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里的小人物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孟夏春晓
第二天一大早统计好分数,班主任毛学忠拿到成绩单后,一下子睁大了眼睛。
乖乖,第一名居然考了507分。
他在云河乡初中工作了二十多年,印象中好像只有一个人考过508分,那个人就是孟春晓的二哥,孟国庆。
再一看名字,孟春晓,不禁愣了愣,这哥俩……,还真是一个娘生的,连分数都要较着劲儿。
&
第二十三章 再跳级
离一班教室还有一段距离,就听到里面的喧嚣声。
毛学忠脸色顿时难看了。
这次期中考试一班成绩本来就不如二班,若不是有孟春晓给他挣了面子,他刚才哪有脸在老周跟前得瑟。
一脚踢开教室门,目光锁定在几个站在课桌上闹腾的倒霉鬼,气得用手指着道:“下来,你给我下来!还有你!”
学生们赶紧回到座位,装起了好学生。
“你们一个个的不知道愁得慌,啊!你们看看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你们还有脸闹!啊!人家孟春晓考了507分,年级第一,都老老实实的,你们这些拖后腿的还……,嗯”
毛学忠一边说着,目光扫过坐在角落里的孟春晓,只见他正趴在桌子上睡大觉,夸奖的话再也说不出口了。
“嗯,啊!人家学习刻苦,每天晚上还挑灯夜读,上课前还抽空打个盹。你们呢就知道混!”
毛学忠的声音太大,孟春晓被他吵醒了,只听到最后几句话,不由得红了脸。
他哪里挑灯夜战了昨晚没睡好纯粹是自己做梦了,然后就醒了,发现……,咳咳,那个啥了。
都说饱暖思,诚不我欺啊!
之后再也没睡着,闭着眼睛一直在回想梦中那个人是谁。
期中考试五门课程,满分五百分,孟春晓语文扣了一分,政治扣了两分,数学历史地理考了满分,再加一道10分的附加题,总分507分。
下午放学,见到杨德后,孟春晓试探着问自己可不可以再跳次级。
”跳级”杨德倒是并不惊讶,打量着孟春晓:“初一是打基础的关键时候,你确定要跳级别忘了初二开始要学物理和化学,你现在跳级,能跟得上吗”
孟春晓实在不愿在初一浪费时间,要不是年龄太小,不想让人当成什么天才或者异端,他都想直接跳到高一。
他努力挤出一个成熟的微笑:“杨校长,初二下学期的课本我都自学完了,要不您再安排一次考试”
只是他面相显嫩,这个微笑不伦不类,杨德被他逗乐了:“嗨,你这小子,到我这里走后门”
孟春晓一本正经说:”什么叫走后门如果我没有达到初二的学力,找您关照去上初二,这才叫走后门。而我是凭本事考核通过后再去上,这跟走后门有本质区别。”
杨德乐得哈哈大笑:“行啊你,我还没考你呢,你就这么自信能通过可别牛皮吹破了天,到时候没考过哭鼻子。”
“太好了,这么说您同意了!”孟春晓在后座上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哎哎哎,你别乱动,刚才差点拐沟里去。不过你别高兴得太早,你这是半年内第二次跳级,要求必须提高,初二上学期的物理化学都要考,而且必须90分以上才算数。”
“没问题,您随便考,我要是低于95分,不用您说,我自己都没脸去上初二。”
听了孟春晓自信满满的豪言壮语,杨德既感到高兴,又有些无奈,这孟家老三跟孟国庆一样聪明,只是这个孟春晓明显没他二哥当年稳重,性子太跳脱,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希望年纪大点能改善一些吧。
这事儿跟杨德提了之后,孟春晓以为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才有消息,没想到杨德效率很高,直接安排这个周末考试。
卷子都是初二任课老师临时出的,一共五门课。
老师们本来还担心一天时间考五门时间不够,没想到孟春晓从上午八点半开始答题,十一点半之前便把四份试卷都答完了。
孟春晓答完一份试卷,老师紧接着批改,他在教室里考化学的时候,前面的四门成绩已经出来了。
第二十四章 奖状
东西没多少,孟州很快收拾完了,接过书包后,孟春晓安慰孟州:“大侄子,我又不是离开学校,初二教室就在后面一排,你随时都可以来找我。”
“三叔,真的吗”
“骗你有意思”
一听以后还有机会吃零嘴,孟州顿时眉开眼笑起来。
刘兆奎在门口不时探头往教室里打量,怎么还不出来
毛学忠夹着课本走过来,刘兆奎听到脚步声,客气地打招呼:“老毛,早啊。”
毛学忠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只是点点头,一句话没说,黑着脸进了教室。
“这老毛,还是那个臭脾气。”
毛学忠脸更黑了,恨不得回身给刘兆奎一拳头,你把我班上的第一名给抢走了,难道还得让我给你陪着笑脸
他这时有些理解前两天二班班主任老周的心情了,不,他此时的心情比老周还要糟糕。
他和老周好比解放前的佃农,租了十亩地,也是老天爷给面子,十亩地里有五亩地收成喜人,亩产六百斤。
而他租的十亩地里只有四亩地收成超过六百斤,但有一亩地亩产居然超过了两千斤,一下子就将佃户老周给比下去了。找了个机会,他还在老周面前得意洋洋地自夸会种地,结果刚得意没几天,那块高产地居然被无良地主给收回去了,还把粮食也给抢走了。
你说气人不气人!
背上书包,孟春晓没有马上离开,他在等毛学忠,不管怎么说,毛学忠当了自己两个多月的班主任,自己马上要离开了,不能不辞而别。
“毛老师,我这就走了,谢谢你这段时间的照顾。”当着同学们的面,孟春晓给毛学忠老老实实地鞠了一个躬。
毛学忠叹了口气,拍拍他的肩膀:“去吧,刘老师在外面等急了,你再不走,他就要进来抢人了。记住,好好学习,可不能给我丢脸!”
“哎,我一定不给您丢脸!”
看着刘兆奎喜气洋洋地领着孟春晓往后面一排教室走去,毛学忠从鼻子里重重地出了一口气,哼,刘兆奎,你别太得意,咱们等着瞧,说不定很快你就会像我现在这样,站在教室门口目送着班里第一名被领走。
跟着刘兆奎来到初二一班教室,数学老师已经到了,第一节课是数学。
按照刘兆奎的心思,应该把他安排在第一排,跟尖子生们坐在一起。
但规矩就是规矩,孟春晓作为是个插班生,在没有用成绩证明自己的情况下,刘兆奎这个班主任也不好徇私。
于是孟春晓被安排到最后一排,依然是靠后门的角落里。
刘兆奎也没多说话,只介绍了孟春晓的名字,然后跟数学老师点点头便离开了教室。
初二的学生年纪更大,十七八岁的很普遍,十四五岁的算是小的。
初来乍到,孟春晓一个人也不认识,加上班里的同学也不知道他是什么路数,所以好长时间都没人来打扰他。
孟春晓对此很满意,他知道自己只是初二一班的一个匆匆过客,在这里不会呆多久,也不打算交什么朋友。
除了课间休息时躲进小树林里跟孟州一起偷吃零嘴,他基本上都在教室里安静地看书。
初中的看完了后,又开始看高一的课本。
月底的测验,他的数理化又是满分,其他几门课一共扣了五分,名字赫然排在了年纪第一的位置上,超出了第二名三十多分。
日子晃晃悠悠到了年底,还有半个月就是春节了。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孟春晓回了趟学校拿成绩单。
他这次又拿了年级第一,加上十二月底的测验,他上初二不到三个月,已经将年级第一包圆了。
老娘第一次见着自家老三的奖状,翻来覆去端详完后,小心翼翼地贴在墙上。
 
第二十五章 学习的目的
去的不太巧,冯老头儿居然一大早在家里熔金砂,屋子里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兄弟俩刚进去就被熏了出来。
“你俩来得可真早,嫌熏的慌就在外面等着,我这里马上就好。”
在外面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孟春晓忍不住好奇,趴在门框上看热闹。
冯老头儿手头的条件很简陋,一切都是他亲手土造的。
没有酒精灯,更没有电熔炉,直接在灶台里点上焦炭。坩埚是他用粘土和石墨自己做的,形状也不规整,但只要导热均匀并且不漏,那就是好坩埚。
将熔化的金液小心地倒进模子里,关上灶台门,冯老头儿打了盆凉水,一边洗手一边说:“刚才熔的都是这两次剩下的边角料,我也不跟你们藏着掖着,差不多有两钱,都在那了。”
孟春晓一听就有些肉疼:“我说你也太狠了吧,两钱就是十克,至少要两三百块钱!”
冯老头儿一脸鄙视:“我不跟你说话!”
孟国庆苦笑不已,摸摸老三的头,解释说:“你呀,不知道别瞎说。你说的一钱五克,这是新制。像首饰、中药这些行当,人家用的是旧制,一钱换算成公制,差不多……,嗯,3.7克。”
冯老头儿竖起大拇指咧着嘴笑道:“不愧是文化人,就是比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强。”
孟春晓红着脸嘴硬说:“那也是七八克了,好几百块钱呢。”
冯老头儿翻翻眼皮说:“我不跟不学无术的人说话。”
冯老头儿冷哼一声,转身进了里屋拿出做好的首饰。
“国庆,你瞅瞅咋样”
孟国庆打开包首饰的红布扫了一眼,将东西装入怀里:“又不是一次两次了,还有啥信不过的。”
冯老头儿很受用,笑呵呵地说:“这话我爱听,这次你就瞧好吧,肯定比上次卖得更好。”
孟国庆笑着塞给他两包硬壳烟,把冯老头儿高兴坏了,咧嘴露出焦黄的大门牙:“嗬,绿壳的孔府,好烟啊,我得省着点抽。”
从冯老头儿家出了门,兄弟俩拐上了通往县城的公路。
年关将至,路上的人不少,俩人运气不错,搭上了一辆去县城置办年货的牛车,跟赶车人聊着聊着,还没什么感觉就进了县城。
这已经是哥俩第三次来县城卖首饰了,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哥俩专门去供销社、菜市场、副食品店这些中老年妇女常来的附近转悠。
“哥,今天东西有点多,要不你给我几个,我去试试”孟春晓很自信,认为这种生意纯粹是卖方市场,哪有卖不出去的道理。
孟国庆见他一副摩拳擦掌的模样,也不好打击他的积极性,就挑了一个戒指给他。
“哥,一个怎么够卖的再给几个,我要那副耳环。”
“贪多嚼不烂,说不定你连戒指都卖不出去呢。”
“哥,你别小瞧人,等着!”
被二哥深深地鄙视了,孟春晓憋着一股气,不仅要把戒指卖出去,还得卖出个高价,狠狠打二哥的脸,让你小瞧我!
一个小时后,孟春晓垂头丧气地回到二哥身旁。
孟国庆笑着问:“三儿,咋样啦”
孟春晓沮丧道:“别提了,人家见我年纪小,觉得不靠谱,根本就不搭理我。”
孟国庆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好了,别哭丧着脸了,咱们先吃饭,下午去水产市场那边转转。”
买了四个大肉包子,兄弟俩一人一个,孟国庆几口就吃了一个,满嘴流油,看到老三双手捧着包子,没精打采的咬了一小口,低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这可不是老三的做派,难道肉包子不好吃不会呀
第二十六章 第三次跳级
(求推荐票,谢谢!)
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哥俩蹲在一起开始数钱。
这次钱实在有点多,孟国庆的内裤兜根本装不下,只能放到斜挎包里。
除了两捆厚厚的大团结,还有一大堆零散的五块、一块甚至毛票。
孟春晓数的都是大团结,很快就完事了。
“哥,我这边是两千二百二十整,你那边呢”
孟国庆咧着嘴怎么也合不上:“我这边比你少了点,一千一百七十一块三毛。”
孟春晓一听眼睛瞪圆了:“这么说光今天咱们就赚了三千多块钱”
“嘿嘿,一共三千三百九十一块三毛!”孟国庆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即便他再稳重,这时也忍不住激动得声音发颤。
之前冯老头做的两批首饰,第一次材料太少,只能做耳环耳钉这种小物件,体现不出他真正的手艺。上次的材料多,他打了一副金项链,五个戒指和四幅耳环。
那副金项链由老娘做主留下,等孟国庆结婚后给苏梅,剩下的几样东西卖了一千六百多。
加上今天的三千多块钱,大半年的时间,他和二哥赚了五千多块钱,都能起两栋崭新的三间大瓦房了,并且带全套家具。
孟春晓一直以为这个年代的人都穷,比如地处两县交界处的石湾村,生产队效益低,好年景的时候一个工分能抵**分钱,年景不好的时候一个工分只能抵六七分钱。
老娘辛苦一整年,最多也挣不到40块钱。
可前两次跟随孟国庆去县城卖首饰,他才意识到,自己大错特错。
真正穷的是农村,城里人的生活水平比农村人强多了。
当然,也不是说城里人都有钱,但手头有钱的人不在少数,只是有钱没地方花而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