是做大生意地,我赵立人刚才有眼无珠,对不住,对不住。”
柳源升矜持地摆摆手说:“都是小打小闹,不值一提。”
赵立人笑着说:“柳老板也太谦虚了,呵呵,不知道柳老板在哪发财都做什么生意”
柳源升说:“什么赚钱做什么,赵老板,大陆的情况你最清楚,什么都缺,只要东西好,有多少就能卖多少。所以关键在于,货从哪来。”
“柳老板能提供什么货”赵立人心里暗骂这个老狐狸,一上来就将我的军。
柳源升笑眯眯地说:“赵老板想要什么我就有什么。”
赵立人一口气差点没上来,这个假洋鬼子,口气这么大,行,今儿非让你下不来台不可。
“录音机、录像机、随身听、照相机,都是些小玩意儿,想必柳老板那边没问题吧”
这几样生意他已经眼馋很久了,可惜因为没有门路,一直插不上手。
柳源升笑道:“小意思,录音机我可以提供夏普的,录像机和随身听我可以提供索尼的,照相机我可以提供柯达和徕卡的,赵老板还满意”
赵立人瞪大眼睛:“当真”
柳源升傲然道:“柳某人做贸易将近二十年,仁达也不是小公司,鄙人是不会砸仁达的牌子的。”
赵立人连忙说:“我自然是信得过柳老板。柳老板,我能冒昧地问一下,您为什么要打听戒指的来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