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晋太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禅位,玉玺”司马衷愣了愣忽然站起来把玉玺抱入怀中,一直呆滞的脸色少见出现认真之色,口气也变了,“这是父皇交给朕的,谁都不能拿走。”

    “陛下,赵王只是借用一下,到时候就会拿回来。”司马威的脸色一变,怎么天子连儿子和妻子死了都无动于衷,竟然把一块玉玺看的如此之重但还是陪着笑脸继续诓骗,反正天子是什么状态大家都不知道,他也不想欺负怎么一个人。

    可司马衷从小就被司马炎灌输了玉玺的重要性,几乎已经是本能了,贾南风死不死他没有感觉,太子身亡他也可以不当一回事,但就是这块玉玺,根本没得谈。不管司马威如何哄骗,司马衷就是不给,死死地抱在怀中,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司马威,张嘴威胁道,“篡位者死。”

    被司马衷这么一威胁,司马威直接急眼了直接上来硬抢

    ,使劲从司马衷的怀中把玉玺往外拽,两人几乎是扭打在一起,周围的内宦宫娥就在一边看着,低着头不敢出声。这哪是他们能管的事情,一年来贾后身死,淮南王被杀,流血太多了,何况他们这些下人。

    “啊……”司




第四百四十六章 天下皆反
    梁州栈道上,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军的走在上面,司马颖终于还是用尽手段将反对者清除,成了益州绝对的主人,其中李特兄弟作为杀人利刃,格外受到司马颖看重。

    “罗尚开放的了栈道,不和本王作对这很好,本王将会和兄长合兵一处共同讨伐司马伦,连同本王的十二万兵马,将会占据绝对优势,说不定燕王已经南下了,局势会朝着和我们有利的方向进展。”司马颖坐在战车当中,话语中满是漠然的道,“既然已经出兵,就没有后悔的必要,司马伦必须死。”

    “有殿下和秦王大军的合力,司马伦必将覆灭。”卢志轻抚着胡须,作为司马颖最心腹的谋臣,他也一起跟了出来。

    话音刚落,一名飞骑直接朝着司马颖的车驾奔了过来,周围的亲卫就要举刀,飞骑却不管不顾说有重要情况禀报,才避免了身死的下场。

    司马颖疑惑的拆开密信,淡然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面色阴晴不定似乎在考虑什么。

    “殿下怎么了是不是罗尚堵住了栈道。”卢志心里一惊急忙询问道。

    “并不是!”司马颖扯出一丝勉强的微笑,站起扶着车驾上喊道,“传本王将领,全军加速,必须马上冲过栈道。”

    “全军加速,必须马上冲过栈道。”周围立刻有几名亲卫拍马冲了出去,对着缓慢前行的大军喊道,司马颖的益州大军开始提速。

    密信上当然写明的是司马柬兵败退守潼关的消息,司马颖也是接到这个消息才犹豫了片刻,可这份犹豫马上就消失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就算是他现在退缩,司马伦也不会放过他的,要是坐视司马伦壮大,等到对方要对付自己的时候,就不会有任何一个王侯出来帮他,还不如趁着秦王、燕王都在,和对方拼一把。

    何况秦王虽然兵败,但在这之前已经派出了杨珧领军在北方接应,加上他司马颖的益州大军,仍然有的打。

    还在进军的司马颖,只是知道秦王兵败的消息,还不知道司马伦才刚刚登基称帝,如果他知道了,不但更加不会退缩,反而会鼓起勇气找司马伦拼命。

    此时的洛阳,坐在皇帝宝座的司马伦正在大肆封赏,规模比他之前诛杀贾氏的时候还要大,比杨骏、司马亮和他自己历次加起来的封赏都要多。

    晋朝是九品中正制,与此同时,汉代的乡郡荐举制做为一种辅助制度也在实行。按照晋朝法令,由地方举荐“贤良”、“直言”、“秀才”、“孝廉”、“良将”文武的人才,朝廷予以考核,考核通过才授予官职。司马伦登基之后下令,历年所有被举荐为“贤良、直言、秀才、孝廉、良将”的人选,全都不用考核直接任命授官。

    此外,地方郡国与京邑的一切待考察官吏全部转正,十六岁以上的太学生及各地在学二十年以上的人员,全部署以吏职。在宣布大赦当天,所有的在职的二千石郡县令长,全部封侯。郡守的功曹属官全部荐为孝廉,县令的功曹属官全部荐为廉吏。

    这一次可没有拍马屁的燕王来帮着解决问题了,就算是司马季想要帮忙也没有这个能力,区区一算人数过万,他上哪找上万貂尾去。

    作为宗室,不论是在京的还是出镇的王侯,都有封赏,要么封官,要么赐爵。甚至已经起兵正在路上的司马颖,也得到了封赏的圣旨。

    只有刚刚回到潼关的司马柬,和幽州的司马季不在这个名单之上,剩下一个不落。洛阳东西南北的主要道路上,到处都奔行着带着圣旨的使者,将司马伦已经登基的消息告知天下,在司马伦一党看来,刚刚击败秦王的大军,正是威望正盛之时,所有出镇的藩王绝对不敢与之争锋。

    距离洛阳最近的重镇是许昌,镇守许昌的司马虓首先便接到了新皇帝的圣旨,听着内宦宣读的圣旨,跪下的司马虓满是惊愕之色,一双眼睛当中满是茫然。

    邺城当中司马颙面色冷峻,处在前所未有的纠结当中,最终还是收下了圣旨。

    “齐王殿下,陛下升你为镇东大将军,还不赶快谢恩啊。”笑眯眯的内宦宣读完毕圣旨,便等着司马冏的封赏,说不定这位王侯一高兴赏了什么稀世珍宝也说不定。这宫中的内宦为了抢给藩王宣读圣旨的差事可以抢破头了。

    “你是说司马伦篡位了”司马冏皮笑肉不笑的看着眼前的内宦,真是一颗大好的头颅啊,正好适合杀了祭旗。

    “看齐王殿下说的……嗯”内宦还幻想着封赏,话说到半截笑容逐渐消失,惊愕的看着司马冏错愕的道,“齐王怎么敢对陛下如此无礼。”

    司马冏眉毛一挑拍案而起大喝道,“司马伦篡位,天下共讨之,来人啊,把这个内宦给我拉出去杀了祭旗,所属从官立刻撰写讨伐文书,本王要传檄天下,号召天下藩王共讨之。”

    司马冏的脸色狰狞但是奇怪的却嘴角含笑,一副怪异的表情,他等着这个机会已经等了很长时间了?

    勇逖舻氖焙蛩椭浪韭砺自缤硪畚唬斩窒盏亩愎硕苑降耐赖叮没茨贤跛韭碓侍孀约旱擦艘坏叮衷谡翘只乩吹氖焙颉?br />

    在凄厉的惨叫声当中,司马冏冷漠的吩咐道,“燕王、范阳王、河间王、新野王、所有不在京师的藩王那里全部要送到,出镇的送到辖地,没出镇的送到其封国。一个都不能落下。附近州郡的刺史太守也在此列。檄文当中要写明,逆贼孙秀,出身贫贱,祸国殃民,迷惑赵王,天下共讨之,如有不从,本王一定要诛灭其三族,”

    &nb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军南下
    “殿下大军南下,是否要在幽州重新征兵守护,万一有人突袭幽州殿下在外,岂不是会被断了后路。”冯吉紧跟着开口道。

    “春耕在即,还是不征兵了。南方是不会有问题的,不过么,还真有一个方向可能有隐患,西面的并州方向不可不防。还是那句话,蓟城是攻不破的,本王从柳叶女王那里用过海运运来了足够的粮食,内城有的是军粮,更不要提周围的粮仓。”司马季摇头道,“就算大军出征,留下的军力也自保有余。如果被突袭的话,不用犹豫,直接传信被小夫人们的父亲、兄长,本王这一仗不用他们,只是让他们帮看着别让别人把老家给端了。”

    司马季刚开始没有想到,但具备胡思乱想的他还是想到了并州的刘渊,不过现在来看问题不大,如果不出预料的话,讨伐司马伦是不需要多大损耗的,在下属军队骨架扔在的时候,一般也不会有王侯把注意力放在刘渊身上,但要是下一轮可就没准了。

    “对了,你告诉罗永,从下属各郡县召集廷尉、典狱吏、一旦本王进展顺利,就会传信回来让他南下。”司马季伸出手指点道,“记着,人越多越好。”

    “饿明白!”冯吉亦步亦趋的跟着司马季,虽说命令一无既往的不明所以,可他早就习惯了,燕王说什么就是什么,赶紧去办别犹豫,时间会证明一切。

    为何要这么做这不是很简单么,肃清反晋分子,这一次从陷害太子开始,一直到司马伦篡位整整一个过程牵扯的人员都在其列,借着这一次司马伦篡位先干掉一批鼓舞士气。

    天下大乱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般也都是重新建立秩序的时候,不过上一次的大乱白白死了大部分的百姓,却没有达成这个目的。反而让士族的力量还加强了不少,皇权对士族的压制一直到了下一次的五代十国才算是彻底成功。

    如果有的选,司马季还是觉得蜀汉逆袭才是三国最好的选择,但一想到现在安乐公一家子,还是算了吧,现任安乐公看着还不如司马氏靠谱呢。不如想如果司马师有儿子会怎么样,反正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人家当老大绝对比司马昭靠谱多了。手段心计甚至连司马懿都比不过,就是命短没有儿子,再给司马师十年时间,天下会比现在稳定的多。

    夏侯徽死后,在记载当中的司马师,已经蜕变成了一个比司马懿更加厉害的人物,就好像失去了所有个人感情,再不复年轻时代的翩翩俏公子样子,取而代之的是冷血,不管面对旧友、亲戚甚至是司马昭都让对方噤若寒蝉。

    快走出安置两位公主的花园,杨馨正带着一群女眷和孩子走过来,正好见到向外疾走的司马季,杨馨、巧惜、哈莫尼、拓跋氏、段氏、宇文氏、慕容氏七个夫人、还有舞姬侍女都在其中,怀中还抱着一子两女,还有腹部隆起的女子就这么站在那。

    “妾愿夫君大军开进,马到功成。”杨馨微微见礼娇喝道,“诛杀叛逆、匡扶社稷,妾和其他夫人在蓟城等着夫君凯旋而归。”

    “为夫绝对不会输。本王不会带晋卫军走,一万晋卫就留给你们。”司马季微微昂头道,现在他准备实践一波司马氏打仗的传统,第一战不出全力,先观望观望。还可以视情况看看是不是先送一波。

    杨馨眉宇间有些忧愁,摇头反对道,“夫君操练这批晋卫十年,为何不带着一起去。”

    “为夫怕吓到人家。”司马季咧嘴一笑道,“再者司马伦不配,为夫可得快点,不然就被别的藩王抢先了,这一次只是热热身,下面才是好戏。”

    司马冏传檄天下讨伐司马伦,这已经不是一个胜负问题了,问题是怎么赢。洛阳禁军充其量能对付一两个军镇,对付司马柬、司马颖尚且吃力。更不要提现在的围攻局面,去晚了就分享不到胜利果实了,再者司马季本身就是去抢夺胜



第四百四十八章 向洛阳进军
    还有一点就是打胜了之后,司马乂因为早先的降爵会被将功折罪改封,那么常山国就没有王侯坐镇了,光是这两个封国就是冀州的五分之一,司马季怎么可能放过。这可是冀州啊,九州之首,袁绍的起家之地,不重要的话,怎么整个州都被宗室分了呢。

    中央权威尚在的时候,司马季哪敢对河北之地露出贪心,无非就是找找人家不要的地方,没事就和鲜卑、女真为伍。可他真的对这里不关心么,做梦都想就是不敢。

    但是现在是时候了,所有藩王都领兵造反,讨伐司马伦成功了也只是一个开始。通过这次的讨伐,随便一个出镇的藩王都聚拢了自己的力量。诛杀司马伦之后,这些聚拢起来的力量也不会散出去,只需要一个契机,大家就会打起来。

    所以历史上八王之乱真正打仗的时间并不长,但就是在短短时间当中,将连同禁军在内的所有军镇全部打光,战斗的烈度,军队的死伤在历史上都罕见。

    运河北岸,一列列士卒纷纷登船,跨过运河在南岸登陆,这十万大军并非把幽州掏空聚集出来,真要是杀鸡取卵,燕王是不会放过平州的。什么扶余、女真、鲜卑早就动员起来了。

    “不出一天大军就会渡河成功,殿下的船队起到了巨大作用。”张达站在司马季身后感叹道,“能够聚集起来这么大的船队,可能只有殿下你了。”

    “还有荆州水师,不过本王的船比他们的结实,怎么说都是见过大海的。”司马季面不改色的道,“本王早先觉得南下会很顺利,没想到还是有不开眼的为司马伦殉葬。”

    “殿下说过,人的资质有高下之分,总有一些人面对简单的问题会选择错误。”张达回答道,他知道司马季说的是高阳国的北新太守,昨日司马季大军路过北新的时候,当地的郡守竟然阻拦不让通过,可能是还没听到司马冏传檄天下的消息,反正他就是阻拦了。

    经过半个时辰的鏖战,燕王大军十分艰难的复出三十多人伤亡的代价,把北新郡守的脑袋挂在了城门上,顺便已经派人通知蓟城,相信罗永时间不长就会派人调查,这个郡守的家人是不是强抢民女、鱼肉乡里的事情,顺便把对方的家产充公。

    很显然北新郡守就是那种,面对很简单的选择题,却选出了错误答案的人。

    “殿下,运河南岸的军士回报,南岸出现了常山王所部,人数大概有三千人。”一名留着络腮胡子的校尉急匆匆的赶来禀报道。

    “司马乂的军队,幸亏不是女真骑兵首先渡河,不然别打起来。”司马季笑了一声吩咐道,“常山王不会对我们不利,应该是过来迎接本王的,常山王是武帝亲子,告诉下面千万不要对他不敬,一定要以礼相待。”

    这一轮之后司马乂复爵就要离开常山国了,如何能够平稳的接受遗产,就从现在开始收买人心,在冀州打进一个钉子,在下一轮的诸王火并当中会不至于被动。

    “燕王大军竟然如此雄壮,舟骑并进、渡河的船队有五六里之长。”司马乂刚刚赶到运河南岸,此时渡河的军队已经过半,见到大军渡河这一幕不由得感叹,“竟然丝毫不逊于邺城大军。”

    这话对一般人来说已经足够礼遇了,邺城可是曹魏故都,是大晋重点经营的地方。所辖兵力并非幽州可比,只是征壮丁能在这么短时间就让幽州大军变成这样,足以说明燕王的厉害,他不知道司马季早就通过历年的征徭役,把其中的门道摸透了,幽州百姓最适应的就是被征召。

    “殿下,你看,那是骑兵么怕不下有数万人,幽州有这么多骑兵么”司马乂身后的从官惊呼一声指着运河对岸赞叹道。

    步卒几乎已经渡河完毕,女真骑兵便开始牵马登船,三万女真骑兵便出现在司马乂从官的眼中,不过他猜错了,司马季只是把女真人当重步兵用的,骑马只是为了赶路而已。

    “幽州自古出骑兵,但没有这么多骑兵,可能是鲜卑人吧。”司马乂摇着头道,“燕王有几个夫人是出自鲜卑,可能是从鲜卑借来的。”

    到了下午,十万大军已经在运河南岸列阵,司马季磨磨蹭蹭的上船,踌躇满志的到达了南岸,正要见到了在这里等候的司马乂,开口打招呼道,“士度什么时候来的,率领封**队接应本王辛苦了。”

    “这是哪里话,都是为

    了匡扶社稷,青玄不来,本王也要尽起封国之兵攻打赵国。本王观燕王大军气势雄壮,相信不会有人敢面对其锋芒。”司马乂做出一个请的手势,两人并肩而行,穿过大军中间,路过骑兵队伍的时候司马乂询问道,“这些骑兵是何人”

    “古之肃慎,在幽州以北四千里之外生活。”司马季笑了一下道,“本王灭了高句丽之后,便和他们有了接触,他们的弓箭挺厉害的。”

    哦司马乂一看



第四百四十九章 洗劫赵国
    “冀州不愧是九州之首啊,屁大点的赵国竟然这么多户籍。不过这些百姓过的么,比幽州还是差了一点。”司马季现在就坐在司马伦的封国王府,翻阅着赵国的一些税赋记录。

    用疆域来比的话,大晋的人口明显是不够的,但这不耽误在局部地区人口稠密。中原范围内,冀、兖、青、徐是历来的人口稠密地区。这也是有传动的,河北或者河东、一直就是这样,哪怕新中国的华北大平原也是如此。

    就冀、兖、青、徐这四州,现在的人口应该在晋朝三分之一左右,这是司马季估计的,但应该不差多少。赵国才多大地方,这么说吧,只有常山国三分之一大小。司马伦竟然弄来了五万户的人,加九锡的时候还给自己加封了五万户。

    司马季同样也巧取豪夺,但他的燕国土地足够大,司马伦这么做,赵国这么小的地方,挤了这么多人,现在司马季看赵国的百姓,过的还不如燕国,这就一点不足为奇了。

    “赵国人口太多,百姓都是衣衫褴褛过的苦不堪言,应该迁移到人口稀少的地方,本王看平州就挺不错的,整个平州只有两万户人口,有足够的地方安置这些百姓。再者三韩覆灭,钢价需要中原百姓去填充,移民实边还能缓解百姓的压力,这是一举两得事情。”司马季当即决定将赵国的人口迁徙出去一部分,“就先迁徙两万户吧,石超,本王把所有步卒都留给你,你把这件事办好,就是大功一件。”
1...100101102103104...155
猜你喜欢